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力提升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846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沟通能力提升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沟通能力提升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沟通能力提升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沟通能力提升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沟通能力提升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沟通能力提升讲义.docx

《沟通能力提升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能力提升讲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沟通能力提升讲义.docx

沟通能力提升讲义

一、沟通能力提升

 

生活中的痛苦70%都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

沟通最深刻的原则是了解人性,软弱,自私,辩解,容易恐惧,好面子,意志薄弱

美国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对一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哈佛大学职业辅导局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人失去工作,是因为不能胜任,三分之二的人失去工作,是因为不能与人成功相处。

 

一、沟通是什么

如果你问老美,什么是沟通,他可能会答:

“呵!

沟通就是communication,这个字源是拉丁文的communicare,表示是公开、公众、让大家知道。

当然啦,沟通也有negotiation的意思,好像讨价还价。

又可以说是dialogue,意思是磋商、对话、谈判……”结果搞得人糊里糊涂。

沟通就是相互通气,沟通是讨价还价,沟通是磋商、对话、谈判……

说文解字里面:

其实沟通就是沟通了,还是中国人造的这个词比较妙,他用水沟的“沟”,以及通畅、通过、疏通的“通”。

“沟通”就好比“通沟”——沟通承认有“沟”,但可“通”。

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管道”不通畅了,有了民怨,要沟通。

公司与职员之间有了“鸿沟”,造成“劳资纠纷”,要沟通。

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了“代沟”,出现了所谓叛逆的子女,鸭霸的父母,要沟通。

连自己,想不开,好像脑袋的沟给堵住了,要好好思前想后一番,也是沟通。

“沟通”就是“通沟”,把不通的管道打通,让“死水”成为“活水”,彼此能对流、能了解、能交通、能产生共同意识。

沟通也像是大禹治水,又好像武侠小说里的“打通任督二脉”,常常塞的是那里,打通的是这里,下面一通,就全通了。

打通任督二脉可增进武功、延寿延年。

沟通是多么变化多端,各位请听我说几个故事。

1、聪明的宰相

从前有位很好的宰相,知道广东发生了大水灾,请求皇上让广东那一年不用上缴粮食,也就是免税。

可是皇帝不置可否,只说“让我想想”,就把事情搁下了。

这个宰相每天都要陪皇帝下棋,他每下一步棋,都先用棋子轻轻敲着棋盘,唱着“锵、锵、锵,广东免解粮”。

一天唱、两天唱,有一天皇帝也跟着他敲着棋盘唱:

“锵、锵、锵,广东免解粮”。

宰相立刻跪在地上谢主隆恩。

因为君无戏言,广东当年真的不用上缴粮食了。

2、跑堂儿的妙招

有一家人上餐馆,其中一个男孩跑前跑后、跳上跳下,还大呼小叫,顽皮得不得了。

先是妈妈哄,接着父亲劝,同桌的朋友也加入,对小男孩说:

如果你不吵,等下给你买糖吃。

只是,谁劝都不管用。

惹得一屋子的人都转头看他们这桌。

最后跑堂儿走了过来,在小男孩耳朵旁边轻轻说了一句话,小孩居然不吵了。

吃完饭,这桌男主人赏了加倍的小费,并请教侍者到底用了什么妙法,能管住小男孩。

侍者笑了笑说:

“这很简单,我只是对他说:

‘如果你再吵,我就把你送进厨房,烤掉。

3、红胡子的深情

日本电影《红胡子》。

医生红胡子从妓院救出一个被虐待得精神失常的女孩。

红胡子喂她吃药,女孩把药打翻,红胡子又送过一勺,女孩又打翻,红胡子再送过一勺,还是被打翻。

但是,当红胡子仍然不生气,以无比的耐心,再送过一勺药时,女孩子呆住了,不敢相信世上会有这样关爱她的人,于是乖乖地服下了药。

4、小孩子的“磨功”

有个小孩要出去玩,妈妈正在廚房忙,没好气地说:

“不准出去!

“为什么嘛?

