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578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课题

第1课细胞

课时

1

序号

1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学准备

 投影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显微镜、洋葱、镊子、显微镜、滴管、碘酒、吸水纸等。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1.谈话:

在自然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

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

2.小结:

植物、动物、人都是有生命的。

探究交流

了解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1.指导学生认识细胞

观察:

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用镊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层薄薄的膜,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分组观察。

汇报观察结果。

小结:

用肉眼看,我们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层薄薄的、软软的、近似透明的膜。

2.认识显微镜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镜头(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

分组观察。

交流:

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

你能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

3.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1)课件出示一幅通过显微镜拍摄的叶的纵切照片。

(2)课件出示根的纵切图。

根细胞的形状、大小相同吗?

(3)观察茎的横切:

茎是由什么构成的?

指出哪是茎的细胞?

茎的细胞形状、大小相同吗?

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

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

(4.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自由活动

制作细胞模型1.小组活动。

2.展示交流作品。

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课后小结

 

课题

第2课我从哪里来

课时

1

序号

2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感悟亲情。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

探究交流

我从哪里来?

1.教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大家?

2.学生展示资料,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

3.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

4.教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有什么想说的?

5.自由活动:

游戏体验感受母亲的辛苦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做动作。

学生根据感受谈体会。

学生说心声

拓展延伸

整理获取的资料,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

课后小结

 

课题

第3课人的一生

课时

1

序号

3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2.能选这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个人保健。

教学准备

 准备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多媒体小课件,人的一生

探究交流

1.探究人的一生身体发展变化特征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汇报:

师:

除了身高和体重有变化之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方面的变化吗?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你认为人从小到老身体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有哪些?

2.探究青春期身体变化特征

从上面的数据你感觉到什么?

怎样研究呢?

请同学们先绘制图表,然后再观察图表,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绘制并展示图表

3.青春期的卫生保健教育

我们在青春期应该注意什么?

4.自由活动

学生进行自由活动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人的外形特征。

可以写出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出一期专题研究。

课后小结

课题

第4课我像谁

课时

1

序号

4

教学目标

1.观察人体特征,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现象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一张全家福照片2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长的很像的兄妹、母子、父子一个人的特征总是区别于其他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探究交流

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学生对镜观察自己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要仔细、全面。

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要求叙述语言要连贯、有条理,用词恰当。

讨论:

人体哪些特征可以遗传?

总结变异

2.指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学生汇报结果。

对以上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适时小结:

遗传和变异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自由活动

课件出示一组植物、动物图片:

比较相同和不同

1.小组观察、比较。

2.交流观察发现。

拓展延伸

1.课后查阅一些有关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资料。

课后小结

 

课题

第5课让身体热起来

课时

1

序号

5

教学目标

1、能体会到我们的身体能发出热2、知道使身体发热的方式有那些。

3、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重点难点

身体发热的方式有那些。

人体能量的吸收和消耗。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观看几种人体发热的图片:

火锅、烤火炉、运动

问题:

这些热是从哪里来的?

探究交流

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1、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以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运动、吃火锅、烤火、晒太阳下等。

2、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

太阳为我们带来了热、食物给我们提供了能量。

3、拓展:

人体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

运动、工作等消耗了,或者转变成糖与脂肪储存了 

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

1、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

 

(1)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

 

(2)早上起来时,感觉又是怎样的呢?

 (3)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

思考设计实验证明想法。

2、分级讨论制定实验方法

 3、对设计合理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班上推广,并开展实验。

 4、对自己的实验作汇报。

 

(1)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2)衣服会自己产生热吗?

(3)多穿些衣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

小结:

1、让人体热起来的办法,2、人体的能量的消耗,3、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

拓展延伸

问题:

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课后小结

 

课题

第6课摆的秘密

课时

1

序号

6

教学目标

1.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让学生认识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重点难点

认识摆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支架单摆3个。

带摆的钟。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出示摆钟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板书课题。

探究交流

1、出示实验装置——单摆。

(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2)汇报观察结果。

2、讲述: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1)学生分组观察

(2)讨论:

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

(钩码的数量不影响摆动次数;吊线的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3)学生分组实验-为什么摆会慢慢的停下来?

