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75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10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2017·北京)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小题。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

《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参观记录】

时间:

2017年4月13日            地点: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

诗坛领袖,_______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

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________》乃历史剧先锋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

②轻唤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

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

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

________

句子修改:

________

【答案】

(1)老舍

 

(2)D

(3)自创

;屈原

 

(4)①句中的“。

”改“?

;④句应改为“这些静穆的名人故居,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非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形式新颖,但难度不大。

通过审读题干,可确定该题的入手点,即文常考查。

提示语中提到了《骆驼祥子》,看到这一点,答案自然跃然纸上。

(2)本题考查修辞赏析,答案一目了然。

“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不能来形容“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二者矛盾。

(3)本题考查对联,需结合材料信息与对联内容综合分析。

第②空,难度不大。

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制作”与上联中的《女神》可直接写出答案。

第①空,则需要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且与下联提到的“改编”词性相对应。

(4)①句是选择问句,要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用逗号。

④句有两处表达欠妥。

一,主语判定错误,该句主语为“名人故居”;二,用词不当,“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中的“平凡”一词不恰当,结合上下文语境不难看出,可改为“非凡”。

【点评】

(1)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2)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3)拟写对联时,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4)注意积累标点符号的用法。

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形象。

B.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

C.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易安(李清照)诗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昌黎(韩愈)之才,堪称“百代文宗”;“诗佛”王维,“诗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即成“诗史”。

【答案】B

【解析】【分析】B: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

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4.在庆祝“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为了激发同学们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校广播台向你约稿。

请你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谈谈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品质。

要求:

概括准确,举例贴切,表达得体。

【答案】示例: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品质。

正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他为了寻找共产党,谢绝了军阀赐给的师长职位,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寻找党组织,终于在192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

还应该刻苦努力,做到博学明理。

譬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擅长自学,专心致志,博览群书,在校就读时成绩名列前茅,还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具有高超的演讲和写作才能。

【解析】【分析】能概括出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品质,并能联系名著内容简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要有坚定的信仰,如,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故答案为:

示例: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品质。

正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他为了寻找共产党,谢绝了军阀赐给的师长职位,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寻找党组织,终于在192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

还应该刻苦努力,做到博学明理。

譬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擅长自学,专心致志,博览群书,在校就读时成绩名列前茅,还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具有高超的演讲和写作才能。

【点评】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

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

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

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别忙,等一等!

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学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

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悉,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你算了吧!

”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

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

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

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1)选文出自名著《童年》,作者是________。

(2)阅读选段,简要概括文中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形象特点。

(3)请列举出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并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

【答案】

(1)高尔基

(2)围绕“外祖父贪婪吝啬;外祖母宽厚善良”回答即可。

(3)示例:

①情节:

两个舅舅为争存家产争吵斗殴,甚至我狂地层待自己的妻子

天;②感受:

这部小说使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

人性的光芒,在悲剧氛围中感受到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解析】【分析】

(1)根据对《童年》这部作品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 结合人物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分析,从“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

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等可以看出外祖父贪婪吝啬;外祖母宽厚善良。

(3)①根据对这部小说情节的积累列举一个情节即可。

②根据对这部小说情节、人物或主旨的阅读和理解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即可。

从一个侧面来谈即可。

故答案为:

⑴高尔基;

⑵围绕“外祖父贪婪吝啬;外祖母宽厚善良”回答即可。

⑶示例:

①情节:

两个舅舅为争存家产争吵斗殴,甚至我狂地层待自己的妻子;②感受:

这部小说使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氛围中感受到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②从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③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

⑶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