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380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54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五上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五上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五上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五上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科学.docx

《五上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科学.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科学.docx

五上科学

 

科学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

 

莱城区教研室编制

二○一0年八月

科学备课使用说明

为了增强科学老师备课的实效性,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组织了部分优秀科学教师编写了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备课,现将科学备课的特点及使用说明如下。

一、主要课型

1、前置探究课:

是在学习新一单元前对本单元所作的探究技能、活动材料、文本资料准备的一类课型。

2、课上探究课:

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探究技能和准备的相关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课型。

3、生活探究课:

是学习完一单元后,学生能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一类课型。

二、内容设计

包括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部分。

(一)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一方面课前安排好学生应该准备的文本资料或活动材料,一方面自己也要准备相关的资料、器材等。

(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科学探究目标,第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三是科学知识目标,这三维目标尽量做到具体化,结合具体的点来阐述。

(三)教学过程是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环节,前置探究课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探究能力的培养、活动材料及文本资料的准备;课上探究课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科学与生活、拓展活动;生活探究课主要包括导入新课、单元知识梳理、解决生活问题、还想继续研究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是让老师把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及对每课的使用意见等及时地记录下来。

三、主要特点

1、相关知识丰富。

由于科学老师的队伍相对不太稳定,对一些必备的科学知识比较欠缺,资料获得的途径比较少,所以提供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科学知识、科普资料,供老师学习借鉴。

2、操作性比较强。

鉴于我们的科学课的大部分老师是兼职,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备课,所以不仅对科学探究式的一些环节给予提示,而且对怎样做,也有具体的说明,如对于实验的步骤、实验的分析都有详细地说明。

3、使用空间大。

所编写的这些备课稿只是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些素材,可以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并且也给老师们留有空间,比如在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科学与生活、拓展活动的后面都留有空白,教学目标的行间距也比较大,供老师们补充。

四、使用方法

1、读懂。

明确每个环节的任务、目的、具体做法,知道相关的科学知识。

2、躬行。

亲自去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辨真伪,不要走捷径,不能用说代替做。

3、创新。

以此为基石,以此为平台,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五、检查评价

1、了解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学习、掌握情况。

2、检查课前准备中学生准备资料的积累情况。

3、检查课前准备中教师准备资料的积累情况。

4、通过课堂教学了解运用情况。

5、查看教学设计的补充完善情况。

6、及时写好教学反思,以备修改、研讨、交流使用。

目 录

1、病毒……………………………………………………………………………………………魏艳红

(1)

2、细菌……………………………………………………………………………………………魏艳红(5)

3、真菌……………………………………………………………………………………………魏艳红(7)

第一单元 微小的生物 生活探究课…………………………………………………………王文娟(9)

第二单元 认识自己 前置探究课……………………………………………………………袁明涛(12)

4、我们的身体……………………………………………………………………………………李 军(14)

5、我们需要的营养………………………………………………………………………………张爱红()

6、食物到哪里去了………………………………………………………………………………张爱红()

7、我们的呼吸……………………………………………………………………………………李 军()

8、心脏和血管……………………………………………………………………………………李 军()

9、脑与神经……………………………………………………………………………………张爱红()

第二单元 认识自己 生活探究课……………………………………………………………王文娟()

第三单元 声音的秘密 前置探究课………………………………………………………袁明涛()

10、声音的产生…………………………………………………………………………………魏新忠()

11、谁能传播声音………………………………………………………………………………魏新忠()

12、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第三单元 声音的秘密 生活探究……………………………………………………………王文娟()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前置探究……………………………………………………………解冰()

13、水变咸了……………………………………………………………………………………王 会()

14、蜡烛的变化…………………………………………………………………………………李 锋()

15、食盐和水泥…………………………………………………………………………………李 锋()

16、铁生锈………………………………………………………………………………………李 锋()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生活探究……………………………………………………………王文娟()

17、静止和运动…………………………………………………………………………………刘 娜()

18、距离和时间…………………………………………………………………………………刘 娜()

19、斜面………………………………………………………………………………………孟 芹()

20、杠杆………………………………………………………………………………………孟 芹()

21、滑轮………………………………………………………………………………………孟 芹()

22、齿轮………………………………………………………………………………………刘 娜()

第五单元 机械与运动 生活探究课…………………………………………………………王文娟()

1、病毒

(口镇中心小学魏艳红)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病毒的图片资料。

 

二、教与学的目标:

1.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会查阅、整理资料;能用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愿意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3.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了解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的热情。

三、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可以谈话导入:

比如问学生熟悉的一些病症:

小时候你们谁吃过“糖丸”?

