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386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说明书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6.2.1给水工程规划

6.2.2排水工程规划

6.2.3供电工程规划

6.2.4电信工程规划

6.2.5燃气工程规划

6.2.6管线综合规划

6.2.7竖向规划

 

 

第一章背景分析

1.1项目背景

1.1.1合肥构建“141”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合肥作为安徽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及现代制造业基地。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确定了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即在合肥城镇密集区范围内构建一个主城、四个外围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总体空间框架。

一个主城是指在现有合肥二环路以内、312国道以北的城市空间,主要负担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

四个外围组团分别是东部组团(包括店埠、撮镇);北部组团(包括瑶海工业区、庐阳产业园、双墩);西部组团(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蜀山产业园、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西南组团(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派镇)。

一个滨湖新区指在巢湖东北岸地势高爽地段建设滨湖新区(包括包河产业园)。

在城市各组团之间保留有城市生态廊道和绿色过渡空间。

发展战略总结为:

新区开发、老城提升、组团展开、整体推进。

合肥市提出“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合肥市城市建设和住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滨湖新区是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主城区,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是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

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部,南 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路,西接沪蓉高速公路,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 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的水上门户。

1.1.2新行政区划

2011年8月22日,安徽巢湖行政区划调整正式公布。

这一重大行政区划调将使中国中东部继南京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后诞生又一个特大城市圈。

合肥借助区划调整,将使安徽省的发展产生更强大的内生动力。

大大提高了合肥作为区域性中心的首位度,地区影响力也得到很大增强。

而泛长三角地区合肥市的发展也将带动江淮城市群崛起,进而扩大整个长三角的发展空间。

区划调整后对确立合肥中心城市的地位,推动以合肥的大发展来带动整个合肥经济圈乃至安徽的发展都是有很重要的作用,

原巢湖市与合肥滨湖区地理位置非常接近,而庐江县与合肥的肥西县本就交界,随着环湖大道南淝河大桥的通车,滨湖区与巢湖的距离更加被拉进,在地理位置上,合肥滨湖区也成为合肥的新中心。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加强滨湖新区地理优势,增强区位竞争力,对于滨湖新区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1.2相关规划解读

1.2.1上位规划解读

1、《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城市性质: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中心城区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3).滨湖新区区建设指引

功能定位:

以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旅游会展、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主的生态滨湖区,是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发展要点:

积极发展会展、商务、旅游、体育休闲等产业,合理安排行政办公和居住用地,有效控制工业用地,加快合肥骆岗机场的搬迁。

控制保护好东大圩的开敞空间,与巢湖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相协调,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加强自然水网的保护和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构建生态滨湖区。

结合巢湖综合治理,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标准;加强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1.2.2专项规划落实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后,三十多个专项规划陆续编制,部分专项规划编制已经完成,本次控规需要把各专项规划在本区的布点落到具体地块中,用地进行控制,保障专项规划落到实处。

1.3发展影响因素

1.3.1开发强度提升空间极大

由于本区属于新开发地区,是滨湖新区建设的重要一环,需要进行整体的开发控制。

本项目地块现状为农林用地,开发成本较低,有利于建设项目落地。

1.3.2城市道路的建设

包河大道以及环湖路等城市主干道的建设,极大改善了本地区的交通状况,对本区域内的道路网和用地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1.3.3城市景观要求

滨湖新区的快速建设对巢湖沿岸的城市景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地区是滨湖新区乃至整个合肥市的一个重要景观节点,应努力体现滨湖新区岸线核心区的景观核心地位。

对于环巢湖景观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4合肥城市建设发展的机遇

本地区本身作为合肥市南郊区是合肥市向南部巢湖扩展的节点,在合肥市总体开发中,滨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地区,此地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将汇集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进行高强度建设,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也将大受其益。

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建设发展条件分析

2.1.区域分析

2.1.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是以滨湖核心为依托,由上海路—杭州路—衡山路—云谷路—湖南路—珠江路—环湖北路形成的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6.28平方公里。

2.1.2区位分析

滨湖新区位于巢湖西北角,环巢湖旅游带的中心位置,作为环巢湖发展规模和前景最为广阔的地段,居于环巢湖地带的核心地位。

是合肥市主城与环巢湖地区联系的纽带,通过环巢湖大道与其他三个环巢湖组团联系密切。

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位于合肥滨湖新区南部,位于巢湖西北岸线,该区域处于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

