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内容道德判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850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内容道德判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道德内容道德判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道德内容道德判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道德内容道德判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道德内容道德判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内容道德判断.docx

《道德内容道德判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内容道德判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德内容道德判断.docx

道德内容道德判断

 中学生道德体系的内容

道德是一定社会阶级形成的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只通过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教师应站在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公民的高度,大力加强和改进学生道德教育工作,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决定了高中学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出发点,以可操作、有实效为原则,在内容上拓展教育范畴,使之既与中学教育的目标相适应,适合学生未来发展。

笔者认为,中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行为规范教育:

以学生守则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日常纪律约束、行为管理和专门教育,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浓缩和结晶,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为学生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明辨是非提供行为指南,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帮助他们树立和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念势在必行。

  3、健康教育:

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珍惜生命,珍爱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能够把成为一个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自己的长期追求。

  4、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学校管理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共性的内容外,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将食品、药品、交通、人际关系、网络安全等内容作为教育重点,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5、法制教育:

针对学生认识能力和意志力不足的特点,以法律常识为主要教育载体,从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入手,使学生增强守法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法律价值和法律信仰的理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守法、护法和维权意识。

  6、礼仪教育:

以社会礼仪知识为教育内容,使学生做到讲礼貌、懂礼节,在与人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言行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7、感恩教育:

学会做人,知恩图报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

古训告诫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热爱生命,爱护身体,又要知恩图报,学会感恩。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文化的根本起始点。

当代中学生是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者,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就需要教育学生从感恩做起,做到经济上感恩父母,学业上感恩老师,事业上感恩社会和政府。

争取在家做一个好儿女,在校当一位学生,在社会上成为一名好公民的新型三好学生。

  

 

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意识还不太成熟和稳健,如果不进行密切的注意和适当的教育,不仅会危害中学生个人身心发展,还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前进道路!

针对中学生此类问题,我校“学生会”组织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给中学生提供一个了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以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这本身也将有利于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建设,塑造高素质人才。

我校学生会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学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关注中学生社会热点,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是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前提。

个人品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接班人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特别是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但是至今我们所沿用的中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的方法大部分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其中还有某些极左思潮的影响。

   那么,我们如何坚持改革开放改革中学生教育呢?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生产、经营方式。

所有制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

相应的,中学生社会活动空间也空前广泛: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中学生的个人品德教育也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域,将触角伸向青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充分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社会热点风潮的形成和发展就像台风:

从某地(或某事)中传来一个新奇热点,迅速在中学生中传播,逐渐形成带有文化色彩的物质。

因此,我校学生会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社会”这一广阔的发展平台,从社会入手,关注中学生社会热点,为中学生寻求一个合理的锻炼环境。

   我校学生会特意在全校开展了多次以“我是社会的新主人”为主题的活动,其中包括:

商品买卖、解决社会问题纠纷、社会现象调查等。

具体就商品买卖而言,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让学生走访市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商品的流通情况(主要针对学生学习用品),再综合总结出一份调查报告。

最后,由各班语文、政治教师联合评选优秀的调查报告在年级间进行交流,并最终得出结论——哪些属于中学生最受青睐学习用品。

第二阶段:

让学生自主设计新型的、极具创新性的学习用品。

然后在自己本班开展一次商品买卖会,选出最受本班同学欢迎的十大发明制作。

第三阶段:

将各班评选出的优秀作品集合起来,在全校开展大型的商品买卖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中学生社会意识还十分的薄弱,社会实践能力还相对的缺乏。

但同时,这次活动也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锻炼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磨砺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中学生社会意识的形成并加强。

但是,这仅仅只是从表面上加强了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即所谓“治标不治本”。

最根本的,还得从建设中学生思想素质入手,从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

(2)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所谓“国家乃立身之本”——先有国,再有家,后个人。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这一方面,我校学生会也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的方法。

具体说来,我们把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法律知识教育、共产主义精神教育。

   在法律知识教育方面——学生会将定期邀请当地的司法人员或是律师事务所的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法律知识讲座。

在讲座的过程中,主讲者会引用一些相关的常见的实例进行现场的法律分析和法律知识教育。

比如说,主讲者通常会引用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陈诉、讲解,其中包括案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犯罪分子在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青少年应如何防止自身犯罪和免遭他人危害的方法等。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会申请个别犯罪人员进行现身说教。

