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培训心得.docx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安全培训心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安全培训心得
校园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瞿丽梅
这次培训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我们教师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有效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培训使我感觉到:
一是要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校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要把校园安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制定校园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妥善处置与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三是要配合公安机关迅速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各项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处置,确保师生安全,努力为广大学生、儿童的成长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和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狠抓校园安全工作:
一是安全教育经常化。
我们利用报告会、黑板报、讲话等形式,采取公共安全进课堂等措施,对师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二是安全演练制度化。
定期对学生进行疏散演练、灭火演练。
三是安全措施规范化。
我们从制度制定、隐患排查、问题整改。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努力打造和谐校园,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课改经验交流
几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以较强的责任感和较大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与进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欣喜的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极大教育教学热情,哪怕是些比较“顽固”的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已初见端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新的课堂新的思想为学校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课改的有利条件及成果
自从我区进入课程改革以来,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为了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积极有效地展开,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老师参加的课改领导小组,校长十分重视课改实验工作的开展,亲力亲为,对本次课改精神的理解比较到位,亲自主持召开课改动员大会。
特别是西永小学的教导主任刘林同志到我校任校长以来,更是对课改予以了高度重视。
在他的领导下,成立了教科室,任命了教科室主任,分管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他经常与教导处一起部署课改实验工作,制定课改实施方案,还深入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以他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有问题的老师进行悉心指导,帮助解决问题。
同时十分重视校本教研的研讨、开发,并在学校经费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给予了经费上的支持。
学校行政一班人在课改中以身作则,亲入教学的第一线,担任有困难的年级、班级的教学任务,这样的行为富有极强的感召力,激发了广大教师的课改热情,为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改实验老师培训工作比较扎实有效。
在教导处的组织下,对于新的课程标准,采取了多次学、反复学、全校学、组内学、个人学的多种方式,让大家对课标理解透彻、掌握到位。
每次进修校的教材培训,一定派任课老师参加。
各级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积极走出去,外出参观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老师吹到每一位老师的心中,让他们亲身感受这改革的浪潮。
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转变了老师的教育观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对课程改革的看法也在悄然转变,由当初的不以为然、事不关已到逼着改革、做样子应付检查,再到今天的积极参与、自觉反思,这就是进步!
组织教研活动是教导处的重要职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是为了提高课改实验水平,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实验。
以前我校的教研活动大多是流于形式,无多大实效。
课改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导处不急于求成,而是步步为营,从基本工作做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我校每一学年都开展上好一堂研究课活动,大力提倡老师上研究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在全校各个科组展开。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校老师的课堂教学观、教学实践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形成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课改的特色所在,我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创设条件,由教科室组织牵头,带领鼓励老师开设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已形成《诗歌诵读》、《手工制作》二门校本课程,由学有所长的老师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批老师在课改实践中成长,课改实践转变了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
在重视双基的同时,老师开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课改实验老师不仅在各级教研活动中推出了优质示范课,还在片区以及沙区的赛课活动中获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以前我校的老师怕动笔,不敢写,而今,在教导处的组织带领下,他们也勇于写出自己的教学体会,参加论文评选。
只要跨出了第一步,下面的路就好走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提高,也小有所获。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也让我们的老师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将课改进行到底
一、求新求变转观念
推进课改,始于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
我们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改不行,改了也不一定行,但不改坚决不行。
我们从抓观念转变入手,给老师“洗脑”。
一是开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深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同志以爱执教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从不偏向和歧视学生,坚持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
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教育好每个学生。
二是将“永学永思、和谐和美”的校训植入教师心灵。
通过举办专家讲座、请教研室教研员来校听课评课、请名师来校作课、组织教师到名校听课、外出参加培训等形式,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研讨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编写意图,领会课改精髓,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实施课改的信心和决心。
学校向每位教师赠送了教育专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书,让他们谈心得、写体会,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是加强教师心态建设。
多次召开课改动员会、培训会,组织教师观看《鹰之重生》视频、凝听娄萌教授《心态建设》讲座,教育引导教师要有空杯心态、归零心态,学习改变,学习克服,适应环境,真正认识到课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观念一变天地宽,通过转变观念,课程改革由“要我改”的被动要求转变为教师们“我要改”的自觉行动。
永和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从心底里爱学生,学生们在温暖的“爱”中慢慢懂事,知道了尊重、回报、上进、自强。
二、真刀真枪出实招
推进课改,重在落实。
课改不是花拳绣腿,必须干真事、求实效。
去年11月22日全县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会议后,我们不等不靠、乘势而上,在全校范围内迅速掀起了课改热潮,五六年级语、数学科率先展开了“导学案”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一是组织机构落实。
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抓。
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分解到人。
二是课改方案落实。
经过反复讨论,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
方案明确了课改的模式、分工、流程和质量标准。
三是人员培训落实。
组织教师学习江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我们称之为“导学案”)课改经验,观看史正红教授的专题讲座视频,学习“讲学稿”经验材料汇编,熟悉和掌握“讲学稿”编制、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四是“导学案”编制落实。
