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272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docx

《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docx

保障性住房桩基工程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

 

保障性住房

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

 

保障性住房

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该工程现场实际情况;

2、XX市城建档案馆场地周边市政管线查询成果图;

3、XX市建设局关于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的相关管理条例等;

4、该工程现场实际情况;

5、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条件;

6、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7、本公司技术装备力量及多年桩基础工程的施工经验等。

1.2满足施工规范

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要求,本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必须达到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及省、市、行业的一切有关法律、规范的要求,如下述(但不限于)标准及规范为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设计规范》(GB50201-0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以及其它与本工程相关工程项目有关的规范、条例、法律条文等。

如上述标准及规范在同一内容上标准不一致,则按较高标准执行。

二、工程概况

2.1总述

2.1.1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XX扩展区0008地块保障性住房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建设规模

预应力管桩工程共计2061根,总长约52601m。

2.1.2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XX市XX二线扩展区,新区大道西侧、白龙路与玉龙路交汇处东南角。

本工程由住宅楼、停车场、社区服务设施、综合商场等公共配套设施组成。

拟建约27~28层的高层住宅楼6栋,设计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中粒花岗岩,承载力设计特征值为4500KPa。

本工程预应力管桩桩型为Φ500mm125AB型、Φ400mm95AB型,共计2061根,总长约52601m。

2.2现场概况

2.2.1现场环境情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XX市XX二线扩展区,新区大道西侧、白龙路与玉龙路交汇处东南角,场区交通便利。

拟建场地西北和东南两侧原始地貌为残丘,中部为一自东北至西南的开阔浅沟谷。

西北侧山体自然坡度约15度,东南侧山体自然坡度约20度。

西残丘临近有市政道路,一侧为已进行支护加固的人工边坡。

残丘其余地段经人工改造成阶梯状荔枝林地,地表高差起伏较大。

现场地面高程介于76.94~99.68m,最大变幅为22.74m,平均地面标高为84.27m。

2.2.2现场地质条件

据地勘报告可知,场地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1)、耕植层(Qpd)、冲洪积层(Qa1+p1)、坡积层(Qd1)、残积层(Qe1);下伏基岩为燕山期侵入中粒花岗岩(γ53)。

各岩土层分布情况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而下:

1、人工填土层(Qm1)

人工填土层(Qm1)由1-1素填土和1-2填石组成。

1-1素填土:

褐黄、褐红色,松散为主,局部稍密,主要由含砂粘性土及少量碎石人工堆填而成。

该层层厚0.50~9.00m,平均3.86m;顶板标高73.44~85.18m,平均79.43m,顶板埋深0.00~4.20m。

1-2填石:

灰色,灰黑色等杂色,碎、块石母岩成份为中微风化粗粒花岗岩,棱角状,较坚硬,直径5-40cm,地表堆积的填石个别直径大于2m。

该层层厚0.60~6.00m,平均3.14m;顶板标高73.61~80.55m,平均77.43m,顶板埋深0.00~4.80m。

2、耕植层(Qpd)

耕植土:

褐灰色,含较多植物根屑,稍湿,可塑状态。

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该层层厚0.50~2.40m,平均0.96m;顶板标高72.51~86.90m,平均78.75m,顶板埋深0.00~6.70m。

3、冲洪积层(Qa1+p1)

第四系冲洪积层(Qa1+p1)由3-1粉质粘土、3-2粗砾砂、3-3淤泥质粘土三个亚层组成。

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中部开阔浅冲沟地段,自东北向西南呈“S”型条带状,且南、北两侧分布范围较宽。

各亚层均呈不连续状分布,各亚层间接触关系无明显的规律性,以交错发育为主。

3-1粉质粘土:

褐黄,褐红色,稍湿~湿,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含少量砂砾。

该层层厚0.60~10.30m,平均2.54m;顶板标高68.95~84.68m,平均74.01m,顶板埋深0.50~11.10m。

3-2粗砾砂:

浅黄色、棕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砾砂,不均匀混少量粘性土,颗粒级配差,饱和,呈稍密~中密状态。

