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292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鄂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教

第五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自然奇观”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三峡游》按游览的空间顺序,用洗练传神的文字,描绘了作者在游船上所见到的沿途绮丽的三峡风光,听到的有关神女峰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以及为三峡自然风光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发出的由衷赞叹。

《松坊溪的冬天》选取松坊溪的三个画面,用诗化的语言,营造空灵雅致的意境,表达作者对祖国秀丽山川如痴如醉的炙热情感。

《壶口瀑布》中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吞山河的气势以及水雾幻化出的彩虹,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无比热爱美丽山川的真挚情感。

《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一群戍守西域边关的将士饮酒取乐,乐而忘忧的情景,西域特有的风情,边关特有的场面,诗人特有的技巧,让豪饮如醉的话语透出一股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但笼罩在将士们心灵深处的对战争惨烈的幽怨挥之不去,因而曲意表达将士们厌恶战争的情感。

“语文乐园”的第一题,让学生读两组词语,想象眼前浮现的画面,以此来了解这些词;第二题引导学社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第三题积累中国古代诗文里流传千古的佳句,体会古人的智慧给我们带来的优美意境;第四题在学习成语过程中,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引导学生自主读懂短文。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远行路上”,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在训练时,一方面要求学生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走,秋游去”,鼓励学生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关键语段。

3、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形象和蕴涵的情感。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形象和蕴涵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怀。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形象和蕴涵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怀。

单元课时安排

13、《三峡游》2课时

14、《松坊溪的冬天》2课时

15、《壶口瀑布》2课时

古诗诵读《凉州词》1课时

语文乐园(五)4课时

13三峡游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作者游览三峡经历的游记。

全文以游览的时空为序,从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闻名世界,写到船进三峡,亲眼看到三峡神奇的自然美,再写巫山十二峰美丽的传说,转而对葛洲坝工程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对长江三峡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迷人山川的无比热爱。

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真切的情感。

文章用词准确,文句形象、生动、贴切。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长江三峡壮丽的景色吸引着游客。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了作者乘游船游览三峡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作者感叹三峡自然美,更赞叹人间奇迹。

教学内容

13三峡游

(2)个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会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4.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形象,感受三峡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个人特色补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词。

2.       整体感知。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生活在长江边,可你知道长江上壮丽而神奇的三峡吗?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

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三峡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三峡游》在读中感受作者优美的文字,开展丰富的想象,一同随作者游览三峡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1.     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2.     互动交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3.     作者游览三峡时,看到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

4.     作者同你们的感受相同,浏览全文,找到能概括作者游览三峡感受的句子,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

5.     初步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更有人间创造的奇迹。

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

过渡:

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

下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深入去感受。

三、布置课堂练习。

1.     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2.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质疑,承上启下。

1.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随作者一起游览了三峡,沿途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有何感受?

2.     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

这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深入去感受。

二、精读品味,感受三峡之美。

1.     默读,看看哪些景物让你有美的享受?

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

2.     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一)动态的山水画:

1.     抓住课后习题三的句子去品:

第一句生动形象地将对对峙大江两岸的陡峭的石壁比喻成人们所熟悉的大门,可见石壁陡而险,而且这石门还是被江水推开的,可见江水之急之猛;第二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流急船快,神速至极,眨眼之间山峰就落在身后很远。

2.     感情朗读,读出此处的喜爱与敬畏之情。

(二)内外兼美的神女峰:

1.     形美,传说美。

2.     读出陶醉、赞美之情。

(三)高大雄伟的大坝:

1.     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大坝的作用:

(1)谢洪防涝;

(2)水力发电等体会大坝真是人间创造的奇迹。

2.     读出赞美、自豪之情。

(四)小结,感情朗读写景部分。

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读文、学文,我们不仅随同作者游览了三峡,看到了——(生:

动态的山水画、内外兼美的神女峰、高大雄伟的大坝);也同作者经历了他的情感历程——(生:

从企盼的“兴奋”到欣赏的“赞叹”,最后到“美的享受”)。

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

学习这篇课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

说说自己学完本课后其它的感受与收获吧!