为什么吃“糖丸”?

(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2.抓住时机继续深入:

你还想知道有关病毒的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如:

(1)病毒感染的疾病还有哪些?

(2)应该怎样预防?

(3)见过同学得了腮腺炎很难受,我想知道怎样预防?

--------

3.揭示主题:

学习了本课,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病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病毒的特点

(1)提出问题: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你了解了有关病毒的那些知识?

(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知识。

(3)教师小结

参考资料:

病毒个体微小,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nm),即1/1000微米。

大型病毒(如牛痘苗病毒)约200~300nm;中型病毒(如流感病毒)约100nm;小型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仅20~30nm。

研究病毒大小可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到几十万倍直接测量;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Viron)。

电镜观察有五种形态(如图)

各种主要病毒的形态与大小比较(模式图)

(1).球形(Sphericity)大多数人类和动物病毒为球形,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及腺病毒等。

  

(2).丝形(Filament)多见于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等。

人类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有时也可形成丝形。

  (3).弹形(Bullet-shape)形似子弹头,如狂犬病病毒等,其他多为植物病毒。

  (4).砖形(Brick-shape)如痘病毒(无花病毒、牛痘苗病毒等)。

其实大多数呈卵圆形或“菠萝形”。

(5).蝌蚪形(Tadpole-shape)由一卵圆形的头及一条细长的尾组成,如噬菌体。

2.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提出问题: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如何预防?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从而使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在全球消灭,为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

在对传染病控制的历史上,免疫接种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是抗菌素的发明和应用都无法媲美。

比如,对传染病头号杀手的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控制和消灭,疫苗接种都居功至伟。

疫苗制备的原理,通俗地说就是“以毒攻毒”,将病毒的毒性去掉注入人体,刺激产生抗体,以保证不再受病毒性疾病的侵害。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在任意年龄都可以发病,但主要的得病群体是3岁以下的儿童,所占比例超过50%。

脊髓灰质炎通常总是导致终生瘫痪,严重时病人可因窒息致死。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

防疫措施主要有:

1、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出生2个月后开始服用,连服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1岁以内服完,4岁时再服用1次。

(迄今为止,我国儿童服用的都是“糖丸”疫苗,而国际通用剂型是液体疫苗);2、对于已发病的病人,从发病日起隔离不少于40天。

同时,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及被污染用具要及时消毒。

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哈蟆瘟”,俗称“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

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

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

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预防和控制麻疹最有效措施就是接种疫苗。

狂犬病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症。

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所有温血动物(人、犬、猫等)的一种直接接触性传染病,多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狼、猫、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已感染狂犬病毒未发病的动物同样能使人发生狂犬病。

在症状出现后的14天内,病人往往在痉挛后出现继发性呼吸和心衰竭,昏迷而死亡。

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预防,但无特异的有效治疗,因此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用狂犬疫苗免疫可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对人的危害很大,人一旦被狂犬病病犬咬伤,如不在24小时之内注射疫苗,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死亡率是10O%)所以动物主人一定要按免疫程序定期给其他动物注射狂犬病疫苗,防止被犬咬伤。

禽流感是指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引起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鸡、鸭,特别是感染了H5N1病毒的鸡,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引起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

预防可注意以下几点:

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用于预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

注射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其次,要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的家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鸡蛋、鸡肉煮熟再吃,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70度以上的水中几分钟即可灭活;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水痘水痘是由一种特殊的水痘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小儿急性传染病。

水痘病毒存在于早期水痘病人呼吸道内。

一般人出疹前1天至出疹后5天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患者以1~5岁小儿为多,6个月以内婴儿因获得来自母体抗体而具有暂时免疫力。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集体儿童机构、托儿所和幼儿园等容易引起局部流行。

水痘病儿应及早隔离,无特殊治疗,主要加强对病儿护理,对症治疗,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和充足水分。

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

(4)教师小结:

病毒能使生物生病,同时人类也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基因工程。

3.整理完善我们的研究记录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狂犬病

麻疹

水痘

------

 

(三)科学与生活:

1.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面对病毒,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案仅供参考)

(1)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2)接种疫苗。

---------

 

2.为什么要注射疫苗?

预防疾病。

(四)拓展活动

1.谈话:

同学们课前搜集到这么多有关病毒的知识,想个办法把它保存起来,好不好?

有什么办法呢?