该区域南临巢湖,北面与合肥主城区相接,西面与肥西县接壤。

距离合肥市中心区约17公里。

靠近京台高速,周边有徽州大道、庐州大道和包河大道等城市主干道。

规划区位于环巢湖旅游区范围内,与中部旅游区相接,可结合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及大面积环巢湖公共绿地大力发展旅游业。

在合肥市层面,基地位于滨湖景观风貌区范围内,基地中心结合大面积绿地和水域形成一个大型的景观节点,位于合肥市主要景观轴的末端。

基地发展对整个周边地区的影响:

1.从新对该地块进行开发,转变地区发展模式

基地原址上几乎全部为农业用地,几乎没有任何商业和服务业设施,在合肥市总体规划中将该地块定位为商业金融区,并作为市级服务基地,这样不仅从分利用地区的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整个滨湖新区的发展全面,也带动了整个环巢湖地区的高速转变。

2.常住人口增加,刺激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常住人口。

规划区中高档居住区的开发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外来人口这些人口也刺激了零售商业的发展。

高档商业金融区的开发,使该地区成为合肥市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

提升周边地区的商业价值。

2.2.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环巢湖地区地势整体向巢湖倾斜,高程多为12-45米,地形起伏不大,坡度多在1.6-8.2米之间。

基地位于生态敏感度较低的区域内,适宜发展和建设,滨湖地区多为农林和山地,巢湖沿岸生态环境优良。

2.气候: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3.气温日照:

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5.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七月份和为最高,累积平均气温为28摄氏度,以一月份为最冷,累积平均气温为2.4摄氏度。

规划区内日照数为1630.4时,以八月份最为充足,达199.4时,十二月份最少为64.6时。

月平均日照时数135.8时。

4.降雨量:

年平均降水量为995.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6-7月季节,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50毫米,12月及1月为全年降水量最少的月份。

5.水文植被:

地带性土壤,丘陵山区以黄壤、黄棕壤为主,平原圩区大多为水稻土;自然植被属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丘陵山区,针叶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松、杉、水杉等;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有储、栋等。

湖岸为石质岸和土质岸两类。

2.3.交通现状

1道路

规划区内现有云谷路、包河大道两条主干道,道路红线均在50米以上。

另有规划中的若干在建主次干道,区内无现有公路。

2码头

规划区滨水地区现有简易码头若干。

2.4.景观要素

规划区濒临巢湖,南部有较长的湖岸线,有良好的视觉景观条件,特别是渡江战役纪念馆附近,湖岸线成为当前主要的观光景点。

区内有大面积的水域,处于农田区,没有得到好的管理,环境较为恶劣。

土地利用及建设状况

规划区内东部现有渡江战役纪念馆及安徽名人馆,周边有一定范围的广场用地,其他大部分区域未经开发建设,相当一片地区有村庄布点,其他均为农林用地,坑塘沟渠,自然水域和空闲地。

第三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3.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国家主席令第74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国务院令第256号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建设部令第146号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

6、安徽省地方标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

7、《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2007年修改)

8、《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9、《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7号)

10、《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年)

11、《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08年)

3.2规划理念

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性质以及功能分区的合理安排,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结合合肥市城市发展的需求,促进滨湖地区的大发展、大建设,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3规划原则

1、深化总体规划,落实规划指标。

有机协调城市功能。

承上启下,深化落实《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其他相关规划,将规划意图与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到地块的控制引导体系之中,保证城市规划系统控制的要求。

2、落实控制指标,指导开发建设。

将控制条件、控制指标以及具体的控制引导要求落实到地块上,作为土地租让、招议标底条件;所规定的控制指标和各项控制要求可以为具体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或景观设计等个案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3、结合预方案,提高可操作性。

充分考虑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注重超前性与长效性。

制定控制指标体系,指导地块的下一步开发建设。

3.4规划目的

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金融服务中和旅游会展度假中心,是环巢湖旅游线路的启动区。

为全面发挥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线核心区的功能和作用,打造合肥市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和引领区,提升城市形象的标志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代表区。

