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226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docx

《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docx

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讲义

熟语学习

熟语概念:

相沿成习、结构固定、内涵丰富的词语叫做熟语,从结构来说一般称作固定词组或短句。

主要包括成语典故、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等。

熟语类别:

1)成语(结构固定、内涵丰富的词组)

2)典故掌故、故事缩略而成

成语典故经常并提,笼统地说,二者无别,具体说来,典故一般是指史实和故事凝缩而成,成语是指人们经常习用的词语。

比如破釜沉舟、纸上谈兵、悬梁刺股是历史故事凝缩的;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凝缩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是神话故事凝缩的。

移风易俗、流水不腐、背井离乡就是习用的词语,但习惯上我们把这些都叫做成语(见后面成语的来源)。

(典故、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民间故事)

——寓言故事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

它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某种教训,所以凝缩的成语带有明显的劝喻或讽刺意义。

如:

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鹬蚌相争、掩耳盗铃……

这些故事大都保存在古代典籍里,比如《左传》、《战国策》、《庄子》、《孟子》、《韩非子》……

——神话故事反映远古时期人们对某些自然现象的认识和远古历史的主观描述,所以凝缩的成语多歌颂人类的精神。

如: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女娲补天、盘古开天……

《诗经》的《商颂·玄鸟》、《大雅·生民》载有商部族与周部族之始祖的神话传说:

商的始祖名契;他的诞生颇为神奇,是由其母简狄吞食燕卵而生。

周部族的始祖名弃,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在情节上与契有相似之处:

其母姜嫄因踩了巨人脚印而受孕,生下了他。

屈原的《离骚》、《天问》等作品熔铸了一些神话传说形成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左传》、《国语》、《逸周书》中偶尔提及了一些神话传说;《穆天子传》中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故事;在诸子作品中,《庄子》的神话色彩最为浓厚,鲲化为鹏、望洋兴叹等都是很有名的故事。

此外,《孟子》、《墨子》、《韩非子》等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材料。

秦汉时的《吕氏春秋》、《淮南子》由众人编纂而成,有着较多的神话传说,尤其是《淮南子》一书,载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广为人知的故事与典故。

《山海经》除了载有异国人奇异形貌、习性、风俗之外,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黄帝战蚩尤等神话传说更是流传广远,深入人心。

——童话故事(白雪公主)

——民间故事(仙女下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惯用语(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吃大锅饭、抓辫子、敲竹杠、铁公鸡、一清二白)

4)歇后语(有隐语性质:

由前语后语两部分构成,经常只说前语:

铁公鸡一毛不拔;)

5)谚语、俗语(农谚—经验:

天上火烧云,地下雨淋淋;只许州官放火……;众人拾柴火焰高)

6)格言(哲理、教育意义:

谦受益满招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成语典故

(一)成语的概念:

涵义深刻、丰富(历史事件、寓言故事凝结),结构比较稳固的词语。

破釜沉舟:

坚决干到底的决心(项羽破秦之战)。

一衣带水:

像一条衣带一样的河流——国境仅一水相隔——关系密切。

画蛇添足≠画蛇添脚逆水行舟≠逆水行船

(二)成语的结构

1、从结构形式来看,主要有两个特点:

1)“四字格”为主。

比如:

画蛇添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可同日而语,五十步笑百步,无所不用其极

2)二二节奏,即使是较长的成语也遵从这个规律,如不可同日而语。

有极个别的是一三节奏,或三一节奏,需要格外注意。

如:

瑕|不掩瑜情|不自禁高|不可攀刻|不容缓漫|不经心锐|不可当目|之所及打|退堂鼓为|所欲为、畅|所欲言始|于足下重|于泰山如|鸟兽散肆|无忌惮

一衣带|水显而易|见

2、从结构内容来看,有以下结构类型:

1)并列关系(并列)。

这种关系的为数最多,规律性也最强,前后两部分的相同位置词性和词义相同(或相反),所以,释词时可以以熟带生。

(1)一丝|一毫七手|八脚千言|万语千锤|百炼胡思|乱想轻歌|曼舞不偏|不倚胡作|非为(限定关系)

(2)心直|口快心平|气和龙飞|凤舞花好|月圆尔虞|我诈年富|力强志大|才疏(陈述关系)

(3)呕心|沥血背井|离乡背信|弃义厚此|薄彼待人|接物移风|易俗节衣|缩食(支配关系)