 

2.根据学生的“献计”情况制成剪贴报或其他方式保存搜集的知识,也可以组织一次对病毒性疾病的有关知识进行宣传的活动,如:

利用广播进行口头宣传或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进行书面宣传等。

 

教学反思

 

2、细菌

(口镇中心小学魏艳红)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教师为每个实验桌准备显微镜、三种形态细菌的永久性图片。

关于细菌的视频资料。

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二、教与学的目标:

1.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三、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可以与学生对话导入新课。

如“你们听说过有关细菌的知识吗?

哪里有细菌?

你能描述细菌的样子吗?

”也可以由教师展示醋、酸奶等事务和患肺炎的病人的图片导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细菌的结构、类型

(1)提出问题:

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你了解了有关细菌的那些知识?

(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知识。

(3)教师小结

参考资料:

细菌隶属生物学一类,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

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用显微镜就能看得见。

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

还有一种利用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即可分为两大类:

腐生生活与寄生生活。

2.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2)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

(3)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只有少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参考资料:

醋酸杆菌是一类能使糖类和酒精氧化成醋酸等产物的短杆菌。

醋酸杆菌没有芽孢,不能运动,好氧,在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容易形成菌膜,常存在于醋和醋的食品中。

工业上可以利用醋酸杆菌酿醋、生产醋酸和葡萄糖酸等。

固氮菌固氮菌擅长在空气中取氧,它们能把空气中植物无法吸收的氮气转化承担费,源源不断的供植物享用。

在形形色色的固氮菌中,名声最大的要数根瘤菌了。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

这种共生体系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

已知全世界豆科植物近两万种。

根瘤菌是通过豆科植物根毛、侧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部位侵入,形成侵入线,进到根的皮层,刺激宿主皮层细胞分裂,形成根瘤,根瘤菌从侵入线进到根瘤细胞,继续繁殖,根瘤中含有根瘤菌的细胞群构成含菌组织。

 

棒状杆菌是一类细长的杆菌,因菌体的一端或两端粗大(呈棒状)而得名。

有些棒状杆菌,如北京棒状杆菌,能利用正烷烃作碳源,发酵生产味精。

味精,又名味素,是一种具有鲜肉味的调味品,它的有效成分是谷氨酸单钠盐(麸酸钠)。

味精于本世纪初问世,我国于1923年开始生产。

最早的味精是用面筋或豆饼作原料,经酸水解,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谷氨酸,再用碱中和,最后结晶而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味精已经改用淀粉作原料,即先把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通过细菌发酵,将葡萄糖转变成谷氨酸,再用碱中和,最后结晶制成的。

但白喉杆菌是引起人类患白喉的一种棒状杆菌。

改造细菌来制药最早成功而且获准上市的基因工程产品,为1982年首开先例的人类胰岛素.继胰岛素后,随后成功上市的产品,为利用细菌来生产人类的生长荷尔蒙(HGH),以便用来治疗侏儒症。

以往,此类药物必须由死亡不久的死尸之脑下垂体来抽取,来源不仅稀少,而且经常要面临不寻常毒素或病毒污染的危险,因此这类药品非常昂贵。

乳酸细菌是指一类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如乳链球菌和乳杆菌等。

乳酸细菌呈单个、成双或短链排列。

乳酸细菌产生的乳酸具有调味和防腐的作用,所以乳酸细菌广泛地应用在腌菜、泡菜、酸牛奶、青贮饲料等方面,以及工业上的乳酸发酵和制药方面。

生存在口腔内的乳酸细菌,能使糖类转化成酸类,从而腐蚀牙齿的釉质,形成龋齿。

腐败菌食物的败坏,主要是由于微生物中的腐败菌、病菌捣乱的结果。

愈是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它们就越爱钻营繁衍。

许多味美可口的菜肴和食物,一经腐败菌和病菌光顾,不消几天甚至几小时,就会变酸变质,毒素孳生,人吃了就会中毒生病,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流脑流脑是属于传染病,尤其是儿童容易被传染得病。

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是引起流脑的唯一致病菌。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呈卵圆形,往往成双成对,所以叫双球菌,两个球菌的相接面较平坦,样子像蚕豆或猪腰子。

量一量细菌的直径,大约还不到1微米(1厘米等于1万微米),就是说,把1万脑膜炎双球菌排成长队,还不到1厘米,因此肉眼是看不到它的。

这个小小的病菌通常是来自患流脑的患者或带细菌而没有发病的人,主要传染源还是后者。

在本病的流行期间人群鼻咽部带菌率显著增高,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抵抗力低下的易感者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就可能被传染。

