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三态 温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243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三态 温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物质的三态 温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物质的三态 温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物质的三态 温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物质的三态 温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的三态 温度.docx

《物质的三态 温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三态 温度.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的三态 温度.docx

物质的三态温度

熔化和凝固

一、教学重点:

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突破方法:

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突破方法:

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尽可能用纯净的碎冰,不用酒精灯加热,在常温下熔化。

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教师提问:

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多媒体演示:

⑴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滔滔长江之水;

⑵正在消融的冰凌。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

板书: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师:

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熔化或凝固的现象呢?

 出示一装有碎冰的烧杯

教师提问:

我能否随意的将冰变成水,然后再将水变成冰呢?

教师总结:

熔化和凝固度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下面我们就来对熔化过程进行探究,在这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多媒体展示:

⑴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

⑵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师: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冰和松香的熔化有什么规律?

(1)要求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各种器材

问题:

研究冰和松香的熔化过程,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来研究?

如何组装?

并组装完成?

(2)提出实验要求

教师巡视检查各小组的实验情况,回答并纠正各小组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错误

媒体展示:

冰和松香的熔化数据表格及根据数据画出的曲线图像

问题:

通过数据和图像分析两者的熔化过程有什么区别?

在冰的熔化中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

1.晶体和非晶体

2.晶体熔化的条件

(1)达到一定的温度

(2)继续吸热

媒体展示:

联系生活的练习训练

问题:

如果是冰的熔液(水)再变成的冰,那其特点及凝固的图象应该如何?

板书:

晶体熔液凝固的条件

(1)达到一定的温度

(2)继续放热

指导学生查表,利用书P40一些物质的熔点表中的数据由学生分别提出问题或自编一些练习题并作解释。

媒体展示:

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及生产中的具体应用的图片。

问题:

在我们周围生活中还见到其他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再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冶铁的国家,铸铁的使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投影商代的陨铁器物,春秋晚期的钢剑、河北沧州铁狮),这都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为世界的冶金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课题:

熔化和凝固

教学重、难点:

“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问题:

(1)物质存在哪三种状态?

(2)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活动一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

结论: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

学生完成结论的填空,师板书课题:

§2.3熔化和凝固

举例巩固

(1)师介绍长江源头是谷拉丹冬雪山的冰雪熔化形成的等事例

(2)学生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3、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

投影:

活动二

[提出问题]

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

[有/没有]

(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降低/不变)

[设计实验]

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39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

1、如图2-28(b)把松香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松香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松香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2、如图2-28(a)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表格中。

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29和图2-30中分别画出冰、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教师将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及图像投影,分析不同线段中冰和松香是吸热还是放热?

温度如何变化?

处于什么状态?

完成填空:

(1)松香加热后,发现;在松香熔化过程中,温度。

(2)当温度低于0℃时,可以发现冰。

(有、没有)熔化;当温度达到0℃时,发现;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3)冰和松香在熔化过程中。

(吸热、放热)

教师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

(1)晶体、非晶体、熔点的概念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活动三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1)哪种晶体熔点最高?

熔点是多少?

(2)哪种最低?

最低是多少?

(3)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交流与合作]

(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加以对比。

(2)晶体熔化的条件有哪些?

(3)你的实验结果如有偏差,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

4、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活动四

[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冰和松香在凝固时又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指导学生与熔化过程类比,思考讨论作图推理出

(1)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熔融状态的晶体凝固的条件。

活动五:

5、熔化凝固的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图2-31至图2-34,回答熔化、凝固的应用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3)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

    《汽化》教案

课题名称

§2·2 《汽化》

 

学习背景材料

 

《汽化》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十分

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其特点是由学生体验蒸发现象,学生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团结协作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由于在前一节中,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沸腾现象是生

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经历成为本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

了良好基础.