(4)指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讨论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6)小结:

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拓展延伸

(1)钟摆有什么作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

 (3)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

课后小结

 

课题

第7课钻木取火

课时

1

序号

7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重点难点

了解钻木取火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1. 观看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

2. 展示一些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图片或讲述相关的故事。

探究交流

认识钻木取火的道理

1. 提出问题:

“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吗?

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3. 设计实验验证。

4. 学生交流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

 

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 提问:

“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让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举出实例,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自由活动:

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

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拓展延伸

搜集古人取火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汇总。

课后小结

课题

第8课通电的线圈

(一)

课时

1

序号

8

教学目标

1、能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2、培养动手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电磁铁的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电磁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1.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用电磁铁做成的物品(板书通电的线圈)

2.提问:

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说出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和两极)

3.学生质疑。

学习新课,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交流

1.演示实验:

(1)做个电磁铁,不接电源,用它接近大头针。

 

(2)将电磁铁连接电源,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3)将电磁铁电源切断,再用它接近大头针。

2.谈话:

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

你有什么发现?

3.讨论:

这个装置有时有磁性,有时没有磁性。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4.谈话:

你想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吗?

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6.汇报结果:

(1)有铁芯的电磁铁磁力大。

(2)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没有磁性。

拓展延伸

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小结

 

课题

第9课通电的线圈

(二)

课时

1

序号

9

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如何改变电磁铁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电磁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问题导入:

电磁铁的磁极是固定不变的吗?

探究交流

1.讨论:

 

(1)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北两极呢?

(2)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

 

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思考:

(1)你制作的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2)哪端是南极?

哪端是北极?

为什么?

4.分组实验:

用指南针检验电磁铁两端是否有南、北极。

5.汇报结果:

(1)钉帽一端是南极、钉尖一端是北极。

(2)钉帽一端是北极、钉尖一端是南极。

6.师生小结:

 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之分。

三.认识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变化的及其原因

1.思考:

关于电磁铁的南北极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学生质疑

3、谈话:

(1)两个实验不同结果的小组,把你们的装置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

课后小结

 

课题

第10课无处不在的能量

课时

1

序号

10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2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重点难点

了解能量能够互相转化的,了解能量转化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观察课文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探究交流

1、生活中的能量

(1)、采取演讲或解说的方式,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师:

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

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例。

让学生自己总结:

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

2、了解能量之间能够互相转化

1)我们来寻找一下周围的能量,看谁找到的多。

2)小组研讨,交流各自知道的能量形式和具有能量的物体。

3)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带来的资料。

4)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

问:

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3、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

让学生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课后小结

课题

第11课开发新能源

课时

1

序号

11

教学目标

1、认识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畅想未来新能源。

2、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合作与交流。

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

重点难点

认识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畅想未来新能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导入:

地球上的能源是无穷的吗?

”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导入课题。

探究交流

活动一:

了解现在能源的现状

1、“地球上的能源是无穷的吗?

”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老师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

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能源,地球的能源是无穷的吗?

2、了解常规能源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3、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

认识新能源

1、认识新能源把新能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新能源有个大概的了解。

2、了解新能源的优势

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

(人类开发了地热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潮汐能发电等新能源。

拓展延伸

探讨未来的新能源

课后小结

课题

第12课

课时

1

序号

12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有关地球大气层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教师与学生谈话,直接导入新课学习内容:

认识地球的面纱——大气层。

探究交流

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对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交流、汇总整理。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补充,适时出示一些图片、文字资料,从而逐步使学生对大气层形成初步整体认识。

指导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假如没有了大气层,地球会怎样”。

引导学生从大气层对地球、动物、植物、人等几个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组织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引导学生通过“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的讨论

小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大气污染的根源及后果的研究活动

拓展延伸

1、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了解本课学习活动:

认识地球的面纱——大气层。

2、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对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交流、汇总整理。

3、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假如没有了大气层,地球会怎样”。

4、课后延伸学习活动内容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课后小结

 

