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732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docx

《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docx

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二稿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1

Keywords2

引言2

一、姜夔词中常用柳意象的原因5

二、柳意象及其诗词中的文化意蕴6

三、柳意象的多重意蕴8

(一)以柳写自然之春12

(二)以柳抒离别相思之情13

(三)以柳喻身世漂泊14

(四)以柳见证岁月荣枯14

(五)以柳拟女性形象,以及他的合肥情结16

四、一切景语皆情语18

结语21

参考文献22

 

论姜夔词中的柳意象

摘要

姜夔是南宋中后期著名的词人,他现存词八十四首,咏物词三十余首。

其中关涉“柳”意象者达三十余首。

词人在其作品中频繁地使用“柳”意象,是有其特殊意旨的。

姜词中柳意象包含了多重意蕴:

以柳绘春意、以柳写离别相思之情、以柳喻身世漂泊、以柳见证岁月荣枯、以柳拟女性形象和他的合肥情结。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柳意象在诗词中的文化意蕴,从姜夔的生平经历和个性气质等方面分析了姜夔如此频繁地使用柳意象的原因,重点剖析了姜夔词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蕴;进一步证明了王国维对姜夔“有格无情”的评价显得有些偏颇。

关键词

姜夔柳意象离别漂泊合肥情事

AResearchoftheWillowImageinJiangKui’sCiVerses

Abstrac

JiangKui,acelebratedciversewriterintheSouthernSongDynasty.Heexists84civerses,andmorethan30ofthemarepraiseplants.30civersesusedthewillowimage.Thatappearssomanytimes,whichmusthaveitsspecialreasons.ThewillowimageofJiangKui’sciversesnotonlycarryonoldmeaning,butalsoincludeothersmeaning.

Keywords

JiangKui;WillowImage;parting;drift;theloveinHefei

引言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词人。

他的词在艺术上独辟蹊径,研究姜夔最具权威的夏承焘在介绍其词风时说:

“白石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以江西诗瘦硬之笔救周邦彦一派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救苏辛派粗狂的流弊。

”由此可见,姜夔在词坛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近年来,人们对于姜夔的研究,虽不如苏轼、辛弃疾等大家,但由于他本人以及他的词有着独特魅力,加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于姜夔的评论有诸多微词,也引起了学界的众多关注。

前人对于姜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思想内涵、艺术风格、词序、词史地位以及词意象方面。

过去的研究认为姜词思想消极、内容单一,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认识到姜词包含多方面的思想内容,代表作有贾文昭《试论古代词苑中的第三派——兼谈姜白石诗词评论中的几个问题》论述了姜词中的爱国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孙维城《晋宋人物与姜夔其人其词——兼论封建后期士大夫的文化人格》认为姜夔并没有逃避现实,而是饱含着儒家的积极入世的心态,《无枝可依:

姜夔的飘零之感和恋家之情》探讨了姜夔的自身遭际以及社会背景对其词作思想内涵的影响。

研究姜词艺术风格的主要是具体分析其清空、骚雅的词风和美学意义,缪越写于四十年代的《姜白石文学批评及其作品》一文中对于姜夔的才情、气质、词风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论及其诗说。

孙虹的《论姜夔词的骚雅化》探讨了姜词的骚雅特征。

词序方面的研究有姚大勇的《姜夔词小序研究》分析了姜夔所作词小序的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吴功正的《姜夔词序的审美鉴赏》认为姜夔的词序是“一项重要的审美创造”,此外,还有李佳欣的《水乳交融、相映生辉——说姜夔的词与序》影响较大。

关于姜夔的词史地位,学界历来评价不一,同时期人张炎赞其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际。

”陈廷焯亦评其词“清空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但王国维却否定其地位“终不能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到了近代,学界一般都肯定了姜夔在词史的重要地位,如王洪《试论唐宋词发展史上的五个里程碑及其词史意义》将姜夔视为与温庭筠、柳永、苏轼、周邦彦并列的唐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充分肯定了姜夔的词史地位。

在研究姜夔词意象方面所作贡献比较突出的有:

张雷宇的《幽韵冷香、挹之不尽——论姜夔的咏物词》探讨了咏物词从北宋到南宋的发展和流变;分析了姜夔咏物词清新骚雅、幽韵冷香的风格,是通过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四个方面的独特审美意趣和丰富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

陈玉领的《从姜夔咏物词看宋词的雅化》一文从姜夔的咏物词是宋词雅化的典范出发,论及了姜夔咏物词之雅的内涵是对儒家传统诗教的传承和词人的人格精神,其雅化的方法有:

选择高雅的吟咏对象、锤炼字句、以词言志、雅化词调音乐。

童孟遥的硕士论文《论姜夔诗词中的意象》从姜夔诗词中的意象特征、处理方式以及色彩等角度来把握意象所承担的传情达意的功能,文章将姜夔诗词中的意象大致分为四组:

相似离别类、孤傲品格类、闲适情趣类;同时分析了白石诗词中的意象分布和特点的异同;归纳了姜夔诗词中冷清意象形成的原因。

陈毓文的《浅析姜夔咏物词的意象处理方式》一文剖析了姜夔的咏物词继承了苏轼、周邦彦的感物吟志,开创了咏物词托物言志的先河。

该文重点论证了姜夔词借助了写意、多角度描写、冷色调等意象处理手段来托物言志,传达作者独特的理想情怀。

也有单独论述梅花意象的论文,如徐晖的《试论姜夔的咏梅词》分析了姜夔咏梅词的艺术特征表现在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含蓄美。

由此可见,对姜夔词的意象研究很多,既包括群体意象研究,也包括单个意象的研究,尤其是“梅”意象,但单独研究柳意象的却没有。

事实上,姜夔词中的“柳”意象,不仅使用次数多,而且内涵极其丰富。

本文试从姜夔如此频繁地使用“柳”意象的原因入手,追溯他对前人柳意象的继承,进一步地挖掘更多柳意象对于姜夔的特殊意蕴。

进而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姜夔“终隔一层”“有格而无情”“不在意境上用力”的评价进行反思。

一、姜夔词中常用柳意象的原因

姜夔现存词八十四首,咏物词三十多首,咏梅花的有十七首,有三十首使用了柳意象。

姜夔的词中多借意象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他大半生都生活在南宋小朝廷向敌人委曲求全的时代,他个人的生活状况又是寄人篱下,这就使他不敢表示鲜明的爱憎。

这一思想体现在他的词中便是以写景状物为主,极少直接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要么单纯咏物或记游,要么借景抒情。

因此,王国维批评他“有格而无情”,“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杨柳作为文人作品中常用的意象,这种现象不足以引起学界的关注。

但这一意象多次出现在某位作者的作品中,则一定有其原因。

意象是用来承担并抒发作者的情感意趣的。

因此,考察词人常用意象就一定要联系词人的生平经历、审美爱好、情感态度。

姜夔一生过得并不如意,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来看,正逢南宋朝廷不稳。

从他个人的生活状况来看,少年家道中落,常年旅居他乡,四处漂泊,寄人篱下。

所以,他与故乡、亲友、恋人都是聚少离多,这种情感恰恰包含于柳意象的相思离别之中。

姜夔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曾经旅居合肥,那时的合肥大街小巷都种满了柳树。

关于这一点,《淡黄柳》的小序可以证明:

“客舍合肥南桥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

”《凄凉犯》小序也有“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

”因此,姜夔常使用柳意象,一是触景生情,二是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令姜夔终生难忘的合肥恋人,据夏承焘考证,应是勾阑中姐妹二人,居住在垂柳夹道的赤阑桥畔。

夏承焘在给《醉吟商小品》作校注说“此词以柳起兴,全首皆写离情,似与合肥恋人有关。

合肥巷陌多种柳,屡见于白石诗词。

”另外,姜夔还多次以柳拟美人,所拟之人便是他的合肥恋人。

所以,“柳”于白石而言,不单单是一种传承而来的抽象感情象征,更是一种事实上的触景生情。

与强调梅花那种孤高傲世的品格,用笔较为峭拔的写法所不同的是,姜夔更侧重于以杨柳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柳在词人的笔下,多已脱离了物象之本体意义,化为一缕浓浓的思绪。

