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233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3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docx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docx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后训练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可配制出澄清的FeCl3溶液

D.将Cl2和HC1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2、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2气体,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

3、将盛有1mol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再通入0.4molO2,充分反应后,整个试管充满水。

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O2体积比为(  )

A.1:

2B.3:

7C.2:

5D.无法确定

4、2019年1月1日起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这将对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产生重要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B.对矿物燃料进行脱硫脱硝可有效防治酸雨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直径大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5、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Cl2B.SO2

C.NOD.NH3

6、下列关于N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红棕色气体B.只有氧化性

C.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易溶于水生成HNO3

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NaAlO2(aq)

AlCl3

Al2O3

B.N2

NO2

HNO3

C.NaCl(饱和)

NaHCO3

Na2CO3

D.FeS2

SO3

H2SO4

8、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图中所示物质转化关系且都经过一步就能实现的是()

选项

X

Y

Z

A

Na

NaOH

Na2O2

B

Fe

FeCl2

Fe(OH)2

C

NO

NO2

HNO3

D

Al

Al2O3

Al(OH)3

9、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4组气体:

①NO2+NO.②HCl+N2③NO2+O2④Cl2+SO2。

现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中并立即倒立在足量水中,试管内剩余的气体体积分别为V1、V2、V3、V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V3>V2>V4B.V1>V2>V3>V4C.V2>V3>V4>V1D.V3>V1>V4>V2

10、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元素的循环,如图所示循环的元素是(  )

A.氢B.碳C.氮D.硫

11、NO2与溴蒸气颜色相同,可用于鉴别二者的方法是(  )

①AgNO3溶液②CCl4③通入水中④湿润的淀粉-KI试纸⑤NaOH溶液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2、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B.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物质的还原产物也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的氧化产物

C.实验室制取少量的NO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生物体内存在少量NO能提高其生理机能,如扩张血管、促进免疫力等

13、盛有O2和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NO2的体积比是(  )

A.2:

1B.1:

2C.3:

2D.3:

1

14、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2+H2O=2HNO3+NO,工业上用这一原理生产硝酸。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的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B.H2O是还原剂

C.NO2只发生氧化反应

D.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15、下列气体中,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O2B.H2C.HClD.NO

16、下列气体的收集方法肯定与NO相同的是()

A.NH3B.O2

C.C2H4D.Cl2

1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D.卤水

18、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

序号

CO2

SO2

石灰水

HCl

CO2

石灰水

CO2

SO2

Ba(NO3)2

NO2

SO2

BaCl2

CO2

NH3

CaCl2

A.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

1B.5:

7C.7:

5D.4:

3

20、对下列装置作用的分析或解释正确的是(  )

A.装置甲可除去HCl中的Cl2杂质

B.装置乙可吸收SO2,并防止倒吸

C.装置丙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非金属性:

Si>C

D.装置丁可制取并收集NO气体

21、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流酸和过氧化钠,气体体积不断减少,颜色变为红棕色,则混合气体的组成是()

A.H2O(g)、NO和N2B.NH3、NO和CO2

C.O2、HCl和COD.NO2、CO2和H2O(g)

22、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红棕色)+O3(g)N2O5(g,无色)+O2(g)。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v正(NO2)∶v逆(N2O5)=1∶2

B.达到平衡时,c(NO2)∶c(O3)∶c(N2O5)=2∶1∶1

C.达到平衡时,v正=v逆=0

D.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23、某金属M的硝酸盐受热时按下列方式发生分解反应:

2MNO3

2M+2NO2↑+O2↑,加热3.40g该硝酸盐,完全分解生成NO2和O2共672mL(标准状况),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3B.40C.108D.201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纯度的SiO2是制备光导纤维、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

