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167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湖北省宜昌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湖北省宜昌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最合理,请将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北半球1000百帕等压面分布的高程示意图”,其中a、b、c、d的高程分别是100、102、104、106m,回答下列小题。

1.M处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2.当该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长江流域时,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A.重庆地区主要为晴热少雨天气

B.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

C.东北华北地区正值多雨季节

D.我国东南沿海多狂风暴雨恶劣天气

【答案】

1、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四条曲线的气压值相同(1000百帕),海拔高度不同。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因此该地对应海平面气压为中间气压高,四围气压低,当地受高压控制。

(也可从该等压面在中间位置向高空凸起,判断为高压)。

M地位于北半球高压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

D正确。

2、该高压系统控制长江流域时,形成伏旱天气,时间为7、8月间。

此时我国锋面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活动。

故B正确。

考点:

高压系统、等压面

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3.甲地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 D.海南岛

4.下列关于三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 

B.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

C.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 

D.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

【答案】

3、C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甲地最冷月气温高于0℃,大约为5℃,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C正确。

4、图乙表达该地几日内的天气变化,该地在图示时间内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有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A错、C正确。

我国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昼长较长,获太阳辐射较多,气温高,B错。

丙地气温日较差小,说明当地可能为阴雨天气,D错。

考点:

天气要素变化

表1是我国2010年四川、江苏、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省区

土地类型

耕地

8.18

13.12

25.0

48.66

林地

14.44

41.77

51.3

6.06

草地

46.42

28.43

5.3

0.23

交通及建设用地

2.33

3.23

3.2

15.20

水域

1.61

1.71

5.1

28.41

未利用土地

27.12

11.74

10.1

1.44

5.四个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内蒙古、黑龙江、四川、江苏      B.内蒙古、四川、江苏、黑龙江

C.四川、内蒙古、江苏、黑龙江   D.内蒙古、四川、黑龙江、江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省耕地比重最小是因为位于山区,地势高,起伏大 

B.②省耕地比重较小是因为该省气候干旱,地势起伏大

C.③省园林地比重最大是因为全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D.④省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全省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气候湿润

7.省区④“以全国第10位的耕地面积,实现了全国第四位的粮食总产量”,与同为我国粮食大省的②相比,其主要优势是

A.耕地面积更大              B.人口更多,精耕细作   

C.科技水平更高              D.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更少

【答案】

5、D 

6、D 

7、C

【解析】

试题分析:

5、内蒙古以温带草原植被为主,草地资源丰富,对应①。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省内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广,对应③。

四川省地形多山,林地比重高,耕地比重小,对应②。

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比重大,气候湿润水域面积广,对应④。

故D正确。

6、①省区为内蒙古,受气候条件影响,降水少,耕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A错。

②省为四川省,地形多山地、丘陵,耕地比重较小,B错。

③省为黑龙江省,省内平原比重大,大、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区,C错。

④省区为江苏,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包括华北平原、江淮平原、苏北沿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耕地比重大,D正确。

7、江苏省耕地面积大,复种指数高,农业科技水平高,粮食产量大。

目前我国农业增产主要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实现。

C正确。

考点:

农业生产区域差异

油橄榄盛产于地中海沿岸,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的橄榄油产量占有全球90%的市场份额。

1964年开始我国引入种植油橄榄,目前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成功。

下表为国内外部分油橄榄产区气候因素比较表。

读表,回答下列小题

地区

年均气温℃

7 月气温℃

1 月气温℃

年降水量 mm

日照时数 h

年均湿度%

地中海

13.6~15

22~30

3.8~9.2

600~800

2439~2783

47~65

甘肃武都

14.7

24.9

4.5

474~900

1911.7

40~65

四川广元

17

26.1

4.9

800~1000

1300~1400

69

四川三台

16.7

26.9

4.7

882~1134

1356

79

四川达州

14.7~17.6

26.0

4.9

1076~1270

1355

72~80

8.上述中国四个地区中,属于油橄榄的最适生长区的是

A.甘肃武都   B.四川广元   C.四川三台   D.四川达州

9.与地中海沿岸橄榄油生产国相比,我国主产区的优势

A.气候条件优越  B.消费市场广阔  C.生产工艺先进  D.劳动力成本低

【答案】

8、A 

9、D

【解析】

试题分析:

8、与地中海地区在热量、降水量、光照、年均湿度等最接近的是甘肃武都,A正确。

9、与地中海沿岸相比我国主产区日照时数较少,光照条件较差。

种植油橄榄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

D正确。

考点:

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某河谷。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该河谷

A.岩层①比沉积物形成年代晚      

B.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山区

C.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D.因岩层断裂陷落,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11.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最可能是