“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导学案”来源于新的备课模式,是集体备课的结晶。
按照“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备课模式,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老师们钻进教参,沉入题海,深入研究挖掘,集思广益,把每个知识点理清、理顺,用最简明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最终形成由课前预习、课内训练巩固、课外拓展延伸四部分构成的“导学案”。
上学年“导学案”出炉的程序是,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导学案”草稿拿出交给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初审后发给全体组员,征求修改意见;充实完善后交主管领导审定,定稿后制成正式文本。
本学期的“导学案”编制任务是在暑期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完成的。
五是“导学案”使用落实。
上课前一天,课任教师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第二天上课前将“导学案”收上来,了解学习预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课堂上师生共用“导学案”,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有着响亮名字的小组,由各组学生通过研讨得出结论,教师加以点拨和概括;课后,教师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学生填写“学后记”。
强调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和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多人一面、湮没教学特色。
六是听课评课落实。
凡是课改课,学校领导和课改年级对应学科教师必须全员参与听课、评课,及时反馈,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纠正偏差,弥补不足。
评课时,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争得面红耳赤,讨论得非常激烈,这种实打实、面对面、随时随地的研讨方式非常具有实效性。
对于课改中的困惑,通过QQ虚心向东庐中学史正红老师请教。
七是课改经费落实。
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保证“导学案”的印刷费用,保证开学第一天师生就能用上崭新的“导学案”。
截至目前,学校共投入3万多元用于“导学案”模式课堂教学改革费用支出。
重拳出击效果佳,“导学案”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和学生的课业负担,搭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它给老师们带来的是进取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学习的需要和成长的渴望,给学生们带来的是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愉悦、合作的精神和成长的快乐。
“导学案”的价值在于实现了三大转变:
其一,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其二,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三,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促使了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的变化。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使得每人每天常态下的课成了“多人同上一节课”的研究课,为教师同台竞技搭建了擂台,备课组成员实施教学的方法虽然因人而异,但要通过研讨比较出效果的优劣。
三、一心一意重长效
推进课改,贵乎坚持。
课改不能昙花一现、蜻蜓点水,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
针对个别老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畏难情绪、想打退堂鼓的苗头,我们及时召开课改再动员会,对老师进行教育引导,要求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将课改进行到底。
校长在教师例会上大讲而特讲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曾经给他的学生们出过这样一道考题:
“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
”然后自己示范了一遍,“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可能感到这个问题可笑,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
都齐刷刷地回答:
“能!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道:
“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
”有90%以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两个月以后,当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80%。
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
“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
”这时候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叫柏拉图,他后来成了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校长分析说,柏拉图之所以能成为大哲学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柏拉图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贵在坚持,“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
”课改中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这样是很难成功的。
只有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耐得住性子,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成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课改渐入常态化,全校老师普遍达成共识:
课改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深入下去。
《解读课标——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这门课,课程中解读了教育理念的变化,在讲座中,王尚志,张思明老师非常强调了“培养梳理,总结知识的能力和习惯”的教学理念。
这个理念给我带给教学中的启发是:
(一)、对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梳理的层次可以不同。
(二)、在梳理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形成自己的个性梳理。
(三)、学生之间要互相交流,观察各自梳理的优缺点,扬长改短
课后作业解读课标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认真回顾《解读课标——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课程》这门课课程中解读了教育理念的变化,请您就其中的一个理念说明带给您教学中的启发要求:
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提示:
课后作业提交分课个最高成绩作业计分,本项考核满郭彩英 在讲座中,王尚志,张思明老师非常强调了“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的教学理念。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怎样让这一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呢,本人在学习新课标和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尝试,请指教。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起始阶段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这堂课的成败。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之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其次、把空间留给学生,激发兴趣。
“活动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中学数学课堂,让学生自行探究研讨是体现主体性教学思想的最佳教学模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
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以几何级数激增。
这些知识、技术仅靠课堂或老师的传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伴随你终身。
如果一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术和技能。
。
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思考性、知识的发散性和思想的延伸性,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自学这种学习方法。
但自学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它不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后天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努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数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强自学数学的兴趣。
所以我们对学生自我探究式的自学一定要高度重视,并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指导学生自学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环节,又是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只有在平时课中坚持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学习效果。
三、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
同时,新课程标准中还多次强调:
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对此做了具体细致的阐述。
那么,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呢?