   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方面——学生会会联系学校团支部联合组织、举办有关“共产主义”方面的各类活动,譬如纪念“五四”运动座谈会、以“红岩精神”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比赛“红梅颂”……就各项赛事而言,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现,又是对优秀的传统的革命精神的一种宣传。

同时,在准备各项赛事的过程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字资料,从中也将会获得大量的精神食粮。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不同形式的教育,将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健全中学生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

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人云:

“德者,本也”,说明德是立身之本,也是社会之本。

《大学》中亦说: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就是要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

事实证明,公民的道德素养、文明水准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在对中学生社会公德的健全过程中,学生会主要从语言、行为方面着手。

在语言方面,我们以“推广普通话,提倡语言美”为主题,大力普及和推广普通话文明礼貌用语。

人人自觉做到不讲粗话脏话、恶语相向。

将文明礼貌用语从学校带到社区、家庭,带到公共场所,带到人际交往中。

比如说,我们学校将每年的三月定为“文明礼貌月”。

在这一个月中,学生会将辅助学校开展传统的“普通话诵说讲”比赛。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通过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参加学校的比赛。

比赛结束后,将由资深语文老师或是普通话标准的任课教师对比赛过程中的汉字发音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和指导:

其次,向全场的学生传授语音矫正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标准的语音。

   在行为方面,我们以“遵守社会秩序”为根本目的,开展增强社会秩序意识的教育实践活动。

其中又包括社会交通秩序、社会网络秩序等内容。

针对于社会交通秩序,我们主要联合学校德育处,教育中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做到人车互不抢道,禁止违规穿过马路,不跨越交通护拦.不踩踏路边绿化带。

骑自行车者按规定道路行走,不硬闯红灯、不互相追逐、不违规载人、不横冲直撞、不逆向而行、不争道抢先等。

同时,开展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的宣传教育活动。

针对于社会网络秩序,我们主要是以辅助学校教育为主,提倡中学生拥有良好的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同时,在学校的帮助下,组织干部进行实地考察,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现,中学生的社会公德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和良性的发展。

可以说,我们学校在社会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虽然,对于学生会单薄的力量而言,要切实抓好所有的工作存在着极大的困难。

但,我们仍然由衷地祈盼:

在2006年里,在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进程中,通过全体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将更深植于人心,并且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同时以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展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追求。

                                                                                                                                                                                                                                                                                                                                         一、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1、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决定整个文化发展性质和方向,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教育中学生如何树立民族自豪感、爱国自强;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矛盾的情况下,引导中学生如何勤学奉献、团结合作;在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中学生勤奋节俭、明礼诚信的品质等等,都是社会主义暑期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因此,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2、道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在不断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部分学校重智轻德的现象仍然存在,而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已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中学生中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也是贯彻以德治国的迫切需要。

中学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中学也是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群体人才的场所,应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进而推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道德教育,让其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使其在成长中逐渐强化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从而使其健康地成长。

  3、道德教育对中学生的成长起重要作用。

  中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将会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中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高峰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之中,是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校要抓住时机,注意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影响并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进程。

现在我们已进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挑战。

中学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针对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纲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

  1、注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动性是一个人求知、做事、生存、做人不可缺少的品质。

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中学生道德素质形成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因此,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要树立两种意识:

一是“学生是学校教育生活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

德国的教育家弟斯多惠曾提出--优秀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只有把学生看作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道德认识活动的主角,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引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二是树立“注重客体、主体转变”的意识。

中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好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看道德知识内化程度如何。

因此,教师要遵照道德形成的规律,研究道德与人的心理机制的制约关系,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教育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中学生产生自我情感体验,接受教育内容,并能做出评价,“引起动机”,使他们经过自主思考与选择,自主吸收,并愿意去学,去实践,然后产生自己的行动纲领,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并经过“反复的行为实践”形成习惯,最后内化形成品质。

这一过程若没有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2、注重中学生的生活实际

  当道德教育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处于同一轨道,道德教育才易于被学生接受。

中学生在自我感悟的自觉行为中,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出做人的道理,迸发出对真、善、美的追求,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做到:

第一,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对中学生的真情实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避免使用刺激性、挖苦、旁敲侧击等不良语言、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的感情;第二,要高度信任中学生,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白自己的看法和体验,让其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要适度宽容中学生。

要让中学生摆脱压力和束缚,不必担心主动学生会招致批评或嘲笑,也不必担心失败带来的压力,让他们担当追求道德真理的“发现者”、“探求者”、“胜利者”,像赞科夫主张的那样,让中学生在课堂上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道德教育的活动中。