A.甘蔗制糖      B.棉花纺织       C.葡萄酿造        D.大豆加工

【答案】

10、D 

11、A

 考点:

地质构造、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2.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D.乙河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13.有关L湖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A.L湖最高水位出现在夏季,最低水位出现在冬季B.L湖水位近年来有不断下降趋势

C.L湖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显著     D.L湖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发肓好

【答案】

12、C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12、河水由高海拔地区流向低海拔地区,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分布,判断甲河水注入湖泊,湖水注入乙河外泄,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的作用,湖水是乙河的补给水源。

甲河河水为L湖的补给水源,甲河水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夏季水量大,入湖泥沙量大,故C正确。

13、L湖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融水量大,冬季甲河断流,故L湖最高水位出现在夏季,最低水位出现在冬季。

因全球变暖,天山冰川消退,冰川体积减少,冰雪融水量减少,L湖水位有下降的趋势。

L湖及其周围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化作用主要表现为物理风化。

D说法错误。

考点:

河流、湖泊等水系

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土地城市化是指某一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条件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

下图为1994-200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1994~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A.都在2002年速率达到最大    B.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C.都先持续上升,后持续下降    D.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

15.根据材料信息推断的结论,正确的是:

1993~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

A.农业人口比重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B.建成区土地规模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C.建成区非农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占据主导

【答案】

14、D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14、读取图中信息,人口城市化率在2003年速率最大,A错。

图中折线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D正确。

15、因图中两类数据一直大于0,说明此期间城市土地面积不断增大,农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快,占主导。

故C正确。

考点:

城市化

下图为三个地区的农业资料。

16.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季风水田农业                  B.②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为大牧场放牧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17.有关三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市场适应性强,利于恢复地力      B.②生产规模大,但单产低

C.③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低      D.①③生产规模小,商品率高

【答案】

16、C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16、地区①种植业、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地区②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地区③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

故C正确。

17、混合农业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规模,对市场适应性强,混合农业的种植、休耕、放牧的生产方式利于土地肥力的保持,A正确。

考点:

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特点

读以我国东部某大城市为中心的等人口密度线示意图(单位:

万人/km2)(下图)。

18.有关该大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城市位于河谷地带

B.该城市属于多核心模式

C.该城市东西方向上交通最便利

D.丁处建筑物高大稠密

19.四地中最可能是卫星城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18、D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18、该城市人口密度曲线大体以丁为中心,向四周数值逐渐下降,该城市为同心圆模式。

沿城市东北—西南方向人口密度较大,此位置有重要交通干线。

丁地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区内建筑物高大稠密。

D正确。

19、甲地位于城市郊区,人口密度大,应为该城市的卫星城。

A正确。

考点:

城市功能分区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图(单位:

千克/亩),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0.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江苏     B.安徽    C.江西    D.湖北

21.与丙地相比,乙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C.水源不足        D.光照不足

【答案】

20、C 

21、D

【解析】

试题分析:

20、四省区中江西省农业生产潜力数值超过1500,为四省区中最大。

C正确。

21、乙、丙两地均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乙地位于四川盆地内,有肥沃的紫色土,盆地内多阴雨天气,光照条件较差。

D正确。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等值线判读

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2.海拔在2000米至4000米之间河流流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增多          ②汇入支流增多     ③冰川融水增多 

    ④湖泊补给增多      ⑤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⑤

23.雅鲁藏布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约距河源()   

A.600~1000公里                       B.1000~1500公里 

C.1500~1700公里                        D.1700公里以上

【答案】

22、D 

23、C

 考点:

河流水量、水能资源

读“不同距离条件下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关系模型图”,完成下列小题。

24.由图可知,两种运输方式竞争最激烈的运距是

①0~600千米  ②1100~1300千米  ③1200~1600千米  ④大于1800千米

A.①     B.①③      C.②     D.①④

25.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时速设计,最重要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穿越河谷多,沙漠广      B.大风日数多,风力强

 C.干旱少雨,缺乏水源      D.冻土层厚,冰川广布

【答案】

24、C 

25、B

【解析】

试题分析:

24、读图,在运输距离1200公里长度附近,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分担率相同,市场竞争最激烈。

C正确。

25、此高铁主要经过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的我国西北地区,大风影响高速运行的高铁运营安全。

B正确。

考点:

交通运输

第Ⅱ卷  综合题(50分)

26.读图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定位和未来发展目标概括为“五个基地,一个屏障”,五个基地指:

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特色农牧业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一个屏障指:

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生态屏障。

 材料二  广安:

30.5°N,市区海拔约300m,年均温17.1℃,年降水量1200mm。

康定:

纬度30.2°N,市区海拔2600m,年均温7.1℃,年降水量803.8mm。

(1)描述四川地形特征,并说出地形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8分)

(2)河流上游生态屏障的建立对河流下游水文特征有哪些影响(6分)

(3)成渝经济区建成能源基地的资源优势有哪些?