B.NO2有氧化性,可以损害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

C.Al2O3熔点高,一般采用电解熔融的AlCl3制备金属铝

D.利用Na2CO3可与盐酸反应的原理,治疗胃酸过多

25、汽车尾气中含有NO2、NO和CO等有害气体,现取标准状况下22.4L汽车尾气,研究发现该气体通过催化转化器后,上述三种有害气体可被完全转化为无害的N2和CO2,再取等体积尾气通入0.1mol/L50mLNaOH溶液中,其中的NO2和NO恰好被完全吸收。

则尾气中CO的体积分数可能为(说明:

汽车尾气中其它成分气体与CO和NaOH溶液均不反应)(  )

A.0.4%B.0.8%C.2%D.4%

26、下列关于H2S、NO及CO三种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易溶于水

B.都属于非电解质

C.都能与碱溶液反应

D.都能被氧化

27、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表中的药品(装置I中的试剂足量)并依据装置Ⅱ中的现象,检验混合气体中的某种成分,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装置Ⅰ中的试剂

装置Ⅱ中的试剂

A

检验CO2中混有的CH4

澄清石灰水

溴水

B

检验H2S中混有的SO2

酸性KMnO4溶液

品红溶液

C

检验溴蒸气中混有的NO2

CC14

石蕊试液

D

检验HI中混有的HCl

饱和食盐水

AsNO3溶液

28、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已知:

在溶液中.FeSO4+NO

[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

B.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

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D.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一定不含NO

29、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择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A.除去NO中的NO2

B.铁制品表面镀锌

C.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

D.鉴定Fe3+

30、已知,NO2和溴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且都有强氧化性。

在加压条件下,NO2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2NO2(g)

N2O4(g)。

下列试剂或方法中不能将NO2和溴蒸气区别开的是(  )

A.向两种气体中加入适量水,振荡

B.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AgNO3溶液中

C.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

D.将两种气体加压、冷却

31、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PM2.5是“罪魁祸首”。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以及道路和建筑施工的扬尘都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

B.调整工业能源结构,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能有效地减少PM2.5造成的污染

C.PM2.5的微粒直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配戴口罩就能防止PM2.5造成的污染,因此不必治理

D.在雾霾天气中,开车打开车灯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32、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植树造林

温室效应

B

SO2和NO2大量排放

酸雨

C

汽车尾气的排放

光化学烟雾

D

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

赤潮

33、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C.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D.当有4.48LNO2(标准状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8mol

34、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设计使用如下装置探究:

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是否有一氧化氮产生。

(假设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导气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不考虑浓硝酸的挥发,且忽略反应中的溶液体积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铜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铜粉分散在是石棉绒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

(2)在铜和浓硝酸反应前,关闭k3,打开k1、k2,挤压打气球,经A、B、C反应后,进入D中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3)关闭k1、k2,打开k3,由分液漏斗向D中滴加浓硝酸。

待Cu和浓硝酸反应结束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D中加入CCl4至满。

则D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4)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E装置所得溶液中取出25.00mL,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当恰好呈中性时消耗NaOH溶液18.00mL,则E中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若实验测得F装置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39.00mL,则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_(填化学式),则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有______mLNO生成。

35、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的性质。

已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氨气时若只用一种试剂,从下列固体物质中选取___________。

a.NH4HCO3b.NH4C1c.Ca(OH)2d.NaOH

(3)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气密性良好,但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

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

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NO2能被Na2O2氧化,该小组同学选用B、D、E装置,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右图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

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

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6、亚硝酰氯(NOCl,熔点:

-64.5℃,沸点:

-5.5℃)是一种黄色气体,遇水易水解。

可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及中间体等。

实验室可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

(1)甲组的同学拟制备原料气NO和Cl2,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

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下表中缺少的药品是:

装置Ⅰ

装置Ⅱ

烧瓶中

分液漏斗中

制备纯净Cl2

MnO2

①  

②  

制备纯净NO

Cu

③  

④  

①_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乙组同学利用甲组制得的NO和Cl2制备NOCl,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按气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装置Ⅳ、Ⅴ除可进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装置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④装置Ⅷ中吸收尾气时,NO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同学查阅资料,查得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酸,一定条件下该混酸可生成亚硝酰氯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7、亚硝酸钙[Ca(NO2)2]是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原料,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亚硝酸钙,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

