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338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docx

《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docx

届高三语文专项练习七《文言文阅读二》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

(二)》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卷

评卷人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刘乔,字仲彦,南阳人也。

少为秘书郎,建威将军王戎引为参军。

伐吴之役,戎使乔与参军罗尚济江,破武昌,还授荥阳令,迁太子洗马。

以诛杨骏功,赐爵关中侯,拜尚书右丞。

豫诛贾谧,封安众男,累迁散骑常侍。

齐王冏为大司马,初,嵇绍为冏所重,每下阶迎之。

乔言于冏曰:

“裴、张之诛,朝臣畏惮孙秀,故不敢不受财物。

嵇绍今何所逼忌,故畜裴家车牛、张家奴婢邪?

乐彦辅来,公未尝下床,何独加敬于绍?

”冏乃止。

顷之,迁御史中丞。

同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

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

艾讽尚书右丞苟晞免乔官。

张昌之乱,乔出为威远将军、豫州刺史,与荆州刺史刘弘共讨昌。

惠帝西幸长安,东海王越承制转乔安北将军、冀州刺史,以范阳王虓领豫州刺史。

乔以虓非天子命,不受代,发兵距之。

颍川太守刘舆昵于虓,乔上尚书列舆罪恶。

河间王颙得乔所上,乃宣诏使镇南将军刘弘、征东大将军刘准、平南将军彭城王释与乔并力攻虓于许昌。

舆弟琨率众救虓,未至而虓败,虓乃与琨俱奔河北。

未几,琨率突骑五千济河攻乔,乔劫琨父蕃,以槛车载之,据考城以距虓,众不敌而溃。

乔复收散卒,屯于平氏,河间王颙进乔镇东将军、假节,以其长子祐为东郡太守,又遣刘弘、刘准、彭城王释等率兵援乔。

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刘琨分兵自荥阳率兵迎越,遇祐,众溃见杀。

乔众遂散,与五百骑奔平氏。

帝还洛阳,大赦,越复表乔为太傅军谘祭酒。

越薨,复以乔为都督豫州诸军事、镇东将军、豫州刺史。

卒于官,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B.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C.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D.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平时负责管理宫廷马匹,太子出行时充任先导。

B.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范阳王是诸侯,兼任豫州刺史,故称领。

C.假节即借用符节,持节者大都镇守一方,战时可以斩杀违犯军令的人。

D.祭酒有首席、主管意,后指年高德劭、举足轻重的人,军谘祭酒即军中首席幕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乔初入仕途,屡次建立功勋。

他参加灭吴之战,攻下武昌,参与诛杀杨骏,协助除掉贾谧,因而多次升迁,获封勋爵,官至散骑常侍。

B.刘乔不惧权贵,敢于直言谏阻。

齐王司马冏十分器重嵇绍,经常走下殿阶迎接,刘乔认为司马冏不该如此谦卑,当面质问加以阻止。

C.刘乔反对矫诏,起兵联合抗击。

司马越调动刘乔和司马虓的官职,刘乔认为这不是皇帝旨意,联合司马颙等人发兵许昌,进攻司马虓。

D.刘乔争雄兵败,晚年仍获重用。

司马越领兵三万入关迎驾,打败刘乔,护送惠帝还都洛阳,直到司马越死后,刘乔才再次获得朝廷重用。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

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

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

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

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

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

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

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

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

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

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

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

三年,再知梓州。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

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

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

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

俄出知杭州。

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

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

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

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

“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

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

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

②文史:

借指儒家。

③伯阳:

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B.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C.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D.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

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

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C.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D.《礼》,指儒家典籍《礼记》,它和《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

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

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

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

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

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

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

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

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

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

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

世为关右著姓。

祖旭,魏南幽州刺史。

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

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

年十岁,州辟主簿。

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与皇帝家女儿匹配)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

后仕周,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

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咸悦。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

“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

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

“吾生因绪馀①,夙沾缨弁,驱驰不已,四纪于兹。

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如斯之事,颇为时悉。

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

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

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

兴言远慕,感咽难胜。

”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

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

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四年,丁母忧去职。

末期,起令视事。

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准。

尝因休暇,谓子弟曰:

“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子福嗣答曰:

“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

欲追踪二疏②,伏奉尊命。

”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

“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

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

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上曰:

“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因而出拜荆州总管。

   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

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

赠大将军,谥曰文。

注①绪馀:

