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962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

《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docx

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港口信息化建设总体

 

第一章规划背景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加以重点研究和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按照《xxx省“十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xxx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围绕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环境等四大信息化要素,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xxx港市在“十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为此,特制订《xxx港市信息化发展规划(2003~2010)》。

一、xxx港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xxx港市位于xxx省东南部,中国沿江及沿海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距上海120公里、南京180公里、苏州80公里。

xxx港口北滨长江,为一天然深水良港,安全避风,不冻不淤,2002年xxx港口岸完成吞吐量3181万吨,集装箱20万标箱。

改革开放以来,xxx港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在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评比中名列第三,是闻名全国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城市。

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5亿元,财政收入43.1亿元,并已建成以保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扬子江国际系列工业园、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经济园区。

城市基础设施渐趋完善,生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国内外客商竞相投资创业的热土之一。

规模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

2002年十大企业集团和五十家骨干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8.5%和80%。

特别是以精细化工、冶金、建材为主的“临港产业”最具特色和竞争力,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2%,“以港兴市”战略成效显著。

二、xxx港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xxx港市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

建设长江三角洲最适宜人居、创业、发展的现代化中等港口工业城市,在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到2007年,xxx港市人均GDP要达到75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同步推进。

三、xxx港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xxx港市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总体上属于比较先进的行列,在与其它38个大中城市进行的对比中,名列第14位(详见附件《xxx港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报告》)。

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均衡,拥有一批信息化应用先进典型和热心于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社保系统的建设开创了政府与银行合作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崭新模式。

至2002年底,全市光缆总长4.4万纤芯公里;电话装机容量41万门;有线电视已实现“组组通”;宽带容量5万线;市区居民家庭电脑拥有率达46%;信息产品制造企业近40家,销售收入17.3亿元;全市党政机关互联网络基本建成,其中,有30多个市级机关、14个乡镇建立了独立的网站;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和银行、税务、海关、工商、公安、规划、计生、社保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可以说,xxx港市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同时,xxx港市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统一规划力度较弱,政府各部门缺乏协调,信息化水平不均衡;信息化基础管线管理分散;2、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机制尚未建立;3、信息化建设重“硬”轻“软”现象比较普遍,对硬件设备的投资比较重视,而对软件和应用系统的投资则明显不足,相对于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的构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和整合不够;4、社会信息化意识亟待提高,“电脑办事不如直接人工办理好”、“老办法牢靠”等陈旧观念还有一定的市场,信息化人才比较缺乏;5、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产业规模不大,信息产品制造业只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左右,没有形成信息产品的产业链。

本地的信息服务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核心产品。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x省“十五”信息化发展规划》,xxx省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一个加强,两个特色,三个加快。

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特色的信息设备制造业和软件产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电子公务和电子政务。

结合国内外信息化发展趋势和xxx港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现有信息化基础,今后一个时期,xxx港市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等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从实际出发,强化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为重点,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社会运作效率为核心,分步推进、重点突破,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开发信息资源,突出重点应用工程,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意识,为xxx港市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

二、总体目标

xxx港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

到2005年,初步建成与xxx港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建成覆盖全市的高速宽带通信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基础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建成一批骨干应用系统,基本形成电子政府的框架;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大中型企业上网率100%,信息技术在企业设计、生产和管理方面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企业电子商务逐步展开;信息技术在市民生活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农村家庭电脑普及率20%,市区家庭电脑普及率70%,其中上网率80%,宽带接入率30%;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50%,全市移动电话普及率60%。

建立信息化法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创新机制和宽松环境。

到2010年,建成能引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进的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总体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建成一个能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高速通信服务和具有丰富信息资源的互联网络系统,在政务、经济、金融、财税、商贸、工业、交通、城建、科技、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建成具有统一规范的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在共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挖掘与开发;信息技术在工商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企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显著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信息化成为社会进步的推进器和支撑力量;形成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和全社会信息化发展创新机制,法规和标准规范完善;软件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增大。

第三章发展战略

一、政府带动、有序推进战略

政府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特别是在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设计与实施、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化标准与政策的制定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等方面,要由政府来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并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走向。

