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258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生态环境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温室效应:

是指是太阳短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2.反渗透:

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4.环境系统:

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5.黄道面: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度26分。

6.水环境:

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连的诸多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

7.富营养化:

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现象。

8.TOC:

总有机碳,用以表示水体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

9.酸雨:

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

10.热岛效应:

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11.过滤式除尘器:

利用多孔过滤介质分离捕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净化装置。

12.环境: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13.莫霍面:

地壳下部与地幔分界的面

14.分贝:

是声源功率与基准声功率比值的对数乘以10的数值,用来度量噪声的无量纲单位

15.BOD:

生化需氧量,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16.分解者:

各种微生物,也包括某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物的动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生态平衡: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

17.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酸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

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与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

18.COD:

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19.生态平衡:

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20.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征以及环境美学因素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21.BOD5:

20℃条件下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

22.水圈:

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

23.生态系统:

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即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统一体

24.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法》)

25.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26.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7.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提出对策和方案,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制度)

28.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

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环保监督机构的设置和其权限的划分。

29.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

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某一类特征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30.“三同时”制度:

指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个、同时投产)

二、简答题

1、什么叫水污染物?

答:

是指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的,能导致水体污染的物质。

2、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可以吸收地面散失的热量,但一部分热能重新传回大地,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这种类似暖房温室的效应叫温室效应。

3、简述人类环境的概念以及环境科学对环境的分类。

(1)人类环境:

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2)分类:

a)按环境要素的形成划分(环境科学中最常用的分类)

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

人工环境,也叫人为环境或经人工改造过的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如城市、水库、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等。

b)按环境的功能划分(我国宪法分类)

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生态因素,即环境条件。

如气候、土壤、生物、等。

c)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划分

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d)按环境要素划分(我国环境保护单行法制定采用)

大气环境、水环境(包括海洋环境、湖泊环境、河流环境等)、土壤环境、生物环境(森林环境、草原环境)、地质环境等

4、简述我国环境法中的环境范围及其与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环境法的“环境”,是以环境科学关于“环境”的定义为依据,指的是围绕着人类而存在的由自然要素所构成的物质环境(物质条件和空间)

区别:

环境科学上的各种环境要素并非全部或现在都能成为环境法保护对象

1)“环境”是环境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具体;

2)环境保护法保护的客体是有限的。

限于人类活动能够影响、调节或支配的自然客体。

环境法保护的客体范围呈扩大趋势。

无力保护或对其认识有待深化的环境要素不能成为保护对象

3)环境保护法保护的环境具有价值取舍。

以其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功能中的作用而决定

5、简述人类环境观发展的阶段、各阶段的观念形态及其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产生的影响。

(1)古代:

人类畏惧自然、崇拜自然阶段

原因:

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展,对自然的认识处于蒙昧阶段

表现:

对自然的畏惧心理和盲目崇拜:

对动物的崇拜、对天象的崇拜

(2)近代:

人类无视自然、主宰自然阶段

原因:

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尤其是改造自然的能力

表现:

无视自然规律,盲目征服自然

取得改造自然的辉煌成就、遭受盲目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3)重视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协调发展阶段

原因: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理论的兴起与深化,提供了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方法论和必要的技术手段

表现:

重视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的提出和实践

6、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其之间的联系。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划分

(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

由于自然界的运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

(a)环境破坏——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浪费

(b)环境污染——由于人们在生产建设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了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现象。

两类环境问题的联系:

(a)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可能诱发原生环境问题的产生,加剧其危害后果;

(b)原生环境问题的发生,也可能加剧次生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后果;

7、简述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及其正确应对。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具有复合效应。

二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一方面,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生活环境,如破坏由无数个大小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生活环境的污染也会或迟早会影响生态系统,如使一些动植物品质下降,数量减少以至于灭绝,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等,但生态破坏对人数的危害更大,影响更长远。

8、简述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及其主要表现。

(1)人类社会早期的环境问题

表现:

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料缺乏甚至饥荒,因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环境问题

表现:

(a)农业生产中盲目扩大耕地而砍伐森林、毁坏草原,引起地区性农业环境的破坏,农业生产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不多,环境污染问题还不突出。

(b)人口集中的城市,各种手工业作坊和居民抛弃生活垃圾,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3)产业革命后到20世纪50年代的环境问题

表现:

1、大规模环境污染。

2、自然环境的破坏。

(4)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

表现:

(a)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事件频繁(b)全球性大气污染加剧(c)自然资源破坏(d)自然灾害加剧。

9、简述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

(1)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

(2)土地短缺与土壤退化(3)大气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5)噪声污染(6)森林、草原破坏(7)生物多样性锐减(8)海洋面临各种生态问题(9)矿产资源开发加剧生态破坏

10、简述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观点。

(1)悲观论

观点:

人口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造成公害,“人类正在走向地狱之门”,环境问题发展到最后“势必毁灭人类”,因此,必须放弃发展,实现人口和经济的“原点发展”,甚至“回到自然去”。