后代②二疏:

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

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B.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C.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D.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2.下面全属于韦世康“寡嗜欲”的一组是(  ) 

①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②夙沾璎弁,驱驰不已

③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

④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⑤禄岂须多,防满则退

⑥恐先朝露,无以塞责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时韦世康封为汉安县公被授为仪同三司之职,并随周武帝平定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得到周文帝女儿襄乐公主的赏识。

B.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授予韦世康众人,做绛州刺史,镇守汾州、绛州,因为汾、绛为周、齐分界,常有暴乱,会动摇国家稳定。

C.韦世康曾写信对他的子弟们说,他的家族在朝廷为官,到现在已经有四代之久了,皆以不贪为宝,身处富庶之地而一无所取。

D.韦世康在任多年,政治清明,奏请和赋税政绩都是最好,他不仰慕权贵,也不以显示他人的过失来求取名誉,后来因为母亲年老而离职。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

“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

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是岁元朔六年也。

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曰:

“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

岁余,骞卒。

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C.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D.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

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

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

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

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汉文帝也曾派遣魏尚持节去云中赦免冯唐之罪。

D.大行:

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员,西汉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大行。

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匈奴与月氏之间出现仇怨,所以汉朝乘机招募使者取道匈奴前往月氏,与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便以郎的身份应诏前往。

B.张骞在困境之中不忘朝廷使命。

虽被匈奴扣留十余载,最终还是寻找机会与身边人逃往月氏,只是月氏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

C.张骞将出使后的见闻上报朝廷,汉朝天子认为值得与兵弱的大宛、大夏、安息和兵强的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政权交往,可以用道义使他们成为汉朝的臣属国。

D.张骞也是仕途坎坷,曾因熟悉匈奴地界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可有因为李广所率军队被匈奴围杀而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险些被杀,最后被削去侯位。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

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

尝从太史董朴受经,年二十余,游京师,上执政书,陈时政八事,宰相不能尽用之。

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

大德十一年,以结为典牧太监,近侍以俳优进,结言:

“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春宫,视听宜谨。

”仁宗优纳之。

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

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

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

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

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

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

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

  泰定元年春,廷试进士,以结充读卷官。

迁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

是岁,诏结知经筵,扈从上都。

结援引古训,证时政之失,冀帝有所感悟。

中宫闻之,亦召结等进讲,结以故事辞。

  元统元年,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殿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

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

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

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

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

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

B.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

C.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

D.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官名。

史官之长,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魏晋以后太师仅掌管推算历法。

B.俳忧,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其表演以科诨为特色,兼音乐、戏剧、歌舞。

C.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结自幼聪颖,过目不忘。

他曾跟随太史董朴学习经书。

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时,向宰相尚书,陈述了有关时政的八件事务,但未被全部采用。

B.王结借古讽今,直言劝谏。

大德十一年担任典牧太监时,曾经劝谏仁宗莫学当年唐庄宗宠幸艺人而招来祸败,宜视听谨慎,仁宗高兴地接受了意见。

C.王结为官注重教化,为民解忧。

在学校修魏征、宋璟墓二公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此劝勉士人。

在东昌路时疏通会通堤河道,使百姓获耕种之利。

D.王结为官公正,宽严相济。

皇后僧尼在赐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也难逃罪责;还请求更改关于流放囚犯的法令。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

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

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

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

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对,论三事:

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

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

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

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

“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

”上谓辅臣曰:

“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

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

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

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

“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晋臣拜谢。

  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

其所奏陈,以温凊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缜密,人无知者。

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B.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C.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D.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

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

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B.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

C.《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

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D.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

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

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晋臣政治才能突出。

他得到了制置使范成大的推荐,并受到孝宗的召见。

他能够明确阐述当时的政治弊端,官职很快得以升迁。

B.胡晋臣为人刚正不阿。

他敢于上奏论述皇帝亲信的大臣受恩宠弄权的情况,皇上为此醒悟,从此近臣也十分害怕。

C.胡晋臣对大宋尽忠职守。

他辅佐孝宗和光宗两位皇帝,都是尽心辅政,竭诚开导皇帝切中事理,死于官任上,可谓竭忠尽智。

D.胡晋臣进言也难免失当。

侍郎林栗弹劾朱熹不接受任职的行为十分傲慢,胡晋臣上疏挽留朱熹而排斥林栗,遭到人们的议论。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