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921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docx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docx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摘要

财政部2006年相继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其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可谓是最引人注目的方面。

本文首先论述了公允价值的涵义,进而阐述了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等的具体应用,然后提出了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新会计准则中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应用,对策

 

目录

1绪论

2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2.1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应用

2.2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2.3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合并中的体现与影响

2.4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

3公允价值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3.1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

3.2公允价值可操作性较差

3.3公允价值的运用应大于其成本

3.4公允价值有可能再次成为企业操作利润的工具

4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我过运用的对策

4.1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4.2正确掌握公允价值实际、具体操作中运用

4.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4.4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环境

5结论

6致谢词

7参考文献

 

1、绪论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方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的大量涌现,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成为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人们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和价值。

公允价值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情况下存在难点,并且当前还存在世界性的会计信息失真难题,因此,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如何解决公允价值应用所带来的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问题、实现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创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使会计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现代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成为国内外会计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

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所使用的金额。

国际准则制定机构(JWG)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于2000年底完成的金融工具综合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和类似项目:

准则草案和结论基础》中对公允价值定义:

公允价值是企业在计量日有正常营业报酬趋势的正常交易中销售资产将收到的或解除负债将付出的估计价格。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购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而不是在强迫或清算拍卖交易中,交换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所使用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概念主要倡导的是会计计量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正,强调真实性和公允性。

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而是几种计量属性的一种组合的概念,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都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

从计量反映的时点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面向过去的公允价值和面向现在和未来的公允价值。

广义的公允价值包括面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公允价值,即包括历史成本。

狭义的公允价值是指面向现在和未来的公允价值,即不包括历史成本的公允价值。

本文中所讨论的是狭义的公允价值。

2、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回顾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提倡阶段(1997年至2000年期间)。

这一阶段为提倡公允价值阶段。

黄世忠(1997)指出,公允价值会计既对会计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下个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

随后国内一批知名学者对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基本上都支持在我国会计中运用公允价值。

回避阶段(2001年至2005年期间),这一阶段为回避公允价值阶段。

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中强调了真实和谨慎,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但对现值的应用有所增加。

准则的修订减少了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财政部对公允价值态度的转变对于防止公允价值的滥用和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进一步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准则和制度颁布后,因其挤出许多利润水分和方便使用也受到了证券市场和不少企业的好评,但这无疑给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蒙上了一层阴影。

重新引入阶段(2006年至今)。

这一阶段为重新引用公允价值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按照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对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在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l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2.1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应用

新准则规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如此以来,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完全使用市价法。

对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反映在会计报表内。

这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了避免给财务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应当加强其对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并充分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计入当年损益,也将对上市公司的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

虽然真正能反映企业盈利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的指标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但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后,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也容易评价企业通过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实现了与国际例接轨的会计标准。

2.2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新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

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再单独计提。

受此影响,在目前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

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筑物,是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的,其计价基础仍采用成本模式,并不受公允价值升值的影响。

2.3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合并中的体现与影响

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

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并前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会计处理变化较大,同时在合并对价中引入了商誉概念,因而会计处理更加科学合理。

2.4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里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将债务转为资本,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或应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份应当按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却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3、公允价值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3.1会计环境的不完善导致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是以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主要标准进行衡量的。

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有投资决策的相关性,但由于其内在的缺陷,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确定过程中主观判断较强,缺乏一定程度的可靠性。

目前我国会计生态环境并不十分健康健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状况下,新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将会长期处于一个混沌变化的状态中:

有些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参照相类似的交易价格,相对较为客观,而有的却无法寻找与之相类似的可比信息,只能通过估算来取得相对主观性较强的公允价值,如此也可能会导致企业会计报表不具有可比性。

增加会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理解上的难度。

3.2会计环境的不完善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较差

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类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更难以把握。

我国现行完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因此,企业大量种类繁多的资产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合理可靠地辨认,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进行确认。

而且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就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

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占较大比重,受托责任观仍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会计目标。

公司治理不完善、注册会计师队伍良莠不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这种会计环境决定了我国目前应以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要求。

因此历史成本仍为我国目前的主要计量属性,不考虑国情地使用公允价值,导致有些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从企业内部管理上讲,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缺陷,控股股东往往是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通过关联交易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独立董事选拔、聘任缺乏法定程序,很难代表中小股东履行治理公司的职责,最后形成“内部控制人”等现象。

在关联交易、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中之所以产生利用公允价值进行操纵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企业内部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要求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命令和意图行事。

且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往往会有些偏离,这些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非常困难。

3.3公允价值的运用收益应大于其成本

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完善,交易活跃,金融工具的使用较为普遍,因此容易取得公允市价,即使不存在公允市价,也可以不必花费很多成本即可以获得资产的公允价值。

而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交易不活跃,金融市场的规模较小,金融工具的使用并不普遍,很难取得有关的公允市价。

因此,我国目前采用公允价值的收益不足以抵补其使用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报表审计工作的难度。

公允价值的计量对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后,传统的报表审计方法和程序很难满足审计的目的和要求。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生态环境如市场经济环境、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全面收益,也因此可能误导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当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得到进一步应用时,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为的高估或低估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制造虚假信息操纵利润。

因此,如何合理界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操纵利润的行为,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3.4公允价值有可能再次成为企业操作利润的工具

作为新准则亮点的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产信息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甚至带来任意操纵会计数据的可能性,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收益可以进利润,使包装利润又有了可乘之机。