(4分)

【答案】

(1)(8分)四川省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

受地形影响,全省东西部气候差异明显;东部盆地全年平均气温高,全年降水量丰富,西部全年平均气温低,降水少。

(2)(6分)下游含沙量减少;洪峰流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汛期延后

(3)(4分)水能资源丰富;天然气资源丰富;生物能资源丰富(任2点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中国地理知识,根据图中河流流向进行分析。

四川省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

地形影响区域气温(热量)和降水,受地形影响,全省东西部气候差异明显;东部盆地全年平均气温高,全年降水量丰富,西部全年平均气温低,降水少。

(2)建立生态屏障对下游河流在流量、含沙量等方面形成影响。

如使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汛期延后,削减汛期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河流含沙量、输沙量减少等。

(3)当地河流众多,地形多山,位于二、三阶梯交界地带,水能资源丰富;四川盆地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等。

考点:

四川地形地势、能源资源、水文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中国某区域图概况(图甲);

 材料2:

根据遥感照片测算的1986~1996年期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图乙)。

(1)图中大运河与800mm等降水量线交点的东西两侧降水量有什么不同?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分)

(2)1990年后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总体的增减变化有什么特点?

导致这一地理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5分)

(3)河口地区一般都有大城市,如上海、广州,但黄河河口为什么没有大城市?

(8分)

【答案】

(1)(5分)东侧降水多;原因:

东侧距海洋近;是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

(2)(5分)特点:

1990年以后,三角洲陆地面积缩小;原因:

上、中游干、支流修建水库、水坝对泥沙的拦截;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初见成效

(3)(8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易发水灾,不利于通航;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不稳定;黄河口海陆落差小,泥沙沉积,不易形成港口;黄河河口附近农业不发达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此交点以东地区降水更多。

因东部地区距海更近,受夏季风影响更明显,同时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2)1990年后,黄河三角洲面积缩小。

三角洲为河流带来泥沙淤积形成,从影响黄河输沙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上、中游干、支流修建水库、水坝对泥沙的拦截;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初见成效。

(3)河口处海陆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发达,易形成城市。

黄河水量小,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内河航运不发达;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不稳定;黄河口海陆落差小,泥沙沉积,不易形成港口;黄河河口附近农业不发达。

考点:

降水空间分布及原因、三角洲形成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通车。

贵广高铁全长857公里,桥隧比高达83%,特别在贵州境内更是高达91.3%,是世界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

下图示意贵广高铁线路。

(1) 写出贵广高铁途经的主要地形区。

(2分)

(2) 简析贵广高铁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6分)

(3) 分析贵广高铁建成对贵州今后发展的影响。

(6分)

【答案】

(1)(2分)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任2点得2分)

(2)(6分)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桥梁、隧道比重大,技术要求高;沿线经济较为落后,物资保障困难。

(3)(6分)方便人们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贵州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贵州与沿海地区的交流与联系。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铁路主要经过我国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2)自然因素如地形、喀斯特地貌、河流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不便,物资保障困难等。

该铁路经过我国二、三阶梯,沿线地形落差大,坡度大。

沿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河流众多,桥梁、隧道比重大,技术要求高;沿线经济较为落后,物资保障困难。

(3)完善交通网络可促进贵州省资源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加强与沿海省份的经济联系,方便人们出行等。

考点:

地形、交通线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 理 答 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C

D

D

C

A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D

D

C

C

A

D

A

C

21

22

23

24

25

 

 

 

 

 

D

D

C

C

B

 

 

 

 

 

26.

(1)(8分)四川省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

受地形影响,全省东西部气候差异明显;东部盆地全年平均气温高,全年降水量丰富,西部全年平均气温低,降水少。

(2)(6分)下游含沙量减少;洪峰流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汛期延后

(3)(4分)水能资源丰富;天然气资源丰富;生物能资源丰富(任2点得4分)

27.

(1)(5分)东侧降水多;原因:

东侧距海洋近;是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

(3)(5分)特点:

1990年以后,三角洲陆地面积缩小;原因:

上、中游干、支流修建水库、水坝对泥沙的拦截;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初见成效

(3)(8分)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易发水灾,不利于通航;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不稳定;黄河口海陆落差小,泥沙沉积,不易形成港口;黄河河口附近农业不发达

28.

(1)(2分)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任2点得2分)

(2)(6分)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桥梁、隧道比重大,技术要求高;沿线经济较为落后,物资保障困难。

(3)(6分)方便人们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贵州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了贵州与沿海地区的交流与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