二、柳意象及其诗词中的文化意蕴

柳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杨树和柳树,二是泛指柳树。

古代诗文中

通常是取第一种解释,“垂柳”亦称“垂杨”,“杨花”亦指“柳絮”。

据李晖先生考察,“柳这种树木,北方人称它为‘柳’,江南人则通称为‘杨柳’”。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来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据统计,柳意象是中国诗词中出现频率仅次于梅的意象。

它蕴含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柳意象发轫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形成于六朝,盛行于唐宋,远播于明清。

早在《诗经》中,《采薇》一篇便出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首开以柳寄情的先河。

据李晖考证,“折柳”的风俗也是对《采薇》中以柳表离情的继承和发展。

古人之所以折柳赠送给离别之人,有两层含义:

一是“柳”的谐音是“留”,表达了人们对亲友的不舍之情;二是柳的自然习性,它极易成活,自古就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民谚,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漂泊他乡的亲友能随遇而安的祝福。

总之,柳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蕴便是抒发人们的离情别绪。

表达这一意蕴的名句有:

隋杂曲歌辞《送别诗》“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周邦彦的《六丑·正单衣试酒》“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柳树的枝繁叶茂、澎湃的翠绿,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吹面不寒杨柳风”便是透露了春的气息,用柳来表春天的绿意盎然是毋庸置疑的。

柳除了表示离情别绪之外,还用来描绘女性的容貌。

柔软的柳枝与女性的阴柔之美极其相似,女人的细长眉毛称为柳叶眉,细软的腰称为柳腰。

《红楼梦》中王熙凤一出场编描绘她有“一双柳叶吊梢眉”,林黛玉的体弱多病便是“如弱柳扶风”。

总之,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柳意象有着多重意蕴。

这是由于柳的形貌特征、生长习性以及文化沉淀,赋予了它本身在文学作品中的丰富意蕴。

三、柳意象的多重意蕴

柳之身影在姜夔的词中随处可见,足见姜夔词中的柳意象已成为仅次于梅的一个常见意象。

姜夔是个极其怀旧和钟情的人,他的词也伴有很强的悲苦基调。

姜夔八十四首词中有十八首是怀念合肥恋人的,他也常常把依依牵人、缠绵柔情的垂柳拟成他的恋人。

姜夔词中的柳意象大多表达了他对自己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和合肥恋人的离情别绪,但这并不是柳意象的全部意蕴。

根据姜词中柳意象表征对象的不同,我将它们做了如下分类统计:

《暮山溪·咏柳》

青青官柳,飞过双双燕

《一萼红》

想垂杨、还袅万丝金

《小重山令》

寒食分红满地成,慈鸟相对飞,柳青青

《少年游》

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鹧鸪天·元夕不出》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

《淡黄柳》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醉吟商小品》

又正是春归,细柳暗黄千缕,暮鸦啼处

《湘月》

暗柳萧萧,飞星冉冉

《霓裳中序第一》

笛里关山,柳下坊陌

《眉妩》

看垂杨连苑,杜若侵沙,愁损未归人

《凄凉犯》

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玲珑四犯》

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

《角招》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

《喜迁莺慢》

总付与,在柳桥花馆,玲珑深处

《琵琶仙》

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

《月下笛》

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

《暮山溪·与欧为客》

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

《惜红衣》

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点绛唇·燕雁无心》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浣溪沙》

杨柳夜寒独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

《鹧鸪天》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

《念奴娇》

高柳垂阴,老鱼吹波,留我花间住

《解连环》

柳怯云鬆,更何必、十分梳洗

《莺声绕红楼》

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

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前舞丝丝

《卜算子·又》

杨柳娇痴未觉愁,花管人离别

《杏花天影》

绿丝低拂鸳鸯浦

《点绛唇·金谷人归》

金谷人归,绿杨低吹笙道

《长亭怨慢》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柳老悲桓,松高对阮,未办为邻

由上所见,白石词中的柳意象,有的蕴含了作者游山玩水、交友酬赠的乐趣,有的寄寓了作者孤苦伶仃的漂泊之感,有的则是作者感伤时事的见证,更多的则是倾诉了对合肥恋人的思恋、爱慕。

