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999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

《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docx

届广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卷

2021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生物

一、单选择题

1.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H、O、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

B.线粒体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C.酶、激素、ATP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D.同一生物体内不可能具有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一系列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

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

3、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和固醇组成元素为C、H、O,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组成元素为C、H、O、N、P;糖类只由C、H、O组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详解】A、分析可知,C、H、O、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A正确;

B、葡萄糖初步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不进入线粒体,B错误;

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酶是生物催化剂,发挥催化作用后不被灭活,ATP作用后变成ADP和Pi再次利用,C错误;

D、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乳酸,其植株的叶片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产物不同,相应的酶不同,D错误。

故选A。

【点睛】

2.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不一定有此支架

C.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能量转换有关

D.生物大分子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状结构;

2、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

4、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NA中不含核糖,A错误;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也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错误;

C、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与能量转换有关,C正确;

D、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因为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错误。

故选C。

【点睛】

3.研究发现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并促进TNF(肿瘤坏死因子)分泌。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β﹣1,3﹣D﹣葡聚糖能増强患者自身抗肿瘤免疫应答

B.上述机制导致肿瘤细胞被漬除属于细胞凋亡

C.β﹣1,3﹣D﹣葡聚糖抗肿瘤的作用不会导致基因突变

D.bax基因、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增加有利于抗肿瘤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研究发现β-1,3-D-葡聚糖能抗肿瘤,且能促进TNF的分泌,故推测能增强患者自身抗肿瘤免疫应答,A正确;上述过程中β-1,3-D-葡聚糖能诱导相关基因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β-1,3-D-葡聚糖能抗肿瘤,主要通过促进或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不会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bax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增加有利于抗肿瘤,bcl-2基因产物的增加不利于抗肿瘤,D错误。

故选D。

4.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父本去雄

B.测交结果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及比例

C.孟德尔提出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假设

D.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在进行杂交操作时,需要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父本进行去雄操作;进行测交,是为了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测交结果可以反映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并不能反映其配子数量情况;孟德尔对于染色体,减数分裂等后人才发现的知识并不知晓,同时,孟德尔称作的遗传因子实质上后人提出的基因的概念雏形;孟德尔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对七对相对性状进行了正反交实验。

【详解】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母本去雄,防止自花授粉,A错误;测交结果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但不能反映F1产生配子的数量,B错误;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也不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相关内容,涉及其杂交方法、假说内容、验证手段等内容的考查,均属于教材正文中核心内容,部分属于旁栏知识点,因此,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和活学活用是考生能力提升的第一道关卡。

5.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如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过程不需要O2的参与,产生的“物质X”是丙酮酸

B.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C.过程③⑤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细胞内反应的场所不同

D.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不会在CO2中检测到18O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中①为肌糖原的分解,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物质X是丙酮酸,③为酒精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为乳酸转化成丙酮酸的过程,⑤为乳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⑥为乳酸进入肌细胞。

【详解】A、由分析可知:

“物质X”是丙酮酸,由C、H、O3种元素组成,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O2参与,A正确;

B、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少部分用于合成ATP,B错误;

C、过程③⑤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均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有氧条件下,肌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则产生的水含有18O,含有18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CO2中能检测到18O,D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两个细胞分裂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能产生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B.②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C.①、②中均含两对同源染色体D.①、②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所在的生物是雄性动物;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所在的生物为雌性动物。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因此,①能产生2种类型的生殖细胞,A错误;②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其中极体会退化消失,因此②只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B正确;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C错误;①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同时能根据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出性别,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7.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内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该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为模板以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B.图示过程会出现在蓝藻细胞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由a→b

C.②过程需要tRNA、mRNA、rRNA的参与,并且此过程会出现A-U配对

D.①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

【详解】A、①是转录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A错误;

B、蓝藻没有细胞核,所以可以进行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从图中看出,b端核糖体上多肽链更长,所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a→b,B正确;

C、②是翻译过程,需要tRNA、mRNA、rRNA的参与,并且此过程会出现mRNA和tRNA配对的现象,所以存在A-U配对,C正确;

D、①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DNA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序列,D正确。

故选A。

8.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往往隔代交叉遗传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

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

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

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

传男不传女。

【详解】短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A错误;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隔代交叉遗传,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错误;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将洋葱某部位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体积自行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部位可能位于洋葱的根尖分生区

B.物质A可能为2mol/L的蔗糖溶液

C.该细胞1.5h后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原生质体体积恢复到最初100%时,细胞液浓度高于开始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的洋葱细胞的原生质层的体积先逐渐缩小,说明洋葱细胞在逐渐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一定的时间后,原生质体的体积又逐渐增大,说明细胞在不断的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进而说明了A溶液中的溶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了细胞液,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原生质体吸水。

【详解】A、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而分生区细胞没有大的液泡,所以该部位不可能位于洋葱的根尖分生区,A错误;

B、由于该细胞能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所以物质A不可能是蔗糖溶液,蔗糖溶液中的蔗糖分子不能进入洋葱细胞,因此2mol/L的蔗糖溶液中的洋葱细胞只能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自动复原,B错误;

C、该细胞1.5h后,细胞在不断的吸水,细胞液浓度会降低,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错误;

D、原生质体体积恢复到最初100%时,由于物质A进入到液泡中,因此细胞液浓度高于开始时,D正确。

故选D。

10.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下面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2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光照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数值表示呼吸作用速率。

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35℃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因此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能生长,A错误;

B、25℃时时净光合速率最大,因此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B错误;