”小孩问。

“不为什么!

不准就是不准!

”妈妈说。

“为什么嘛?

”小孩又问。

“不为什么!

就是不准!

“为什么嘛?

”小孩又问。

“不为什么!

“为什么嘛?

”小孩又问,一遍、两遍、三遍。

妈妈实在受不了了:

“好啦、好啦,你出去玩吧!

5、高手过招,“知音”的应和

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

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

饮酒间,佛印向东坡索句。

苏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说。

佛印望去,只见岸上有条大黄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头。

佛印知道苏东坡在开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

两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

原来他们是作了一副双关哑联。

东坡的上联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

水流东坡诗(尸)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激动地说:

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

"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二、沟通有多重要

一个博士进了研究所,他是所里学历最高的人。

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钓鱼,正好正副所长也在钓鱼。

人们都告诉他,应该找空和领导好好聊聊,今天可是个绝佳机会。

可博士想:

听说他俩是本科学历,有啥好聊的呢?

于是,他只是朝两人微微点了点头。

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噌噌噌地从水面上走到对面,上厕所去了。

博士眼珠都快掉下来了,“不会吧?

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怎么回事儿?

”博士心里疑惑,却不好意思问。

过一阵子,副所长也站起来,迈步从水上走过去厕所了。

博士差点儿昏倒“,不会吧?

难道他们都会水上漂?

”又过了一会儿,博士内急了。

池塘两边有围墙,绕到对面厕所得走五分钟,怎么办?

博士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他想“:

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肯定也能过!

”只听“扑咚”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赶紧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道“:

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

”两位所长都笑了,其中一位说“:

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这两天下雨涨水,桩子正好在水面下,可我们知道这木桩的位置。

你不了解情况,怎么不问一声呢?

 

三、沟通兵法第一条认清目标与底线

1、认清自己的目标

有个妻子要过生日了,她希望丈夫不要再送花、香水、巧克力或只是请吃顿饭。

她希望得到一个钻戒。

“今年我过生日,你送我一颗钻戒好不好?

”她对丈夫说。

“什么?

“我不要那些花啊、香水啊、巧克力的。

没意思嘛,一下就用完了、吃完了,不如钻戒,可以做个纪念。

“钻戒,什么时候都可以买。

送你花、请你吃饭,多有情调!

“可是我要钻戒,人家都有钻戒,我就没有,就我贱,没人爱……”

结果,两个人因为生日礼物,居然吵起来了,吵得甚至要离婚。

更妙的是,大吵完,两个人都糊涂了,彼此问:

“我们是为什么吵架啊?

“我忘了!

”太太说。

“我也忘了。

”丈夫搔搔头,笑了起来:

“啊!

对了!

是为了你要个钻戒。

再说个相似的故事:

有个太太,想要只钻戒当生日礼物。

但是她没直说,却讲:

“亲爱的,今年不要送我生日礼物了,好不好?

“为什么?

”丈夫诧异地问:

“我当然要送。

“明年也不要送。

丈夫眼睛睁得更大了。

“把钱存起来,存多一点,存到后年。

”太太不好意思地小声说:

“我希望你给我买一颗小钻戒……”

“噢!

”丈夫说。

结果,你们猜怎么样?

生日那天,她还是得到了礼物——

得到了一个钻戒。

当我们比较前面这两个沟通技巧的时候,可以知道第一例中的妻子太不会说话,她一开始就否定了以前的生日礼,伤了丈夫的心。

接着她又用别人丈夫送钻戒的事,伤了丈夫的自尊。

最后,她居然否定了夫妻的感情。

何况,这样硬讨的礼物,就算拿到,又有什么意思?

她丈夫的感觉也不好啊!

至于第二例,那太太就聪明多了。

她虽然要钻戒,却反着来,先说不要礼物,最后才把目标说出。

因为她说后年才盼有个钻戒,丈夫提前,今年就给她一份惊喜,无论太太或丈夫,感觉都好极了,不是“双赢的沟通吗”?

