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804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docx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docx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师生必看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高中师生必看)

文言文考题综述:

对于文言文,考生最大的障碍就是读不懂读不透文言文,后面的文言文文意的把握、翻译题和主观表述题往往失分很严重,是众多考生的考题灾区。

1、从选材上看,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都是选自二十四史。

高考题的选材一定是课外文言材料,保持相对陌生,既体现了对所有考生的公平,又充分体现高考选拨“以能力为意”的原则。

2、从考查方式说,命题的基本方法是“点”在课内,“题”在课外,考查的这个文言现象,一定在我们所学过的教材中呈现过,需要我们学会熟练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3、从学习途径来说,学好文言文,积累是第一要义。

所有的语文专题,对课本的学习,文言文是最重要的。

课本是基础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必须要学扎实。

在课内积累的基础上,多读课外文言文,形成一定的语感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水平自然会提升的,平时再针对性的做一些题目,熟练做题技巧,文言文的分也是很容易的。

经典试题例说:

一、2020年6月临沂市二模文言文选段:

……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

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

上报曰:

“定陵侯长已伏其幸,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其专心一意毋怠,近医药以自持,”方进乃起视事,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其见任如此。

谥曰恭侯,长子宣嗣。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13

(2)、翻译划线句子:

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14、翟方进和淳于长交好,不仅没受到淳于长大逆罪牵连还得到了皇帝的宽慰,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答案

13你虽然和他相交往,经传上不是这样说嘛,早晨知道错误晚上就改正,君子赞许他,

你还疑虑什么呢?

(4分。

“交通”“与”各1分,句式1分,句意正确1分。

14①翟方进位高权重。

②翟方进--向被皇帝器重。

③翟方进主动请罪,严于律己。

(3分。

答出一点1分,答两点3分。

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相关文言知识点梳理:

交通:

1、交相通达。

晋陶潜《桃花源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引申为交流。

蔡元培《美术的起源》:

“﹝音乐﹞可以说是人类交通感情的工具。

2、交往;往来。

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一》:

“因为既能通信,也许将来就能交通。

3、勾结;串通。

《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

与:

虚词:

1、介词。

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给,替。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实词

1、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2、参加,参与。

骞叔之子与师。

(《骞叔哭师》)

3、赞许,同意。

“点!

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疑问句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翻译时词序要调顺。

(1)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2).沛公安在?

《鸿门宴》

二、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高帝曰:

“诸君知猎乎?

”曰:

“知之。

”“知猎狗乎?

”曰:

“知之。

”高帝曰: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翻译:

(2)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相关文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

①<动>回头;回头看。

《殽之战》:

“不~而唾”《荆轲刺秦王》:

“荆轲~笑武阳。

②<动>视;看。

《行路难》:

“拔剑四~心茫然。

③<动>看望;拜访。

《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臣于草庐之中。

④<动>顾念;关心。

《诗经?

硕鼠》:

“三岁贯女,莫我肯~。

⑤<动>回还;返回。

《屈原列传》:

“使于齐,~反,谏怀王曰。

⑥<副>只是;不过。

《荆轲刺秦王》: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

⑦<副>但;却;反而。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

”《为学》:

“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2019全国一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相关文言知识点梳理:

数:

多次范增说目项王《鸿门宴》

或: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稍:

①<名>官府发给的粮食;俸米。

《送东阳马生序》:

“县官日有廪~之供。

②<副>逐渐;略微。

《核舟记》:

“其船背~夷。

【稍侵】常指病情逐渐加重。

试一试:

临沂一模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耿恭字伯宗,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①,

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

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

遂破杀后王②安得,而攻金蒲城。

会显宗

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

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

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

“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

”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

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匈奴震怖,相谓曰:

“汉兵神,真可畏也!

