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972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docx

《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docx

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教程

摄影技巧入门

数码单反摄影(摄影技巧入门——前言)

目录:

1.废话。

2.摄影基本原理。

2.1光圈

2.2焦距

2.3景深

2.4快门速度,曝光

2.5ISO

3.摄影技巧入门。

3.1基础练习

4.拍摄孩子的技巧。

5.照片后期处理与存储。

文献索引

——————————————————————————————————————————

1.废话

买数码单反,对于本来不是玩摄影的人而言,就是给孩子拍照片。

然后慢慢发现单反的好处,再拍些别的东西。

我以血泪教训得到的经验来说,如果能买得起,就早买。

在孩子出生前买,这样有时间上手学习学习。

单反最有用的时候就是孩子小的时候。

家里光线当然比较暗,而小孩子的主要活动就是睡觉,更是要关窗拉帘的,光线更加不好。

另外小孩子眼睛没有发育完全,不适合开闪光灯。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大光圈的定焦镜头(标头)闪亮登场,那么还是可以拍出孩子艳若桃花色如春晓的粉嫩小脸蛋的。

否则靠傻瓜相机照片一定会糊。

接下来孩子会走了,用傻瓜相机拍一个没有2秒钟在同一个地方的孩子,而不开闪光灯,是不现实的。

如果靠过量繁殖的方法,大概拍上500张,能有一张孩子表情还可以(正脸),而且不是那么模糊的。

但是如果有单反和标头,那么出片率迅速提高到10张就有一张可以保存的。

虽说照照片不花钱,但是总得找硬盘之类的保存吧。

而且一般做家长的,照废了的照片基本不肯删。

接下来废话数码单反和镜头的选择,当然这都是一家之言。

数码单反有若干家(佳能,尼康,索尼,奥林帕斯,喷尼克斯),基本都是日货,所以除了咬紧牙关根本不买,总是要买日货的。

各家同档次的相机其实差别不是很大。

我觉得,如果本来有某家的非数码单反,攒了些镜头,那么就接着买这家的数码单反好了,这样不用重复镜头投资。

否则就是看哪家便宜(赶上折扣),就买哪家。

各家的数码单反都基本分三档:

入门级别,准专业级别,专业级别。

要是买单反的目的就是给孩子拍照片,以前也不是摄影发烧友,那么专业级别的就不要考虑了。

数码相机不像镜头,数码相机是贬值的,而镜头则很保值。

所以可以先买一个入门级别的数码单反,慢慢配上镜头,然后如果将来觉得自己可以在摄影方面有所发展再升级相机。

但是准专业级别的当然比入门级别的多若干好处,如果觉得这些好处可以justify多花的钱的话,那么买准专业级别的当然也不会后悔。

佳能30D是准专业级别的。

再废话镜头。

最先上的,是一个小变焦头,我用的就是30D的套头,很多人都瞧不上。

但我从傻瓜相机突然飞跃到数码单反,即使是这个套头,也让我异常惊喜。

然后上的,就要是个标头(定焦小光圈)。

在光线不好的室内给孩子拍照片必不可少——园心听了这话,立马把手里抹布们接二连三的往我身上扔,看看还剩一块抹布,顺手又扔小e身上了。

接下来是长焦。

我买的是小小白。

2.摄影基本原理

有的人,一看数字/辅助线就头疼,一听专业名词就发晕,那么也不能不给孩子拍照片,但是可以略过本节(第二节)和第三节,直接看第四节。

当然如果什么原理都不懂,那么赶上运气好孩子也配合,大概100张里能有一张值得放到网上供亲朋好友满怀喜悦的赞叹,大概2000张里能有一张值得打印出来,镶相框里挂墙上。

但如果懂原理的话,加上锻炼,出片率可以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不花钱(请专业人员拍)要不花时间(自己努力学习),没有什么捷径。

摄影,说白了就是把光线的作用记录下来。

那么关键就是两点,第一,记录什么部分的光线(构图),第二,记录什么样的光线(光圈+快门+焦距)。

关于构图,请参见第四节。

本节主要说这个第二部分。

2.1光圈

先说光圈(Aperture)。

这个是精华,也是最难的。

理解好这个了,别的术语就都好说了。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用F值。

光圈F值=镜头的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公式1

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为什么光圈是这些乱七八糟貌似没有规律的值呢?