代表:

罗马俱乐部的发表的《增长的极限》提出“零增长”、“零排放”理论

(2)盲目的乐观论

观点:

人类在不讲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已生存了几百万年,今后仍会生存下去,“车到山前必有路”,大可不必为一点环境问题惊慌失措,杞人忧天。

代表:

美国未来研究所发表的《世界经济发展——令人兴奋的1978年至2000年》,指出资源能源不会产生枯竭性的危机,人类总会有办法对付未来出现的一切问题。

(3)积极乐观论

观点: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人类,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善加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可以取得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

环境问题是在人类发展中产生的,也是可以在人类发展中解决的。

11、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环境问题的实质。

主要原因:

(1)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

(2)人口的压力。

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生物圈的负载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3)技术的滥用(a)高新技术开辟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更深层、更广泛的层面(b)提高了人类对周围自然对象的“为所欲为”的实践功能度

(4)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

高物质消费生活方式、高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

(5)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a、以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其高额利润b、美国加雷特·哈丁(GarretHardin)博士“共有物的悲剧”理论c、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加强对自由经济活动的干预、控制和调节

(6)政府行为的失范。

失误性的决策行为、短期行为、片面化行为、地域保护主义行为,等。

实质:

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12、简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及其对环境保护立法与环境保护实践的影响。

对环境保护立法的影响:

1)可持续发展要求环境保护立法的完善。

第一,在环境保护立法理念上,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

第三,加强环境执法从而增强环境法的实施能力。

第四,推进全国环境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可持续发展影响环境保护立法的取向。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立法的根本原则。

其次,可持续发展为环境保护立法的指明方向。

3)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保护立法的发展。

第一,推动可持续发展入宪。

第二,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制度。

第三,加强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对实践的影响:

13、简述环境保护的内容。

(1)环境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a)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b)保护组成环境的各种因素,即环境自然资源,包括大气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

c)保护环境的中心任务是维持人类适宜的环境质量;保护、增殖可更新资源使其不断扩大,为人类永续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不可更新资源使其免于浪费和被破坏并努力寻找替代品,使其为人类所充分利用。

(2)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防治在生产建设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4、简述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1)工业革命前的环境保护

a)人类社会初期

人类从天然生态系统中取得天然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存,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低生产力水平上达到基本的和谐。

b)种植、养殖业社会

人类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基本上是畏惧和崇拜自然;

出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对自然的依赖由本能变为自觉,开始由顺应自然变为积极干预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朴素自然观已带有一些现代环境保护思想的色彩

(2)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方面,大多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针,只是把各种污染当作彼此孤立的问题采取一些措施,并且把治理污染作为单纯的技术问题来对待,而没有将各种污染及污染治理与自然保护结合起来。

这一时期的环境保护强调和突出的只是治理污染的技术性措施。

(3)当今世界的环境保护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目前,环境保护已被确定为各国的基本国策,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正向有利于可持续消费方面转变,环境道德观念正在形成。

15、简述环境污染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

同上。

特征:

1)人类正常活动的有害副作用2)以环境为媒介对不特定人体造成危害3)具有综合性和积累性4)同时侵害多种权益5)危及范围广6)引起的疾病难以发现和治疗

16、简述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

我国污染防治法体系主要由以下构成:

(1)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污染防治)

(2)大气污染防治法(3)水污染防治法(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6)对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17、简述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其法律规定。

(1)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概念:

同上

(2)排污申报登记的范围

1)排污染范围:

向水体、大气、土地等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噪声、农药、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等污染

2)登记内容:

a)排污设施,处理设施及其基本情况b)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c)重大的情况变化

(3)排污申报登记的程序1申请2申报3审核4重新申报

18、简述现场检查制度及其法律规定。

(1)现场检查制度的概念:

同上

(2)现场检查的法律规定

1)现场检查的内容。

a)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情况b)执行环境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命令、决定情况c)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情况

2)现场检查的方式。

单项检查、综合检查、普查、抽查,经常性检查、临时性检查、事故性检查,调研性检查等。

3)检查资料a)污染物排放情况b)污染物治理设施及运行、操作和管理情况c)监测仪器、仪表、设备的型号和规格以及检定、校验情况用的监测分析方法和监测记录d)限期治理进行情况e)事故情况及有关记录f)与污染有关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使用的资料g)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其他情况和资料

4)现场检查的程序a)检查前的准备b)明示身份,进入现场c)检查d)总结归档

19、简述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制度及其法律规定。

(1)概念:

同上

(2)法律规定:

1)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采用的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名录,和限期禁止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的严重污染环境的设备名录。

2)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或者使用者,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停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名录中的生产工艺、设备。

3)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被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

20、简述清洁生产制度及其法律规定。

(1)清洁生产的概念:

同上

a)清洁的原料和能源b)清洁的生产工艺c)清洁的产品

(2)清洁生产的适用范围

《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3)对生产经营者的清洁生产要求

1)指导性要求:

a)有关建设和设计活动优先考虑采用清洁生产方式b)按照清洁生产要求进行技术改造c)普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等

