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工作45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488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工作45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农村工作45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农村工作45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农村工作45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农村工作45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工作45问.docx

《新农村工作45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工作45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工作45问.docx

新农村工作45问

2010年村官考试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一)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近几年来,我国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调整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逐步地推动由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这样一个转变,而不是靠在农业内部来解决问题。

近年来,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工农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实行“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使农民从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种粮直接补贴、购买良种补贴、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中,直接受惠451亿元。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力度,政策直接给予农民的实惠比2004年又增加251.4亿元。

整个国民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发生着重大变,“新农村建设”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之一。

(二)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

城乡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

1.收入差距扩大。

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为13785元和4140元。

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相当大了。

2.社会福利差距扩大。

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是绝大多数农民都享受不到的。

3.财产拥有差距扩大。

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总额从13698元上升到46133元,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总额从11427元上升到12938元。

城镇居民拥有比农村居民高得多的房产价值、金融资产和耐用消费品价值,其相对差距分别为5.3倍、7.5倍和4.2倍。

4.生活水平差距扩大。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最终导致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的扩大。

200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9997元,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只有3223元。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民人均消费水平的3.1倍。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途径。

(三)拉动内需战略

当今,投资和外贸的带动力越来越大,内需则严重不足,农村市场不断萎缩。

既然现有的内部城镇市场和外部国际市场都不大可能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那么就必须开辟规模较城镇市场要大得多的农村市场,以带动疲软的内需。

(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多年来,我国将自身发展与向国外学习经验相结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国外经验为韩国的“新村运动”。

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推行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使韩国工业在10年间得到了迅猛发展,人均GDP从85美元提升到275美元。

但是,农村发展却停滞不前。

1970年4月,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发起了“新村运动”,其宗旨是“勤勉、自助、合作”,其目标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新村运动”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五方面,即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福利、环境改善,精神启发和城市与工厂建设。

韩国“新村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精神激励。

这项运动最初在农村推行,后来扩展到城市、工厂和学校,工作内容也由单纯的管理改革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方面,成为一场席卷韩国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革运动。

历时30余年的新村运动,对促进韩国现代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使韩国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二是使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三是使城乡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韩国的“新村运动”在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得到了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更加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我国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中就借鉴了韩国“新村运动”的有益经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个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对此,我们应当有明确而又深刻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为之努力奋斗。

(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1.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市场头脑的新型农民。

对于广阔的农村来说,虽然每年都有一大批懂技术、高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下基层,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还应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农民,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工作,要努力建设一个“县市有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里有文化室”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另外,农业部决定从2005年起用10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农村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即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活动的人才。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有些农村地区资源特别丰富,农民的致富愿望也很强烈,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交通不便利,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决农村公路建设等问题。

这不但对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有好处,而且还能改善干群关系,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

这与“送物资扶贫”相比,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影响也更加深远,更能彻底杜绝困扰政府多年的“扶就不贫,不扶就贫”的痼疾。

(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1.村风建设

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还长期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道而驰的现象,如赌博、迷信等,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相互攀比修建坟墓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极不适应,因此要在农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村”正气,让那些扰乱农村正常生活秩序、破坏农村和谐发展的丑恶现象无处藏身。

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很多农村都建了诸如图书馆、文化室等设施,但往往很长时间都不开放,当地村民也不予重视,使农村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另外,有些地区由于长时间只注重发展经济,在城市中出现的人情冷漠的现象在农村也出现了,对这些现象要坚决制止。

但是消除这些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循序渐进;既要统一部署,又要因地制宜;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着眼多数,决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2.村容建设

农村的“村容”就是“污水乱流、鸡鸭乱跑、垃圾乱扔”,这是许多人在提到农村“村容”时的印象,而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改变过去农村那种“脏乱差”的局面,要让农村环境更加整洁,实现“两化一提高”,即“道路要硬化,村落要绿化,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度”。

但是,很多地方政府一提到“村容整洁”想到的只是农村道路是否宽阔、房子是否整齐划一等表面的东西,甚至把“村容整洁”理解成是“把房子推倒了重来”,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政府应该认识到村容建设应与对其的支持程度相协调。

要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的是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三)管理民主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农村一级组织在发挥作用和行使权力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有的农村就是“一把手”说了算,所谓“村民委员会”根本就是形同虚设,甚至于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富翁”村长,也就是说在村子里面谁最富谁就当村长。

富人当村长也确实能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人由于自身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原因,执政时间一长,有可能发展成为“霸王村长”。

党和政府提出“管理民主”就是要在农村大力实行“民主集中制”,要有真正的“民选村长”,要有真正体现农民意志的“村民代表”。

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本村前途和利益的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要进行民主协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另外,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办事,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各项事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重视把农村的事情办好。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好农村这个最大的生态屏障。

如果脱离农民群众的愿望,忽视农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就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如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能否保持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

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较快地迈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但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发展长期落后、人口过分向城市集中,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城市贫困阶层,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深刻吸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近些年来,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长期形成的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有些方面还在加剧。

如果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不能摆脱落后面貌,我国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

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时、同步推进,把农业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我们正在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

目前不少城市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有一些农村却还通不了路,农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喝不上干净水。

全国还有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农民依然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社会群体。

如果农业问题解决不好,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

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我们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扩大国内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集中着数量最大、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众,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进而推动整个经济持续增长。

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消费环境,大大释放农民的消费潜力,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激活农村的巨大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之策,更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长久之计。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当前,干群关系是好的,农村总体也是稳定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特别是由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等引发的纠纷屡屡发生,有的甚至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影响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

相当数量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低;一些农民生存压力大、待遇不公平、心理不平衡,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加大力度,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缓解农村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村官考试综合知识:

新农村工作45问之一

【本文来自】:

好好考网校()【详细出处参考】: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是乡镇公务员工作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是乡镇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保险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工作45问等内容。

本篇是新农村工作45问之三。

1.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第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

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一总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发展搞建设,搞好建设促进发展,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基础上推动新农村建设。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10条基本方针是什么?

(1)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

(2)长期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3)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4)实施科教兴农;

(5)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7)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8)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9)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0)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采取哪些措施?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和治理,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4)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健康文明风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5)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体制,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7.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得到哪些实惠和好处?

(1)可以享受到完全取消农业“三税”的实惠。

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农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了历史的句号。

(2)可以更多地享受到国家财政的直接补贴。

国家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投入,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加强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可以在教育、医疗、保障和文化服务上得到直接好处。

2006年起,国家先在西部地区实行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要求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快“两免一补”实施步伐。

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将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医疗求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逐步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哪些方面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1)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征用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农民的生计安置办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收益权。

(2)要把正确对待农民工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

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管理、完善服务,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清理取消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为农民工提供子女上学等公共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平等化。

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医疗,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

(4)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与加强财政对“三农”投入、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的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5)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三农”。

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让农民平等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6)切实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9.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1)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2)明确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

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还要做到“五要五不”:

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工夫。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10.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

农业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

农业基本建设包括防洪、治涝、灌溉、供水、蓄水等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农村信息网络、农产品加工仓储和市场设施;水土保持、培肥地力、水污染治理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建设。

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的作用是:

(1)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2)水利建设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3)农业基本建设是农业抗御灾害的有力措施。

(4)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1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设施的保障制度有哪些?

(1)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2)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3)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

(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5)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12.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哪些内容?

长效机制之一: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长效机制之二:

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主要用于“三农”。

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长效机制之三:

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