第一、感受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数学课堂中,再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密联系,使数学教学更具活力。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二、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回归。
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还应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情景,让学生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从而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我认为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
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认为,在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我们的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儿童的内在素质,即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护、开发。
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与可能。
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而不能成为专门用来淘汰的“筛子”。
我们应该做到:
①了解并掌握不同家庭中的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学习状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②创设多元智能的环境,把握“为多元而教”和“用多元而教”的原则,革新学习的方式,开发与应用“多维”学习活动的教学资源,创设一个适合儿童生活和学习的“聪明环境”,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新的合力,让每一个儿童的创造潜能在学习中得到开发,让每一个儿童的多元智能得到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实现自我的愿望和学习的最优化。
③“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恰当的评价将拉近师生的情感,使教师由一名评判者变成学生的鼓励者和支持者,使学生得到尊重,使每个孩子都能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建立一套全方位的多元化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开发与实施多维学习的有力保障。
会学数学的基本特点及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会阅读,二,会提问,三,会总结,四,会表达
培养梳理,总结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投入工作都相当重要,而良好的习惯和能力都需要从小培养。
其中,归纳总结能力能够有助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好习惯,并从中找到、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独立解决问题的效果。
而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可以体现在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的小事儿中,比如让小孩子复述故事、整理自己的书房等。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加强对孩子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课标变化:
一、双基到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注的基点。
信息技术属基本技能。
还包括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思想:
1、数学的发展就是一步一步抽象,形成一个一个模型。
2、标准:
对数学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学数学和不学数学对这些思想的体会中不一样的。
3、抽象推理模型三思想是不可分开的。
二、经验是自我感悟得到的。
思维的经验、学习经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不仅关注双基,对定义定理的理解,也要思考通性通法,思考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以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老师要熟练整体把握初中数学,还要熟练整体把握小学数学,了解高中数学内容结构,
认真回顾《以积极态度做好评价提高运算能力》这门课,简述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运算能力。
运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起着重要作用。
运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学习运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数学运算能力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整式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数学学科还直接影响学生对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而运算能力又是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而数学学习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教师命题前要先列出考查的内容和能力的考查,改变试题的呈现方式,使试题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设计出层次性试题,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练习并且得到适当的评价。
2、反思之前大量无效的作业,我认为对运算能力的培养不能大量练习,而是做到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即便要安排大量练习,一定是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典型性,层次性和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3、学生的作业要检查,及时反馈,严禁抄袭。
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先让学生纠错,再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在之后的课堂上对于此类问题反馈的好现象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励。
比如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改错作出是否积极,是否认真,是否正确等评价,慢慢地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提升运算能力。
4、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设计层次性练习、测试,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要关注每个层次的练习效果。
分层练习做到了让好学生吃好,让差学生吃饱,每节课都是有收获的。
5、通过小组学习、师徒结对等,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鼓励他们自觉学习,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量化成绩激励学生,用积极性评价促进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利用多种形式的数学课程(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做一个数学手抄报,写一篇数学日记回忆自己最精彩的表现),利用各种形式的评价(上课听讲,回答问题,讲解题目,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辅导徒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能促进运算能力的提升。
7、其实上边无不是我们做老师的一番苦心,也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性,杜绝使用计算器,师生共同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成果。
课改经验交流
瞿丽梅
通过冷静审视我的教学,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1、起点失真。
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感悟,从零起点开始教学。
2、开放不够。
课堂中,教师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学生亦步亦趋,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有效彰显;3、讲得太多。
老师“口若悬河”,挤掉了学生的大量的自主、感悟、探究等宝贵时间。
此外,学生不敢自信的表现,自主学习能力弱,缺乏有效的互助合作等……我们的课堂亟需改革,这几乎成为一种共识。
借此课改的强劲势头,我校积极投身其中,理念上迅速跟进,行动中攻坚克难。
我们的课改原则:
“不为积习所弊,勿为时尚所惑”这句话很好理解,即扬弃习惯和时尚的消极面,既要不为困难低头,不向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