 

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思想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

“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加强向知识的

过程转化.”“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

题”.学习本节内容时,考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及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棉球蘸少许

酒精在黑板上写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实验引入新课,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激

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蒸发;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猜测,然后让学

生去做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主动参与探究,经受感悟,体验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教师充分利用投影和课件的展示:

“火洲”的坎儿井,激发民族自豪感,意识到物理

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与生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悟到我们要

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做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实现.

学习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蒸发和沸腾现象

学习难点

归纳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交流回忆]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

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大

家好”三个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

问:

减少的酒精哪里去了?

像这种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板

书)

你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是物质由液态变

成气态?

演示实验:

用酒精灯将纸点燃,后用准备好的纸片叠

成小纸锅烧水,你们看到了什么?

纸锅中的水烧开后

过一会儿会变少吗?

这说明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像酒精由液态

变成气态在物理上称做蒸发;一种像水烧开后会变少

的现象叫沸腾.

汽化的方式:

蒸发和沸腾(板书)

[确立研究课题]

一、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同学们思考:

在晒粮食时,要使粮食干的快些,怎么办?

为什么在阳光下,通风处摊开晒,粮食干的快呢?

同学生们看这是半试管酒精要想使它蒸发快些,我们

采用哪些措施?

谁能总结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

要减慢液体蒸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通过以上研究谁能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蒸发的特点

同学们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那么冬天温度低,

水能蒸发吗?

这说明了什么?

3、蒸发吸热

小实验:

在学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觉?

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的示

数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社会.

放映课件:

“火洲”里的坎儿井

介绍坎儿井工程可以与长城媲美,它的建设是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通过观看,坎儿井用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思考

学生观察:

黑板上的酒精变少了,有的看

不见了.

由液态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

 

学生讨论,抢答举例:

地上积水变少,晒麦子,

湿衣服变干,等等.

学生观察:

纸燃烧了起来.

用纸锅烧水,纸锅中水烧开,纸没有燃烧.

过一会儿水变少了.

学生理解识记.

 

学生抢答:

在太阳晒下、推开晒、在通风处粮食

会干的快些.

学生讨论回答:

在太阳晒下粮食中的水温度高

;推开晒时水的表面积大;在通风处粮食上面

空气流动快些,加快蒸发,所以粮食干快些.

学生抢答:

加热、吹风、摊开等等.

学生交流总结:

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

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温

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表面空气流动.

学生交流总结:

水能蒸发,蒸发的比较慢,这

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

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学生体验:

手背感到冷.

观察:

温度计示数降低.

原因是:

蒸发吸热.

学生观看课件:

“火洲”里的坎儿井.

思考回答

利用情境引入,提高

学生的兴趣,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生活中的实例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自制教具,学生

像看魔术表演一样

感到新奇.

 

通过学生积极讨论、

分析、总结、概括,

不仅调动他们积极

性,而且培养了他

们的分析、归纳能

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

电化教学给学生丰

富感性材料,激起

兴趣,同时对学生

进行情感教育,激

发民族自豪感.

二、观察水的沸腾

问:

你们看到了用纸锅能烧水,而纸都不燃烧,那是

为什么呢?

想知道什么原因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汽化中的沸腾现象.水的沸腾是

我们常见到的现象,谁能描述一下水沸腾有什么现象?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问:

还想知道有关沸腾的哪些问题?

教师将有代表性问题列在黑板的一侧.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有什么现象?

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实验装置?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说明:

为了缩短沸腾所需要的时间,我们用自制的三

芯酒精灯给水加热.

教师请设计好的学生讲解设计方案.

 

将记录的数据若放入表格中,则很直观明了,那怎

样设计表格呢?

教师投影设计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在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投影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温度计,用三芯酒精灯时注意安全;

(2)切勿碰翻烧杯,小心烫伤!

(3)读数要迅速准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实验结束后,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

1、定义

通过观察哪位同学起来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

水沸腾发生在液体的什么位置?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板书)

问:

在实验中测到水沸腾时的温度多少?

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数值吗?

为什么不完全相同呢?

介绍:

图像法可形象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

由于初二的学生对函数图像没有接触,教师先用两个

作标点举例,后让学生画图.