  3、注重中学生的情感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让学生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克服自己的缺点。

”相对于道德知识或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对学生的首先行为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情感、信念支配道德行为。

实践证明,试图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手段来培养道德情感是不可能的。

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语言所表达道德内涵的动能限度,要充分重视非语言、非知识要素的教育,培养及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让中学生在非语言、非知识要素的作用下,注意对自己道德情感、信念、行为的培养。

另一方面,道德语言文字的功能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以知识或观念形态出现在教材中的道德--历史和现实中的道德化合物、道德活动和道德精神。

教师使用教材的过程就是要将教材中的“道德”“复活”还原为中学生真实生活中的道德活动和道德精神,并引导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创新。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将情感体验贯穿于道德教育全过程,让学生从道德情感体验中,自觉地向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行为的自觉实践以及道德习惯的培养主动发展,从而构建成知、情、意、行整体道德素质。

  三、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1、坚持道德教育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现行的新课程教材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因此课堂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教育,关键在于知识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而不能生硬的灌输,世界著名教育家说: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教师的关键在“激发”,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未知欲,这是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并做到的。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实践也已雄辩地证明:

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能真正搞好教育工作,也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如:

情感陶冶法--一是教育者用真挚的爱生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心灵感化,然后达到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二是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种种情境,使学生生活于这一情境之中,受到情感的影响、熏陶,从而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言传身教法--即教师用语言教育和自身的榜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感染、激励、鞭策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

“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学校形成好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益处。

”目标渗透法--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挖掘,借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如数学表面一看是概念、公式、定理、定义等,非常枯燥,但只要我们深入进去,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根据的简单、统一,数学公式的简炼、齐整,数学定理的概括、典型,数学图形的和谐、对称,数学结构的协调、完整,数学方法的奇妙,多样等等,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纵横比较法--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适当选择一些有关内容与教材进行纵横比较,以扩大视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讲到我国古代文化科技成果时,可拿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相同成果作比较,对学生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教育。

2、坚持道德教育与各种活动相结合

  在各种活动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拉扎勒斯研究证明:

“兴趣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世界著名学者皮亚杰指出:

“……所有教育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只有激发了兴趣,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也只有激发了兴趣了,活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团、队工作,开展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是中学生自己的组织,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组织周围,提高其整体道德素质。

如通过“五·一”、“六·一”、“十·一”、“建军节”、“元旦”等节日庆祝活动,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感情,增强中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情操;组织开展入队、入团、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增强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社会实践开展活动。

一方面可以组织中学生到工厂、农村、建设工地开展参观、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跃,从而强化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另一方面,可组织中学生到街道、市区开展义务劳动,到敬老院、烈士军属家向老人们献爱心的活动,培养中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尊老爱幼的情感。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活动。

现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学校针对学生实际,从“三个优化”入手:

一是优化心理辅导,如设立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询室,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二是优化师生情感交流;三是优化活动进程的正向迁移。

从而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3、坚持道德教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开展向父母献孝心的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德。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在家里大都是“小皇帝”,对父母只知道索取,很少回报。

针对这一实际,学校组织中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向父母献孝心活动--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洗一次脚,做1--3件让父母舒心的事等等。

结合这些活动,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会上的表现,与家长沟通情感,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结合环保教育开展活动,培养中学生自学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在此项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学生心目中激发起自豪感、自尊心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

”他还说: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充当人类灵魂工程师,而且要充当一名灵巧的珠宝匠,善于从每个学生身上开发出独特的人格之美。

”校在开展此项活动时,让学生亲手装点校园,美化校园环境,使人与自然环境达到高度和谐。

校园环境的设计与布置与德育活动相配套,形成了育人的整体氛围,置身于良好的校园环境中,身心都得到熏陶。

  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

黄治同志说:

“怎样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态度。

”中学生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重大事件很感兴趣,学校就组织学生对社会重大事件,如:

北京申奥成功,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等事件开展讨论,让中学生谈看法,谈打算,教育学生刻苦学习,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在竞争中展示个人的才华,在竞争中为国争光。

让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培养了积极心态,实现了德育目标。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苦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还得主要依靠学校的教师来完成。

近三年在我校开展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下面结合自己开展这一教育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多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前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

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后和学生一块打扫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

随手拾起地上的一个纸团、把讲桌上的粉笔盒摆好,以饱满的热情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