2NO+CaO2

Ca(NO2)2;2NO2+CaO2

Ca(NO3)2;Ca(OH)2+NO+NO2=Ca(NO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三颈烧瓶中加入稀硝酸之前,应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的名称是__________;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装置F中的酸性K2Cr2O7溶液可将剩余的NO氧化成NO3-,溶液由橙色(Cr2O72-)变为绿色(Cr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Ca(NO2)2溶液显弱碱性,其对应的酸容易分解,产生NO气体,设计实验证明装置F中有亚硝酸钙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可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

①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NO2性质,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和固定装置省去):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装置A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2)G中试剂为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装置D(内装NaOH溶液)和装置E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管壁发烫,瓶内红棕色物质消失,淡黄色粉末变成白色固体(为单一物质)。

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N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有两种假设:

①NO2被Na2O2氧化,则白色固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NO2被Na2O2还原,为了验证此产物,取适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已知:

在溶液中.FeSO4+NO

[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

B.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

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D.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一定不含NO

40、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已知:

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回答下列问题:

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样品的纯度≤____%。

41、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ffi重要试剂,可由NO与Cl2在常温常压(或稍低温度)下合成,其熔点-64.5℃,沸点-5.5℃,遇水易水解。

实验室模拟制备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省略),D中三颈烧瓶置于-10℃冰盐水中。

经查阅资料:

NO与NaOH溶液不反应,但NO2+NO+2NaOH=2NaNO2+H2O。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示装置中恒压漏斗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优点为___________。

(3)NOC1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NOCl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先打开K1、K2,关闭K3,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适量稀硝酸,至C中红棕色完全消失后,关闭K1、K2,此时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

滴入适量浓盐酸,点燃酒精灯,当_______(填装置符号)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打开K1、K3,制备NOC1。

(5)装置乙中装有无水CaCl2,其作用为_______;丙为尾气处理装置,则最佳选择为_____。

42、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可以制备亚硝酸钠,反应方程式为:

2NO+Na2O2→2NaNO2。

一氧化氮可由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制备。

实验装置图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

已知:

室温下,①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

②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

(2)写出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5)经检验C产物中除亚硝酸钠外还含有副产物碳酸钠和______,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_______(填入“E”或“F”)。

43、亚硝酰氯(ClNO)常用作催化剂和合成洗涤剂,其沸点为-5.5℃,易水解。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ClNO。

已知:

H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gNO2微于水,能溶于硝酸,AgNO2+HNO3=AgNO3+HNO2。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装置C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先打开K1、K2,关闭K3,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人适量稀硝酸,当观察到C中______时关闭K1、K2。

向装置D三颈瓶中通人千燥纯净Cl2,当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打开K1、K3,制备ClNO。

(4)装置D中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若学习小组同学用酒精灯大火加热制取NO,对本实验造成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

(6)ClNO与H2O反应生成HNO2和HCl。

①设计实验证明HNO2是弱酸________________。

(仅提供的试剂:

1mol/L盐酸、1mol/LHNO2、Na、NaNO2溶液、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②要验证ClNO与H2O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l-和HNO2,合理的操作步骤及正确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

a.向烧杯中滴加过量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b.取1.0mL三颈瓶中产品于烧杯中,加入10.0mLH2O充分反应

c.向烧杯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d.向烧杯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搅拌,仍有白色沉淀

44、治理氮氧化物(NOx)的污染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Ⅰ.NO能被灼热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利用下列装置模拟该反应。

已知:

①浓硝酸可氧化NO;②NaOH溶液能与NO2反应,不与NO反应。

(1)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烧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NOx):

NO+NO2+2NaOH===2NaNO2+H2O。

设计实验验证产物Na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限选试剂:

稀硫酸、KI-淀粉溶液、双氧水、酸性KMnO4溶液。

(5)取适量NaNO2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其具有氧化性。

(6)参照(5),设计实验证明NaNO2有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