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193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docx

《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docx

1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

科目

质量监督与管理

教学时间

主任签字

授课班级

高检高10.01

教学课题

第一章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

2、掌握重要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教学重点

1、掌握重要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教学难点

重要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教学准备

《质量监督与管理》同济大学出版社

《质量管理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

《质量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教案

教学方法

主要以授课为主配合实例的教学方式

教学组织

课前课后点名、记录,遇见旷课的及时通知班主任处理;

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

复习旧课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职能。

3、质量管理的定义及其内涵。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通过质量管理是何时产生的设问来引出本次课课题“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监督与管理》教案

讲授新课: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发展

一、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回顾

1.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仅限于质量的检验。

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

期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

“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再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

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

起初,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故被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

后来,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

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

并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

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休哈特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

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

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

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

在休哈特创造控制图以后,他的同事在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

他们都是最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的,为质量管理科学作出了贡献。

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是统计专家的事。

在计算机和数理统计软件应用不广泛的情况下,使许多人感到高不可攀、难度大。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

20世纪60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科学”学派,主张调动人的积极性,注意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与可靠。

在上述背景条件下,显然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也不能满足社会进步要求。

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所发展。

最突出的是他们强调从总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工人,全体人员都参与质量管理。

企业对全体职工分层次地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并创造了一些通俗易懂、便于群众参与的管理方法,包括由他们归纳、整理的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使全面质量管理充实了大量新的内容。

质量管理的手段也不再局限于数理统计,而是全面地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以往通常用英文缩写17QC来代表,现在改用TQM来代表。

其中“M”是“.Management”的缩写,更加突出了“管理”。

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已经不再局限于质量职能领域,而演变为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发达国家组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使产品或服务质量获得迅速提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传播,各国都结合自己的实践有所创新和发展。

目前,举世瞩目的IS()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美国波多里奇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等各种质量奖及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都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综上所述,从质量检验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无论在管理的思想、方法、范围、内容、对象上,后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

二、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在现代质量管理的实践活动中,质量管理专家中的核心人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些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如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使人们对质量及质量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质量管理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1.休哈特的质量理念

休哈特(WalterA.Shewhart)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奠基者、美国工程师、统计学家、管理咨询顾问,被人们尊称为“统计质量控制之父”。

1924年5月,休哈特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1931年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一书,全面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休哈特认为,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从而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提前到事前控制。

休哈特博士提出的控制图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1)在一切制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波动有两个分量。

第一个分量是过程内

部引起的稳定分量(即偶然波动),第二个分量是可查明原因的间断波动(异常波动);

(2)那些可查明原因的异常波动可用有效方法加以发现,并可被剔去。

但偶然波动是不会消失的,除非改变基本过程;

(3)基于3仃限的控制图可以把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区分开来。

PDCA(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循环也是由休哈特提出的,随后被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它也被称为“戴明环”。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深入,该循环在持续改善产品质量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2.戴明的质量理念

戴明(W.E.Deming)是美国著名的质量专家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应邀赴日本讲学和咨询,对统计质量管理在日本的普及和深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后来他在美国传播在日本十分有效的质量管理。

1980年,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名为“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节目播出后,戴明便成为美国在质量方面的著名人物。

戴明的主要观点是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的管理系统而不在于员工。

他总结出质量管理14条原则,认为一个公司要想使其产品到达规定的质量水平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原则是:

(1)建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

(2)采用新观念;

(3)停止依靠检验来保证质量;

(4)结束仅仅依靠价格选择供应商的做法;

(5)持续地且永无止境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

(6)采用现代方法开展岗位培训;

(7)发挥主管的指导帮助作用;

(8)排除恐惧;

(9)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

(10)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

(11)避免单纯用量化定额和指标来评价员工;

(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

(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

(14)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

3.朱兰的质量理念

像戴明一样,朱兰(J.M.Juran)作为美国的著名质量专家,曾指导过日本质量管理。

他在1951年出版了《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Control}landbook),到1999年已发行到第五版,改名为《朱兰质量手册》(JuranQualityHandbook)。

1)朱兰关于质量的观点

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来源于顾客的需求,在《朱兰质量手册》中他对质量的定义是:

(1)质量是指那些能满足顾客需求,从而使顾客感到满意的“产品特性”;

(2)质量意味着免于不良,也就是说没有造成返工、故障、顾客不满意和顾客投诉等现象。

2)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朱兰博士把质量管理的三个普遍过程,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称为构成质量管理的三部曲(即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3)朱兰螺旋曲线

一个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一般要经历以下的步骤,每个步骤都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第一步:

市场调研。

调查市场情况,收集用户意见,进行质量分析,确定使用者所需的品种和质量水平;

第二步:

研究设计。

要根据使用者的质量要求,决定产品的结构、规格、性能和原材料等,以设计出符合使用者要求的产品;

第三步:

工艺技术准备。

要制定达到设计质量要求的工艺过程所需的设备、工具、测试手段和一整套工艺规范(包括质量控制文件);

第四步:

采购。

要购买满足质量要求的原料、零配件和有关设备,以满足设计和工艺的技术要求;

第五步:

制造。

要培训工人,掌握产品质量要求,有关工艺、设备,以及保证质量的操作方法和控制方法,以便生产出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产品;

第六步:

检验。

要按产品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向有关部

门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第七步:

销售服务。

就是要推销产品,做好销前、销时、销后服务,收集新情况下的市场动态和用户意见,提出新的质量要求。

这样又开始出现产品设计、工艺准备、采购、制造、检验、销售服务的新循环。

朱兰博士深入地研究了企业产品质量运动规律。

他发现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可以分为市场研究、开发、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装置仪器和设备、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服务这13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开展一系列的质量活动。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这13个环节是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可以用一螺旋曲线加以表示。

4.石川馨的质量理念

石川馨(IshikawaKaori)是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他是因果图的发明者,日本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的奠基人之一。

石川馨认为,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从广义上说,质量还指工作质量、部门质量、人的质量、体系质量、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等。

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TQC)在日本就是全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

(1)所有部门都参加的质量管理,即企业所有部门的人员都学习、参与质量管理。

为此,要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教育,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2)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即企业的经理、董事、部课长、职能人员、工班长、操作人员、推销人员等全体人员都参加质量管理,并进而扩展到外协、流通机构、系列公司;

(3)综合性质量管理,即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同时推进成本管理(利润、价格

管理)、数量管理(产量、销量、存量)、交货期管理。

他认为推行日本的质量管理是经营思想的一次革命,其内容可归纳为6项:

(1)质量第一;

(2)面向消费者;

(3)下道工序是顾客;

(4)用数据、事实说话;

(5)尊重人的经营;

(6)机能管理。

巩固总结:

●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回顾。

●休哈特的质量理念。

●戴明的质量理念。

●朱兰的质量理念。

●石川馨的质量理念。

布置作业:

1、简单叙述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

2、休哈特的质量理念。

3、戴明的质量理念。

4、朱兰的质量理念。

5、石川馨的质量理念。

执行体会:

本节前半部分以了解为主,主要是为了扩展知识面,后半节主要采用对比来记忆不同的质量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