“政府带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电子政务的示范建设。

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改善政府形象,提高办事效率,使全社会充分感受到信息化对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积极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2)政府信息化采购的推动。

利用政府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创造市场需求,提升IT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

(3)信息化应用项目的实施。

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观协调能力和微观组织能力,调集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确定项目的标准和规范,实施一批能够有效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改善居民生活便利条件的信息化应用项目,让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生活更为贴近。

(4)扶持政策的制定。

通过树立典型、适当扶持等办法,鼓励、促进各类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

“有序推进”包括三个层次的战略含义:

(1)通过制定全市信息化总体规划,有序部署和逐步推进一批信息化项目,利用较少的投入,取得点上的突破,并通过自我积累效应和持续发展效应,以点带面,最终实现面上的突破。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理好先进与适用、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为主导,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强调技术的实用性、成熟性和扩展性,注重经济可行性,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和效益。

在能够保证系统升级的条件下,尽量不搞花架子、不盲目追求技术领先。

(3)各系统、各部门以至各单位,都要制订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和全市的总体规划相衔接,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信息化建设中各方关系,保证全市信息化建设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应用先导、产业培育战略

坚持以应用为先导,就是指信息化项目建设,要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能够切实发挥效益为目的,并以此来配置所需硬软件和服务。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和居民使用信息技术的成本,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利用水平。

同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大力开发信息资源,积极发展增值服务,利用增值服务促进信息化的普及。

(2)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注意投资结构中硬、软件投资的比例,并将配套的服务费用纳入项目投资。

在投资不足时,通过分步投入等方式保证在应用软件和推广方面的投入。

(3)信息化项目一开始就要研究、明确项目的长期运营模式,保证项目的独立运转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培育战略是指要大力培育本地的信息产业。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产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

抓住这一机遇,培育出若干个有实力的知名企业,使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互补共进。

为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信息产品制造厂商和软件开发商来xxx港市投资创业;利用政府采购的机会,吸引知名厂商来xxx港市开办分公司等。

特别是通过利用技术服务外包制度,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以实现信息技术服务的本地化。

三、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战略

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实施市场运作战略,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1)精心设计好信息化项目,构建切实可行的项目盈利模式和运营模式,吸收社会投资。

按照信息资源谁开发、谁受益,市场有序竞争,保护知识产权等原则,建立和完善信息市场的支持与激励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建立信息化发展的推动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2)建立信息化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将信息化项目中可盈利部分和具有专营权的部分向社会公开招标投资、经营单位,并在收取专营费的基础上让企业享受到投资回报,然后政府将这笔费用投入到难以产生盈利的部分中去,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3)在政府和社会信息化应用项目推进过程中,将一部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专业企业,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第四章推进xxx港市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信息化建设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从政府来说,要着力推进公共领域中的信息化建设,引领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信息化进程。

各政府部门要明确责任,切实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确定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信息化任务,扎实推进本部门、本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应用水平。

要从社会影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实施条件基本具备的若干个关键项目入手,推动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积极跟踪、研究、探索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实施方法;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诚信体系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xxx港的实际情况,当前应首先抓好“一个基础,三大系统,六项应用”的建设工作。

“一个基础”是指培育壮大信息产业,提升xxx港市产业结构。

“三大系统”是指:

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化服务系统。

“六项应用”是指:

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社区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社会保障信息化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提出这十项任务,都是围绕xxx港建成最宜人居、创业、发展的港口城市这个总体目标和“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来展开的,也是信息化发展策略的具体落实:

电子政务是推动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政府带动战略的具体体现;地理信息系统体现地域和港口特色;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将有力带动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工业发展,增强xxx港市的经济实力;港口物流系统将直接促进港口发展,也是政府和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应用系统;社区、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及信用体建设等任务的实施,将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吸引人才、招商引资发挥积极作用。

一、培育壮大信息产业

目前,xxx港市的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比较低,信息产业链远未形成。

xxx港的信息产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先从为本地传统企业、为政府和公共信息化服务入手,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信息企业,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扩张;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对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向外扩张的支持力度,逐步将信息产业培育成为xxx港市的重要产业和经济支柱之一。

