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133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docx

《《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docx

《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春季学期

《项目成本管理》复习思考题

第1章成本成本及项目成本导论

1.思考成本的本质是什么?

从经验的角度感知形形色色的成本:

从人的生活成本,到企业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税收,再到国家机器的运转成本即政府治理成本……自己归纳成本的本质。

同时认识到,成本问题从修身齐家,到管理项目与企业,甚至治国安天下都会涉及到。

它涉及广泛,也很重要!

成本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耗费的资源。

制造一台电视要耗费成百上千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一辆汽车要耗费成千上万的零配件、修一栋房屋要耗费成百上千吨的建材,除这些以外,还需要耗费人的劳动……这些都是成本。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本身是各种实际资源,在货币广泛应用的现代经济中,这些实际资源耗费的多少常用货币计量,称之为成本。

2.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是如何归类的?

在我国现行的会计规范中,成本是指可以对象化的费用,不能对象化的费用称为期间费用。

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分摊)

期间费用:

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

期间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应当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提供劳务的成本。

3.什么是成本对象?

什么是成本动因?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成本对象(costobject)是成本累积的项目或活动。

成本对象通常包括如下五种:

①产品或相关的一组产品,②服务,③顾客,④部门,如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⑤项目,如研发项目、市场促销、社区服务等。

成本动因(costdriver)是指对某一成本对象的总成本产生影响的任何因素,即成本的诱因。

例如,一个工厂(成本对象)的电力成本是受机器(小时数量)影响的,所以机器小时数量便是成本动因。

其他常见的成本动因有产品数量、机器准备次数、促销和分销渠道数量。

成本动因的识别和分析是企业战略分析和成本管理的关键步骤,它为精确计算和控制成本对象的成本提供了基础。

可见,成本动因是成本对象的进一步具体化。

可以认为成本对象与成本动因是总与分的关系。

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是分解到可以操作与控制层面的成本。

4.PMI将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分为哪九个领域?

分为风险管理、沟通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范围管理、采购管理、整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5.PMBOK知识体系的成本管理包括哪四个过程?

每一过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项目资源规划:

对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所作的预计

项目成本估算:

编制一个为完成项目所需资源成本的估算

项目成本预算:

将成本估算分配到单项工作上

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材料、人工耗费、机械设备使用等进行的管理活动

6.对于建设方与施工方各自的项目成本是什么?

项目成本是指从项目的提出直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部耗费,包括项目的提出、设计论证、决策、实施、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耗费。

项目成本对于不同的主体来讲其内涵的不同的。

对于施工方(乙方)来说,就是施工费用;而对于建设方来说,就是全部投资,包括支付给乙方的承包费、前期论证费用、有关税费等。

7.世界银行规定的工程项目成本包括哪四大类?

项目直接建设成本:

包括土地征购费、场外设施费用、场地费用、工艺设备费和设备安装费等15项。

项目间接建设成本:

包括项目管理费、开工试车费、业主的行政性费用等6项。

应急费:

包括未明确项目的准备金和不可预见准备金。

建设成本上升费用

8.一个建设项目向下分解一般可分为哪五个层次?

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9.从项目周期看,项目的成本由哪四部分构成,各自的内容有哪些?

项目定义与决策成本:

项目定义与决策是每个项目都必须要经历的,也是项目形成的第一个阶段。

包括各种调查研究,收集和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最终做出抉择。

完成这些工作需要耗用人力、物力资源,需要花费资金,这些费用构成了项目费用中的定义与决策成本

项目设计成本:

设计工作同样要发生费用,同样是项目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通常被称为项目设计成本。

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新产品开发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项目获取成本是指为获得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物料、设备和劳务等),项目组织必须开展一系列的询价、选择供应商、广告、承发包、招投标等一系列的工作。

对于项目所需商品购买的询价、供应商选择、合同谈判与合同履约的管理需要发生费用,对于项目所需劳务的承发包,从发标、广告、开标、评标、定标、谈判到签约和履约同样也需要发生费用。

这些就是项目为获取各种外部资源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即项目的获取成本。

项目实施成本: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完成“项目可交付物”所耗用的各项资源所构成的费用统一称为项目实施成本

内容:

(1)人工成本

(2)物料成本(3)顾问费用(4)设备费用(5)其他费用。

例如,在项目期间需要有关项目人员出差,就需要差旅费(如机票费),需要住宿费、必要的伙食费和出差补贴,各种为项目实施所需的临时设施费等等(6)不可预见费

10.什么是机会成本?