(4)毅然决然朦朦胧胧郁郁葱葱葱葱茏茏

2)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偏正、补充)。

这种关系仅次于并列式,而且修饰语多为形容词,一般都释为“……的样子”。

(参照下面的成语学习)

(1)(定中)一丘|之貉一孔|之见不速|之客庞然|大物中流|砥柱纨绔|子弟识途|老马世外|桃源

(2)(状中)忐忑|不安郁郁|寡欢孜孜|不倦振振|有词惴惴|不安摇摇|欲坠嫣然|一笑井然有序安然|无恙焕然一新嫣然一笑井然有序安然无恙滔滔不绝冉冉升起

(3)(中补)始于足下议论纷纷

银光|闪闪果实|累累硝烟|滚滚轻烟|袅袅生机|盎然

3)陈述与被陈述关系(主谓)。

前两个字多为名词。

唇齿|相依狼烟|四起能者|为师惊魂|未定叶公|好龙精卫|填海枯木|逢春百川|归海文质彬彬

4)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动宾)。

第一个字多为副词、形容词作状语,如果是动词,则为合成词,或者同义词。

另起|炉灶饱经|风霜不知|所云不咎|既往别开|生面视为|畏途顾全|大局固执|己见

5)其他关系(多为连动式或复句的紧缩)

画蛇|添足刻舟|求剑画饼|充饥逢场|作戏拍案|叫绝临渊|羡鱼看风|使舵闻鸡|起舞

(三)成语学习重点和方法:

注意成语中的多音字和容易读错、写错、理解错的字

1、容易读错的字:

成语里有些多音字“婀娜多姿”的“婀娜”,这一类的成语要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记住读音。

有的成语里的字有旧读和异读问题,例如,“叶公好龙”的“叶”旧读为shè(河南叶县是古代地名,“叶”读作shè),此外,现代异读词在成语中也有反映,如“挑拨离间”的“间”,有jiān和jiàn两种读法。

这一类有异读的成语根据《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已进行了审订,确定了一批成语的规范读音(有的废除了旧读,有的保留了旧读),例如:

博闻强识——“强”读qiáng,“识”读zhì

参差不齐——“参差”读cēncī

未雨绸缪——“绸缪”读chóumóu

自怨自艾——“艾”读yì(在别的地方读ài)

心广体胖——“胖”读pán(在别的地方读pàng)

一暴十寒——“暴”读pù

大腹便便绿树成阴名胜古迹日积月累果实累累情不自禁气喘吁吁引人入胜兴致勃勃排山倒海水绕山环

2、容易写错的字:

成语的写法也是固定的。

如果对成语的意义了解得不准确,就可能因语素之间字形相似或读音相同而写错。

例如,“如火如荼”的“荼”容易错为“茶”,“川流不息”的“川”容易错为“穿”,等等。

一个成语有几种变体或同义的成语;含通假字、古本字的成语

胸有成竹——成竹在胸中流砥柱——砥柱中流

众星拱月——众星捧月不可救药——不可药救

依依不舍——恋恋不舍互相呼应——遥相呼应

名副其实——名符其实莫名其妙——莫明其妙

再接再厉、

3、理解字义和感情色彩:

A注意重点字特别是本义:

川流不息金碧辉煌亡羊补牢葱葱茏茏再接再厉技术精湛揠苗助长一丝不苟气焰嚣张梦寐以求持之以恒慢条斯理全神贯注炊烟缭绕一枝独秀目不暇接比比皆是栉次鳞比比肩接踵朋比为奸风驰电掣手不释卷迎刃而解热泪盈眶精益求精匪夷所思不名一文赴汤蹈火色厉内荏名不副实左顾右盼亡羊补牢目不暇接手不释卷比比皆是多多益善热泪盈眶众星拱月高风亮节瞬息万变

有些成语中的语素,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去解释。

例如,“一文不名”是说一个钱都没有,“名”作“占有”讲。

“名不副实”是说名声和实际不相称,“副”作‘相称”讲。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汤”是指“滚烫的水”。

“名、副、汤”都不能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意思来解释,这些是最值得重视的。

B、注意语境:

在不同的(词语)语境中解释不同:

坐井观天作壁上观走马观花走投无路川流不息一马平川

C、注意词性特别是有特殊语法现象的:

一览无余——览看观浏览观览察看

“一眼”则不行,词性不行

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宾语前置:

不耻下问良药苦口星罗棋布日进斗金风餐露宿风起云涌虎视眈眈狼吞虎咽风卷残云风驰电掣日积月累日新月异惟命是听唯才是举夜以继日一以当十席地而坐幸灾乐祸一目十行一目了然不可救药步入正轨草菅人命车水马龙箪食壶浆嗤之以鼻党同伐异登峰造极汗牛充栋脍炙人口赏心悦目韬光养晦图谋不轨荼毒生灵纨绔子弟信口雌黄蝇营狗苟

D、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使用对象

下列成语都是褒义的:

颠扑不破和蔼可亲脍炙人口洁身自好气吞山河出类拔萃生龙活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中流砥柱无微不至百折不挠

下列成语则是贬义的:

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不可救药混水摸鱼痴心妄想粗枝大叶朝三暮四苟且偷安夸夸其谈明火执仗盛气凌人色厉内荏粉墨登场

有些成语有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不同,词义的大小不同,运用时也要注意。

桃花上脸(不庄重,不可用于母亲)

和蔼可亲(形容长辈,不可用于儿童)

雷霆万钧震古烁今(词义很大,不可用于小事、小人物)

象“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都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仅一字之差,“无微不至”用于褒义,“无所不至”用于贬义。

例如:

(1)这些中小学生都在唐山地震时失去了父母,学校的老师们对待他们有如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2)种族主义者对于黑人采取十分反动的政策,压迫剥削直至贩卖屠杀,无所不至。

D、注意比喻意义的:

韬光养晦养精蓄锐

注意成语中的某些格式:

1、含形容词的成语:

汉语的形容词语法功能最为复杂,可以做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它们的组合也很复杂:

定中、状中、主谓、补充,应该掌握基本规律。

成语中的形容词主要有三种格式:

然字格式、叠音格式、连绵格式。

然字格式:

古代汉语中,“乎”“然”“如”“焉”“尔”常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成语中经常用形容词后加词尾的形式强化所描摹的状态,所以,这样的成语大都有一个描摹的核心,“-然”格式只是强化这个核心意义。

比如“焕然一新”,核心是“新”,“焕然”只是强化“新”的样子。

所以这样格式的成语,只要理解成语描摹核心就迎刃而解了。

焕然一新井然有序秩序井然庞然大物恍然大悟一目了然迥然不同生机盎然豁然开朗安然无恙毛骨悚然潸然泪下迥乎不同莞尔一笑卓尔不凡

叠音格式:

形容词常使用叠音形式用来描摹事物的状态,同然字格式一样,这样的成语找到词语的核心意义就把握了整个词语的意义,叠音的形容词只是强化描摹状态。

比如“孜孜不倦”,核心是“不倦”,“孜孜”是形容不倦的样子。

“瑟瑟发抖”核心是“发抖”,“瑟瑟”是形容发抖的样子。

孜孜不倦瑟瑟发抖银光闪闪果实累累朦朦胧胧滔滔不绝硝烟滚滚冉冉升起气喘吁吁炊烟袅袅袅袅炊烟晚风习习兴致勃勃小心翼翼翩翩起舞依依不舍楚楚有致仪表堂堂神采奕奕靡靡之音气息奄奄

连绵词格式:

成语中的连绵词绝大部分是形容词,与然字格式和叠音格式语法作用相同,解释的方法也一致。

它们的特点是不能拆开理解。

囫囵吞枣流连忘返气势磅礴睡眼惺忪扑朔迷离瘦骨伶仃树影斑驳瘦骨嶙峋

总结:

形容词作状语——形+动:

井然有序楚楚有致瑟瑟发抖安然无恙依依不舍

形容词作补语——动+形:

一目了然

形容词作谓语——名+形:

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睡眼惺忪气势磅礴炊烟袅袅

形容词作定语——形+名:

盎然生机勃勃生机惺忪睡眼磅礴气势袅袅炊烟

形容词并列——形+形:

葱葱茏茏毅然决然扑朔迷离

2、并列结构的成语:

成语最多的并列结构,这种结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处在相同位置的往往是同义词,比如“高谈阔论”中的高和阔、谈和论,“花言巧语”中的花和巧、言和语都是同义词,只要理解其中的一个,就可以理解另一个,交互参悟,帮助参通词语。

有的可以互相补充。

高谈阔论花言巧语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兴高采烈风驰电掣心旷神怡斩钉截铁节衣缩食排山倒海聚精会神心平气和甜言蜜语南征北战奇花异卉千变万化千锤百炼日精月华省吃俭用闭目塞听尔虞我诈改弦易辙罪魁祸首波谲云诡寡廉鲜耻含辛茹苦鸿篇巨制缓歌徐吟名门望族轻歌曼舞惹是生非冗词赘句山肴野蔌碎琼乱玉推波助澜销声匿迹循规蹈矩