”遂解去。

明年,迁.长水校尉。

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

初,恭出陇西,上言:

“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

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

前击白山,功冠三军。

宜奉大使,镇抚凉部。

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

”由是大忤于防。

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

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有删节)

【注】①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

②后王,即国王。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B.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C.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D.其秋/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是古代重要的军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隋唐以后,司马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B.崩是指帝王或王后死去,周代称诸侯死为薨,士人死称为不禄,卿大夫死称为“卒”。

C.大鸿胪是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的官职,秦及汉初为九卿之一。

D.迁,古代指官职的升迁、改任或降职。

文中“迁长水校尉”中的“迁”指升职。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中的“再迁”指第二次升迁。

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耿恭忠诚勇敢,不受名利诱惑。

匈奴派人许以高官、美女招降他,耿恭把毒药涂到箭头上,借着暴风骤雨,耿恭率领将士杀伤很多敌人。

B.耿恭为国建言,却遭无端弹劾。

耿恭曾上书朝廷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这违忤了马防的心意。

耿恭后被弹劾下狱审治。

C.耿恭战功卓著,降者数以万计。

他作为副将出征西羌,马防还京后,耿恭歼敌千余人,几万人都到耿恭军中投降。

D.耿恭为人正直,坚守节操道义。

耿恭与士兵真诚相待,同患难共生死;作战勇猛,不惜牺牲生命;坚持正义,不怕冒犯权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2)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

10.C

11.D(“第二次迁升”错,应指“两次迁升”)

12.B(“令车骑将军马防驻防汉阳,坐镇安抚凉州”错,耿恭上书建议窦固“坐镇安抚凉州”,而不是“马防”)

13.

(1)过了几个月,粮食吃光了,陷入窘迫的境地,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

衣服破烂,形体容颜憔悴不堪。

(大意1分,“穷困”“形容”“穿决”各1分)

(2)等到马防回京,监营谒者李谭按照马防的意思劾奏耿恭,说他不以国事为忧,接到出征诏书时有埋怨之辞色。

(大意1分,“承旨”“忧”“怨望”各1分)

文言文翻译原则标准和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

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

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

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直译:

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

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考试大纲》强调: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积累性的:

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

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四、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

审清采分点。

切: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连: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五、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1、对(对译法):

就是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留(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的方法。

例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例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例3: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例4: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阴历三月(晚春)的开初,(我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3、换(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

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例6: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啊。

4、删(删减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

这些词包括:

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7: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

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也”:

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译文: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例8: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

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之”:

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5、补(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9: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

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10: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

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③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11:

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人。

译文:

(孟子)问:

“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回答说:

“(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12: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

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6、调(调位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包括: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例1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例14:

求人可使报秦者。

译文:

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猜”不能随便使用,万不得已才用“猜”。

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补”和“连”对翻译是很重要的;“猜”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

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连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

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色彩变化)

译文:

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作状)

译文:

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

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疆。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文:

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是大国呢?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

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译文:

希望趁着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文:

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

5、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文:

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译文:

(被敲打时)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④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文:

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译文:

不能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六、注意点

①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例: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译文: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

②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译文:

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真题演练

太史公曰: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分析]

留——李将军;删——之换——其:

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

调——……之谓(宾语前置的一种固定句式):

说的是……/是说……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分析]

留——死、天下、为;

换——及:

到、等到之:

的日:

时候知:

熟知、了解不知:

不熟知、不了解 与:

和 皆:

都尽:

竭尽、极力表示、……至极哀:

哀悼

补——知:

知之者

   不知:

不知之者

   皆为尽哀:

皆为(之)尽哀

句子翻译的步骤:

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2.斟酌字义,揣摩语气;

3.如无标点,审慎断句;

4.补、略通变,合情合理;

5.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6.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翻译下面一段话,注意黑字的用法: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夜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

徐吾曰:

“妾日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

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

幸分之!

”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翻译:

  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

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

徐吾说:

“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

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

请把它分给我吧!

”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

高考文言译句抓关键点就是抓得分点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

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附: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

一、表示疑问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

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译文:

问姑娘所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

(白居易《卖炭翁》)译文:

卖炭得来的钱所谋求的是什么?

2、奈何……?

若何……?

如何……?

可译为:

“……怎么办?

例: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

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还可译为:

“为什么……?

例: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

(《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

(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例: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例: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译文:

樊哙说:

“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

王以为何如其父?

译文:

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

4、如……何?

奈……何?

可译为:

“拿……怎么样呢?

”“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例:

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译文:

   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例: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西门豹治邺》)译文:

    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5."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例: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项羽笑着说: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

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逍遥游》)译文:

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例: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

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6、孰与 ;与……孰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

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样样呢?

二、表示反问

1、何……之有?

可译为:

“有什么……呢?

”例:

宋何罪之有?

译文:

宋国有什么罪呢?

2、如之何……?

可译为:

“怎么能……呢?

例: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译文: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呢?

3、不亦……乎?

可译为:

“不是……吗?

”不也是……吗?

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4"不为……乎"连用,表反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