试举例说明

机会成本是某一资源(包括材料、资金、人的时间等)消耗后放弃其他可能性的代价。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

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辆自行车。

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为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在项目管理中,决策者往往会面临多个选择方案,被放弃的方案就是机会成本。

11.什么是沉没成本?

试举例说明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已无法收回的成本。

决策者在将来不能改变它们,它们也不能影响未来可用的现金流。

例如,对于投资者来说,无法转让的“半拉子工程”的投资就是沉没成本,因为其投资无法收回了,同理,一项工程如果建设后无法使用,那么,其全部投资也为沉没成本,即投资的损失;对于可以转让的“半拉子工程”来说,情况要复杂一些,在实践中,转让“半拉子工程”的成交价一般比已投入的资金少得多,其差价可以视为沉没成本。

举例来说,如果你预订了一张电影票,已经付了票款且假设不能退票。

此时你付的价钱已经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电影钱也收不回来,电影票的价钱算作你的沉没成本。

12.什么是边际成本?

经济学的边际分析理论是由哪三位经济学家分别创立的?

试分析这一理论的价值。

“边际分析”是经济学里很常用也是很有用的一个工具。

这一工具是由在经济学界被称为“边际三杰”瓦尔拉、杰文思和门格尔分别创立的。

在经济分析中,“边际”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的意思,是属于一个增量概念。

边际成本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的成本”,与其对应的概念是“边际收益”,后者是前者带来的收益,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得出增加某些成本是否合算的结论。

在工程管理中,对一个项目而言,肯定会存在将其规模建大一点还是建小一点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先拟定几种方案,在分析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来解决。

例如某工程在投资为100万元时收益为120万元,如果再增加10万元的投资(即增加10万元边际成本),收益能达到135万元,那么,增加这10万元的边际成本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就是15万元。

第2章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

1.企业成本管理主要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出现了哪些有重大价值的管理方法?

第一阶段是企业成本的经验管理阶段;第二阶段是企业成本的科学管理阶段;第三阶段是企业成本的现代管理阶段。

本量利分析、预算控制、弹性预算、直接成本法,价值分析、责任会计、行为科学、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方法。

(P3)

2.什么是成本性态?

成本性态如何分类?

(P31)

成本性态,也叫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固定的性质。

成本按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3.成本性态模型是怎样的?

(P36)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总成本的习性模型37页

4.运用成本性态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面条问题回答:

在面条的销售中,单价主要由成本决定,而成本由其公式及其形态模型可知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总额加单位变动成本乘以业务量,在此题中,固定成本包括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分摊等,单位变动即每碗面所耗材料,因此可知成本与数量不成正比例关系,随着数量增加,每碗面所耗的固定成本下降,因此总成本低于成比例算出的成本,价格主要受成本影响,所以价格与数量不成比例关系是普遍现象。

5.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P87)

1)四个基本维度:

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

将影响企业运营的包括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表面现象和深层实质、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各种因素划分为几个主要的方面,并针对财务与非财务、结果与驱动、长期与短期、内部与外部四个方面的业绩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为企业的平衡管理和战略服务。

2)战略中心型组织,是把平衡记分卡作为战略执行的工具来使用的平衡记分卡实施原则和实施过程。

构筑以战略为中心的组织。

企业战略体系一般包括:

使命、价值观、愿景、战略、战略行动方案、部门和个人目标,平衡记分卡在企业战略体系中的位置处于战略和战略行动方案之间,能很好的把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3)战略地图。

用于明晰战略和沟通战略

6.平衡计分卡的运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1高级管理层的承诺和支持

2管理层克服困难的决心

3运用平衡记分卡消除职能壁垒

4链接能力发展和浮动薪酬

5运用信息系统沟通战略、跟踪绩效并及时调整

6提升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管理者的战略伙伴

第3章交易成本理论

1.理解交易成本概念的产生背景(阅读科斯的《论企业的性质》,我的博客上这篇论文的中、英文版都有)、含义(通过阅读张五常、阿罗和樊纲等经济学家的定义消化理解)。

产生背景:

1.在(新古典)价格理论中,企业没有理由存在。

2.分散的价格体系是进行经济协调的理想结构,但是一些交易会从价格体系转向所谓的企业组织内部。

科斯提出这是因为存在“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科斯,1937),也就是市场的运作成本,或市场成本,它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以及由于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而导致的成本等。

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经济组织的两种相互替代制度。

企业的出现是因为市场交易存在成本,企业的边界由市场运作成本与企业组织成本的比较决定。

含义:

(张五常)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中不存在的成本。

简而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阿罗)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

在这里,阿罗所考虑的制度不但包括市场、企业和政府管制,甚至包括传统和道德准则等。

(樊纲)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各种成本

2.以一个自己熟悉的实例,分析其交易成本(包括签约前、签约中和签约后的成本)。

工程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之间

签约前:

(业主)项目选址、用途等决策、项目前期的信息搜集、起草合同

(承包商)寻找交易对象、特定项目信息搜集、投标决策

签约中:

议价成本、信息成本

签约后:

业主对承包商的监督成本、工程索赔与反索赔的处理、工程变更的处理等

3.关于企业的性质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即将各种生产要素“加工”成产品的组织;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这种理论提供不了什么,它实质上是将企业视为了“黑箱”,主张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结构以打开“黑箱”。

你的观点是什么?

观点:

企业是一种治理结构以打开“黑箱”。

新古典学派主要研究市场(交易),供产销三者中缺乏对“产”的研究。

而这实际上是将企业描述为一个“黑箱”。

在罗宾斯看来,由此导致的后果是经济学家并不关注组织的制度安排,而只关注市场中发生的事情,诸如生产要素的购买以及这些要素的产成品的销售。

至于在购买生产要素和销售产品之间发生的事情则被完全忽略了。

但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绝大多数资源是在企业内使用的,如何运用这些资源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决策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市场运行的情况,经济体系的效率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组织。

而第二种观点引入了组织问题,将企业视为(代替价格机制以降低交易成本的)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打开了企业“黑箱”,概括出了企业的基本特征,直接回答了企业的共性是什么。

从该观点出发,能够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规模、外部环境等因素确定经济的治理结构,以提供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它为企业完善各种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4.威廉姆森认为,“区分各种交易的主要标志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其发生的频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 威廉姆森/著 商务印书馆 第78页倒数第2段)他将交易成本这个“大而化之”的概念进一步精细化了,并大大发展了交易成本理论。

请阅读他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该书第78~93页),并思考:

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交易发生的频率与交易成本分别是什么样的关系,威廉姆森的上述观点对降低项目成本有什么启示?

1.决定交易形式的主要有三个因素:

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的频率。

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价值的前提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

在1996年出版的《治理机制》中,威廉姆森将资产专用性分为六种专用类型:

第一,场地专用性,“是指一系列站点被相互联系密切地排列着,以节约库存和运输成本”;第二,物质资产专用性,指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需的专用模具;第三,人力资源专用性;第四,专项资产专用性,是为了满足特殊需求而进行的专项投资;第五,品牌资产专用性;第六,临时专用性。

威廉姆森指出,在区分交易的三个维度中,“资产专用性是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使交易成本经济学与解释经济组织的其他理论相区别的最重要的特点”。

由于“资产专用性具有的预测作用,才推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

不确定性是指,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投机行为导致的对未来的不确定程度。

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要求交易双方在未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决定各自的反应方式,并进而要求双方尽可能设计出一种合适的治理机制,以规范交易双方的行为。

交易的频率偏重交易的数量方面,威廉姆森认为,在交易量较小的情况下,只能按照通用的治理结构来进行,反之,涉及巨额交易时,则“最适宜采用专用治理结构”,然而问题在于,建立专用治理结构的成本往往很高,交易双方必须权衡交易收益能否抵消成本。

2.启示:

威廉姆森提到:

“根据不同的治理结构(即治理能力及有关成本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即具有不同属性的)交易方式,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从不同组织形式追求降低交易成本的目标上来看,威廉姆森为决策者提供了在市场与官僚制之间进行抉择的依据和标准,并可以用来分析各种管理措施。

不论是泰罗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还是阿吉里斯倡导的组织学习,以及百年来管理学进展中提出的各种管理方法,从质量管理到目标管理,从等级制到分权制,都能够以交易成本为标准进行衡量。

威廉姆森从各类交易和契约中发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多样性契约治理结构,并进一步阐明契约关系治理的适应性和私人秩序问题。

契约关系治理理论对现代市场经济实现利益双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契约的适应性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必要条件。

适应性是契约各方之间重视和保持合作关系、愿意维护其他签约人的商誉的习惯做法。

在一个或某些交易者可能有投机倾向的环境中,人们完全有可能争执不休。

在这种情况下,契约的谈判有破裂的可能。

但是为了避免这一结局,降低交易成本,人们通常采用三种解决办法。

一是放弃全部交易。

二是不在市场内、而改在组织内部进行这种交易。

这样,就可以在统一的所有权指挥下,辅之以等级激励制度和控制制度,推行一系列相应的决策。

三是另行设计一种契约关系,使交易还可以进行下去,只不过再增一层治理结构。

这最后一种办法也就是契约关系的适应性,通过某种手段来适应这种差距也是契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契约关系的适应性不仅体现在交易过程中,而且体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中。

无论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还是各项有关国际贸易的公约,以及近期中国与欧盟签署的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等都说明,尽管各国解决贸易争端的谈判过程很艰难,但只要各方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无疑可以在经济利益方面实现双赢。

2)契约的法律秩序与私人秩序的治理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必要选择。

威廉姆森认为契约签订以后的治理制度即事后支持制度才是更为重要的,并因此将契约纠纷关注的重点转向私人秩序。

私人秩序(PrivateOrdering)是指采取双方当事人协商、或有第三人调解或仲裁方式的交易成本小于诉诸法庭的交易成本的契约纠纷解决方式。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契约只可能是一个很粗的框架,遇到契约纠纷,如果诉诸法律就会出现两种成本,一是法律规则精细化和法律规则适用选择所需的成本,二是机会主义成本,即各方极力主张应按最有利于自己的规则解决冲突所需的成本。

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第二款中关于允许当事人自行处理交通事故的规定,就是可依双方当事人协商私下解决最典型的例子。

如果双方既可以本着共同、平等的原则,迅速反应并精诚决策,采取有效举措纠正或调整不平等状况,又能通过双方或三方(加上仲裁)的努力,更加注意运用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手段,减少事前的冲突和事后的纠纷,而不是直接求助于法庭裁决,就能以“和气生财”带来巨大的利益(威廉姆森,2002)。

可见,交易过程中出现的纠纷,是通过私人秩序还是法律秩序的方式来解决,完全取决于契约关系治理是否降低交易成本。

 

第4章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

1.本量利分析的模型是怎样的?

(P122)

利润=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什么是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

(P122)

边际贡献是产品扣除自身变动成本后给企业所作的贡献。

边际贡献率是单位边际贡献和销售单价的比率,或边际贡献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3.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美国企业在其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受到其它国家的挑战,被迫“思变”。

日本的“零存货制度”引起了美国人的兴趣,美国人在其基础上创立了“适时制”(JustInTime,JIT)。

要求:

从后往前看待流程。

适时制对成本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其关键是流程优化。

如何配合流程优化进行成本管理特别是管理“以顾客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链条上的每项作业的成本”成为一项新课题。

4.什么是流程、作业、作业链、价值链?

(1)流程:

达成特定目标而按顺序联系起来的一组作业。

“既有开始又有结尾,并且可以用投入和产出明确地辨认”。

(2)作业:

“具有特定目的的一个事件、一项任务或一个工作的基本单位”。

(3)作业链:

是与成本标的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有序作业的集合。

企业之作业链:

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4)价值链:

指开发、生产、营销和向顾客交付产品和劳务所必需的一系列价值的集合,或者伴随着作业转移的价值转移过程中全部价值的集合。

价值链是作业链的货币表现形式

5.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1.单产性作业是指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就执行一次作业。

如直接材料的使用、机器保养。

成本与产量有关

2.批量性作业是指每生产一批产品或服务就执行一次作业。

如设备调整、质量检验。

成本与产品批次有关

3.品种性作业是指为了特定产品或生产线的存在而执行的作业。

如产品设计、客户关系处理。

成本与品种或生产线有关。

4.产能性作业是指为了维护整个企业的总体生产能力而执行的作业,具体包括工厂管理、照明和热动力、财产维持、人事管理与培训等。

6.什么是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要求能够举例说明?

