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637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测量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实习报告.docx

《测量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实习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实习报告.docx

测量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报告

 

班级:

资源1011

姓名:

邓益斌

学号:

1020208101

指导教师:

严勇,袁铭

同组成员:

蒋然奕,于硕,李灵,赵晔,孙达

实习时间:

2011·7·18~2011·7·27

实习地点:

石湖校区

 

1前言

1.1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1.2组织领导

2测区概况及现有资料

2.1测绘任务

2.2测区概况

2.3现有资料

3踏勘选点

3.1选点要求

3.2构建控制网

4控制测量

4.1平面控制测量

4.2高程控制测量

5.碎部测量

5.1测量要求与步骤

6测设

6.1放样方案设计

6.2测设数据计算

6.3测设方法

7时间心得与总结

前言

1.1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1.巩固与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内容;

2.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测绘仪器的方法技能;

3.培养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4.加强同学自身及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1.2组织领导

1.以小组作为实习单位,每个小组5-6人,设正副组长各一人,登记电话;

2.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整体实习工作,安排实习进程,记录每个实习环节的角色分工;

3.副组长负责安排每天需要搬迁仪器的种类数量,保护仪器免受意外损坏、丢失,建议实行清单管理

测区概况及现有资料

2.1测绘任务

1.要求测绘比例尺为1:

500的地形图一幅,大小为4*4格,对应实地面积200*200m,要测出图幅范围0.5-lcm。

2.给出一些已知坐标(控制点)。

2.2测区概况

我们组测量的范围是老校区食堂,体育馆,师陶园的一部分到新校区的C1、C2、C3楼,经过了一条马路和一个隧道。

2.3现有资料

1.已知点S09,S34的坐标

2.区域大概的位置

踏勘选点

3.1选点要求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

2.便于量距以及观测周围地物;(平距)

3.点位应易于保存,点位稳固,保持一周或二周;

4.边长均匀,点位足数,5-6个自选点;

5.用油漆做标记,点的编号为三位:

即班号、组号、点号,字体小巧工整,标记清晰,字头朝北。

十字标记要纤细,便于对中:

6.设计闭合或附和导线,选点完毕后应绘出选点略图,要作为上交成果之一。

7.选点后让教师检查后再做红漆标记

3.2构建控制网

我们总共选择了7个自选点可以控制我们测区内的大部分建筑物

控制测量

4.1平面控制测量

1.外业观测前应在示意图上标明导线前进方向,需要观测的转折角、导线边,明白观测角度是左角还是右角;

2.以测回法观测转折角,每个转折角观测一测回,上、下半测回互差不大于40”,角度闭合差(闭合导线);

(附和导线)

3.导线边长测量必须采用钢尺量距,测至mm,每条导线边均应往返丈量,丈量的相对精度应不大于1/3000,遇到坡度时,采用“平量法”,即低的部分抬高,把钢尺拉平。

4.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注意事项:

1.使用钢尺量距时应分清楚零点在哪里;有坡度时应将钢尺拉直抬平;大于一尺段的情况应采用经纬仪法进行直线定线;对于跨河等不便量距的情况可用间接法确定距离;

2.经纬仪采用光学对中,瞄准目标时应尽量靠近底部;

3.闭合导线需要两个已知点的坐标,附合导线需要四个已知点坐标,鉴于点少组多,在已知点上尽可能地节省观测时间,已知点被占用时,先到自选点上测角或完成别的环节:

已知点上禁止进行碎部测量。

4.导线计算要多人独立计算

5.电子经纬仪要将按钮切换至向右增大角度,即“水平右”

4.2高程控制测量

注意事项:

1.在水准路线间进行往返观测,总测站数为偶数;

2.应在水准路线间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

3.红黑面互差应不大于3mm,注意零点差;

4.必须连测到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上;

5.尺垫的正确使用,已知点和自选点上均不可用尺垫,尺垫只能在转点上使用,一般用不到。

建议尽量不用,需要的时候回去拿;

6.外业观测结束,结果合格后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高程平差计算,要分配闭合差。

7.建议采用闭合水准路线

碎部测量

5.1测量要求与步骤

用经纬仪测绘法,将仪器安置在控制点上,以地物为单位,依次测各碎部特征点。

1. 碎部点与测站点相距较近时,可用皮尺量距,较远时以视距测量法确定距离,但要注意观测技巧,如将望远镜放平等;