尤其严重的是,第一例当中想要沟通的人,居然到后来把沟通的目标都忘了。

沟通就像爬山。

你先要设定目标,然后向着目标走。

有人走大道,有人爬小路,无论你从哪条路上去,都不能忘了方向、忘了目标。

许多人沟通,都犯了“才沟通,就忘了沟通目标”的毛病。

如同我们常常吵完架,却忘了当初为什么开始吵。

 

2、认清对方的目标

“我想要辆车。

”十七岁的儿子对老爸说。

“什么?

你想开车?

你有驾照了吗?

“有了!

学校带我们去考的。

”儿子得意地掏出来。

老爸看了看,扔回去:

“开车干什么?

你妈不是天天送你吗?

“我自己开,妈妈就不必送了。

我还可以帮她去买东西,我也可以接送她。

“那你就开她的车好了。

“我不要,那是女人开的车。

“你要男人开的车,我的车夠大、夠男人了吧!

让你开。

改天我再买一辆。

“我也不要,我要自己去买。

老爸跳了起来:

“买辆新车?

刚开车就要新车?

“我去买辆二手车。

”儿子说。

老爸更火了:

“既然买旧车,为什么不开我的车?

“我就是要自己去买辆车……”

结果,父子居然吵了起来。

看了以上这个例子,你知道他们父子为什么沟通失败吗?

因为儿子没说出自己的目标,老爸没搞清楚“他儿子想要的是怎样的一辆车”。

想想!

一个十七岁的男孩子,他会想要一部方头方屁股的车吗?

你给他全新的,他也不愿意开,宁愿开辆二手的“拉风跑车”啊!

作父亲的以为儿子要车是为了方便。

儿子要车是为了年轻人耍酷、爱现。

目标没弄清楚,沟通就有了问题。

3、认清自己的底线

当我在印尼巴里岛的时候,有一次逛摊子,看上了一个木雕。

“多少钱?

”我问。

“两万卢比。

“八千!

”我说。

“天哪!

”小贩用手拍着前额,作出一副要晕倒的样子,然后看着我,说:

“一万五。

“八千。

”我没有表情。

“天哪!

”他在原地打了一个转,又转向旁边的摊子,对着那摊子举起手里的木雕,喊:

“他出八千!

天哪!

”又对着我:

“最低了,我卖你一万三,结个缘,明天你带朋友来,好不好?

我笑着耸耸肩,转身走了,因为我口袋里只有九千,就算我出到九千,距离一万三,还是差太远。

我才走出去四五步,他在后面大声喊:

“一万二、一万二啦!

我继续走,走到别的摊子上看东西,他还在招手:

“你来!

你来!

我们是朋友,对不对?

我算你一万,半买半送!

我继续走,走出了那摊贩聚集的地方。

突然一个小孩跑来,拉着我,我好奇地跟他走,原来是那摊贩派来的,把我拉回那家店。

“好啦!

好啦!

我要休息了,就八千啦!

现在,每次我看到桌子上摆的这个木雕,就想起那个小贩。

我常想,我为什么能那么便宜地买到?

因为我坚持了自己的底线。

我也想,他为什么会卖?

想到这个,我又不是多么得意了,因为八千卢比,一定也在他的底线之上,搞不好七千他也卖了。

双向的沟通,有时候就像讨价还价。

你不可能让他全部得逞,他也不可能对你完全让步。

两方面一定先在心里有个最低的底线,再在这个底线上沟通。

也只有这样经过反复磋商,双方都有“让步”,也都有“斩获”的情况下,才能叫做“双赢的沟通”。

 

4、认清对方的底线

有一天,大概就在今年7月,我在纽约的电视上看到台湾的电视座谈,谈的是“怎么处理公娼”。

有人主张把公娼制度完全废除,有入主张继续存在,使人们有个处理性欲的管道,有人主张逐渐让公娼转业。

我记得其中几句话。

有一个人说:

“娼妓禁不了,因为你如果问公娼,禁了之后,她要做什么,她八成告诉你,她要转业私娼。

另一人说:

“最重要的是不容易辅导转业。

她们一个月平均赚二十万台币。

她们会说,你是不是给我介绍个二十万的工作?