 

(三)科学与生活:

(1)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怎样防止有害细菌侵入人体”为话题展开讨论。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补充总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钱、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勤俭支架、勤洗澡。

还要注意营养均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

(四)拓展活动

分组让学生搜集动物的内脏(鸡、鱼、猪等均可)也可以用其他一些小昆虫的尸体或肉块装入瓶中,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并汇报交流其中原因。

教学反思

3、真菌

(口镇中心小学魏艳红)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平时常见的食用菌、水、水盆等。

教师准备:

教师为每个实验桌准备好放大镜、镊子、有关食用菌的资料。

 

二、教与学的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食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2.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查阅书刊等信息源了解食用菌的种类;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三、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便于交流,建议师生课前可以利用查阅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和采集到的蘑菇、木耳、银耳等食用菌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成果展示去,供学生参观交流,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一些蘑菇及其它们的生活环境

(1)交流课前到菜市场或蘑菇养殖场调查的情况和到树林、田野采集蘑菇的情况,了解蘑菇的生活环境和生长习性。

(2)交流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时所采取的办法,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

(3)小结:

蘑菇生活在潮湿、腐烂的有机物旁边。

2.观察蘑菇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

(1)借助放大镜观察采集或搜集来的各种蘑菇。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展示蘑菇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观察内容。

在观察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最好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蘑菇,特别是从野外采集来的蘑菇,防止有毒蘑菇对人的伤害。

观察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观察蘑菇的外部结构特点,然后观察蘑菇各部分的特点和内部结构特点。

(2)观察完毕后,提醒学生一定要先洗手,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最后小结蘑菇结构(详见课本第9页资料卡)

参考资料:

部分食用菌:

(彩图见视频)

3.识别有毒蘑菇

结合课本提示讲解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参考资料:

部分有毒蘑菇图片(彩图见视频)

白毒菇、赭红拟口菌、毒鹅膏菌、毒蝇鹅膏菌、白毒蝇膏菌

有毒蘑菇简介

中国食用蘑菇种类约700多种,其中有毒蘑菇达190多种,广东约占50%以上。

广州市春夏雨多,气温高、湿度大,适合各类毒菌生长,尤其以三、四月份为毒菇生长旺盛期,是国内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的地区之一。

  近几年,引起广州市多起中毒事件的毒菇主要是白毒伞、古巴裸盖菇、网纹斑褶菇、铅绿褶菇、马鞍、鬼笔蕈、蛤蟆蕈、粟茸蕈等。

一个约50克的白毒伞的毒素含量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

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致使人体内各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

吃蘑菇中毒如何急救

1.现场急救:

立即催吐

2.送医院抢治:

及早到医院诊断治疗,治疗越早,死亡率越低。

 

(三)科学与生活:

(1)教师口述:

在日常生活中,真菌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你认识几种常见食用菌,说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补充总结。

参考资料:

猴头菌子实体直径一般5厘米-10厘米,呈头状。

新鲜时呈白色,后期呈浅黄色。

多生与腐木上。

营养丰富,对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身体虚弱均有医疗作用。

木耳子实体宽2厘米-12厘米,呈耳形或不规则形。

新鲜时呈红褐色,软。

干后收缩呈黑褐色。

多生与榆、杨、槐等树上。

可食用,也可药用,止血补血,有滋润、强壮、通便之功能。

金针菇子实体一般较小。

直径1厘米-5厘米,菌柄长3-7厘米,粗0.2-7厘米,黄褐色。

可食用,也可药用。

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疾病及胃肠道溃疡,可抗癌。

另外,灵芝也有很广的药用价值。

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等大。

菌盖宽5-12厘米,菌柄长4-9厘米,粗1-3厘米。

菌肉白色可食用,也可药用。

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降低血压十分有效。

酵母菌可以进行食物发酵,使食物松软可口。

 

(四)拓展活动

1.参观蘑菇养殖场,更详细的了解蘑菇的生长条件。

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了解蘑菇的生长条件。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养殖蘑菇。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生活探究课

(张家洼中心小学王文娟)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整理本单元中一至两课知识,了解本单元有关的拓展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准备:

对本单元所有知识进行梳理,准备知识与生活的题目,准备与本课有关的课件。

二、教与学的目标:

1、归纳整理本单元的收获。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导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导入:

《微小的生物》单元让我们认识了一些微小的生物,微生物的分布很广泛,这节课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一单元你认识了哪些微生物?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导学

(1)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