1、信息产品制造业

根据xxx港市的实际情况,采取“三管齐下”的方式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

(1)发挥传统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通过产品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

(2)保持和促进现有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扩大机箱、显示器等计算机外设以及液晶模块、开关电子元器件、卫星电视接收机等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档次,扩大市场占有率。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靠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经济运作体系,积极创造条件,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高起点地引进先进技术和项目。

争取到2005年,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实现40亿元,到2010年再翻一番。

2、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产业

目前xxx港市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

要确保它们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开展服务竞争,也要吸引其他运营商来xxx港投资运营。

同时,加快发展信息咨询业,形成一批经营规范、信誉度高的信息中介机构,拓宽信息服务领域,开展技术、经济、人才、物资、市场、法律、金融、外贸等综合性信息服务,培育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社会网站。

以xxx港市科技创业中心为载体,进一步吸引国内外优秀软件企业投资创业,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支持软件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软件企业在本地化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取得突破,以点带面,应用成熟后,再积极向其他城市推广。

二、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不仅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和政府办事效率,更是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实现xxx港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1、电子政务建设目标

到2005年,建立以xxx港市电子政务信息平台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系统,包括政务应用平台、核心政务系统、政府门户网站与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库、电子档案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等组成部分,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强行政透明度、提高公众满意度。

2、电子政务的建设原则

为有效避免建设中“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浪费”的现象,全市机关电子政务建设实行“四统一分”原则,即统一规划管理、统一网络平台、统一接口标准、统一安全策略、分级负责,实现以体制增效益,以应用促发展。

xxx港市电子政务建设应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制定专项规划,落实“四统一分”原则。

各部门要在专项规划指导下分别落实各自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服从统一平台与接口要求。

系统建成后要大力推进运营维护体制创新,对涉及政府机密的信息系统,由市政府指定的机构进行统一维护、监管;对非涉密部分,实行外包服务,促进本地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3、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1)政务应用平台

政务应用平台以政务网为基础,可在现有党政信息网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为部门和条线专网提供虚拟通道,实现以党政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为枢纽,覆盖全市镇(街道)和各委办局的政务网络体系。

政务应用平台将实现政务网用户身份统一管理、网络应用资源统一管理和统一访问控制,从而实现单点登录、全网通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服务。

应用平台要考虑统一的访问接口,以便融合各委办局内部不同的MIS系统,具有完备的管理功能,以保证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

(2)核心政务系统

核心政务系统是一个集网络平台互联、应用系统协同、信息资源共享为一体的智能化、规范化的信息门户和通用OA系统,包括公文管理、档案管理、人大政协提案管理、督察督办管理、领导日程安排、通讯录、任务管理、通知管理等功能。

此外,还应具备一体化信息发布和为领导服务的项目管理工具等功能。

(3)xxx港市门户网站

xxx港市门户网站将涵盖市政府的主网站和党政各部门的子网站,是集信息发布、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网上监督于一体的网上政府服务系统,也是实现政务公开的重要途径。

该门户不是一个简单的政府部门网站的集群,而应根据访问者的需求,将政府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方便各类信息的查询。

为了保证网站统一性和延续性,需制定政府部门网站设计的指南,对网站的域名、视觉形象、信息格式、制作质量等进行统一规范;公开各项服务的流程;制定相应的信息发布和服务内容管理办法和审核机制。

门户网站应当设立专门的招商引资模块,详尽介绍xxx港市的投资环境,结合GIS系统,实现投资园区“虚拟现实”展览;建立网上远程音视频洽谈室和网络电话会议系统,提供远程招商咨询服务;提供办事索引,表格下载和项目申办、查询等服务。

(4)政务信息资源库

根据国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要适时启动四大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分别由人口、法人、规划、统计等主管部门牵头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宏观经济数据库。

(5)电子档案工程

随着电子政务的实施,政府信息从产生到传递、利用的各个环节都将实现数字化,而作为电子政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电子档案工程应该与电子政务同步实施,实现数字文件的“及时归档、随时查阅”,确保政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档案利用率。

在电子档案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上的相关标准,分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对于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采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行的方式,对短期档案可用电子文档形式。