综上所述,由于交易和事项的复杂与多样性,单一的计量属性已不可能满足会计实务的需要。

历史成本计量已不再是会计实务中的唯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未来的会计计量中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向。

但历史成本在未来仍然是需要的,有学者指出,今后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同时并存。

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因此提倡公允价值的大量使用不是明智之举。

公允价值的发展和使用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要在某些方面限制公允价值的使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经济改革,营造公允价值的适用环境,不断向国际惯例靠拢

 4、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对策

  4.1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正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尽管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给出了初步定义及使用方法,但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纷繁复杂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精髓还远不够。

对理论研究的缺失,特别是对公允价值及其外延研究的缺失。

将极大地阻碍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发展。

理论产生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正是在深入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FASB在2006年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FASl57)—公允价值计量》,明确了公允价值的概念、确认、计量方法和披露制度,对国际会计学界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缺失,无法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散落于各个具体准则之中,准则之间的差异性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

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很难真正做到与国际的接轨,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4.2正确掌握公允价值实际、具体操作中运用

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推广公允价值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合理运用,公允价值是否真正公允,必须解决人为操纵问题。

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先天不足,主要在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

因此,关键的措施是尽量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资本市场,实现产权多元化,以弱化内部人控制程度。

要进一步实行国有股减持,并产生多个有能力和积极性控制企业的社会股东进行国有股分持,增强大股东之间的制衡。

要改变董事、经理主要由行政渠道产生的现状,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更多地通过市场手段和市场竞争方式来选拔和聘任公司管理者。

实行董事、经理期股激励计划,使董事、经理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长远价值同比增长,使其会计政策选择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要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制定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以保证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时,能够实现与其风险管理框架以及董事会批准的整体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目标;保持有关使用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及政策规定在整个企业中的一致性;定期向监管层和董事会提供信息,反映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情况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表现的影响。

其次,要培育发展对公允价值可靠性验证的机构。

发展对公允价值可靠性验证的机构,能够使公允价值的实际运用得到更好的效果。

要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完善监督、处罚措施。

要保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树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意识,完善市场法规、严格市场监管。

中介机构应该加大对会计报告的审核责任,包括中国证监会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舞弊查处的力度,财政部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等。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市场体系的完善。

一方面可确保相关辅助机构(如评估机构、工商管理部门,物价部门、税务部门等)所提供信息的质量。

另一方面确保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尽可能地提高这些部门的工作质量,恢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

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内外治理水平,提高独立董事、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的职业水平、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最后,要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

现值技术是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方法,当不存在公平市价时,就需要应用现值技术来计算出相应的公允价值。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操作性,是要使其在具体实务运用上便于具体操作,同时又能很好地解决具体问题。

在这方面,除了应适应会计外部环境的改变外,我国还应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上,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上给予明确的有利于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规范要求,如制订关于如何采用现值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在指南中尽可能详尽地规定有关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

  4.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公允价值是人们计量经济业务的手段,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会计准则交替之际。

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工运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

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方便,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

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是杜绝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根本措施。

完善内控制度,实行岗位职责分离管理,首先,要加强事前控制,建立岗位责任制。

明确每个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权限,实现定岗、定人、定责,分工协作,互相监督。

其次,要加强事中控制,严格实行岗位分离。

如在办理负债业务岗位中,筹资计划的编制人应与审批人实行岗位分离,以便审批人能以独立的立场来衡量计划的优劣;又如办理债券发行、收款、记录的岗位应相互分离,保管未发行债券的岗位应同负责债券会计记录的岗位相分离等,通过职责分离可以弱化会计人员的权利。

另外还要加强事后控制。

审核会计制度执行情况,整理分析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行为方式是否合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以此确保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4.4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环境

一个是监管部门应当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立场出发,强化公司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信息披露。

二个是完善建立我国经济数据信息的提供平台或网络。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通过政府协调指挥与各行业协会合作,建立起政府和各行业的物价体系及数据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如各行业相关产品的市价行情及变化情况预测,及时提供参考依据。

三就是提高对中介机构责任和义务的要求。

加强对评估机构的考核,建立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追究。

另外,对评估结果要建立后续跟踪机制。

对于评估结果,不仅要看其评估过程是否公允,还要持续跟踪其评价结果的公允性,通过实践进行检验。

 5、结论

总之,公允价值的大量应用是我国会计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但它前面的路也充满了荆棘。

只有不断的完善和修正才能充分发挥公允价值的优势,并将我国的会计计量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计量理论及技术的日臻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实务中运用将会逐步走向成熟。

 

 

致谢

本文从选题的确定,论文的写作、修改到最后定稿得到了我的指导老师文义老师的悉心指导。

特别是他多次询问写作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

他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在此,谨向文义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此外,还要感谢在大学四年中帮助我的人,感谢各科任课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同时,也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并且共同奋斗三年的大学同学们,能够顺利完成论文,是因为一路上有你们,再次衷心的感谢所有在我论文协作过程中给予过我帮助的人们,谢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王乐锦: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2006(5).

[3]程婧:

浅谈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M]2007.7

[4]王晶: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2007

[5]王珊瑚:

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M]中山大学,2008

[6]史丽芸:

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相关性应用问题研究[M]西北大学

[7]张炜:

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研究[M]北京交通大学

[8]王永利: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分析[M]北京交通大学

[9]刘冬梅:

公允价值和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M]上海海事大学,2007

[10]胡悦: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