2.一般情况下,每一幢建筑物需要加注一个有代表性的点的高程,道路每隔一段距离要加注一个点的高程;

3. 测角度时,只用盘左,测半个测回;

4. 碎部测量时应注意随测随算随绘的原则,及时连线,不允许在室外观测,室内绘图,更不允许先在白纸上绘草图然后再转绘在图纸上。

5. 绘图必须规范,严格按照图式要求进行,切忌弄虚作假。

测设

6.1放样方案设计

我们测量区域的东面有一处开阔的平地,且通过测量,四条直线超过了100m,满足了测设的要求、

6.2测设数据计算

见附表

6.3测设方法

在已经测绘完成的地形图上空白之处设计一矩形建筑物或延伸的管线中心线;

要求有四个待定点,总长大于lOOm;

要求用钢尺,在图上解析确定出点的设计坐标,根据附近的至少两个已知点(自选点),计算出测设数据;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出待定点,打桩或标记出这些点,让指导老师检查。

检核,理论值与实际值<5cm。

实习心得与总结

2011年12月18号,我们的测量学实习拉开了帷幕。

早上9点,我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2个专业的同学来到教室集中,参加由严勇老师和袁铭老师组织的测量学实习动员大会。

由于测量学实习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所以充足的实践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也因此,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为期10天的实习任务。

实习大会上,严勇老师仔细地给我们讲解了这次实习的任务,还生动地给我们列举了一些往届实习中学长学姐们出现的错误,并且细心地给我们把每项测量任务的大概时间列好,避免测量时出现误差。

大会上,我们还进行了分组,我被分到了第14组。

大会后,我们组员一起去领了仪器,清点了仪器后拿回宿舍妥善保管。

当天下午,我们就进行了踏勘选点。

我们的测区比较复杂,横跨新老校区。

在踏勘选点的过程中,我们遇到来很多困难。

我们来到老校区,发现老校区的很多已知点都已经没有了。

遇到困难后,我们询问了严勇老师,严勇老师叫我们先自己想办法,要开发自己的能力。

后来在严勇的指导下,我们决定以S34和S09这2个已知点作一个贯穿新老校区的闭合回路。

选点要求相邻点之间通视,便于量距和观测周边事物。

在老校区选择自选点时,我们发现老校区的地形比较复杂,于是,我们小组集中在一起讨论如何选择自选点,参考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我们在老校区选择4个自选点。

相比老校区,新校区的情况要好很多,我们又选择了3个点,一共选择了7个自选点。

然后,我们把我们的方案交给老师审核,老师认可了我们的方案,并帮助我们完善了方案,在原有闭合导线的基础上又布设了一条支导线,允许我们用红油漆在地上标好点。

12月19日

考虑到我们组的实习任务比别的组略重,我们决定每天7点就开始测量任务。

真正的外业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外业实习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苏州12月份寒冷的天气,早上起来风很大,吹的我们很冷,但吹醒了我们的脑子。

一大早,我们就开始了控制高程测量。

我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和赵晔一起负责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高程测量要求红黑面互差不能大于3mm,所以我们边测边计算可以有效地保证每站数据都符合要求,避免测到后面才发现问题然后返工的烦恼。

我们的第一组高差就出现了问题,红黑面互差过大,我们重新测量了一下,数据正确。

组长再一次强调了记录员数据回报和数据当即处理的事宜,接下来的高程控制测量很顺利,没有出线什么纰漏。

很快,我们把往测的测量完成了,我们计算了高程的闭合差,小于允许值。

稍作休息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返测,并计算了返测的数据。

高程测量测的很快,午饭之前就完成了,大家都很团结合作。

组长仪器整平地很快,读数也很迅速。

吃完午饭,我们分别回到宿舍拿了下午平面控制测量要用的仪器。

平面控制测量需要用的主要仪器是经纬仪。

平面控制测量在我们这个整个测量学实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碎部测量的基础。

如果平面测量不够准确,就无法进行后面的碎部测量。

下午的天气很好,太阳暖暖的,但是我们不敢怠慢,继续我们的测量任务。

平面控制测量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在大概画出了我们组闭合导线的缩略图后,组长决定所有转折角都测右脚。