(6)网上行政审批系统

实行网上行政审批就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各项行政审批活动提供最大便利,提高审批机关工作效率和规范程度,促进政务公开。

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网上咨询,表单下载或提交,网上受理、网上交互、网上督查、收费和审结。

为了保证网上审批的顺利推进,建议分期实施,先从面向投资者的审批为开始,逐步扩展到面向社会、面向居民的审批事项;加强培训,提高公务员网上操作水平;实行网上行政审批的考核督察制度;加强宣传,鼓励市民和企业利用网络进行项目申办,初期可推行网上行政审批代理制。

(7)政府决策支持系统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是以GIS作为基础应用平台,以各种图形化城市信息为依托,加入规划、人口、经济、交通、社会保障等综合数据,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完善的属性数据和成熟的数学分析模型,实现数据的完美结合,并与电子政务体系无缝连接,实现信息的交互。

为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综合决策服务。

4、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xxx港市电子政务系统是与国际互联网逻辑相连,因而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制定并落实必要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如CA认证、容灾备份中心及信息安全制度等。

建立CA认证中心将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对于xxx港市来说,完全可以通过采用灵活的方式来实现。

例如,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协卡认证体系”等比较成熟的CA认证中心体系,可以大大降低投资成本。

建立容灾备份中心,为全市重要的信息系统和企业提供介质仓储、在线数据、和在线系统三种方式的备份服务

三、“数字xxx港”

“数字城市”是地理信息及其相关技术在政府及企业管理与决策及市民生活中的应用。

它将城市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映射到信息空间,建立城市现实地理环境的空间信息模型,构造一个与现实城市相对应的虚拟“数字城市”,为城市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决策及市民社会生活提供各种本地化信息服务。

“数字xxx港”总体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系统以及城市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三部分,如下图所示:

专业应用

基础数据

1.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在计算机支持下,按照空间位置对城市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进行输入、存储、更新、查询、分析、应用、显示和制图的技术系统,将为各界提供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是各种应用的基础,是“数字xxx港”建设的关键技术支撑和主要组成部分。

到2005年,初步建成“数字xxx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实现信息共享功能及网络交换,开始面向社会服务。

到2010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成为xxx港市更新最及时的权威性公共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满足各行各业对基础地理数据的需求。

2.专业应用系统建设

专业应用系统将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可扩展到城市的所有与地理信息相关的行业,如车辆的调度、各种地下管线管理等。

当前应首先做好城市规划系统、土地管理系统、环境保护系统、人口地理系统以及应急指挥系统五个子系统建设。

城市规划系统:

系统按照规范化的信息分类标准和统一的地理空间关系,实现对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的科学存储和管理。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规划审批管理子系统;②建设工程管理子系统;③测量成果管理子系统;④批后管理子系统;⑤规划成果管理子系统;⑥道路网库管理子系统。

土地管理系统:

该系统以解决地籍管理业务为出发点,包括地籍查询统计、日常业务变更、自动制图、土地登记。

到2005年,建立xxx港市1:

2000地形图,初步构成xxx港市土地管理部门信息发布系统的框架,系统能够上网发布部分数据。

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全市1:

500地籍图,实现科学、合理、全面存储与土地管理有关的空间数据、权属信息、利用、法律及法律手续、各类影像、土地变迁的历史信息和其它与之有关的信息,满足管理部门实现土地档案影像化管理的需求。

环境保护系统:

该系统建立面向全市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改进传统的环境保护手段,实现环保信息化、自动化和现代化。

包括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模型、污染源分析管理三部分。

环境质量监测系统采集企业和下级监理机构的排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上传。

通过对各监测点状况及随时间的变化跟踪,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逐步建立评价模型。

随着在线监测和监测网络的完善,为进一步实现环境污染物动态模型分析、环境质量动态预测以及辅助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口地理系统:

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平台,录入城市人口信息,建成数据库。

可实现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受教育程度与从事职业的关系、失业人口分布特点、老龄化问题等,也可用来预测或模拟今后人口发展的趋势、数量的增减等,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商业选点、企业产品定位等提供详实的人口地理信息。

应急指挥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