1、道路系统的构建——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与城市道路骨架系统的衔接,与周围路网的衔接。

2、环境景观系统的构筑——创建品质高、环境好的综合居住社区。

3、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促进该区域和谐、持续发展。

合理布局消防、垃圾转运、停车等市政基础设施。

4、对规划地块进行有效控制——促使城市规划管理科学规范。

采用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相结合,对规划地块的开发强度进行有效控制,为公益性设施留足空间,对环境景观、建筑风格等提出指导性建议。

3.5规划定位

打造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引领区和以旅游会展业带动的滨湖休区。

3.6总体思路

规划立足地块区位条件,大力发展金融商贸、商业服务、旅游会展、娱乐休闲等功能,使之成为合肥老城区与环巢湖地区的纽带,吸引全市乃至全省的旅游人口、高科技人才,提升大合肥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

3.6.1水域贯穿基地,形成视线通廊

利用水域打造一条视线通廊,将巢湖水与塘西河水联系起来,自然地渗透进基地内部,并且与基地内部的公共绿地、水塘结合,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

可结合水域大力发展滨水地块的潜在价值。

3.6.2绿带纵横交错,发展慢行交通

资源的含义是多方面的,规划以充分利用资源为宗旨,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注重功能的多重复合,绿带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效果,还可以将绿带与广场结合布置,形成连续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鼓励人们步行或骑车,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持滨湖良好的景观效益。

3.6.3区位作用发挥,衍生特色功能

基地濒湖且与主城区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方案充分利用基地优良的区位条件,将基地划分为六个功能区,需要着力打造的有高档商住区、滨湖休闲区、精品商业风情区。

高档商住区可以打造为滨湖soho城,吸引工作办公的人群;滨湖休闲区结合滨湖游乐场,打造成最具旅游潜力的休闲地带,吸引大批游客;精品商业风情区着力打造精品商业、风情商业,吸引人们前来消费,拉动滨湖地区经济的增长。

3.7规划目标

1、创造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2、建立完善的区域道路系统;

3、着力打造慢性交通系统;

4、创造宜人的绿地景观系统;

5、建立富有特色的功能区块;

6、建立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公建配套体系;

7、建立完善的市政配套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

3.8开发策略

3.8.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策略

通过媒体宣传规划,利用控规招商引资,为地块出让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改变建设模式,走市场化统一建设的道路;严格管理土地划拨,严格执行四类用地(商业、商品住宅、旅游和娱乐)“招拍挂”制度。

3.8.2分时序、逐步推进策略

体现集约用地思想,开发一片、建成一片,防止“沿街一层皮”式用地开发。

体现集约用地思想,严格土地使用管理,杜绝“圈地”现象,在土地开发中不仅有建设容量控制要求,还要有投资强度要求。

第四章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

4.1发展规模

本次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6.2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为3.35万人。

4.2规划结构

片区:

规划用地由一个中心区和五大片区组成,中心区为环绕内湖的滨湖休闲区;五大片区分别是文化休闲区、精品风情商业区、高档商住区、商业服务区、金融商贸区和滨湖休闲区。

道路:

庐州大道、包河大道、云谷路、环湖北路四条交通主干道构成道路基本骨架。

轴线:

纵向轴线有四条,一条文化会展轴线和三条绿地景观轴线;横向轴线有三条,皆为绿地景观轴线;斜向轴线有三条,分别为水景轴,慢行交通主轴和滨湖景观轴。

景观:

主要景观轴线有八条,横纵各三条,此外,还有滨湖景观带和水景轴两条斜向景观轴。

规划了包括中心景观区、一级景观节点、二级景观节点的三个层级的景观节点,由景观轴串连成绿地景观系统。

节点:

主要节点包括文化中心、景观中心、休闲中心。

4.3功能布局

4.3.1核心区:

位于内湖沿岸的滨湖休闲区为此次规划的核心区。

西侧有三块容积率相对较高的地块,为前来旅游休闲的人们提供购物、住宿等服务,体量巨大的商业中心与度假酒店遍布于此,形成了区域重要的要的高层建筑组团,结合沿湖景观带和商业带,必定会吸引大量的人群。