2)自愿性规定:

a)鼓励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改善企业及其产品的形象,相应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得到奖励和享受政策优惠b)包括企业自愿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3)强制性要求:

a)对部分产品和包装物要进行标识和强制回收b)部分企业要进行强制性的清洁生产审核c)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求定期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等

21、简述污染转嫁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1)污染转嫁的概念:

同上

(2)表现形式:

1)将在外国(或地区)已禁止生产的污染严重的设备、技术,委托或以联合、合资经营等形式转移给我国(或内地)无污染防治能力的企业加工或生产,或在我国(或内地)独资经营生产的

2)将我国大中城市因能源、资源浪费严重,工艺落后,污染危害大又不好治理而淘汰下来的设备、技术转让给没有防治能力的企业,或以联合生产、设分厂等形式在郊区农村设厂

3)在技术、设备引进项目中不同时引进国内(或内地)不能配套生产的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

22、请具体说明什么是水体有机污染?

答:

主要是指由城市污水,食品工业和造纸工业等排放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废水所造成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在水中进行生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溶解氧,一旦水体中氧气供应不足,会使氧化作用停止,引起有机物的厌氧发酵,散发出恶臭,污染环境,毒害水生生物。

23、请列举说明我国生态破坏状况。

答:

一.物种灭绝。

二.植被破坏。

三.土地退化。

24、促进节能减排的5点方法

答:

一、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二、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四、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五、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

25、水处理的方法?

(答出6点即可得满分)

答:

(一)沉淀物过滤法、

(二)硬水软化法、(三(六)超过滤法、(七)蒸馏法、八)紫外线消毒法、(九)生物化学法等,及最新颖的(十)正向渗透法,自然净化方法的人类新创造。

26.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

执行各级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励开发

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以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环保,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重要,我们要尽我们自己的所能,保护环境!

27.陶瓷换热器的主要优点?

答:

导热性能好,高温强度高,抗氧化、抗热震性能好。

寿命长,维修量小,

性能可靠稳定,操作简便。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什么时候什么会议通过的,什么时候实施?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施行。

29.对大地的环保为什么把治理放在前面,保护放在后面?

答:

因为陆地已经有污染,所以欲强调治理同时保护。

对已污染的大地(土

地,山峦,陆架)强化治理,恢复本源

30.环境降级成本的具体内容?

答:

环境降级成本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支出指保

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

境应该支付的价值。

31.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

32.温室效应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答:

它造成地面温度升高,使现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暖冬。

使地球像一个温室

一样温暖。

33.温室效应的产生方式?

答:

太阳波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与此同时大气能强烈的吸收热量多,散失少,使地球气温升高形成了大气的这种效应。

34.光化学烟雾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答:

光化学烟雾有很高的氧化能力,是一种空气污染,带刺激性的淡蓝色烟

雾,属于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形成主要原是大量的汽车废气或某些化学工

业废气的排放。

35.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是什么?

答:

指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

殖,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等窒息和死亡。

36.氰化物的危害指什么?

答:

电镀等行业中产生大量含氰化物废水,氰化物遇酸容易生成氢氰酸,氢氰酸是挥发性酸,是剧毒物质,空气中含极小量即可致命,氰化物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浸入而引起中毒。

37.洗涤剂的污染及其危害是什么?

答:

指其有效成份表面活性剂、增净剂、漂白剂等多种辅助成分排入水体后,消耗溶解氧,并对水生生物有轻微毒性,能造成鱼类畸形,其中所含磷酸盐溶剂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8.当前我国环境法提出的环境责任原则是什么?

答:

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

39.生物多样性包括哪几种?

答: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份。

40.危害环境犯罪的定义是什么?

答:

指行为人违反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人身健康或生命财产的严

重危害,应受到刑罚的行为。

41.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哪几种?

答:

生活污染源,

(2)工业污染源,(3)交通污染源。

42.清洁生产的概念是在哪年提出的?

答: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89年5月提出的。

43.清洁生产含义?

答:

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轻消耗和污染为目标,通过筛选工艺,并实施防治污染措施等技术和管理手段,达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双重目

的的生产过程。

44.环境保护的目的有哪些?

答:

一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

二是保障人类健康,防止生态

破坏。

45.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是几年?

答:

3年。

46.固体废物的定义是什么?

答:

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活动中产生的不再需或没有利用价值而

被遗弃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

47.水体感官性污染主要有哪些?

答:

(1)色泽变化。

(2)浊度变化。

(3)泡状物。

(4)臭味。

48.请列举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五种以上:

答:

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苏州园林、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

秦陵兵马俑、杭州西湖、安徽黄山、承德避暑山庄。

49.请列举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中的其中五个?

答:

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曼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50.一般我们将污染物分为哪三类?

答: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三类

51.环境监测的对象有哪五种?

答:

大气、水体、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