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413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

《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docx

五校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题号

总分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

(60分)

(一)、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翘盼()商酌()缅怀()蹂躏()

(二)、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将所填汉字规范地写在空格内。

(2分)

获益□浅坚□不拔□然长逝不□置辩

(三)、古诗词名句积累与运用。

(11分)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3、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4、《水调歌头》中道尽天下离人心愿的诗句是:

□□□□□,□□□□□。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明自己慷慨激昂、大义凛然、铮铮铁骨、耿耿忠心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的诗句是:

□□□□□□□?

□□□□□□□。

6、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文言文阅读。

(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史书《》。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的意思是(1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孰视之()美我()

间进()诚知()

3、邹忌使用了怎样的方法使自己的劝谏获得成功?

(2分)

 

4、请根据第三段分析“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原因。

(2分)

 

5、读了本文后,你将怎样理智地看待别人给你的溢美之词呢?

(3分)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5分)

捕蛇者说(节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②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③,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④。

永之人争奔走焉。

注释:

①质:

质地,底子,东西的本体,在这里指蛇的身体。

②抓到并把它的肉晾干。

得,抓住。

而,表顺接。

之,它,代永州的异蛇。

腊:

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③已:

止,治愈。

大风:

麻风病。

挛踠(luánwǎn):

手脚弯曲不能伸展。

瘘(lòu):

脖子肿。

疠(lì):

毒疮、恶疮。

④当其租入:

(允许用蛇)抵他的税赋。

当,抵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分)

以啮人()岁赋其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3、既然永州之蛇毒性异常,令人闻之色变,那么永州百姓争先恐后、冒死捕捉的原因是什么?

衬托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六)、现代文阅读。

(25分)

一份迟到的怀念

这是一份迟到的怀念。

我在初中时就是艾青的“粉丝”。

那时,随着“人民代表”的父亲,莫名其妙地一夜间成了“反革命”。

家庭变故让我一下子成熟了。

孤独苦闷中,开始转向书本,当时,我最喜欢的书就是《艾青诗选》。

诗里对春天和光明那种一往情深的憧憬和追求,以及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忧郁而伤感的情调,仿佛巨大磁石牢牢地吸引了我。

有段时间,我迷恋艾青的诗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很想拥有他的一本诗集。

可惜那时母亲对付我弟妹六人吃饭都捉襟见肘,哪有钱给我买书?

只好将一些特别引起我共鸣的诗抄在本本上。

本子也不是现成的练习本,而是从用剩的本子上拆下来订在一起的。

本子虽不上档次,抄写得却极其认真。

艾青的诗,成了我那时人生路上的一盏灯,孤独苦闷中的精神火炬。

我不但喜爱艾青的诗,还爱屋及乌,喜欢艾青这个名字。

艾草在江南田野上刚长出来时,是青色的。

艾青二字,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再从艾草属性分析,当春天来临,它最早破土而出,是春天的先驱。

艾草还可入药,止血祛寒,驱蚊除邪,使得这种带着泥土清香又有点苦涩的野草,在审美情趣上形象地反映了艾青诗歌的社会效应。

我就这样由他的诗和名字,想象他这个人应该是面孔清癯、白净,举止优雅,还有一双普希金似的忧郁的眼睛!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在北大学习时,终于见到了这位心仪已久的文学偶像。

那是北大诗社的一次讲座会上,艾青老师来给大学生中的诗歌爱好者做报告,题目是《论诗歌的形式问题》,地点在办公楼礼堂。

报告会下午2时半开始,可我吃完午饭便早早去抢占座位,在最前一排挑了个视角最佳的位子坐了下来,以便一睹他的风采。

等到见过以后,说心里话,我感到有点失望和伤心。

艾青老师本人的形象与我想象的相差过于悬殊了!

直到40年后的一个初春时节,为进一步办好《江南》杂志,我代表浙江省作家协会,上北京东四艾青老师家,聘请他担任《江南》顾问。

当时,艾青老师身体已不是太好,站不起来,坐在藤椅上看电视。

我们说明来意,然后将刚出版的几本《江南》杂志请他指正。

他拿在手上,定睛端详着封面上“江南”二字。

“这两字写得好啊!

”他由衷地赞叹说:

“一笔就有千斤重。

是沙孟海的字吧?

我忙回答:

“是请他为《江南》写的。

他翻阅了一会儿刊物内文,问:

“现在你们《江南》发行多少呀?

我回答说:

“总共5000份,其中4000份通过邮局发行,还有不到1000册零售。

“这个已经不容易了。

现在我们中国是全民下海经商。

“主要是我们工作没跟上。

”我说:

“所以请艾青老师当我们顾问,为刊物把把舵,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江南》,把发行量进一步搞上去。

承蒙艾青老师慨允,答应担任我们顾问,我一高兴便口无遮拦地侃起来,说自己在初中时就想见他,想了好多年,直到北大诗社讲座会上才第一次见到他,没成想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艾青老师很感兴趣地问:

“是不是让你大失所望了?

我支支吾吾地说:

“有点失望吧!

艾青老师笑道:

“说来听听。

见他笑吟吟的眼神像是在鼓励,我于是便放肆起来:

“大概由于长期熬夜,您当时的脸色看去十分难看。

报告时一支接一支抽烟。

大量的尼古丁损坏了您的牙齿,颜色看上去很可怕。

日以继夜的伏案工作,肩膀一边高一边低。

加上浓重的金华口音夹杂着陕北腔,听起来吃力极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您当时做报告时那件大家都难得见到的很有档次的呢子大衣,像刚解放时那些南下干部似的不经意地披在肩上。

这一披,固然披出了风度,披出了派头,披出了与众不同,却披丢了诗人的气质,让我又高兴又伤心!