聚精会神心平气和甜言蜜语招是搬非重峦叠嶂娇生惯养离乡背井连篇累牍伶牙俐齿流言蜚语老奸巨猾赏心悦目身体力行

3、不必解释的虚词:

郑重其事不计其数甘之如饴各得其宜如愿以偿闪烁其辞拭目以待堂而皇之取而代之铤而走险唯利是图有碍观瞻步履维艰取之不尽无精打采学以致用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常常使用的一种固定结构,如同成语一样,也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来使用。

例如:

碰钉子钻空子磨洋工拆墙脚咬耳朵耍花招敲边鼓

打游击扣帽子穿小鞋闭门羹绊脚石半瓶醋定心丸

耳边风一退六二五三下五除二八九不离十不管三七二十一

这一类惯用语的意义都不是几个语素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比喻和引申概括出一个新的意义。

例如:

(1)这项工作他干得正起劲,在兴头上,你不要给他泼冷水。

(使他失去热情,即损伤人的积极性。

(2)大家有意见尽管提,不会因为谁提了意见就给谁小鞋穿。

(有意给人制造困难,一种变相的打击报复。

(3)写文章要有新意,总是炒冷饭就没有意思了。

(重复说些别人或自己早已说过的话。

惯用语的结构一般是定型的,和成语不同的是,有的可以拆开来,插进别的词语。

例如:

(4)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筋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

碰了钉子后,不要气馁。

(周恩来《学习毛泽东》)

惯用语多数是三个音节的,四个音节的有一些,不多(如钻牛角尖、吃哑巴亏、过河卒子、绣花枕头”等),五个音节以上的是个别的。

惯用语的构成,多为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除前边列举的,还有许多,例如:

走过场抓辫子开后门走后门开倒车

放空炮打棍子吹牛皮踢皮球吹喇叭

抬轿子唱高调点鬼火扯后腿打埋伏

戴高帽和稀泥灌米汤吹冷风捞稻草

乱弹琴敲竹杠开夜车开绿灯泡蘑菇

也有的是修饰和被修饰关系,例如:

墙头草一窝蜂下马威可怜虫

传声筒车轮战马后炮过河卒

由上面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惯用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容易在人民群众的口语中流传。

要注意的是,惯用语常常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多数是表示贬义的,也有一些是中性的,几乎没有什么表示褒义的。

在善意的讽喻、劝戒中,在讽刺、揭露、批判中,恰当地选用惯用语,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一定的表达效果。

三、歇后语

歇后语也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固定的语句。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或者可以说,象一个谜语,前一部分是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

使用时,往往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的意思让别人去意会、猜测,就是所谓“歇后”。

“歇”是停下,不必说出的意思。

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

喻义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

喻义的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有的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是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类推,或是逻辑推论。

例如:

芝麻开花——节节高

草梢上的露水——长不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或“愿打愿挨”)

水中捞月——一场空

吃了秤砣——铁了心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谐音的歇后语,后一部分用同音成分的换用,造成一语双关。

例如:

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打破砂锅——璺(问)到底

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

三九天剃光头——剪短生冻(简短生动)

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冻人(美丽动人)

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可以使语言含蓄、幽默,饶有风趣。

例如:

(1)看你,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啦。

我也是河边生,河边长;这一条路,船来船往也不知道走过多少遭儿,还有个错呀?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2)“你吃的咸盐真不少——净管咸(闲)事。

”淑娴低头锄着地,回奉女伴道,“别人喘口气,你也大惊小怪的。

”(冯德英《迎春花》)

(3)他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

<周立波《暴风骤雨》)

旧时流传下来的歇后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意识陈腐、落后或者粗俗的不文明的话。

这种歇后语不应当使用。

四、谚语

谚语(包括格言)是一种固定语句。

它不是一个词。

有的谚语近乎成语,但不象四字格成语那么整齐,往往包含更多的单位。

很多谚语是句子,但不是一般的句子,是固定的,就这么一个,不能类推,有的结构特殊,不能照一般的句子格式加以分析。

汉语里,谚语以及和它近似的歇后语,惯用语之类很多,从作用上看,属于语言的建筑材料的性质,因此,可以认为这些都是汉语语汇的组成部分。

谚语用通俗易懂的话反映某种道理,这些道理往往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经验总结。

谚语流传在人民群众中间,内容健康的谚语具有传授经验和教育劝戒的作用。

谚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自然和农业生产的,如农谚、气象谚等,一类是有关社会生活的,这一类也称作格言。