如果可以,我就转业。

记得连主持人都笑说,他从事电视工作,一个月都没二十万的收入。

好像娼妓真难禁绝的样子。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在与这些公娼沟通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不是谁对谁错,或合法违法,而是那二十万元的收入。

每个谈判,对方都有他坚持的底线。

当你要摊贩离开他几十年摆摊子的地方时,他会要你安排其他作生意的地方。

当你要拆违建的时候,得先为他安排搬离之后的去处。

当你不能安排好转业或下一个去处的时候,无论你有多好的沟通技巧,都难成功。

所以,“沟通”往往在要求对方解决你的问题之前,先得为对方考虑,了解他的“底线”、他的问题,并且为他解决问题。

“忍者神龟”的林肯、苏格拉底

 

有些沟通要作的只是“静静地聆听”,让对方把情绪发泄出来,就天下太平了。

据说林肯就很懂得这个道理。

有一天,林肯正跟朋友聊天,林肯的老婆突然怒气冲冲地追来,当着朋友的面,把林肯臭骂一顿,而林肯居然任她骂,没回一句嘴。

然后,当老婆骂够了,走开之后,林肯对朋友笑笑,说:

“如果你知道我这样任她骂,对她有多大纾解情绪的效果,你就会肯定我给她这个机会。

人们沟通失败,常因为不了解,对方之所以找麻烦,是对方自己有情绪上的问题。

遇到这种状况,你不能跟他讲理,倒不如好好听他说,让他把情绪宣泄出去,表达他的不满。

然后,问题很可能自己解决了。

原来骂你的人,很可能才骂完,就向你道歉,说都怪他自己太激动。

相反的,如果你非但不体谅他,帮他解决情绪上的不平,还跟他对骂,事情只会愈弄愈糟。

 

古人有所谓“市怒室色”,意思是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屋子里给家人脸色。

许多夫妻,在外面上班,憋了一肚子气,回家,丈夫莫名其妙冒火,太太也不示弱,结果没事变得有事,造成家里不痛快,第二天又把家里的气带到办公室,把家庭、事业全搞砸了。

这时候,要想作双赢的沟通,就要耐下性子,如前面故事的例子,听对方说,为他着想,同情他,也为他解决问题。

他(或她)的问题解决了,家庭和谐了,事业顺心了,不就是双赢,甚至三赢的沟通吗?

 

“沟通”往往在要求对方解决你的问题之前,先为对方考虑,了解他的“底线”、解决他的问题,否则,无论多好的沟通技巧,都没有用。

人们沟通失败,常因为不了解,对方之所以找麻烦,是对方自己有情绪上的问题。

遇到这种状况,你不能与他讲道理,倒不如好好听他说,让她把情绪宣泄出来,表达他的不满。

然后,问题很可能自己解决了。

相反地,如果你非但不体谅他,不帮他解决情绪上的不满,还和他摆事实,讲道理,或是对骂,事情只会愈弄愈糟。

我只是需要一双耳朵——————古人有所谓“室怒市色”,意思是外面受了气,回到屋子里给家人脸色,这会陷入一种负循环。

这时候,要做好的沟通,就要耐下性子,如前面故事的例子,听对方说,为他着想,同情他,也为他解决了问题。

记住,沟通不是辩论,抗拒被说服和改变,这是人的本性,发挥同理心,让对方卸下盔甲,才有可能让沟——通掉。

 

怪不得有美国的心理学家调查,公司主管们的平均时间分配是:

百分之九的时间在“写”,百分之十六的时间在“读”,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在“说”,百分之四十五的时间在“听”。

“沟通”不是“辩论”,而是尊重对方,并使对方尊重你。

如何尊重,请看下一章。

 

三、沟通兵法三——尊重的力量懂得尊重与认同

无敌大律师

美国有位非常著名的律师——盖瑞·史潘赛(GerrySpence)。

他不但因为打赢了“丝伍德(KarenSilkwood)核电厂案”,并担任NBC电视台“辛普森(O.J.Simpson)案”的法律特派员而有名,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他当律师的几十年来,32年居然没有输过一场刑事官司。

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心想:

美国的刑事案件都有陪审团,他担任辩护律师一定得说服陪审团,如果我是陪审团的一员,知道他有这样的纪录,一定会想跟他挑战一下。

他说的,我就不听。

可是,为什么几十年来他居然能场场都赢呢?

