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300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教育心理学

知识总结复习要点

——整理人:

罗春前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广义:

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

研究教育教学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以学生的学习、学习性质与类型、学习规律及其在教学中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为研究对象;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心理为研究对象。

2、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在哪里?

掌握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正确组织教学工作,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哪四个时期?

初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完善时期:

20世纪末到80年代以后

4、了解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程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26年陈志伟翻译出版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1963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与贯彻哪些原则与方法?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

1、什么是个体发展(或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感情等多方面变化。

特点:

连续性和阶段性;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遗传、生理成熟对于心理的影响;环境与教育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决定性);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辩证关系)

3、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特点:

有意识、有目的反应的出现;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的产生);前运算阶段(特点:

自我中心;中心化;不可逆运算;不能够推断事实;泛灵论;转换推理);具体运算阶段(去中心化;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形式运算阶段(假设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反思能力;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4、维果斯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文化与发展;社会互动与发展;言语与发展;最近发展区;支架(成人给予小孩的帮助)

5、最近发展区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是什么?

44

是维果斯基用来解释儿童怎样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概论。

他提出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第三章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信任对不信任(出生到1.5岁)

B.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5~3,主要任务是独立做事情或自主行动形成自信心,自主性)

C.主动与内疚(3~6,获得主动性,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用哪些造成伤害的活动)

D.勤奋对自卑(6~11,和勤奋感的发展)

E.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18,认同社会责任和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协调)

F.亲密对孤独(18~35)

G.繁殖对停滞(35~65)

H.完善对绝望(65岁以后)

2、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自我概念?

同一性: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及对我是谁,我存在等我意义,我要完成的使命的认定。

分为四种情况,同一性迷乱、早闭、延缓、获得

自我概念:

是经由经验形成的对自己的直觉判断和评价,及个体对自己能力、性格、外表及各方面的自我知觉。

分为显示自我,理想自我和镜中自我。

3、皮亚杰认为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A.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B.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C.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

D.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行惩罚

4、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对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修正和完善。

通过研究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

A.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E.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F.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5、吉利根的女性关怀道德发展理论(了解)

第四章

1.智力的含义是什么?

智力的测量有哪些量表?

并懂得智商的计算

智力的含义:

从经验中进行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的测量量表: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奈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IQ=MA/CA×100(智力年龄MA与实足年龄CA)

掌握多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的内容

三元智力理论:

是个体对内外情境中的信息刺激加工的能力。

智力行为的心理机制主要存在三种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只是获得成分。

1、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同质分组、留级和跳级、开设特长班和课外兴趣班

2、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3、认知风格的含义是什么?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解决问题、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4、认知风格的类型包括哪些?

A.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B.沉思型—冲动型

C.整体型—序列型

第五章

1、什么是学习?

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广义:

包含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只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火星微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狭义:

只人类或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最终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区别:

A.内容不同,人类的学习不仅掌握个体经验,更是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

动物学习缺乏社会属性,是一种个体行为。

B.方式不同,人类学系以语言为中介,是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结合的学习。

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参与。

C.性质不同,人类是自觉自发、主动的过程。

动物缺乏自觉性,是消极被动的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

2、掌握加涅关于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分类和我国学者对于学习的分类

加涅: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多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奥苏贝尔的分类: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我国学者的分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3、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律内容是什么?

A.消退,指在没有无条件刺激的伴随下,多次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B.泛化,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和类似刺激都会引发条件反应。

C.分化,条件反射建立后,为了避免有机体对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发生泛化,需要通过辨别学习,是有机体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

D.高级条件反射,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一旦中性刺激替代条件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结,则中性刺激可以作为条件刺激与另一个新的中性刺激反复结合,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4、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的内容是什么?

华生认为有机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替代—联结)

5、了解桑代克经典实验及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饿猫出笼(迷笼实验)设计带有机关的迷笼来训练饿猫学会开启开关出笼取食的行为。

主要观点: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是指就是有机体通过常识错误,在刺激情境与反应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6、桑代克总结的三条学习律是什么?