该层层厚0.80~8.00m,平均2.65m;顶板标高68.66~75.35m,平均71.79m,顶板埋深3.00~11.80m。

3-3有机质粘土:

褐灰色,含有机质,稍具腥臭味,稍湿,软塑状态。

该层层厚0.20~2.20m,平均1.05m;顶板标高69.46~73.74m,平均71.48m,顶板埋深5.00~11.00m。

4、坡积层(Qd1)

粉质粘土:

黄褐、灰黄色,含15~25%的石英砾,稍湿,可~硬塑状态。

该层层厚1.00~11.20m,平均4.55m;顶板标高73.33~99.68m,平均86.95m,顶板埋深0.00~5.60m。

5、残积层(Qe1)

砾质粘性土:

褐红、褐黄色,由中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除石英颗粒外,其余矿物已风化成粘土状,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含20~30%石英砾,稍湿,呈可塑~硬塑状态。

该层层厚0.70~18.80m,平均8.36m;顶板标高66.24~98.38m,平均78.49m,顶板埋深1.50~13.30m。

6、燕山期中粒花岗岩(γ53)

根据风化程度,将其分为全、强、中、微四个亚层,各亚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6-1全风化中粒花岗岩:

褐黄色,灰黄色。

矿物中除石英外已全部风化呈粘性土状,钾长石呈粉末状,岩芯呈土柱状,原岩结构可见。

岩芯泡水易软化。

该层层厚0.60~13.20m,平均5.68m;顶板标高58.35~91.38m,平均71.77m,顶板埋深3.30~24.20m。

6-2强风化中粒花岗岩:

褐黄色,灰褐色。

矿物中除石英和钾长石呈颗粒状外,均已风化呈粘性土状。

泡水易软化,底部有0.5~6.0m呈块状强风化,岩块用手可折断。

该层层厚0.60~16.50m,平均5.48m;顶板标高49.15~88.29m,平均65.84m,顶板埋深6.20~32.80m。

6-3中风化中粒花岗岩:

肉红,灰白,灰黄色。

裂隙强烈发育,裂隙面被铁锰质侵染,岩芯破碎,多呈碎块,少量呈短柱状。

该层层厚0.30~10.50m,平均2.42m;顶板标高45.15~82.49m,平均60.78m,顶板埋深12.50~37.20m。

6-4微风化中粒花岗岩:

肉红,灰白色。

岩石新鲜,岩质硬而脆。

整体裂隙不发育,局部裂隙稍发育,岩芯呈中长柱状。

该层厚度2.00~6.20m;顶板标高42.05~80.89m,平均58.75m,顶板埋深10.40~38.50m。

2.2.3场地地下水情况

据地勘报告可知,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各地层中,其中第四系冲洪积3-2粗砾砂属强透水性地层,涌水量大,为主要含水层,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位变化因季节而异。

下伏燕山晚期花岗岩中赋存少量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及上层地下水补给,其涌水量大小及径流规律主要受节理裂隙控制,局部与潜水形成稳定的地下水水面。

由地勘报告可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2.3本工程的重点及难点

2.3.1本工程重点及难点分析

1、根据地质报告的内容,该地质存在孤石及回填石的情况,施工时应注意桩垂直度的控制和采取有效的施工防范措施。

2、本工程处于XX市XX,环保施工时本工程的重点。

三、预应力管桩锤击施工

3.1分项工程概述

3.1.1总述

本工程锤击管桩管材采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型为Φ500mm125AB型、Φ400mm95AB型,共计2061根,总长约52601m。

3.1.2设计概况

本工程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中粒花岗岩,桩端入岩深度≥1000mm,有效桩长6.0~23.0m。

3.2施工机械设备

本工程预应力管桩按照各个分区进行施工,各分区施工机械如下表所示:

施工区

工程量

(根)

计划工期

(天)

锤击桩机数量

(台)

备注

A区

A1区

123

5

2

高峰期共配置3台锤击桩机

A2区

1126

30

3

B区

B1区

219

10

1

高峰期共配置2台锤击桩机

B2区

44

2

1

B3区

365

12

2

3.3主要施工要求

1、本工程管桩采用锤击法,由于场地比较复杂,管桩收锤标准控制指标应通过现场试打确定。

2、桩施工时应加强验桩工作。

由于地下水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应对管桩接头进行防腐处理。

3、打桩应连续进行,同一根桩的中间间歇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4、管桩连接采用焊接,焊缝质量应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与验收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