沿湖的长方形地块规划为滨湖餐饮中心,为游客提供各色餐饮服务。

椭圆形的地块是呈岛状分布于内湖南面,是高级商务设施用地。

东侧地块规划为滨湖游乐场,滨湖摩天轮是该地块的标志性构筑物。

作为游乐中心,该地块是环巢湖旅游重要景观节点和中心区域,大型游乐活动将会在此举行。

4.3.2五大片区:

东侧片区一为居住和商业混合的精品商住区,它紧邻巢湖和金斗公园,环境宜人,风景优美,适宜人居,可以打造成滨湖soho城,吸引各类工作和居住的人群。

片区二是横向的商业设施用地区,以零售业、餐饮和住宿为主。

为周围居住区和金融商贸区的人群提供商业服务。

左侧有大面积的公园绿地,中央公园不仅为周边居民服务,同时也是湖水系与塘西河相连的重要节点。

公用设施用地多集中于此。

片区三是以商务设施用地为主的金融商贸区,大型办公楼多集中于此,体量巨大的超高层建筑成为规划范围内的地标性建筑。

片区四上片为居住区、小部分教育科研区和部分商业区;下片为精品风情商业区,以多层为主,着力打造金平商业和风情商业,是本地区重点打造的商业购物中心。

片区五是文化娱乐中心,包括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等纪念性场馆,跑马场、电影院等娱乐康体设施、大面积广场以及斜向的慢行交通主轴,是环巢湖旅游启动区,形成了吸引游人的文化娱乐中心。

4.3.3交通流线:

东西向的云谷路,沿湖的环湖北路,南北向的庐州大道和包河大道构成了道路系统的骨架,从主干道延伸出城市次干道和支路。

各级道路成网格状分布。

规划区域内分布着网状绿带,与文化轴线上的广场共同组成了完整连续慢性交通系统,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车出行。

4.3.4功能节点:

重要的节点有三个:

以渡江战役纪念馆为核心的文化中心,以中央公园为核心的景观中心,以内湖为核心的的休闲中心。

三个中心分别承接了不同的功能。

4.3.5轴线:

纵向轴线有四条,分别是东侧文化娱乐区的一条文化轴线和西侧三条绿地景观轴线;横向轴线有三条,皆为绿地景观轴线,与横向轴线交错呈网状分布;斜向轴线有三条,分别为贯通基地、连通巢湖与塘西河的水景轴,联系四个功能区的慢行交通主轴和滨湖景观轴。

4.3.5景观:

主要景观轴线有八条,横纵各三条,此外,还有滨湖景观带和水景轴两条斜向景观轴。

规划了包括中心景观区、一级景观节点、二级景观节点的三个层级的景观节点。

以内湖为核心布置了规划区的中心景观区,以中央公园和各个集中的公共绿地为核心的一级景观节点,以各个小型公共绿地为核心的二级景观节点。

景观轴和各级景观节点串连成绿地景观系统。

第五章道路交通控制

5.1道路工程控制

道路工程控制包括规划地区内各级道路的平面控制与竖向控制,即明确主要道路交叉点及控制点坐标与标高。

5.1.1平面控制

即主要道路交叉点及控制点坐标,详见图则。

5.1.2竖向控制

1、道路竖向设计综合考虑道路沿线现状地形、地下管线敷设、地质、水文、气候、道路断面及沿路范围内地面的排水要求,为下一步内部竖向设计和道路设计提供参考。

2、道路竖向设计充分考虑道路的行车要求,特别是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并适应临街建筑布置。

3、本规划中,道路纵坡坡度在0.2%~3%之间。

道路纵坡坡度及控制点标高,详见图则。

5.2道路交通的特殊控制

5.2.1道路宽度控制

一级道路:

主干道,红线宽度80米。

二级道路:

主干道,红线宽度60米。

三级道路:

主干道,红线宽度50米。

四级道路:

次干道,红线宽度36米。

五级道路:

城市支路,红线宽度26米。

5.2.2交通出入口方位控制

5.2.2.1交通出入口方位

基本地块都应设独立的交通出入口,机动车出入口开设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1)距非道路交叉口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出入口)边缘不应小于5米。

(2)距离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米。

(3)距离公园,学校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米。

(4)与立交道口的关系处理及在其它特殊情况下出入口的开设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5.2.2.2出入口禁止路段