2、特点

观察水的沸腾图象,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特点: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想知道.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自由猜想

讨论

 

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具体策略:

用自制三芯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温度接近

90℃时,开始记录温度计的示数,以后每隔绝

1min记录1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min.

 

学生讨论,设计表格.

 

学生进行实验,每组同学分工合作,一人看时

间,一人观察,另一人记录数据.

 

观察加热中看到的现象:

温度计如何变化,气

泡的变化,及沸腾前后听到的声音的大小.

 

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给予补充.

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100℃

有,我们测的是99℃,因为实验有误差.

学生在书中图2-16方纸上标出各个时刻所记录

的温度,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续起来得出水

的沸腾图像.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上升;沸腾后对

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沸腾需要

吸热……

用激发性语言,提高

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自由猜想,培

养学生发散思维.并

对猜想内容,根据所

给的实验器材或自制

器材进探究设计,并

进行分组实验.学生

带着问题实验始处于

一种主动的获取状态

,他们全心投入,手

脑并用.

 

学生共同协作,记录

数据,培养实是求事

的科学态度,增强合

作意识.

 

学会用图像表示物理

量变化的方法.

 

同学们能解释为什么能用纸锅烧开水了吗?

3、条件

水沸腾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对水加热?

停止加热,水

还沸腾吗?

说明了什么问题?

条件:

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

4、沸点

水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我们把液体沸腾时温度称做沸点.

请同学们阅读几种液体的沸点表,你们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思考液体沸腾需要哪些条件?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知道了水沸腾时的特点,那么它

与蒸发有什么不同之处?

又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教师

可适时点拨,让学生概括.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汽在生产上有没有应用呢?

请同学

们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授课内容,概括出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2·2汽化

一、汽化的定义: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

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二、蒸发的定义:

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在物理上

称做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蒸发的特点

3、蒸发吸热

三、沸腾的定义: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

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1、特点: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条件:

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

吸热.

3、沸点:

我们把液体沸腾时温度称做沸点.

讨论回答,互相补充:

给纸锅加热,水沸腾后,

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温度,所以水

能沸腾,而纸不燃烧.

水沸腾时对水加热,停止加热,水不沸腾说明

了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且继续吸热.

 

学生回答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吸热.

不同点:

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现象,沸腾是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2、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沸腾在一定的温

度下发生.

3、蒸发是缓慢汽化,沸腾是剧烈的汽化.

学生自学,并思考回答.

[巩固练习]

1、夏天在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

为水__了,并在这个过程中__(填“吸热”

和“放热”).

1、水沸腾时将炉火拿开,水的沸腾现象__.

要使水继续沸腾,需要__.

2、夏天扇扇子时,空气的温度下降了吗?

人为

什么感到凉快?

3、有同学说煮饭时,多沸腾一些时间可以提高

水的温度,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分层作业]

1、课堂作业:

《课课练》P27第1、2题.

2、课后作业:

查阅资料,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

叶子的形状及作用.

 

让学生讨论归纳问题

,使他们在主动参与

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

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人

翁意识.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学生练习,思考

巩固,理解提高,培

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

力.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2)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用具】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芯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仙人掌、棉球。

T:

指导学生活动:

擦、吹、体会

S:

用酒精棉球把酒精擦在手背上,用嘴吹(用书扇)。

T:

有什么现象?

有什么感觉?

S:

酒精不见了,干了,比较凉。

T:

酒精到哪里去了?

S:

变成气体跑掉了。

T:

像酒精这样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①(出示一杯冷水)这些水过一段时间会怎样?

②(再出示一杯正在加热的沸水)这个烧杯中的水过一会儿会变少吗?

S:

思考,讨论,分析区别后回答:

都能变少,都发生了汽化,冷水慢,热水快,汽化的方式不同。

T:

引导学生自学本节内容,检查自学效果:

汽化有哪些方式?

S:

阅读自学,回答:

蒸发和沸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T:

下面我们一起先来探讨有关蒸发的知识。

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蒸发的例子吗?