难道就没有陪审团存心跟他过不去吗?

后来,我读了他写的书《怎样辩论而且每次都赢(HowtoArgueandWinEveryTime)》之后,我懂了——

书上说:

(译意)

有一次,他遇到的正是比较有个性的陪审团,就在陪审团要做最后决定,宣布被告有罪或无罪之前,盖瑞·史潘赛对他们说了个故事:

从前有一老、一少。

老人很聪明,年轻人总想胜过他。

有一天,年轻人想出个点子,他去抓了一只小鸟,藏在两只手之间,走到老人面前说:

“你猜,我手上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

如果老人猜是死的,年轻人会把手张开,让小鸟飞走,表示老人猜错了。

相反的,如果老人猜是活的,年轻人就会偷偷双手用力,把小鸟捏死。

那么,老人也猜错了。

你们想,老人怎么说?

老人笑笑,说:

“朋友!

现在可怜的小鸟在你手里,它是活是死,全由你决定了!

故事说完,陪审团进去开会,结果出来,盖瑞·史潘赛又赢了。

请问,他用了什么技巧?

他没有像整个辩护过程中,表现滔滔不绝的辩才,而是在最后把姿势放低,将陪审团高高举起,仿彿告诉大家:

“不错!

我是个很有名的律师,我的辩护也很有力。

但最后的决定,也就是这个被告的生与死,仍然握在各位的手里啊!

当我们沟通的时候,无论他是总统,还是小职员;他是老人,还是小孩;既然要达到双赢的沟通,就一定要先尊重对方。

如果你不认为对方是你沟通的对象,你就不必去沟通;如果你看不起对方,你则不屑去沟通。

沟通有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对方应该与你“平起平坐”。

否则你下命令就好了,何必去沟通呢?

 

弗洛姆说“被人尊重和认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最重要的需求。

当我们沟通的时候,无论对方是老是少,是高官或者平民,你要做到有效的沟通,就一定要尊重对方。

如果你不认为对方是你的沟通对象,你就不必去沟通;如果你看不起对方,你就不屑去沟通。

沟通用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对方应该与你“平起平坐”,否则你直接下命令好了,何必沟通呢?

人都要面子,也都要情义,你想把对方的面子做足了,再狠的人,也会给你留点面子。

更重要的是,当你遇到实力和你悬殊很远的对手时,如果你硬是要高高在上,由于他没有谈的筹码,往往流于意气之争,作困兽之斗。

好的沟通,绝不是以大吃小,恃强凌弱,而是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

好的沟通是君子之争,是平等的讨论,是让对方心服口服。

 

身体说出真心话

《世说新语》里曹操扮侍卫的故事

魏武帝将要接见匈奴使者,认为自己形象不佳,不能威慑外国使者,所以让崔季珪替代自己。

世说新语里面说:

崔季珪和曹操,持刀侍卫是个真英雄

体态,语气都很能说明问题,沟通时这些常识都要用到

怎么练就气场女王——微博

抱胸:

有不同的看法,不安,焦虑,有情绪。

保护我最重要的器官。

上司看到下属抱手,就不舒服

本能,情绪,理性的脑

背手,可以对抗,树立权威,不害怕把最重要的器官暴露出来。

摸脖子是不耐烦的感觉

身体的转向是什么意思?

