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项目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493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docx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项目情况汇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docx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

篇一:

20XX年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云县涌宝镇20XX年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将扶贫开发工作摆上农业农村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在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建设上,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和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现将一年来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涌宝镇基本情况

涌宝镇地处云县东南部,距县城56公里,是云县东南片区的交通要道和物流中心。

海拨1850米,东接栗树乡,连后箐乡,南与大朝山西镇接壤,西与大寨镇、茶房乡毗邻,北与晓街乡、忙怀乡相连。

辖20个村民委员会,258个村民小组,10042户、41555人(其中农业人口40127人),全镇总面积356.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5962亩(其中,水田15503亩,旱地40459亩),林地面积16033.5公顷,森林覆盖率61%。

二、扶贫开发项目基本情况

涌宝镇20XX年扶贫开发项目涉及整村推进项目和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

整村推进项目共分两批,其中第一批整村推进项目涉及石龙村乐家、石下、团山自然村;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涉及水平村亮山、街子自然村,胜利村上罗家、下罗家、大平掌自然村。

项目

覆盖3个村委会8个自然村,319户农户1356人。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能源建设、科技培训与推广4项内容。

项目总投资658.2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0万元,群众自筹348.7万元,部门整合101.5万元,信贷资金88万元)。

劳动力转移培训共完成培训1900人次,总投资38万元。

三、项目建设情况

(一)第一批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产业开发项目:

1、龙胆草种植

种植龙胆草600亩,总投资24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万元,群众自筹18万元)。

2、养猪110户550头,总投资22万元(信贷资金);

3、养牛60户110头,总投资22万元(信贷资金);

4、养羊49户400只,总投资12万元(信贷资金);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村内道路硬化3条3.9公里,11800平方米,平均宽3米,总投资70.8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9.5万元,群众筹41.3万元);

2、民居房亮化130户26000平方米,总投资13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5万元,群众筹6.5万元);

3、人畜饮水工程2件8.4公里,蓄水池4个60立方米,解决415人395头牲畜饮水,总投资27万元(其中:

部门整合17万元,群众筹10万元)。

新建沼气池60口,总投资18万元(其中:

整合部门资金6万元,群众自筹12万元)。

其它建设项目:

1、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学历教育

职业技能培训3人,总投资1.5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2、农村实用技术推广

举办种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期300人次,总投资1.5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二)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产业开发项目:

1、龙胆草种植

种植龙胆草880亩,总投资35.2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8万元,群众自筹26.4万元)。

2、养牛30户160头,总投资32万元(信贷资金);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村内道路硬化5条5.82公里,20400平(:

扶贫项目情况汇报)方米,平均宽3.5米,总投资163.2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1.2万元,群众自筹102万元);

2、新建民居房35户3500平方米,总投资175万元(其中:

部门整合52.5万元,群众自筹122.5万元);

3、改建人畜饮水工程3件7.5公里,解决436人,512头牲畜饮水,总投资21万元(部门整合资金)。

新建沼气池50口,总投资15万元(其中:

整合部门资金5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

其它建设项目:

1、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学历教育

职业技能培训5人,总投资2.5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2、农村实用技术推广

举办种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期500人次,总投资2.5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20XX年7月13日,涌宝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工作正式启动,共分两期进行培训,培训人数1900人,培训对象主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

第一期培训分别在涌宝村、分水岭村、胜利村、糯洒村举行,共培训人数1000人,其中涌宝村250人,胜利村300人,糯洒村200人,分水岭村250人。

主要邀请云县职业高中4名教师分别对市场营销、家政服务、电工、电矿4个专业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为3天。

第二期培训分别在石龙村、浪坝山村、荒田村、龙马塘村举行,共培训人数900人,其中石龙村300人,浪坝山村200人,荒田村200人,龙马塘村200人,主要邀请县林业局2人、县科协1人、涌宝镇畜牧兽医站1人分别对核桃种植、沼气建设、龙胆草种植、养殖4个专题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为3天。

培训结束后,对每位学员进行理论考核和技能鉴定,考核合格后,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合格证。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扶贫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同时各项目村也相应成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积极组织实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措施,落实项目责任。

为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强化工作措施,落实项目责任,镇人民政府与各项目村签订项目建设责任状,各项目村根据项目建设实际和要求,与农户签订项目建设协议书,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真正做到项目有人抓,项目有人管,确保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一是实行项目预、结算和开工批复制度,各项目村在启动项目建设时,按照项目规划要求,做出严格的项目预算及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并向镇人民政府做出开工报告。

项目竣工后,村上做出项目结算,并进行自检自查,写出项目建设总结和自检自查报告报送镇扶贫办,由镇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进行初验。

二是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和挂牌明示制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公示栏、会议等形式对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篇二:

20XX年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肖咀乡20XX年扶贫片区开发项目建设

工作汇报

(20XX年5月25日)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片区开发工作,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扶贫片区开发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将扶贫片区开发工作摆上农业农村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在扶贫片区开发项目工程建设上,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和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现将我乡扶贫片区开发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肖咀乡地处合水县南部塬区,罗段公路穿境而过,东邻段家集乡,南接宁县,西与吉县乡毗邻,北连合水县城。