管桩焊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焊接时腚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至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焊接成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好的接头应在自然冷却不少于8分钟后才可继续施打,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5、施工过程中发生异常或与实际地质情况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研究解决。

6、桩基施工完成,开挖后,应提交实际桩位平面图,任一方向上的桩位单桩桩位偏差不得超过80mm,其余桩偏差均不得超过100mm;

7、打桩时应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桩的挤土效应:

(1)打桩时应控制打桩速度;

(2)必要时开挖防震沟和设置释放应力孔;(3)5桩(含5桩)以上承台打桩时可采取跳打方式。

3.4施工安排及打桩顺序

3.4.1施工安排

根据本工程特点,几台桩机同时进行施工,按照互不干扰的原则,分别按照自己的划分区域从中心向边缘来回施打。

3.4.2打桩顺序

打桩顺序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先施打边、角区域的预制桩,再施打其它区域预制桩。

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四周对称施打。

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施工前经过试验桩及试打桩揭露,是施工中指导配桩的依据,可防止管桩外露和超送。

3.5施工工艺

3.5.1场平、测量及准备工作

(1)整平场地,清除桩基范围内的高空、地面、地下障碍物;架空高压线距打桩架不得小于10m;修筑桩机进出行走道路;做好排水措施。

(2)按图纸布置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桩基轴线,先定出中心,再引出两侧,并将桩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每一个桩位打一个小木桩;并测出每个桩位的实际标高。

桩位的测放要根据已测放出的建筑物轴线,认真准确的在施工场地上测设出来,并用木桩或钢筋头固定,测位测放后应进行认真复核,无误后请监理及业主进行复核,桩机就位后还要对桩位进行复核,无误后才能施打,在打桩过程中必须对桩位进行复测,看桩位在施工中是否产生变动,在施工一部分工程桩后要对已施工的桩位进行复核,以检查桩位便宜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发现部分桩位偏移过大,要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防止以后的桩位偏移超过规范要求,并对桩位偏移过大的桩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方案。

(3)桩的运输和堆放:

所有进场管桩必须附有出厂合格证及装运清单,并由质检员及施工员会同监理及业主代表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管桩立即退场,禁止使用。

检查桩的质量,将需用的桩按平面布置图堆放在打桩机附近,不合格的桩不能运至打桩现场。

预制管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值的100%。

长桩运输可采用平板拖车、平台挂车运输,短桩运输可采用载重汽车。

装载时桩支承应按设计吊钩位置叠放平稳并垫实,支撑或绑扎牢固,以防运输中晃动或滑动;行车应平稳,并掌握好行驶速度。

管桩堆放场地平整、排水良好。

桩应按规格、桩号分层叠置,支承点应设在吊点或近旁处,并保持在同一横断平面上,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并支承平稳,堆放层数不得超过四层。

运到打桩位置堆放应布置在打桩架附近的起重钩工作半径范围内,并考虑到起吊方向,避免转向。

(4)检查打桩机设备及起重工具;铺设水电管网,进行设备架立组装和试打桩。

在桩架上设置标尺或在桩的侧面画上标尺,以便能观测桩身入土深度。

(5)打桩场地建筑物有防震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熟悉桩基施工图纸,并进行会审;做好技术交底,特别是地质情况、设计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交底。

(7)准备好桩基工程沉桩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格,并做好记录。

3.5.2试桩

试打桩应在正式开工前进行,试打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应有代表性,应选在工程地质钻探孔附近,施打条件应与工程桩一致。