根据这些情感意趣,姜夔词中的柳意象大致有以下五种意蕴:

(一)以柳写自然之春

杨柳发芽在春季,其千丝万缕的枝条,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它的绿色,清新怡人。

柳树也是春天最惹眼、最鲜亮的景物,它在春风中荡漾飘摇,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气氛,把这个意蕴用于词中,更显得其词风的清空之“清”。

在一首彰显孝行、描绘母子亲情为题材的词作《小重山令》“寒食飞红满帝城,慈乌相对立,柳青青。

玉阶端笏细陈情,天恩许,春尽可还京。

”这是写赵郎中谒告的经过,“柳青青“既是暗示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春季,也用于烘托和乐气氛。

姜夔称赞了赵郎中孝敬慈母的风范,用一“柳青青”意蕴营造了一个春意融融的温馨气氛,流露出自己高兴的情感。

这首词的语言清新、节奏欢快,有一种骚雅的风格。

《蓦山溪·咏柳》更是将初春的风采和时节特征描绘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场景。

“青青官柳,飞过双双燕。

”这表示初春季节,杨柳的风姿:

阳关大道上的杨柳青青,燕子成双成对地飞翔其间。

更有《少年游》中“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作者用“杨柳”“梨花”“津头”“墙外”来营造春意浓郁的气氛,在这种春色撩人的环境烘托下,郎君少女自然情投意合。

以柳传达春意,再贴切不过了。

在阴冷的春寒中,只看那满目青翠的柳芽初绽,便知春天的脚步已然来临。

(二)以柳抒离别相思之情

姜夔二十多岁时,曾经依附于范成大客游在合肥,三十多岁时又随萧德藻寓居于湖州,后又依附张鉴在杭州生活十多年。

在他的词中,怀念最多的就数合肥和西湖了,然而,合肥多柳在姜夔的词序中已有证明,众所周知,杭州西湖也多柳;姜夔的交际很广,加之他靠朋友周济维持生计。

他四处流浪的命运,注定他的生命中会出现各种离别的情形,而这种离别相思又会与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暗柳萧萧,飞行冉冉,夜久知秋冷。

”这是姜夔与友人杨声伯夜游湘江的所见所感,此时此刻,作者眼前听到的是岸边的杨柳随风起舞的萧萧声,看到的是夜空中繁星闪烁。

此情此景,作者作为一个游子,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家人,今昔在何处。

《角招》“为春瘦,更何堪、绕西湖尽是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

”这是作者故地重游,曾经与友人愈灏游玩西湖,如今垂柳仍在,而友人已离去。

与这首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蓦山溪·与欧》“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两句,这是作者古稀之年重访故友钱良臣的园林,看到故友当日所植柳树已蔚然成荫,而故友却已仙逝,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以柳喻身世漂泊

姜夔常年浪迹江湖,寄人篱下,他一生不曾谋得官职,经济困顿不堪。

他出生于江西波阳,后随父到湖北汉阳生活,后来一直在江淮一带游荡。

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以及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没有归属感,他漂泊不定的人生恰如挂在枝头的柳絮一般,随风能带走。

他的词中,有一部分就是在抒发自己这种孤苦伶仃的身世,他也时常借柳起兴,来比拟自己及他人的漂泊身世。

在《鹧鸪天》中,词人通过借用流落异乡的歌女之身世可怜来暗示词人自己的孤苦漂泊。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这里的“风絮”指“柳絮”,作者感慨这样一位佳人,为何会像柳絮飘落在溪流津渡之间般四处流浪。

此处明看是同情烟花妓女的不幸遭遇,实则暗示自己的身世也如同此妓女般,虽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只落得四海为家的田地。

“高柳垂阴,老鱼吹波,留我花间住”(《念奴娇》)更是借水中鱼儿、岸边的杨柳热情地挽留“我”,而“我”还是不得不走,以此来反衬作者不得不已的漂泊身世。

(四)以柳见证岁月荣枯

柳是春天之物,它的荣枯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岁月流逝的沧桑之感。

它的兴衰亦如人的生命、世事变迁遵循着自然的规律。

姜夔常采用今日之新柳、昔日之旧柳、残风败柳、秋风悲柳,来表达这种人生感悟。

“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惜红衣》)诉说着时序将变、西风来临、万物萧瑟的讯息。

这两句话说出了一个在凄凉环境和凄凉心境中的落魄江湖词人的凄凉话。

更有一直以来为人称道的“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点绛唇·燕雁无心》),它是词人的怀古沉思,意味深远。