S:

天热了在教室里洒水;晾晒衣服…

T:

由晒衣服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学生的猜想)

S:

猜想:

温度、表面积、空气

的流动等。

T:

一切的猜想都要用实验来验证。

请同学们想办法将桌上提供的湿白布尽快弄干,验证

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S:

同组(四人)之间协作配合,共同探究。

然后讨论总结,展示

成果。

(上前面边操作边讲)

T:

投影“坎儿井”图,简述其“来因”,指出可与长城相媲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S:

体会“坎儿井”的节水妙用,感悟学以制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T:

“坎儿井”为什么能够节水呢?

S:

抢答,补充。

T:

刚才在手上擦酒精时同学们为什么会感觉到比较凉呢?

S:

①酒精液体比较凉;②酒精蒸发时吸了热…(发言,争论)

T:

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拿出一个让大家都信服的理由?

S:

同组间讨论方案,选择器材实验探究。

T:

你们组的观点是什么?

如何探究的?

S:

同组学生演示、讲解(取两只温度计,其一包棉花球…)

T:

可见,蒸发具有制冷的作用。

举例。

S:

体会、总结、分析。

T:

下面我们来探讨汽化的第二种方式:

沸腾。

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即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

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现象,提出你看到的及想知道的问题。

S:

联想回忆,思考,交流,向老师提问:

1水开了为什么要冒白气?

2水烧开需哪些条件?

3水沸腾时有哪些特征?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

5水熬干了到哪里去了?

T: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能否先大胆的猜测一下?

S:

猜测…

T:

请各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S:

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分组探究。

(一组说出方案)

T:

肯定或补充,提示有难度的学生参看课本。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用冷水,一组用热水。

强调:

小心操作,切勿烫伤。

S:

明确探究目的及探究方案。

T:

投放:

实验目的、应观察的现象、记录表格。

巡回指导(温度计、酒精灯使用和应看现象)。

S:

动手实验,仔细观察,作好记录。

T:

投放实验思考:

①用冷水实验的现象?

②用热水实验的现象?

请学生尝试解释气泡变化的原因,视情况作

S:

描述(冷水)气泡的三时段

开始加热:

器壁出现许多小气泡上升过程变小(溶入空气)。

热水时:

器底有少量大气泡,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些补充,为压强和浮力的知识作铺垫。

升过程变小(受热不均匀)。

沸腾时:

内部出现大量气泡,上升过程变大。

(热水):

后面两现象。

T:

③沸腾前水的温度,沸腾时水的温度。

④沸腾前水的声音,沸腾时水的声音。

⑤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⑥沸腾时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水是否继续沸腾?

上述各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各组讨论,争论,补充。

板书重要知识点。

S:

描述现象,思考讨论原因

甲:

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乙: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丙:

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水不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丁: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不同的确定温度,这个温度叫沸点。

T:

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数据,在图2-16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

选典型投影,生检查修正。

S:

描出图象。

T:

引导看数据表:

几种液体的沸点。

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有什么疑问?

S:

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

T:

先让学生尝试解释,然后简述: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我们用的高压锅就是应用这方面的知识造成的,以后再学。

S:

了解,体会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T:

投影:

总结蒸发与沸腾的区别和联系

(一)共同点

(二)区别

1.发生部位

2.温度条件

3.汽化程度

4.影响因素

S:

回顾,抢答,补充。

T:

引导学生看“生活·物理·社会”,指出正是蒸汽的力量推动人类迈入了现代工业社会的门槛。

S:

阅读,了解,体会“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

T: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问后)谁能帮助他?

S:

质疑,互相解释。

T:

投放巩固练习及能力训练:

1.俗话说: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为什么?

2.成语“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应用沸腾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3.仙人掌故居在沙漠,说一说它针状的叶子有什么作用?

(出示仙人掌,让学生观察)

4.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

那么纸做的小锅能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并讲出其中的道理。

(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是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