通过试打桩,可以了解管桩的可打性,桩长的合理搭配,验证选锤的合理性,在保证承载力设计值的前提下提出实际的收锤标准。

3.5.3打桩

(1)插桩

桩打入过程中要修正桩的角度是有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就位时就应正确安放。

第一节管桩插入地下时,要尽量保持位置方向正确。

开始要轻轻打下,仔细检查,如有偏差,要及时纠正,必要时要拔出重锤。

桩的垂直度校核可用垂直角,即用两个方向(互成90度)的经纬仪使导架保持垂直。

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及停留进行调整。

经纬仪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方,并经常加以调平,使之保持垂直。

(2)锤打

在整个打桩过程中,要使桩锤、桩帽、桩身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必要时应将桩锤击桩架导杆方向按桩身方向调整。

要注意不使管桩受到偏心锤打,以免管桩受弯受扭。

打桩较难下沉时,要检查落锤有无倾斜偏心,特别是要检查桩垫帽是否合适。

如果不合适,需要更换或补充软垫。

桩在锤击时,打桩和接桩均须连续作业,中间不应有较长时间的停歇。

(3)接桩

接桩时,采用电弧焊,管桩焊接连接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焊接时,应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并确保焊缝质量和设计尺寸。

在焊接后应使焊缝在自然条件下冷却8min后方可继续沉桩。

(4)送桩

为了把管桩打到设计标高,关键掌握好配桩长度,如果打到持力层仍不能收锤,其送桩长度不宜大于2m。

(5)沉桩过程中,若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沉桩,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5.3打桩记录

打桩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种作业时间,每打入0.5~1m的锤击数,桩位置的偏斜,最后10击的平均贯入度,最后1m的锤击数。

3.6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3.6.1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预应力管桩的进场检查验收工作。

(2)桩施工过程中,应对已施工过的桩进行上浮监测,并做好原始记录。

(3)对群桩承台压桩时,应考虑挤土效应。

对长边的桩,宜由中部开始向两边压桩;对短边的桩,可由一边向另一边逐桩施压。

(4)如地质报告表明,地基土中孤石较多,对有孤石的桩位,采取补勘措施,探明其孤石的大小、位置。

对小孤石也可采取用长螺旋杆引孔的措施进行预成孔。

(5)雨季施工预应力管桩,其场地内宜设置排水盲沟,并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集水井,随时排出地表水。

使场地内不集水、不软化、无泥浆。

操作人员应有相应的防雨用具。

各种用电设施,要检查其用电安全装置的可靠性、有效性,防止漏电或感应电荷可能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6)预应力管桩施工结束后,应对桩基做承载力检验及桩体质量检测。

承载力检测的桩数不应小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其桩体质量检测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3.6.2管桩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1)桩身断裂

原因:

(1)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低,不能承受锤击的作用力。

(2)桩的堆放、运输、起吊过程中产生的断裂、植桩前未发现,受力后导致断裂。

解决措施:

(1)桩的强度必须达到100%后,方可植桩和沉打桩,打桩区域地下障碍物必须清理干净,以防导致桩尖位移不在桩的纵轴线上。

(2)植桩前必须严格检查桩身的外观质量,防止将断裂桩就位使用。

(2)桩顶碎裂

防止措施:

(1)根据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式,合理选择桩锤。

(2)检查桩顶平面是否垂直桩的轴线,不符合规程规定的不得使用,或经修改后才能使用。

(3)及时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及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可施打。

(4)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应加草帘、胶皮等缓冲垫。

(3)桩顶位移

防治措施:

(1)根据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式,合理选择桩锤。

(2)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及排水措施。

(3)采用“植桩法”(先钻孔,钻透硬夹层,将桩插入孔内,打至设计要求)以减少土的挤密及孔隙水压力的上升。

(4)桩身倾斜

防治措施:

(1)打桩作业区的场地必须平整。

(2)桩机就位后,底盘应水平稳固,稳桩必须垂直。

(3)桩尖与桩身一定要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当桩尖在地下遇到硬物等时应及时处理后,方可施打。

(5)接桩脱裂

防治措施:

(1)连接处表面应干净,连接铁件要保持平整,焊区质量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规定。

(2)接桩应严格控制上下桩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

(6)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

施工作业前必须详细熟悉现场的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及施工方法。

3.6.3施工安全措施

(1)起重机作业前,应对转动部位进行润滑,检查部件紧固程度,钢丝绳是否磨损。

(2)起重臂下严禁站人,重物停在空中时驾驶员不得离开操作室。

(3)起重范围不得超过起重性能规定的指标,起重机吊桩进入夹持机构,打桩开始之前,必须在起重机、卷扬机钩放松起吊的钢丝绳、吊钩脱离后方可打桩,以免拉断钢丝绳和拉弯起重机吊臂。

