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441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0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docx

《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docx

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1

2013年铜中七年级春季历史复习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善于用人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D.唐太宗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2.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A.统一铸造五铢钱B.轻徭薄赋C.废除丞相D.闭关锁国

3.某网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4.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使中国重新进入统一时期的朝代相继是()

A.隋、唐B.宋、元C.明、清D.秦、汉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初期

6.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唐朝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文物是()

A.司母戊鼎 B.“汉并天下”瓦当C.筒车D.《清明上河图》(局部)

7.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其重要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创立行省制度C.完善科举制度D.修建大运河

8.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史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9.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0.武则天于684年下令:

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

11.唐朝时发明的筒车,主要优势体现在()

A.运用了自然力B.可调节水的流量C.可用于排涝D.提高了耕作技术

12.“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B.增设殿试和武举

C.派文成公主人藏和亲D.重视地方吏治

1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你会见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人称她的统治是()

A.贞观之治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诗中的“开元”指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前期的年号(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祖D.武则天

15.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2012年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力度。

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①②③④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6.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列对唐朝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隋朝的基础上得到很大发展

②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③进士科、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

④解答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唐代有人写诗说: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该“长策”正式诞生于()A.西汉B.隋朝C.唐朝D.北宋

1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

该诗人是生活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19.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指的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内阁制

20.右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与此提名直接相关的是()

A.拓片文字为书法家王羲之作品B.汉代官府表彰地方乡绅题名

C.北魏孝文帝“南伐”诏书D.科举考试

21.“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2.科举制是我国隋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新制度,在我围延续了一千多年。

新罗、日本都曾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是()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C.地方官员推荐真才实学的人做官D.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23.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元,衰落于明清。

“现在各圈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语),以至于有人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隋文帝一一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B.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C.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

D.武则天——殿试的开始

24.“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前的友好关系?

()

A.汉族与南诏B.汉族与回纥C.汉族与鲜卑D.汉族与吐蕃

25.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

①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②文成公主入吐蕃

③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

26.“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

A.回纥B.吐蕃C.南诏D.靺鞨

27.史书记载:

“……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10万匹,酬以绢帛百余万匹。

”此段材料反映出与唐朝具有友好关系的民族是()A.柔然B.回纥(回鹘)C.大月氏D.吐蕃

28.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

这艘船再现的是()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29.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鉴真B.玄奘C.郑和D.马可·波罗

30.“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

31.“白龙马,蹄朝西,驼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他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砑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斟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A.《大唐西域记》B.《西游记》C.《史记》D.《资治通鉴》

32.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二、非选择题

33.(6分)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

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2分)

【技术创新】

AB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2分)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2分)

34.(12分)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

……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之十开辟了登仁——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4分)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分)特点:

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

(言之有理,答对二点即可得4分)作用:

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分)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仁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丁韪良《西学考略》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分)

(2)现象:

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

原因:

科举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

(2分)

材料三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休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贴,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帮,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3)椐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2分)

原因:

科学制选拔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2分)

一、选择题

1.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西汉推进大一统B.唐朝“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D.元朝拓展疆域

2.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

他是()

A.文天祥B.戚继光C.郑成功D.岳飞

3.宋太祖和宋太宗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地区和南方

4.图1~图4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双方政权对峙的是()

A.图1B.图2C.图3D.图4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在()

A.汉朝B.唐朝C.南宋D.元朝

6.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了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南宋的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7.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A.西汉B.隋朝C.唐朝D.北宋

8.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临安C.广州D.泉州

9.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

10.“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11.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③“苏湖熟,天下足”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有学者指出: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13.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

“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

”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

14.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南宋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

下列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B.民问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浯

C.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D.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

15.诗人陆游说: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开通B.生产工具改进C.市民阶层壮大D.南方经济发展

16.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它是一幅极具历史价值的现实主义的风俗长卷。

它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社会风貌?

()

A.北京B.南京C.西安D.东京

17.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A.游夜市,喝冷饮B.坐牛车,住邸店

C.逛“瓦子”,吃甘薯D.挂年画,贴“桃符”

18.《东京梦华录》记载:

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此生活景象反映()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1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的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

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①主食类:

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②肉食类:

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

③饮茶之风盛行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C.修筑长城D.开发江南

21.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

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

22.元灭南宋后不久,中国再度完成统一。

下列史实发生于元代的有()

①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②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③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④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3.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

宣政院。

”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A.A地B.B地   C.C地   D.D地

24.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A.维吾尔族B.回族C.苗族D.白族

25.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A.统一了蒙古B.建立了元朝C.灭亡了南宋D.创立了行省制度

26.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尧舜时期的禅让制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

27.元朝时形成了“回回遍天下”的局面。

据考证,湖南桃源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先人就是元明时期迁徙到内地的畏兀儿(维吾尔)族。

这反映了元朝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B.行省制度的实行

C.湖南影响力增强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28.当今日本一些政府部门仍沿用“省”的名称,如“外务省”、“通产省”等,其实这源于我国隋唐时期创设的三省六部制。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职权是。

在我国元朝时期,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其职权。

()

A.起草政令发生改变B.行政实施未发生改变

C.负责审核发生改变D.掌管军事未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

29.(10分)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

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

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

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4分)

赵匡胤。

(1分)女真。

(1分)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分)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2分)

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

“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2分)民族融合。

回族。

材料四美国学者李约瑟说: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恩格斯说: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一、选择题

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

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乾隆帝

2.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

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

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权的强化B.君臣关系亲善C.君臣关系紧张D.君主同情大臣

3.明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A.实行三省六部制B.创立科举制C.废除丞相制度D.设立军机处

4.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5.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A.废除行中书省B.设立锦衣卫C.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

6.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

①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六部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7.据史载:

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中,朱元璋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

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废除宰相制B.大兴文字狱C.设厂卫特务机构D.设立军机处

8.清朝大兴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是()

A.督抚大员B.王公贵族C.知识分子D.分裂势力

9.清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

它设立于时期。

()

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10.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A.16世纪40年代B.16世纪60年代C.17世纪40年代D.17世纪60年代

11.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空前强化,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强化君主集权的是()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B.实行八股取士C.设立军机处D.分封藩王

12.右图中⑤海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其中的郑和群礁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这一壮举()

A.加强了七大洲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B.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C.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D.开通了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

13.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他收复台湾时驱逐的是()

A.葡萄牙殖民者B.英国殖民者C.荷兰殖民者D.西班牙殖民者

14.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

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

A.英勇抗金,忠君爱国

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

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15.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前占据台湾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B.葡萄牙C.荷兰D.日本

16.“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对古代一位民族英雄的赞词。

这位民族英雄是下列图片中的哪一位?

()

ABCD

17.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

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

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

18.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19.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

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文天祥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20.作家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八股取士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

21.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22.“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士,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七言绝句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D.中俄雅克萨之战

23.“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材料中康熙帝要“讨平”的是()

A.沙俄侵略者B.荷兰殖民者C.东南沿海倭寇D.台湾郑氏政权

24.“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

25.“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张学良先生的这首诗称赞的是()

A.戚继光B.林则徐C.郑成功D.郑和

26.小碧同学撰写的乡土史小论文关键词:

泉州市南安人、收复台湾、开发台湾。

她研究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人物?

()

A.俞大猷B.郑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