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030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6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季建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南京“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三个发展”的开局之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务实奋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0亿元,增长13%。

完成财政总收入1075.3亿元,增长1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8.8亿元,增长19.4%。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8亿元,增长18.5%。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6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资1601亿元,增长23.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4.2%。

产业转型加快推进。

重点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502.6亿元、增加值1941亿元,分别增长26.9%、14.9%。

风电光伏等八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08亿元,增长29%,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

中电熊猫高世代面板项目、中兴通讯二区、华为通讯、扬巴二期、上海大众新型轿车、中环光谷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或竣工投产。

首家被国家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

已认定软件企业938家,软件业务收入达1013亿元,增长60%。

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外包、旅游会展等产业发展迅速。

成功举办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紫金山峰会、金洽会、名城会、软博会、台湾名品交易会、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

国家批准设立金陵海关,江宁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8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248.85亿美元,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26.5亿美元。

科技创新全面展开。

制定实施《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行动计划》。

加快建设高新区、麒麟科技创新园、模范马路创新街区等创新载体,白马现代农业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5名,实施“紫金人才”计划和“千企升级”计划。

组建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新材料研究院,成立7家省市级产业联盟。

在宁高校院所就地转化科技成果2060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251亿元,增长22.2%。

颁布实施《南京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76.89亿元。

城市建设“三个提升”开局良好。

围绕提升市容环境、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南部新城、浦口新城等十大功能板块规划建设。

完善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南京长江隧道、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地铁一号线南延和二号线竣工运营,开工建设纬三路过江通道、地铁三号线和十号线、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

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铁路南站、京沪高铁、宁杭和宁安城际铁路以及长江四桥等建设有序推进。

全面启动雨污分流工程,建成雨污分流管线530公里。

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35条干道和607条街巷环境整治出新,拆除违章建筑137万平方米、各类广告牌27万平方米。

整治沪宁城际铁路沿线环境。

玄武湖公园整治提升后与中山陵陵寝实施免费开放。

建设公交场站20座,完成公交车更新710辆。

关停搬迁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51家。

整合公安、城管力量,启动网格化巡防管理,大城管体制基本形成。

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

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促进政策、资金、人才向郊县倾斜,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1亿元,增长15.3%,实现工业增加值1377亿元,增长17.9%。

都市型农业特色彰显,新增设施农业6万亩、高效农业17.5万亩。

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61个占补平衡项目。

农业旅游发展较快。

农民健康工程、农村人才工程等八件实事进展顺利。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91家。

扶持126个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73.4万平方米,解决了21个困难村办公用房问题。

社会建设不断进步。

成功申办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13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南京成为中国第二个奥运城市。

平安南京得到新的加强,稳妥处理一系列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制定《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水平推进教育名城建设。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文化、体育民生工程惠及城乡居民。

隆重举行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大典。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妥善处理“7.28”原塑料四厂爆燃事故。

出色完成援助四川绵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援疆工作,援藏工作取得新进展。

民生工作得到加强。

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出台了完善提高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水平等十项改善民生政策,将使90万人受益。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8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8%。

落实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接政策,推进外来务工等人员参保和大学生医保工作。

企业退休人员人均上调养老金169元。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年目标两年完成,覆盖率达99.0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230元以上。

对困难群体发放临时物价补贴4123万元。

养老平台不断夯实,福利机构达257家。

发放市民卡334.8万张。

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平方米,开工66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减少部门9个,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废止和修改206件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开通运行。

政策评估机制不断完善。

全面强化应急管理体制,推动安全发展。

加强廉洁从政建设,着力打造政风清明的公务员队伍。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办结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463件、政协提案572件。

民族、宗教、信访、人防、司法、工会、双拥、外事、华人华侨、台湾事务、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人口计生、档案、地方志和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南京发展历程极不平凡,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过去的五年,是南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00亿元,三项指标实现翻番。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8:

46.7:

50.5。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8.4%。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功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

“一城三区”、“一带三港”建设全面展开,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

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地铁实现了网络化运营,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

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41%,森林覆盖率达到26%,改善了市容市貌。

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彰显。

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五年。

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实现省定小康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50元,年均分别增长13.6%、12.2%。