准备律、效果律、联系律

7、操作性条件发射作用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A.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应答性条件发射和操作性条件发射)

B.学习的实质

8、了解强化原理的内容

A.正强化和负强化

B.惩罚

C.强化程式(固定时距强化、变化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化比率强化)

9、班杜拉观察学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哪些方面?

举例说明

主要观点:

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把完成某一活动所需的各种反应技能整合成完整的行为模式传递给观察者,使其获得新的行为模式过程。

过程:

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举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第六章

1、掌握苛勒的完型——领悟说的内容

即通过个体积极主动的知觉组织作用形成与情景一致的新完型,或将一个完型改变为另一个完型的过程。

2、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3、什么是发现学习?

4、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最终掌握原理和学习规律的学习。

5、

6、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7、本质:

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间建立起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8、论述

9、

10、什么是先行组织者

11、是指安排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更高一层抽象性和包性

12、

13、掌握信息的三级加工内容

14、感觉记忆(短暂)

A.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人脑对感觉信息进行认识加工和操作的容器)

B.长时记忆(人脑经过感觉等级和认知加工之后对信息进行长久存储的容器,他的容量巨大而且保持时间较长,有的信息甚至可以保存一生。

15、了解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A.内部条件(是学习者本身在学习前就具有的能力、经验或知识)

B.外部条件(一般是指由于学习内容不同而构成的不同条件,如教学环境、老师教学是提供的信息,教学媒体等其他因素)

第七章

1、构建主义关于学习的本质观点是什么?

在一定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实现的意义构建过程。

C.构建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谈谈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2)

2、(了解)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A.自然人性论

B.自我实现人格理论

C.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3、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师观的内容?

举例说明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习观:

学习的目的与结果,就是是学生成为完善的、自由的能够整体发展的人格。

过程,是自我挖掘、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原则,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实质,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级成员的交往。

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

实现自己的潜能,一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

教师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做到真诚、认可、移情。

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真诚、理解和接受。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学生关心备至,尊重学生的人格。

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真诚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尊重与接纳学生们的观点,想法和感受。

第8章知识学习

第1节知识学习概述

1、掌握安德森、波兰尼关于知识的分类。

183-184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描述了事物的特征及其关系,是关于既定事实、定义及事物间的规则和原理等。

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有关,涉及某一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性步骤。

波兰尼指出人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即能够以书面文字、图表、数字和公式等形式加以表述的知识。

又称为“言语性知识”包括常见的概念、原理、数学公式等。

隐性知识指的是存储在个体头脑中的记忆、经验、技术、感受等,属于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达的非信息知识。

2、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186-187

(1)知识的理解:

指学习者了解传递知识的语言文字符号的含义,并使其在头脑中唤起相应认知内容的过程。

(2)知识的巩固:

指个体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等方式对已经理解了的知识进行长久的保存,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3)知识的应用:

就是将所学的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其实质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去解决相关问题。

第2节概念、原理和问题解决的学习

1、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96-197

(1)个体的知识经验与知识结构

(2)反应定势与功能固着

(3)元认知过程

第3节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什么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描述了事物的特征及其关系,是关于既定事实、定义及事物间的规则和原理等。

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有关,涉及某一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性步骤。

2、什么是变式?

203

变式是指在原型基础上经过加工转换后形成的新模式,它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方法。

第4节学习策略

1、麦基奇提出的学习策略的分类是怎样的?

206

麦基奇等人提出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学习资源管理策略三种分类。

其中,认知策略是有关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涉及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学习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第9章技能学习

第1节技能概述

1、技能的含义是什么?

216

技能:

是指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一定规则或操作程序的活动方式。

2、什么是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17

动作技能:

又称操作技能、运动技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顺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点:

动作技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是借助于肌肉、骨骼的动作及相应的神经系统活动来进行的。

除了具备上述技能的三个特点外,还有

(1)动作对象的客观性

(2)动作技能的外显性(3)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心智技能:

又称智慧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内部语言在人脑中形成的心智活动方式。

特点:

(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2)动作执行的内隐性(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第2节动作技能的学习

1、什么是高原现象?