C、当温度为25℃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3.75,呼吸作用消耗速率为2.25,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3.75-2.25)×12=18,而在5℃、10℃、15℃、20℃、30℃、35℃时依据公式可得有机物的积累量分别为6、12、18、21、6、-6,因此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正确;

D、每天光照12小时,10℃时积累的有机物=(1.75-0.75)×12=12,而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3.50-3.00)×12=6,可见前者是后者的2倍,D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实验选材或试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用洋葱根尖细胞观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C.用澄清石灰水检验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D.用加入了无水碳酸钠的95%的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

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因高温可加快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底物——过氧化氢的分解,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但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能用洋葱根尖细胞观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B错误;

C、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检验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无水碳酸钠可以吸收95%的乙醇中的水分,因此可以用加入了无水碳酸钠的95%的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D正确。

故选D。

【点睛】

12.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段对应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抗R型细菌的抗体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

C.图乙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

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

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

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详解】小鼠产生抗体要经过体液免疫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甲图中AB段对应时间段内R型细菌含量增多,说明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A正确;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但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主要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的,B正确;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C正确;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错误。

二、单选择题

13.下图A点时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DNA的双链,然后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D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B.GH段细胞中可能有两条Y染色体

C.GH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D.IJ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

图中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

A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CD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GHI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IJKL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时,只有1条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含有2条Y染色体,A错误;

B、GH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细胞中着丝点不分裂,所以细胞中一定只有1条Y染色体,B错误;

C、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细胞中的DNA都是一条链为32P,一条链为31P。

再经减数分裂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为32P,三条链为31P,所以GH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C正确;

D、IJ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只有4条染色体,所以含32P的染色体有4条;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为32P,三条链为31P,着丝点分裂后,含32P的染色体仍为4条,D错误。

故选C。

14.假如图中Ⅲ1和Ⅲ4由于对优生知识的匮乏,而步入婚姻的殿堂。

他们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远大于普通人群(已知这种隐性基因携带者在正常人群中的概率是1/1000)。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1和Ⅲ4婚配生育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9

C.Ⅲ1和正常人婚配后代发病率为1/6000

D.Ⅲ1和Ⅲ4婚配后代发病率远大于普通人群的原因是从共同的祖先继承来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在后代纯合机会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Ⅱ3和Ⅱ4个体正常而Ⅲ3患病,即双亲正常生了患病的女儿,女儿患病但是父亲不患病,可推知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近亲结婚,由于双方有共同的祖先,相同的基因(包括正常的和异常的)很多,而且亲缘越近,相同的基因越多,他们相互间婚配,子代成为患病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近亲结婚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将明显提高,所以,应禁止近亲结婚。

【详解】A、从图中Ⅱ3和Ⅱ4个体正常而Ⅲ3患病可以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Ⅱ1和Ⅱ2个体正常而Ⅲ2患病可推出Ⅲ1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同理可知Ⅲ4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Ⅲ1和Ⅲ4婚配生育患病女孩的概率为2/3×2/3×1/4×1/2=1/18,B错误;

C、已知这种隐性基因携带者在正常人群中的概率是1/1000,所以Ⅲ1和正常人婚配后代发病率为2/3×1/1000×1/4=1/6000,C正确;

D、由于Ⅲ1和Ⅲ4属于近亲婚配,后代发病率远大于普通人群,其原因是从共同的祖先继承来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在后代纯合机会增大,D正确。

故选B。

【点睛】对应《课程标准》生物必修课程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与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成有多种可能”等概念的应用性考查落实:

本题以生活实践情境和科学探索情境为切入点,用科研人员的研究结果为载体,考查利用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

考查思维认知能力群中的理解能力,落实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15.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高秆抗病水稻和矮秆抗病水稻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

高秆抗病:

矮秆抗病:

高秆感病:

矮秆感病=3:

3:

1:

1,若让F1中高秆抗病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

A.25:

5:

5:

1B.24:

8:

3:

1C.15:

5:

3:

1D.9:

3:

3: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详解】F1中高秆:

矮秆=1:

1,说明两亲本相关的基因型分别为Tt、tt;F1中抗病:

感病=3:

1,说明两亲本相关的基因型均为Rr,故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TtRr、ttRr,则F1中高秆抗病的基因型为TtRR(1/3)、TtRr(2/3),可计算出基因T和t的频率均为1/2、基因R和r的频率分别为2/3、1/3。

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化,则F2中TT、Tt、tt分别占1/4、2/4、1/4,RR、Rr、rr分别占4/9、4/9、1/9,进而可知F2中T_R_(高秆抗病)占1/4×4/9+1/4×4/9+2/4×4/9+2/4×4/9=24/36、ttR(矮秆抗病)占1/4×4/9+1/4×4/9=8/36、T_rr(高秆感病)占1/4×1/9+2/4×1/9=3/36、ttrr(矮秆感病)占1/4×1/9=1/36,故F2中性状分离比为24:

8:

3:

1。

故选B。

16.图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精原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C.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dE、aDe、aDe

D.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可能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DdEe,但由于这些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但考虑到交叉互换,该个体能产生8种不同类型的精子,但比例却根据交叉互换概率而定。

【详解】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错误;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则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DE、ade、aDe,C错误;通过交叉互换,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ADE、ade、aDe,AdE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睛】易错点:

D项中,发生交叉互换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仍有原来连锁情况的精子类型,符合加起来互补的情况。

三、非选择题

17.谷物中淀粉酶活性是影响啤酒发酵产酒的重要因素。

某科研小组为寻找啤酒发酵的优良原料,比较了小麦、谷子、绿豆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