所有区县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县,教育名城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

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及“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及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实际引进外资累计达113亿美元。

五年的机遇挑战并存,五年的奋斗成果丰硕,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实践证明:

只有始终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只有始终坚持抢抓机遇,应对危机,迎接挑战,务实奋进,才能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凝心聚力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只有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只有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才能不断增创发展的新优势。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跃升的平台。

在此,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体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支持南京建设与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够强,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科教人才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城市首位度、基础设施和功能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二元结构和江南江北发展不协调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空气质量、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有待改善;对物价特别是房价的调控还要进一步加强。

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南京仍处于科学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迈向新的目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国际国内产业结构的变革,将加速南京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构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长三角重要门户的建设,将强化南京中心城市地位,增强承东启西的区域功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提升南京首位度和能级,增强集聚辐射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将加快南京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青奥会的举办,将拓展南京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

“十二五”时期,是南京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未来五年,是南京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科技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型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全域统筹,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的推进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市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提升时期。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走在前列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创新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为根本目标,以筹办2014年青奥会为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富民优先、城乡一体化、绿色发展和城市国际化战略,到2015年,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向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迈进。

“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以上,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7000亿元以上。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服务业增加值翻番、工业增加值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翻番。

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阶。

实施农民收入五年倍增、城镇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

实施全民创业计划,让更多群众在创业中致富。

实施弱势群体关爱计划,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9%,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68%,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

保障性住房在目前实施10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平方米,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8%。

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加速转化创新成果,集聚更多的高端产业、高新技术、高级人才,形成南京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城市功能品质新提升。

以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重点建设铁路、航空、水运和城市轨道交通、过江交通,新建轨道交通176公里,通行里程达250公里,构建中心城区、区域内、城际间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

以提升城市功能为目标,全面建设南部新城、浦口新城等十大功能板块,加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会展、商务服务等功能建设,优化布局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增强城市服务能力。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不断推进城市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和城市管理,充分彰显人文、生态、滨江、宜居的城市特色。

城乡统筹构建新格局。

以优化提升、重点开发和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区为要求,优化区县产业布局和发展空间,推进农地重整、村镇重建、要素重组,加快建设新城、新市镇、新社区,加速郊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推动郊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区县县通轻轨、干线公路连街镇、区域供水全覆盖、城乡公交一体化”,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加强水利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重点提升流域性河道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能力。

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国家生态市和森林城市。

实施蓝天清水工程,全面整治大气环境、水环境。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再生资源利用。

建设紫金山—玄武湖中央公园,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滨江两岸百里风光带、秦淮河上下游百里风光带,青龙山、牛首山—将军山、老山、幕府山和栖霞山“一园四带五片”,以及主城百个以上小游园,使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继续推动“法治南京”、“平安南京”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

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建设一批重大文化项目,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展示南京文化魅力。

实施基础教育惠民工程,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开展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弘扬新时期市民精神。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放开领域,释放活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

推动开发园区从投资拉动向创新拉动转型,从产业集聚向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集聚升级。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实际利用外资2015年当年达70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130亿美元。

全力以赴办好青奥会。

坚持开放、创新、节俭、安全的方针,做好青奥会筹办工作,推进场馆维修、青奥村建设。

以奥运精神、中国文化和南京元素为主题,开展青奥宣传,激发全民参与青奥的积极性。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南京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办成一届人文青奥、绿色青奥、活力青奥。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市委十二届二十一次全会的安排,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改善民生,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以建设和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增长2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环保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认真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

落实国家、省支持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结合。

继续推进“紫金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0名。

推进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计划,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南京集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100家。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4%以上。

着力培育服务外包产业,做好集成电路设计、医药研发外包,促进产业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

加快创新载体建设。

大力推动高新区、麒麟科技创新园、模范马路创新街区“三核多点”创新载体建设,促进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建立科技园中园,推进南京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电网、物联网、微电子等创新平台建设。

鼓励扶持专业孵化器建设,新增孵化器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

引导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全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2%以上。