课题

第13课风从哪里来

课时

1

序号

13

教学目标

1.能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2.指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学生用简单的器材作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从而风的成因;

学习难点:

用简单器材设计操作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大可乐瓶、小刀、火柴、抹布、纸条、蚊香、蜡烛等物品。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

探究交流

指导学生交流对风的认识,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探讨,并将交流讨论后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填写到科学记录卡上,进而积极思考产生探究性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认识风的形成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猜想、假设,通过交流初步达成共识,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按照事先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验证。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相互合作,从模拟实验结果推想到自然界里风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实验结果,汇总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拓展延伸

生活中风的应用

课后小结

 

课题

第14课降落伞

课时

1

序号

14

教学目标

1.能针对降落伞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降落伞;2.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了解降落伞运行的原理,体验空气阻力的作用;

学习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手绢、塑料薄膜、报纸、线绳、重物、剪刀、针、降落伞的资料图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出示降落伞课件

探究交流

指导学生学习认知形式多样的降落伞,并了解其作用。

教师出示各种样式的降落伞,引导学生认知,并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这些样式的降落伞的作用。

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制作降落伞的学习活动。

教师下发动手材料,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制作的降落伞,并进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从他人制作降落伞中改进自己的降落伞作品。

指导学生玩一玩制作的降落伞。

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用的降落伞学习活动

1、学生与教师谈话、观看降落伞课件

2、学生学习认知形式多样的降落伞,并了解其作用。

课后小结

 

课题

第15课小帆船

课时

1

序号

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选择合适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科技作品——小帆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通过观察小帆船观察帆与风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关系,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重点难点

学生制作小帆船,了解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及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多方面搜集关于风的资料,吸管、制作小帆船的材料:

泡沫塑料、卡纸等。

教师准备:

关于风的资料课件,吸管、制作小帆船的材料:

泡沫塑料、卡纸等。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关于帆船的图片,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探究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小帆船的小组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在制作活动中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互相评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从他人作品中获得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对小帆船进行下水小组实验,引导学生实验“不同方向来的风,使小帆船行驶的方向也不同”。

指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风服务生活的典型实例。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师出示风与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卡片,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两面性,整理搜集得来的信息并撰写科学记录卡片。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汇报自己对风的认识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加以讲解说明。

拓展延伸

三、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汇报交流讨论在学习中还产生了哪些新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继续观察风、搜集关于风的谚语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课后小结

 

课题

第16课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课时

1

序号

16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书刊、测量、观察等活动进行探究学习,并能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

2.通过分析与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及其原因,意识到大自然的变化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信息,使学生产生探究自然、获取信息的好奇心和愿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3.了解年轮带给我们的各种信息;知道大自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给人类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

重点难点

让学生课前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并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

即是本课探究内容的提示,又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方向。

教学准备

年轮、土壤、化石、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

情境导入

1.欣赏图片。

(多媒体播放)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提出问题。

(定格于一张有清晰年轮的图片)除了美丽,大自然中还蕴涵着许多令人惊叹的科学信息。

(板书课题:

20、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同学们想了解树木年轮所蕴含的信息吗?

树木的年轮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科学信息呢?

探究交流

(出示一个树墩)谁能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

【大部分学生是知道年轮能告诉我们树木的年龄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知道其他更多知识的同学,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设置上猜测这一环节,以求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便于建构新的科学概念。

(学生自由汇报)

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

你能说出你这样猜测的根据吗?

(学生自由回答)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说时,就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假设性的解释。

此时,我们应该在学生猜测后追问为什么这样猜测,让学生的猜测更有根据,更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4.小结。

树的年轮不仅可用来计算树木的年龄,还可以了解树木生长所经历的环境、气候条件,如光照、气温、降雨量及矿质营养的供应等。

年轮的研究已成为科学家研究大自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研究年轮,人们不仅可以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和气候变化,而且还可以测定许多事物发生的年代,推断未来事物的变化。

拓展延伸

大自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向人类传递信息,有兴趣的同学课下仔细观察树冠的外形,看能否判断出树木生长的环境,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课后小结

 

课题

第17课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课时

1

序号

17

教学目标

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