我依然和赵晔同学负责数据的记录和检验。

导线测量要求以测回法观测转折角,每个转折角观测一测回,上下半测回互差不大于40″。

导线钢尺测量必须采取钢尺量距,测至mm,每条导线边均采取往返测量丈量的相对精度应不大于1/3000,遇到坡度时,采用“平量法”,即低的部分抬高,把钢尺拉平。

我依然在组长报出测出的数据后就马上进行计算,检验数据是否准确。

这也使我对数据的计算更加熟悉,相信对我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有不小的帮助。

我们在导线边长测量时采取钢尺测量。

钢尺的长度只有30m,可用长度在25m左右。

所以我们在量距需要组长进行定线,然后把距离一段段地测出来。

这一天我们的平面控制测量都集中在新校区的几个点,地面很平坦,基本不需要用到平量法,我们对每段距离都进行了往返测,直到相对精度小于1/3000才前往测量下端距离,保证没有一点疏忽。

开始的转折角和导线边测距都很顺利,在3点半时,我们迎来我们平面控制测量最困难的一段历程。

我们在新老校区中间的涵洞2端各设了一个控制点,这2个点之间的距离十分长,目测在200米左右。

可以说这段距离的测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后闭合差能否合格。

大家都不敢马虎,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按部就班地开始测量这段导线边的长度。

我们在这段边上用定线法把它分成了7段进行测量。

由于距离很长,工作量巨大,而且地面有弧度下凹,很难测量,我们留了一人看管仪器,其他人都投身到了量距的战斗中去了。

开始的一次测距我们的往返测误差很大,达到了数米,大家都有些气馁,组长鼓励我们放平心态,拿走烦躁的情绪。

于是我们开始重新测距,时间匆匆流过,误差还是很大,组长分析说是大家经过一天地测量,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已经很疲惫了,告诫我们晚上一定要好好睡觉,养足精神。

12月20日

我们又起了个大早,来到昨天未完成的地方,继续昨天的工作。

大家虽然嘴上不说话,但看得出来,心理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桥洞下的凹面对我们的钢尺量距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经过2个小时不懈的量距,我们终于量出了这段距离的长度188.622m,大家脸上都带着兴奋但略带疲惫的表情,终于拿下这段边。

后面的测距都轻松。

大约下午一点,我们来到食堂,开始对数据进行处理,中间发现其中有一组角的上下半测回的互差大于40″,我和组长又重新拿起仪器重新测量了那个转折角。

把所有数据基本处理好后,我们迎来了最压抑的一个步骤。

我们2人一组,我和赵晔一组,孙达和李灵一组,蒋然奕和于硕一组开始角度闭合差,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增量闭合差。

大家都很安静,只能听到笔的计算声和计算器按键的声音。

我们2人一组的分组策略很好地互补,每个人都得到的锻炼的机会,也相当与对最后期末考试的复习,也可以保证最后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对数据的换算我感觉自己学习到了很多,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最后,我们的角度和坐标增量闭合差都在允许范围内。

大家又分别把每个自选点的坐标计算出来,我们这天的工作也就基本完成。

12月21日

我们组的成员早上7点来到食堂集中,开始为今天的碎部测量作准备。

碎部测量是这次测量学实习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食堂,画图人员李灵和于硕把所有自选点标在了图上。

在测量中,我们在Z1401和Z1402之间加了一个拐点,方便测量。

我把拐点坐标计算出来后,李灵把点画到了图上,我们发现点位与现实有些不符。

重新计算后,发现拐点坐标计算没有错误,最后我们发现图上的Z1401和Z1402标错位置了,这也就告诉我们要在小细节中发现问题,切不可马虎大意。

当天下午,严勇老师很关心我们实习的进度,要求每个小组派2人前去答疑,我和蒋然弈,于硕3人一起去了。

严勇老师查询各个小组导线的坐标增量和高程的闭合差,还跟我们讲解了很多实际要用到但是书上没有的知识,还有一些测量时的技巧,开拓了我的思维。

通过老师讲解,我掌握了支导线的计算方法,而这后来我们也用到了。

12月22日

因为前1天严勇老师讲了很多画图时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碎部测量时的注意事项,我们发现前一天的测量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还是从Z1401开始进行碎部。