农谚是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某些经验的总结,内容十分丰富。

例如:

春天一刻值千金,农事节气不饶人。

庄稼要好,水肥要饱。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春雨贵如油。

瑞雪兆丰年。

三春不抵一秋忙。

二十四节气歌中有许多农谚:

芒种正铲地

秋分无生田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气象谚是人们长期观测天气变化的某些经验的总结,能够反映多少带有规律性的气候现象,有一定的准确性,虽然认识和表达都是朴素的,属于经验性的,不是严密的科学性的。

例如;

东虹轰隆西虹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月晕风,日晕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有关社会生活的谚语(格言)涉及的方面很广,例如:

天下乌鸦一般黑。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满招损,谦受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以使语言富于表现力,增强说服力。

选用谚语,也是一种修辞手段。

例如:

(1)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不必担心的。

(鲁迅《阿Q正传》)

(2)中国有两句谚语: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世界上完全不被别人误会的人是没有的,而误会迟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

(刘少奇《论共户党员的修养》)

(3)任何一个人都要人支持。

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

(毛泽东《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大量的谚语、格言是旧时流传下来的。

其中有不少反映了古代思想家和人民群众的智慧以及长期的生活经验,是可贵的遗产。

也有不少带有封建社会的烙印,反映旧时代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或者带有迷信色彩,这些,应当淘汰,不再使用,必要时并应加以批判,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等。

(四)成语的来源(阅读)

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语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古代的寓言故事凝缩成的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戒或者讽刺的意味。

我国古代有许多含意深刻的寓言。

一些成语就来自古代的寓言故事。

这类成语里,充分显示了单音节语素在组合时的优越性,因为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四个语素组合在一起,有四个意义,这就能容纳下一个故事了。

例如:

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望洋兴叹刻舟求剑

杞人忧天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鹬蚌相争

叶公好龙塞翁失马螳臂当车对牛弹琴杯弓蛇影按图索骥胶柱鼓瑟

画龙点睛黔驴技穷与虎谋皮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成的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文献记有许多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这些事件、故事有的也用以凝缩为成语,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

例如:

卧薪尝胆四面楚歌破釜沉舟完璧归赵风声鹤唳负荆请罪草木皆兵

望梅止渴一鼓作气秦晋之好洛阳纸贵马首是瞻退避三舍三顾茅庐

煮豆燃萁朝秦暮楚请君入瓮闻鸡起舞名落孙山毛遂自荐分我杯羹

3从神话故事凝缩来的

古代文献典籍中保存了许多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有很多都凝成了成语,这些成语多用来表现人类的精神,比如: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女蜗造人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

4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从《五经》,《四史》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笔记杂著,以至诗词、戏曲、小说等许多作品中的名句脍炙人口,人们在表达时,往往喜欢引用这些语句来说明白己的思想,这些语句经反复使用,往往就成了成语。

这类成语,有的就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经过简缩而成的。

例如:

土崩瓦解包罗万象半途而废因势利导摧枯拉朽以逸待劳举一反三仁至义尽舍生取义择善而从昭然若揭知彼知己忠言逆耳教学相长百战百胜白驹过隙车水马龙出尔反尔出类拔萃

举例来说:

(1)择善而从——《论语,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2)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知彼知己——《孙子·谋攻》: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也作“知己知彼”。

(4)教学相长——《礼记·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言

上面谈到的几类成语,都是从古书上来的,有一定的出处。

还有相当多的成语,是来自群众的口头创造。

用四个语素构成的四个音节的整齐形式,为人们喜闻乐见,大家爱用。

这种“四字格”成语也是产生新词语的一种方式。

例如:

一干二净一五一十十拿九稳七手八脚三长两短土生土长大惊小怪

五湖四海不三不四不上不下不明不白心惊胆战四平八稳有气无力

人山人海昏头昏脑

近五十年来,产生很多新的成语。

例如:

力争上游自力更生又红又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土洋结合鼓足干劲

百花齐放分秒必争推陈出新

(五)成语的作用(阅读)

好的成语,使用得当,能产生一些好的作用。

1言简意赅,使表达简练

成语所表达的概念,内涵比较丰富,几个字就表示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

可以说,成语作为一个表达单位,在交际中传达的信息是比较丰富的。

运用得好,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例如:

(1)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