左脸是无意识的,真实的,右脸往往是假象

左上翻眼睛是搜索;左下斜望是回忆,知性的表达

右上是编,是谎话;右下看是忧伤。

 

四、沟通兵法五——幽默常是最好的沟通

若问这世上最好的沟通方法是什么。

答案应该是幽默。

想想,如果一个棘手的问题,能够用幽默的几句话,使大家会心一笑就想通了,不是太高明了吗?

幽默,常常不面对问题,而采取迂回的方式,所以不会造成太尖锐的感觉。

幽默也常是突然发生,出自一种机智,反应了幽默者的智能,而令人叹服。

当人们叹服时,往往就会对你产生好感,也容易接受你的意见,所以在西方社会,幽默感被认为是一种杰出的能力。

让我们透过许多幽默的例子,来谈谈幽默的沟通吧!

1、幽默可以救命

  一七二七年英法战争,偏偏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沃泰尔(Voltaire)正到英国旅行,落在了愤怒的英国人手里。

“把他吊死!

把他吊死!

”英国人喊着。

沃泰乐被抓起来,带上绞刑台。

幸亏他的英国朋友赶来,大叫着:

“他是学者,不参加政治,不能把他处死。

“但他是法国人!

”愤怒的那群人吼道,“是法国人就该死。

两边正争执不下的时候,沃泰乐举起双手,说:

“能不能让我这个要死的人,说几名真心话?

场面一下子安静了。

“各位英国朋友!

”沃泰尔对着群众鞠了个躬,“你们要惩罚我,只因为我是法国人。

但是各位想想,我生为法国人,却不能生为高贵的英国人,这件事本身,对我的惩罚还不够吗?

英国人全笑了起来。

沃泰尔居然被放了。

 

2、机智的宰相

   皇帝久病,这一天突然病情好转,精神大振。

他已经许久不问政事,心中焦急不已,立刻如群臣进殿。

京城的大道上,奔过一辆又一辆马车。

群臣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去,惟恐慢人一步。

大家都要向皇上叩贺龙体康泰。

偏偏身为宰相的最后一个到达。

皇帝火冒三丈。

“朕今天好不容易舒服些,如你们来,你身为宰相,反而迟到,你难道不为朕高兴?

你是何居心?

“请皇上息怒!

”宰相居然从容不近地说。

“皇上,您久病,举国上下都有为您忧心,突然看见各官司员的马车,急急忙忙地往宫里来,马儿飞奔得烟尘飞扬,百姓的心里更是猜疑不安了。

”趋前一步,恭敬地说,“所以臣特别叫车子慢慢走,做成从容、祥和的样子,一下子,百姓们都由忧转喜,现在举国都要为您龙体大安庆祝了呢!

原来怒气冲冲的皇帝,突然间气全消了,笑道:

“宰相毕竟是宰相,爱卿的格局真是不凡。

朕没看错人哪!

 

3、奉屈原之命

宫里的一位大臣得罪了皇上。

“把他扔到河里去!

”皇上大吼,“不准他上来。

“扑通”一声,侍卫把大臣狠狠丢进护城河里,看样子这个倒霉鬼非死不可了。

咕噜、咕噜,河面冒着水泡,隔一下,大臣居然浮出来了,往岸上爬。

“谁叫你往上爬?

”皇上怒气未消。

“叩禀皇上,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可是在水底看到屈原,他叫臣快上来。

“屈原?

”皇帝一愣,“他说什么?

弄臣扒着岸边,一边吐着水,一边说:

“他说,他不幸遇到坏主子,所以不得不投江;可是臣这么幸运,有您这样的明主,怎么也下去了呢?

所以忠臣快滚。

皇帝大笑了起来:

“说得好!

说得好!

快把他拉上来吧!

” 

 

听到,听懂,听完:

在别人讲话时不要催促或打断他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次在节目里问一名小朋友:

“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

“嗯……我要开飞机!

  林克莱特接着问:

“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燃料没有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

“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

  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

没想到,现场的笑声却把孩子弄哭了。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出人意料: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因此,不管赞同还是反对,我们应该先弄懂对方的意思。

听别人把话说完———这就是“听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