新建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累计达到190家。

建设国家物联网测试认证中心和10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发展研发设计、科技咨询信息评估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以拓宽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链环节为主线,推进南京和国内外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兑现科技创新政策。

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改革,发展科技银行。

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建设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构建青奥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实施“智慧南京”计划。

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融合试点,着力搭建“三网融合”公共平台。

滚动推进“千企升级”计划,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栖霞区、化工园和江苏软件园“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

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推动智能交通、智能城管、智能环保、智能医疗等重点工程,拓展应用市场,带动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着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优势,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城区重点促进软件、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商务商贸、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服务业高地。

建设更高水平的软件名城,重点推进雨花软件园、徐庄软件园、江苏软件园等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基础软件和电子商务,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

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启动金融城建设,打造河西金融集聚区,加强与欧美、日韩和台湾地区的金融交流与合作。

全年新增2家省级、4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发展总部经济,促进苏宁、雨润、联创、金鹰和博世等一批有影响的企业总部做优做大做强,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打造一批税收超亿元的商务楼宇。

建设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二期。

加强与中外运长航、中国邮政等企业合作,建设龙潭公铁水联运和禄口空港物流园区,促进物流由功能性建设向体系性建设跃升。

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旅游景点,优化旅游环境,推出特色旅游。

培育国际性会展品牌。

开展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活动,筹备郑和航海节。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八大新兴产业发展,率先在新能源、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通信、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产业取得战略性突破,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增长30%。

积极推进国网、华电等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基地和电力工业自动化产业园、协鑫新能源科技园、浦厂高速铁路客车及城际动车组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液晶谷、无线谷、生物医药谷等十大新兴产业基地。

做强做优支柱产业。

确保中电熊猫高世代面板项目投产,推进中电熊猫冠捷液晶模组及整机、瀚斯宝丽触控面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电子信息产业总量达1800亿元,增长25%以上。

推进上汽南京生产基地投入100亿元、整车产能100万辆、建成一个汽车零部件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四个一”建设项目和长安南京基地的汽车与发动机建设项目。

继续推进扬巴二期工程和蓝星安迪苏蛋氨酸项目等建设,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等特色产业,延伸石油化工产品产业链。

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支柱产业的步伐,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加大消费、投资拉动。

积极培育乘用车、农村、旅游、文化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坚持扩大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形成消费、投资良性互动增长机制。

加大产业有效投入,确保完成工业投入2000亿元,增长25%。

引导、推进各开发园区转型发展,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入园。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新增私营企业1.5万户、个体工商户2.6万户。

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引智转变,丰富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企业来宁设立研发、销售、结算中心和地区总部。

组建金陵海关,继续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服务贸易和加工贸易发展。

(三)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城市转型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

完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

继续建设京沪高铁、铁路南站、宁杭和宁安城际铁路,基本完成沪宁城际铁路站房和南京站换乘中心建设,启动马群综合换乘中心建设。

加快禄口机场二跑道、T2航站楼和六合机场建设。

加快建设长江四桥和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纬三路过江通道,全力推进六合至江都、溧水至马鞍山、高淳至芜湖等高速公路建设。

实施绕城公路城市化改造、老宁杭公路改造。

加快建设地铁三号线和十号线,开工建设地铁四号线一期和机场线。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健全公交运营投入机制和财政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开工建设北河口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加快建设220千伏南站和宁北输变电工程,新建、改造燃气管网100公里。

推进功能板块建设。

河西新城重点推进中央商务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金融城、海峡城、青奥村等城市综合体。

南部新城重点建设铁路南站交通快捷转运体系和区内基础设施。

浦口新城重点加快建设江北滨江大道、七里河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综合体等项目。

麒麟科技创新园重点建设科技综合体、麒麟公园和百水河整治工程。

燕子矶新城重点加快小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启动滨江大道建设。

下关滨江商务区重点启动滨江岸线改造和大马路地区修缮。

江心洲生态科技岛重点抓好拆迁安置房、展示中心和道路管网建设。

城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启动门东片区的保护与建设,修缮蒋百万故居、胡家花园。

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重点加快观音门、仙鹤门—沧波门等区段的保护与建设。

彰显人文古都特色。

深入挖掘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