辖6个乡直机关单位,6个村民委员会,40个村民小组,3517户,14520人。

全乡总土地面积77.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1084.37亩。

我乡20XX年扶贫片区开发项目涉及老庄、铁赵、梅家寨子3个村、1586户、6534人。

项目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734元增加到2400元。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3方面内容。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

二、项目建设情况

增收项目完成投资87万元:

一是新栽植苹果树3600亩,总投资36万元。

其中寨子大苗移栽1235亩,老庄、铁赵栽植小苗2365亩;

二是在玉皇沟自然村新建钢架蔬菜大棚100座,总投资30万元;三是扶持贫困户70户,建设暖猪棚70座,购买仔猪350头,总投资21万元。

老庄村30户,铁赵村25户、寨子村15户。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5万元:

一是砂化老庄湾子至铁赵里刘村组道路5.5公里,总投资45万元;

二是投资40万元在寨子、铁赵新打机井2眼,建成20立方米水塔1座,一座正在建设中。

科技扶贫项目投资28万元:

一是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0人(次),投资10万元;二是进行普通技能培训100人(次),投资3万元;

三是投资15万元新建老庄、寨子、铁赵村文化卫生培训设施三处。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扶贫片区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同时各项目村也相应成立项目实

施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积极组织实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措施,落实项目责任。

为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强化工作措施,落实项目责任,乡政府与各项目村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各项目村根据项目建设实际和要求,与农户签订项目建设协议书,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真正做到项目有人抓,项目有人管,确保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早春钢架大棚建设中,由于玉皇沟轻壮劳力少,乡党委要求乡上全体干部带工具帮助群众搭建,并调劳300余人次,利用一周时间建起菜棚100座,恢复启用旧棚100座,村干部协调贷款4万多元,帮助群众购回所需棚膜,协调吉岘电管站为菜棚基地压设引水电源200米,争取县水务局投资小电井水泵50个,为菜棚取得好效益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一是实行项目预、结算和开工批复制度,各项目村在启动项目建设时,按照项目规划要求,做出严格的项目预算及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并向县扶贫办做出开工报告。

项目竣工后,村上做出项目结算,并进行自检自查,写出项目建设总结和自检自查报告报送县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进行初验。

二是实行项目建设跟踪检查督查制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片区开发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施工现场,对

工程实施进度、质量等进行检查,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扶贫片区开发项目工程是维护广大农村困难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加快生活困难农民脱贫致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抓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引导农户发扬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投身于工程建设之中,使农户借助政府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扶,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生产生活及居住条件。

四、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

(一)取得成效

项目实施以来,我乡片区开发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下,如期完成了各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各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入。

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群众生产生活及生存条件进一步改善,增强了群众摆脱困境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加快了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存在问题

一是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程度比较低。

虽然一直以来,我乡积极探索参与式扶贫,但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

下的政府行为,贫困人口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二是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村发展后劲不足,贫困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现阶段扶贫片区开发的重点是改进农村落后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但产业扶贫包括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培训还不够,规模效益不明显。

三是农业基础条件依然比较脆弱。

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集体财力匮乏,农民无力投入或因耕地分散不愿投入等原因,造成农业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篇三:

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蒿坪镇黄金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5月22日)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

现将县政府办驻蒿坪镇黄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

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

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

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

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

(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

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

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XX年包联黄金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黄金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黄金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

规划建设58户,其中:

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

该安置点于20XX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竣工。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干部入户宣传,目前已有36户缴纳了首付款,共计133万元(首付每户至少缴3万元)。

(二)建果园,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

抓搬迁解决了住房的问题,如何让群众利用现有土地增收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又一大难题。

黄金村土地条件差,发展的都是传统农业,无特色农业产业。

为此结合黄金村实际,县政府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从四川苍溪县引进红阳猕猴桃品种,发展猕猴桃产业。

由于该产业投资大(每亩前期需投资1万元以上)、见效慢(三年试花挂果,五年才到盛产期)、技术要求高,因此我们对外引进了一个老板先试点搞150亩,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流转土地,帮助联系了苍溪猕猴桃协会孟会长来实地做技术指导。

目前,已完成150亩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希望通过5年努力,

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

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黄金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

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

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

这个项目正好适合黄金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

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黄金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

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

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

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

引导和教育

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

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设立“孝敬老人奖、乐于助人奖、邻里和睦奖、勤奋发家奖”四大奖项,对16名获奖人员公开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干部真联。

充分发挥县政府办公室驻村扶贫的牵头作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抽调一名正科级领导、一名副科级领导一名干部驻村,每年驻村工作220天以上,镇包村干部每周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办公时间5天以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整合部门及镇村优势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努力实现黄金村增收脱贫目标。

二是村民实干。

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决心书,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三是落实责任。

建立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组,普通干部每人包联5户农户,要求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包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实行包联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包联干部每月在办公室全体会上汇报包联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严格考核。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以黄金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

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

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

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

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

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

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

黄金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

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