四、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3.三峡游

山水画

自然美——美的享受

神女峰

葛洲坝工程——人间奇迹

课后反思

 

14松坊溪的冬天

教材分析:

《松坊溪的冬天》选取松坊溪的三个画面:

第一个主要展现的是冬日松坊溪溪边和山上的野花与树木构成的一道道美丽的景色;第二个展现的是松坊溪的雪景;第三个主要展现的是雪停后松坊溪的美景以及溪中彩鱼欢游的情景。

作者用诗化的语言,营造空灵雅致的意境,表达作者对祖国秀丽山川如痴如醉的炙热情感。

教学内容

14松坊溪的冬天

(2)个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4、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作者对松坊溪冬天的喜爱,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松坊溪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个人特色补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部分:

松坊溪初冬的景色,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

2、学习第一部分:

松坊溪初冬的景色,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冬天给你们什么感受?

(生畅谈感受)

2、松坊溪的冬天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松坊溪的冬天”。

(板书课题)

3、读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2、课文写了松坊溪冬天的哪些景物?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的同时,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冬天快要来临时的景色;雪中松坊溪的景色;雪后松坊溪的景色)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畅谈感受)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生:

美!

3、到底这些景物美在哪呢?

还是让我们在读中去感受、体会吧!

三、精读第一部分,感受松坊溪初冬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先让我们走近松坊溪的冬天,读第一部分,说说初冬的松坊溪美在哪里?

并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同桌听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色彩绚丽)

2、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从明艳的色彩中,从诗意的语句中,从那些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的方式中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3、背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过渡:

初冬的松坊溪如此美丽,那松坊溪隆冬又会美到哪里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和作者巧妙的表达方法,想象画面去感受,去体会。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第一部分,积累第一部分的优美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2、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质疑导入:

初冬的松坊溪如此美丽,那松坊溪隆冬又会美到哪里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和作者巧妙的表达方法,想象画面去感受,去体会。

二、精读感悟,感情朗读。

1、自由读课文二、三部分,想想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

并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同桌听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2、互动交流反馈:

第二部分:

(1)雪中的松坊溪形美。

(2)形美在哪儿?

a)       出示句子:

“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溪中生出好多白色的大蘑菇了。

”试说读后的感受。

b)       出示与之比较的句子:

“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有几堆横长方形的;有几块竖长方形的;还有许多扁圆形的。

”再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和形象,读出排比句的气势和美感)

c)       指导感情朗读。

(读出作者对这诗情画意般情景的歌赞和欣喜之情)

d)       拓展练习:

松坊溪的溪石还有很多,它们像什么呢?

(指名说,引导先用比喻后用排比的表达方式。

第三部分:

(1)   雪后景物色彩和动静对比着美。

(2)   “我”在看这些景物事的心情怎样?

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3)   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朗读。

(读出作者从欣喜到兴奋的心情)

三、回归整体,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1.       初冬——(色彩绚丽)雪中——(形状绮丽)雪后——(颜色、动静对比生动),构成了松坊溪冬天美丽的连续风景画。

这份美丽源于大自然奇特的造物能力,更得益于作者认真地观察、生动地表达和真情地流露。

2.       学习作者,也来用优美的语言说一说,写一写自己家乡冬天的美景。

四、布置课堂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完成小练笔:

写自己家乡冬天的美景。

板书设计:

14.松坊溪的冬天

初冬:

色彩绚丽

雪中:

形状绮丽美

颜色

雪后:

对比生动

动静

课后反思

 

15壶口瀑布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中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吞山河的气势以及水雾幻化出的彩虹,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无比热爱美丽山川的真挚情感。

课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人们还没看到壶口瀑布,却被它先声夺人的响声所震撼;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壶口瀑布气势壮观,催发了作者的顿悟;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了壶口的构造;第四部分(8-10自然段)写作者从黄河及壶口得到的真传,并被它陶醉。

教学内容

15壶口瀑布

(2)个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

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二)过程与方法:

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       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个人特色补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词。

2.       整体感知。

3.       学习1-7自然段,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       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     默读,思考:

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     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     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     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

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     写生字词。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       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导入。

1.       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       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       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       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   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   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   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

(让学生理解感受:

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

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   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

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   指导感情朗读:

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   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自由说)

②   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

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

(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   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     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

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陶醉

内涵丰富

课后反思

古诗诵读·凉州词

教学内容

凉州词

(1)个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个人特色补白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

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

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

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

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

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课后反思

 

语文乐园(五)

教学内容

语文乐园(五)

共(4)个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