四、工期保证措施

4.1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

(1)技术协调

提高图纸会审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

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

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

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

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

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

协调工作部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

建立以项目部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班组的协调工作,作为项目部管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

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施工班组,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

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贯任制度。

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

隐蔽验收中间验收时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

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

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同时保证了施工工期要求。

(3)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项目部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

对比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制,使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

4.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1、编制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我们将加强施工计划的科学性,运用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等新技术原理,根据本工程的技术特点、现场实际情况等编制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最优施工方案,使工程施工做到点线明确、轻重分明、计划可靠、资源配置合理。

2、充分利用,增加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

为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施工中必须切实做好施工顺序安排,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工期,合理安排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做到紧凑有序。

各分项工程施工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将作为关键日期,管理人员应牢记最新进度情况。

按进度计划在每项工程施工前十五天与各相应责任部门确定目标责任,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施工。

根据施工计划安排表和各工序间的相互逻辑关系,我们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确定了关键工序和一般工序。

施工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关键工序,给予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关键工序的施工按计划进行,从而确保工程的总工期。

对于一般工序,可以在保证总工期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人力、物资的分配,协调好关键工序和一般工序的关系,对材料、机械设备、资金进行优化,以最省的投入按期优质地完成本合同工程的施工。

3、为保证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迅速发挥投资效益,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节约施工费用,应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详细确定各个施工对象及主要工种工程、准备工种和全场性工程的施工期限、开工和竣工日期,确定人力资源、材料、成品、半成品、施工机械的需要量和调配方案。

4.3保证工期的资源供应措施

1、劳动力配置

最高峰安排各工种约25余人的施工队伍,进入现场施工,计划选择与我公司有良好合作关系、质量可靠的劳务队伍,优化合理的工人技术等级配置,思想、身体素质过硬的管理人员,保证总工期的实现。

2、材料配置

根据总进度计划和月、周计划,详细编制各种材料供应计划,确保材料供应及时,不影响施工进度。

3、机械配置

现场布置足够的机械设备,专人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同时现场应预留一定数量的机械设备备用。

4、水电供应(见专项施工方案)

(1)本工程主要临时用水为消防用水、生活用水、施工用水。

我司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供水点接驳,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2)为保证施工用电充足,我司配备2台300KW柴油发电机提供施工临时用电。

组织强有力的指挥领导班子,科学组织合理安排,超前考虑。

以我司一贯争取优质工程的作风为指导思想,深入现场,了解情况,解决主要矛盾,坚持用一流的思想,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速度安全按期完成。

4.4保证工期的监控措施

1、每周的周一必须提交一份每周项目报告,每月的第二十日必须提交一份每月项目报告(统计至每月第25日)。

每月25日是本月报告的截止日期。

周、月进度报告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工作进度总结报告:

文字书面报告;目前施工状态及完成工作图表。

●进度报告:

文字书面报告;横道图并标出进度变化

●成本报告:

变更状态;正在处理变更的状态;索赔状态报告。

●质量报告

●进度照片:

在工程开始和每月的工程施工期间,我司自费拍摄10张8″×10″彩色照片以反映进度情况。

每张照片在右下角贴上白色标签,标明工程名称和拍摄地点、时间。

●每月进度报告需准备五份并提交至监理。

2、单项进度指标监控法

及时统计施工中各项实际进度指标,掌握情况,并与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各项进度指标进行比较。

发现实际指标低于计划指标时,采取调整工序、增加投入等相应措施,确保单项进度指标的实现,实现日保周、周保月、月保总工期,从微观控制到宏观控制。

3、关键线路监控法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进度横道图,明确关键线路,在施工组织上,狠抓关键工序,并根据工程进度进展的变化,实施动态管理,适时调整进度图,明确不同阶段的关键工序,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

关键线路分层次,关键工序保关键点,关键点保关键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