刘乃昌评论,这三句俨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的著名吟唱所包蕴的广大无垠的气韵。

姜夔随萧德藻寓居湖州,经常往返于苏州和湖州之间,这首词是他途经吴松时有感而作。

吴松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故乡,陆龟蒙一生隐沦江湖,举进士不第,他行走江湖,追求随意自由,因此又自称江湖散人。

姜夔也是生不逢时,虽多才多艺,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布衣终生。

他的身世和为人和陆龟蒙极其相似。

他非常仰慕这位前辈,而今作者面临这风雨飘摇的时代,身临当年陆龟蒙幽居的故地,先贤往矣,倚栏怀思,不胜惆怅,眼前唯有残柳临风摇曳,这里渗透着词人纵览历史、俯仰古今、感伤时事、喟叹身世的复杂情思。

“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雨句落应,哀感殊深。

但捉住残柳一点言之,已见古今沧桑之异。

用笔轻灵,而今令人吊古伤今,不能自止。

这种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作者借用柳意象多次反映。

《凄凉犯》首句云“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这一句勾勒了边城重镇合肥,昔日多杨柳的巷陌,如今秋风萧瑟,城郊满目苍凉,词人用残柳、秋风渲染了宋金交战后残破不堪的离乱景象,曾经杨柳夹道的合肥街道,如今一片萧条荒败。

这种岁月易逝,盛世不在的伤感,让人悲痛不已。

以柳的兴衰来表岁月的荣枯这一意蕴,作者三次在他的词中引用了同一个典故:

桓温北征前路过故地,看到自己早年亲手栽种的柳树已经长大,而感慨无限。

具体有:

《长亭怨慢》中的小序直接引用桓温的原话“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并表示“此语予深爱之”,柳树尚且会有凋谢飘零的时刻,人又怎不会苍老呢?

这种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的慨叹,令人怆然泪下。

第二处是《永遇乐·云鬲迷楼》中有“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怀古。

”这句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意相同。

此处是以柳起兴,借柳怀古,感慨光阴易逝。

第三处是《永遇乐·我与先生》中的“柳老悲桓,松高对阮,未办为邻地。

”这是白石写给辛克清的次韵词,两人志趣相投,交往亲密。

这三句是说还记得往年一同到山冈相宅卜邻,那年那月已经难以计算,如今正象桓温对老柳兴悲,阮籍抚高松抒怀,岁月蹉跎,但和友人成为邻居这件事终未实现。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

词人从柳的自然生长规律,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个体生命的脆弱、时不待我的悲叹。

“在表面看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生命、人生、命运和生活的强烈欲求和留恋。

”因此,从柳意象所引发的感叹总是与生命意识联系在一起。

(五)以柳拟女性形象,以及他的合肥情结

婀娜多姿的杨柳,柔如妩媚的女子,女性之美也常常用柳来比喻。

柳意象多是用来形容女性的身材柔细,容颜秀美,体态纤瘦,如柳腰、柳眉等。

在姜夔的词中,杨柳不仅象征着女性的娇美身材,还有具体的表征对象,即他的合肥恋人。

姜夔喜用杨柳意象,与他的合肥恋人有关。

前文已经谈到过,姜夔客居合肥时,与两位会弹琵琶的歌女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

词人也多次表明合肥之地多柳树。

他和他的恋人就住在这杨柳夹道的市井里,所以他多次委婉地以柳来怀念他的恋人,并且常常以柳比拟美人。

《莺声绕红楼》、《解连环》都是以柳比拟美人,前者云“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

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前舞丝丝。

”这四句好像两个美女在比谁的衣裳更美、谁的腰肢更细柔。

这首词虽是写作者与好友张鉴赏梅的纪游词,但下片为衬托张鉴的家妓之美,就以柳拟人,“人妒垂杨绿”二句,以颜色刻画家妓衣着之美,“垂杨却又妒腰肢”二句,则以舞姿刻画家妓体态之轻盈,则其人之美可想。