测到C1前面的楼梯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的竖直度盘不是90°,所以要进行换算。

12月23日

我们开始测量老校区的体育馆,这栋建筑物很难测,因为它周围很多要测的点上被植物挡住了,给我们小组立尺和经纬仪观测都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我们碰到了严勇老师,严勇老师跟我们讲遇到问题要自己解决,要开动自己的脑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一有问题就吃瘪。

由于有些边无法直接测量,当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准确地测出一个点,再通过拉皮尺的方法来确定其他点,这个方法虽然笨,但是很实用,也很好用。

体育馆北侧有一个露天的楼梯,很不规则,我们现在楼梯上立尺,在经纬仪能观测到的地方先确定几个点,然后我和蒋然弈一起用皮尺测出来必要的几个点,由于楼梯构造很不规则,画图员于硕把画板拿到了老体的北侧了解地形,我们一边测她一边画,十分敬业。

由于体育馆朝东面我们测不到,而且皮尺也不好拉,我和孙达想出了一个办法,先用经纬仪瞄到那条边上可以看见一点,然后读出那个水平角度,让于硕在图上画出那个角度,和另一条边交互,从而确定老体的样子。

我觉得我们在实地的测量中就是要开发那种敢于创新,突破书本的精神。

接下的测量中,我和孙达发现整个体育馆是个轴对称的图形,于是我们根据这个原理画出了图书馆的另一半。

12月24日

我们今天主要测的是老校区食堂和老校区的女生宿舍楼。

我们在自选点5和6之间又选了一个B点作为拐点,由于前面已经用过一次拐点,所有这个拐点算起来也是轻车熟路。

确定了B点,我们开始对女生宿舍楼进行碎步,有些很难测到的点且不好用皮尺量的地方,我们想到严勇老师曾经开导我们可以把水准尺捅进去,大概地量一下,这个地方刚好用到这个办法。

当我们碎部到6点的时候发现图上的图有些偏差,我重新量了5点和B点的距离,发现没有问题。

由于之前有过标错控制点的问题,我们又检查了5点和6点,发现也没有问题,大家坐在一起,表示很气馁,于硕重新检查了图纸,发现是B点标错了位置。

我们只得把有B点有关的点擦了重画。

还好的是记录员赵晔数据记录的非常清晰,所以重画的问题并不是很大。

12月25日

今天我们主要完成的是支导线上的碎部和测设。

由于今天是这个测量学实习的最后一天,大家都显得很兴奋。

虽然兴奋,但是我们还是抱着12分敬业的态度进行了这天的工作。

之前我们测过支导线上3个点的角度和边长,但是没有及时计算出3个点的坐标。

一开始我们算出来的支导线上8点坐标与实际很不一致,排除多种可能后,我们觉得是1点到8点之间的距离测错了。

重新用钢尺测量后,我们发现是记录本上的数据记录错位置了。

重新确定3条边长后,我算出了8点9点10点3个点的坐标,于硕虽然有标错点的经历,依然顶住压力,敢于作图,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8点9点10点的碎部我们完成的十分顺利。

这是图已经基本完工,大家看着图,心中的一丝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时组长提醒大家,先不要得意,完成了最后一步测设才是真正欢庆的时候。

测设是测绘的反过程,是将图纸上规划好的点位或者建筑在地上标注出来。

在测设的开头,我们先用视距法大概估算了一下我们测量的距离,发现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

所以我们选定了甲、乙、丙、丁四个点。

用钢尺测量好距离之后,再用经纬仪测出角度。

最后我们转到甲点观测丙点的距离。

测设在本来预计是0.5天的时间,但最后1天,大家干劲都很高,很快就完成了测设。

点位测设的方法包括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汇法。

要根据控制点分布、地形情况等因素确定。

所以我们最后确定用极坐标法测量。

这是我们这次测量学实习外业的最后一天,这几天,大家的配合也是十分的默契,小组间也有了深厚的情感,大家决定在26号晚上一起吃顿饭庆祝实习的完美结束。

总结

在实习的尾声,我突然发现,我有点舍不得这份测量学实习了,虽然中间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最后成功时带来的欣喜和满足感把我们这么多天的疲劳一扫而光。

通过这次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很明显地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且让我们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及培养我们要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让我们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而且拓展了大家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也让我们明白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就是我的最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