225

高原现象是指在练习进入一定阶段后,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第3节心智技能的学习

1、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32

第一,在活动方式方面,活动各个环节逐渐联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言语趋于概括化和简约化。

第二,在活动调节方面,学生的意识参与逐渐减少,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学生已经觉察不到自己头脑中的内部操作过程和程序,只能觉察到活动的结果。

第三,在活动对象方面,心智活动的对象不再是外显的物体或肌肉,而更多的是反映在头脑中,活动对象以观念、概念或原理为主。

 

第10章社会规范学习

第1节社会规范学习概述

1、什么是社会规范?

236

社会规范是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用以调节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或准则,是社会对于其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一种规定。

2、社会规范的功能是什么?

236

(1)个体行为控制功能

(2)个体行为引导功能(3)社会秩序维护功能

第2节品德学习

1、什么是道德与品德?

238-239

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与特征。

2、品德与道德的关系怎样?

240

首先,道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而品德的内容虽然具有社会性,但因其是一种个人的心理特征,其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外,还要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其次,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再次,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道德反映的是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品德则是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

联系:

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在个人身上体现。

个人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道德教育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反过来,正是众多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及其行为表现才体现了社会道德的内容,也正是他们的道德生活实践及不断发展的道德需要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和动力。

第3节学生不良行为及其矫正

1、学生不良行为及其表现251

学生不良行为:

主要是指学生经常表现出违反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

学生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有:

无故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偷窃,故意毁坏财物,打麻将,上网成瘾,吸烟,观看,收听色情等淫秽读物、音像制品等。

 

第11章学习迁移

第1节学习迁移概述

1、学习迁移的概念(掌握)258

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类型有哪些?

258-259

(1)正迁移和负迁移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4)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5)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6)近迁移和远迁移

第4节为迁移而教

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70-272

客观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2、学习的情境因素

主观因素:

1、学习者的学习定势或心向2、学习者主动的迁移意识3、学习者的个性因素

4、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特点5、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第12章学习动机

第1节学习动机概述

1、什么是学习动机?

277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维护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组成。

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通过将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主观需求来体现。

2、学习动机的作用有哪些?

277-278

(1)学习行为的选择作用

(2)学习行为和认知过程的维护和加强作用

(3)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

第2节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283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人们从事何种行为,取决于察觉到行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以及目标的主观价值。

认为学习动机同样受到学业成就期望和成就价值的作用

2、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287

韦纳认为个体会利用各种前提信息对自己的行为成败进行归因,推断其行为成败结果的原因。

这种归因会引起成功期望和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变化,影响其行为动机,进而影响其后继的成就行为。

3、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的形成是怎样的?

289-290

自我效能感:

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形成和实施要达到指定操作目的行动过程的能力的判断,知觉到的自我效能即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的形成:

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不论准确与否主要是建立在完成任务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与生理状态这四种信息根源之上。

第13章教学设计

第1节教学目标设计

1、掌握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内容。

301-302

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1)认知领域的目标又细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个亚领域,即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和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3)技能领域的目标分为七类:

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第2节教学方法设计

1、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包括哪些?

307-314

传统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2)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和监督下,以学生集体为中心,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与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3)提问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提问学生,并引起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方法:

(1)发现教学法是布鲁纳基于自己的发现学习理论提出的,是指教师根据学习的课题,给学生创设一个研究问题的情境,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组织学生从理论上和实际上对提出的各种假设进行实验、检验、补充或修正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直至掌握科学结论。

(2)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它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掌握学习指的是只要学习所需的各种学习条件具备,任何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掌握的全部课程内容。

(4)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与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得取与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素质的教学方法。

(5)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真实事件或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第14章课堂管理

第1节课堂管理概述

1、什么是课堂管理?

(掌握)328

课堂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还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整体系统。

第3节课堂行为管理

1、什么是课堂常规行为?

342

课堂常规是在教师的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定制,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有效地协调影响课堂教学的各个因素以及优化课堂教学的一套系统的规则。

课堂常规行为即符合这些课堂常规要求的行为。

 

论述题

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答案要点: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有:

1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适当的认知结构。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2.试述建构主义学生观的基本内容,并谈谈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在日常生活及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对任何事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

并且这种解释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

因此,教师应通过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逐步深入;帮助学生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独立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