后者云“柳怯云鬆,更何必、十分梳洗。

”这首词是姜夔离开合肥在驿馆追忆与其恋人分别的情景而作的离情词,记录着合肥姐妹为送别词人而演奏乐曲时的情景。

“柳怯”,谓腰肢柔软;“云鬆”,谓云鬓松乱。

即体态杨柳般柔弱,发髻轻云般蓬松,风姿动人,更不必着意梳妆。

以弱柳喻人,也暗示女郎已无心打扮,说明他们之间的情谊绵绵。

1.1.2合肥际遇

姜夔在合肥的际遇与恋情,于他的生平卫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他八十多首

词篇当中,怀念合肥情人的词篇就有二十一首。

姜白石曾在合肥与一位青楼琵琶

女相识,两人一往情深,后来分离再也不能相见。

一段难以排遣的伤感,凭借词

人的文字表达,让人感觉这合肥情人充满了神秘感。

姜白石于合肥的这段恋情在

其作品里显得特别幽美凄艳,哀婉动人。

根据夏承焘先生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里的合肥词事,夏先生

把《一萼红》、《霓裳中序第一》、《小莺山令》、《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踏莎行》、《杏花天影》、《琵琶仙》、《浣溪沙·钗燕笼云晚不饮》、《淡

黄柳》、《长亭怨慢》、《醉吟商小品》、《解连环》、《点绛唇》、《暗香》、

《疏影》、《水龙吟》、《玲珑lJ【J犯》、《江梅引》、《鬲溪梅令》、《鹧鸪天·元

夕有所梦》和《鹧鸪天·十六夜出》,共二十一首词作归纳为姜白石怀念合肥情

人所写的词。

姜白石二十几岁时曾在合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情遇,所恋的是一位

善弹琵琶的歌女。

姜白石于淳熙十四年丁未,既是公元一一八七年在金陵作《踏

莎行》一词。

词中有“燕燕轻盈,莺莺娇软”,“燕燕”、“莺莺”乃是借用苏轼《张

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

-o“燕燕”、“莺莺”借指所恋女子。

又如《解连环》一词中提到“为大乔能拨春

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

”词中的“大乔”和“小乔”代指白石的合肥恋人。

公元一一八九年,既是淳熙十六年,姜白石的《琵琶仙》也提到“双桨来时,有

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桃根”、“桃叶”指的是晋代王献之的妾叫桃叶,桃根是

其妹。

·t“燕燕”、“盈盈”、“大乔”、“小乔"还是“桃根”或“桃叶”都是姜白

石写合肥情人的代名词。

姜白石的词作或序中屡屡提到合肥的有《浣溪沙》、《淡黄柳》、《江梅

引》和《鹧鸪天》。

其中《汀梅引》序里的淮南就是指合肥。

《鹧鸪天》:

“肥

水东流尤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词中的“肥水”即是指合肥。

因此,在其作品中提到合肥、肥水、淮南等处的文字比比皆是。

姜白石之所以对合肥念念不忘,

是因为此地有一个他喜欢的女子。

姜白石是在二十岁左右遇到那个女子,在他三

十二岁时来到湖州,遇到了萧德藻。

萧德藻别号千岩老人,是与杨万里、范成大

齐名的一位诗人。

萧德藻非常欣赏他,因此就把哥哥的女儿许配给姜白石了。

就是在那一年,姜白石跟合肥女子分离了。

挖姜白石在三十几岁与萧德藻的侄女

结婚,在他四十岁左右回到过合肥两次。

在姜白石的词中,他与合肥女子的这一份情事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年是在光

宗绍熙辛亥年,也就是在他三十七岁的时候,他最有名的两首词《暗香》

和<疏影》就是写于这一年。

13从光宗绍熙二年辛亥,即公元一一九一年至

一一九三年之间,姜白石在合肥、金陵和苏州这三个地方共作词十三首。

其中作词于合肥的就有九首,即《浣溪沙》、《满江红》、《淡黄柳》、

《长亭怨慢》、《摸鱼儿》、《凄凉犯》、《秋宵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