同时满足

(1)该作业将带来状态的改变

(2)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先前的作业完成(3)该作业使得其他作业得以执行这三条的是增值作业,有一条违背的是非增值作业。

严格的说,仅有研发和生产作业为最直接的增值作业,其余的均属于非增值作业,比如商品流通和银行贷款都不会直接增值。

依据是否会增加顾客价值,人们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

前者是指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也就是说这种作业的增减变动会导致顾客价值的增减变动;后者是指不会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也就是说,这种作业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影响顾客价值的大小。

例如,服装工厂在将布料制作成衣服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裁剪、缝纫、熨烫等项作业。

缝纫作业将裁片(经过裁剪的衣服布料)缝制成衣服,改变了加工对象的状态(由裁片变成了衣服);将裁片变成衣服,这一改变不能由上一项作业——裁剪作业来实现;缝纫作业的实施,将裁片变成衣服,才有可能使熨烫作业得以执行。

因此,缝纫作业可以断定是一项增值作业。

又如,经过缝纫作业,使裁片变成衣服,而为了保证衣服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作业不能改变加工对象的状态,不符合第一条标准,因此,检验作业属于非增值作业。

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需要返工,返工作业使不合格品变为合格品,改变了加工对象的状态,符合第一条标准。

但是,这项作业是重复性的工作,前一项作业——缝纫作业即可使加工对象达到目前的合格品状态,因而它不符合第二条标准。

因此,返工是一项非增值作业。

7.哈林顿提出的优化作业流程的方法有哪12种?

1.剔除官僚主义2.剔除重复3.增值评估4.简化5.缩短周期时间

6.错误预防7.升级8.语言简洁9.标准化10.建立供应伙伴关系11.全面改进12.自动化或者机械化

第5章 项目资源规划

1.什么是项目资源?

(P173)项目资源具有什么特点?

1.资源具有稀缺性,受工作性质和组织方式等因素的制约。

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才能使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2.由各种项目工作一起构成的项目管理全过程,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以人力资源为例,为保证工作量较大、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项目进度,需要配置较多的人力;对于工作量较少的工作,所需的人力也较少。

3.在实际项目中,项目组在制定项目计划时,无论是确定项目的质量水平还是安排项目进度,都需要对可用资源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为有效利用资源提供最佳的方案,为全面进行资源平衡提供切实的依据。

4.项目的可用资源的分析是个动态的过程。

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子系统都要进行科学准确的可用资源的分析。

项目的资源状况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资源适当、资源短缺和资源过剩。

2.什么是项目资源规划?

项目资源规划(ProjectResourceplanning)就是要确定完成项目活动所需资源(人力、设备、材料等)的种类,以及每种资源的需要量,从而为项目成本的估算提供信息。

也就是说,项目资源计划就是回答项目的活动在特定的时间,需要投入什么样的资源以及每种资源的需要数量。

3.项目资源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进行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实现项目目标之间的平衡与协调,从而最终实现项目的目标。

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时间目标看,当项目计划不能保证按时完成项目时,将根据预算、资源、范围的约束及任务的灵活性从几个方面调整计划的长度。

(1)缩短任务工期。

(2)若能同时进行可重叠安排任务。

(3)分配附加资源。

(4)减少分配的工作量。

调整计划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资源过度分配及范围变化。

例如,为了使关键路径任务尽快完成而为其分配了附加资源,可能后来又发现为这些任务过度分配了资源,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成本。

第二,从成本目标看,可能会出现所定的项目计划超出预算的情况。

这直接与项目资源相关。

包括人力、设备及分配任务的材料在项目资源是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

为了降低成本,可以缩减项目范围,减少需要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