主干道、次干道、城市支路分别沿道路交叉口道路红线退80米、50米、30米。

5.2.3道路交叉口控制

1道路交叉口形式:

本区内道路交叉口一律采用平面交叉,在交叉口处的道路红线和缘石转弯半径应满足行车视距三角形的要求。

2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控制方式:

主干路与主干路、主干路与次干路、次干路与快速路、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时均采用交通信号灯控制的方法;支路与主干路、次干路相交时,采用“主路优先”道路通行次序,即主干路、次干路有车辆行驶时,支路的车辆应该让车等候,直至主路的车辆通过之后再进入主路。

支路与支路采取无控渠化交叉口形式。

5.2.3城市道路附属设施

1公交规划

规划区内规划两条BRT线路,两条轨道交通线路,五个BRT站点,六个轨道交通站点。

公交停靠站点在布局上应力求均衡,站点覆盖率按500米半径计算应达到90%以上,按300米计算应达到70%以上。

可积极利用新改建道路增加公交线网密度,调整线路布局,积极推进公交优先发展。

公交停靠站停车位数量应与公交线路、道路空间相匹配,一般按2辆车考虑,可结合地块退让设置。

在路段和交叉口推行公交优先通行措施,设置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积极利用渠化手段提高通行能力。

重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新建干道应当同期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没有设置的现状道路应进行改造建设。

2停车场规划

公共停车场:

用地面积按该区规划人口每人0.8~1平方米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占80%~90%,自行车停车场占10%~20%。

公共停车场采用当量小汽车停车位数计算,一般地面停车场每车位按25~30平方米计算,地下停车场每车位按30~35平方米计算;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不得大于200平方米。

⒉规划区内不同用途建筑物在改建,扩建和新建时,必须设置配建停车场(库),其规模必须满足各类建筑停车位配置的相关规定。

规划范围内共规划了四处公共停车场,两处位于金融商贸区,一处位于商业服务区,一处位于文化娱乐区。

3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

具体情况参照《合肥市配建停车和建设基地出入口的技术规定》执行。

第六章配套设施

6.1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在编制下一层次详细规划、开发建设和规划管理中,应当具体落实和实施。

本次规划,在保证基本防护绿地的基础上,主要是要加大对城市绿地资源的整合和对巢湖的利用与保护,全面提升本区的绿化环境。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文化设施、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

6.2市政公用设施的配置

6.2.1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最高日用水量预测:

运用人均指标法对规划范围内的最高日用水量进行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我国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的指标,结合规划地块中以商业为主的用地性质考虑,确定规划地区中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540L/(人·d)。

规划区内规划人口约3.35万人。

则最高日用水量为:

Q1=18090000L/d。

2、管网规划

规划中有四条干网向规划范围内引入水源,其中三条与城市主管相接,一条直接与巢湖水水源厂相接。

规划范围内供水干管之间、各分区干管之间相互连通形成若干个环网,用支管向用户辐射。

在规划路线时,充分利用地形,优先考虑重力流输水。

并对区内较高地块采用加压泵站单独供水,以确保供水的可靠性。

管道沿城市道路布置,管径为DN200-DN600。

室外消防栓采用地上式,间距不大于120m。

6.2.2排水工程规划

规划范围内采用雨污分流体系。

雨水和污水各自成独立的体系。

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的估算

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

规划区区污水量14473000m³/d。

2、管网规划

污水采取分区排放,充分利用地形,污水管依地势铺设,管道沿城市道路布置,管径DN400-DN800,污水最后分别被收集到东北部的塘西河污水处理厂和西南部的派河污水处理厂。

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河流。

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量的估算

运用雨水量公式:

Q=q·φ·F(L/s)。

采用合肥暴雨强度公式:

q=3600(1+0.76lgP)/(t+14)^0.84。

地表径流系数φ:

φ=0.75,汇水面积F。

2、管网规划

雨水采取分区排放,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依地势铺设,管道沿城市道路布置,管径DN400-DN800,雨水最后分别被收集到东北部顺着城市主管排入塘西河和规划区内的南面临湖出排入巢湖。

因基地沿湖边设立防洪堤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