艾青老师开心地哈哈大笑。

因为病痛,腰身有些佝偻,但脸上却洋溢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我征询似地问艾青老师:

“真是失礼,我说话有点放肆了?

艾青老师摆摆手,眼里放射着一位智者的慈祥的光芒。

“其实,您诗选扉页上那帧照片就很好,”我说:

“眼睛像是在深情地望着远方那一片您热爱着的土地。

这是喜欢您诗的人都熟悉的艾青式的笑容。

“你喜欢?

”他问。

“非常喜欢。

他叫我自己进到屋里去挑上一张。

房间桌上堆着一大摞照片,我从中挑了一张出来,艾青老师在照片背面用签名笔写下我为之倾倒的那个名字艾青!

让人痛惜的是,艾青老师担任我们《江南》顾问不到4年,便不幸离世。

第二年,艾青夫人高瑛去金华路过杭州,我上她下榻的杭州大酒店看望,出来时她送我一册新出版的艾青诗集《大堰河》。

每当翻看珍藏的相册簿,看到艾青老师那张照片,望着他那深情目光中流露着一点忧郁的眼神,想起当年那段往事,竟亲切得让人有点恍惚,觉得这位大堰河的儿子依然活在我的心中。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憧憬(   )

(2)洋溢(   )(3)聘请(   )(4)扉页(   )

2、艾青的诗像灯盏和火炬,曾伴随作者走过了孤独苦闷的初中时代。

那时读《艾青诗选》,作者觉得艾青的诗歌有怎样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他?

我们在初中课本中曾学过他的一首诗,诗的题目和主题分别是什么?

(4分)

 

3、艾青是诗人的笔名。

作者喜欢“艾青”这个名字,他是怎样理解这个名字的?

其中作者谈到这个名字“反映了艾青诗歌的社会效应”,你如何理解?

(4分)

 

4、“我就这样由他的诗和名字,想象他这个人应该是面孔清癯、白净,举止优雅,还有一双普希金似的忧郁的眼睛!

”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3分)

 

5、作者曾经有缘两次得见艾青先生。

对于两次经历的记叙前略后详,请你谈谈这样行文布局的原因。

(4分)

 

6、第二次见到艾青,作者向诗人坦诚地表达了第一次见到他时失望心情,并详细描述了诗人当时给自己留下的不佳印象。

其间两次写到艾青的笑,请写出你的理解。

(4分)

①艾青老师笑道:

“说来听听。

②艾青老师开心地哈哈大笑。

 

7、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艾青先生的无限深情。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艾青先生值得我们敬重和怀念的美好品质。

(4分)

 

(七)、名著阅读。

(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操曰:

“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

‘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

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

“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

“未知其详。

”操曰: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减)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

家(人名)。

(1分)

2、选文中曹操提及征讨张绣的往事,当时他所采用的计谋后来概括为成语。

(2分)

3、“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结论是

(2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写作(60分)

(一)、综合实践。

(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某杂志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是:

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

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内容。

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三句话不断重复达到的教育效果却是极其片面的,是停留在一个落后于时代精神的低层面上的。

1、读完以上材料,相信你深有感触。

请你就三句话中的某一句话在教育中的负面影响谈谈认识。

(5分)

2、你的家庭教育内容或许与以上材料所述类似,或许根本不同。

能简单介绍你们家庭的教育特点吗?

请用“……既……又……而且……”的句式表达。

(5分)

(二)、写作。

(50分)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

(1)题目:

我喜欢的初中生活

作文

(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比较”一词的解释有:

“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和高下。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进行各种比较,于是,有人感叹“人们为什么那么爱比较?

”也有人说“比较有什么不好?

没有比较哪来进步?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八年语文参考答案

一、略二、略三、略四、略

五、

1、咬;每年

2、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全都干枯而死;

3、岁赋其二;当其租入。

(每年征收两次,可以抵消应缴纳的租税)。

赋役繁重(重赋苛政)。

六、现代文阅读。

1、略

2、诗里对春天和光明那种一往情深的憧憬和追求,以及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忧郁而伤感的情调(2分)。

《我爱这土地》(1分)爱国主题(1分)

3反应了生活的真实、春天的先驱(2分)“艾草还可入药,止血祛寒,驱蚊除邪”,寓意艾青的诗歌是人们精神的良药(2分)。

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

承接上文写到艾青的诗歌和艾青的这个名字(1分),引出下文初次见到诗人的回忆(1分)。

5、原因:

第一次略写是因为作者以听者的身份参加报告会,与艾青没有深入的交流,所以略写(2分)。

第二次详写是因为作者与艾青有深入的交谈,更加了解艾青,所以详写(2分)。

(第一次是报告会众多听众中的一员,第二次是单独与艾青见面详谈。

6、第一个笑是鼓励,是好奇,感兴趣(2分)。

第二次笑是高兴,开心,是赞赏年轻人的坦诚,是对年轻人的爱护(2分)。

7、“我”代表杂志社来拜访艾青并请他出任顾问,艾青慨然应允,看出平易近人;‘我讲了多年前对其不佳的第一印象,引起艾青哈哈大笑,看出他爱护年轻人;艾青能认出《江南》的题字者,看出其博学多识;艾青询问杂志的发行量并给予肯定,看出他关心文化事业。

(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七、名著阅读。

1、三国演义、罗贯中

2、望梅止渴

3、操如升龙,跃于云上,统观天下;备如隐龙,藏于波涛,暗藏汹涌。

曹操认为自己才是天下真正英雄,无人能及,小小刘备不值一击;同时也在警告刘备,让他安分守己。

二、写作:

答案仅供参考,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