因为光圈F值同镜头直径成反比(参见公式1),而光线进入量同光圈的面积成正比(光线进入量基本等于光圈的面积,乘以进光的时间),这个很好理解。

注意了,圆的面积是2PIR^2(二派R方)。

那么,光圈的F值的倒数(和直径成正比)的平方(和面积成正比),就同进光量成正比。

(1/1)^2=1

(1/1.4)^2=0.5

(1/2)^2=0.25

(1/2.8)^2=0.127

(1/4)^2=0.0625

……

所以,上一级的进光量是下一级的一倍。

买镜头的时候,光圈的F值越小,说明进光量越大,那么在进光时间短的情况下,就越容易拍出不模糊的照片。

比如说,孩子在屋子里乱跑(在照片上产生不可见的位移的限制是1/10秒,换言之,快门时间要在1/10秒以内)。

这时有两个镜头,一个的光圈是1.4,一个是5.6。

1.4的镜头的镜头的进光量是5.6的镜头的16倍。

那么,获得相同的曝光量,1.4的镜头需要的时间就是5.6的镜头的16分之一。

就是说,如果1.4的镜头可以在1/16秒之内曝光完毕,但是5.6的镜头就需要1秒钟。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跑),1.4的镜头就可以得到一张清晰的照片,而5.6的照片一定要不是黑的(曝光不足)要不是模糊的(曝光时间过长)。

另外一点,镜头的光圈值都是最小F值。

所以,F1.4的镜头可以产生F5.6的大光圈,但是F5.6的就不能产生F1.4的小光圈。

注意,光圈的大小指的是光圈F值的大小,所以大光圈事实上是进光量小。

非单反相机(我的理解就是镜头不能换的相机),由于镜头面积有限,很难做到大光圈。

所以用傻瓜相机在室内拍孩子,除非用闪光灯,基本上照片都是糊的。

而单反相机的镜头当中,变焦镜头由于变焦的限制(具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小E!

快来呀),光圈也不会做到很大。

所以,小光圈要定焦镜头(就是焦距不能变的)才能做到。

比如说佳能50mmF1.4,就是光圈最小1.4,焦距固定50mm的镜头。

2.2焦距

一个镜头的成像距离,是由镜头和成像面之间的距离决定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60mm,18mm,200mm,说的就是镜头中心到胶片(或者数码感应面)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叫焦距。

一个镜头的焦距决定了这个镜头的成像距离,亦即这个镜头能正确聚焦的最小距离,从这个距离往上,都是可以对准的。

所谓变焦是指焦距可变,直观一点说,就是镜头本身可以伸长伸短,镜头通过拉近拉远可以放大或者缩小被摄物体,同时改变成像角度。

跟能在哪里Focus关系不是很大。

除非螺一定需要万人迷占据画面的巨大比例,或者万人迷总是往螺前面凑超过最小成像距离(这个各个镜头不同,要查一下),否则不一定需要跟着万人迷满屋子跑。

偶尔也可以拍一些万人迷的小人像儿嘛~~

【以上焦距部分乃是拷贝小e的原文,请e徒们早晚背诵各一次】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物体距离成像面(胶片,或者数码感应面)距离一定的情况下,焦距越大(镜头中心距离成像面的距离越大),(请自己画辅助线两条)物体在成像面上成的像也越大。

换言之,拍东西的时候,把焦距拉长,那么那个东西在照片上就变大;把焦距拉短,东西就变小。

我闲得,自己列公式算了一下。

如果一个傻瓜机有5倍光学变焦,那么最大焦距与最小焦距的比值应该是:

(a+b)*5/(5a+b)。

这里b是物体的高度,a是成像面的高度。

一般而言,成像面的高度远远小于b,那么这里就可以把a当0看。

所以基本上就是,最大焦距是最小焦距的5倍。

除了一些特别贵的镜头(比如U忽悠的一镜走天下,两千多块),一般成像好的变焦镜头,最大焦距是最小焦距的3倍。

比如佳能经典的70mm-200mm的小白,小小白,大白——同学们,我语重心长的说,就算对于摄影啥也不懂,也要把这些昵称记牢。

这样说起来就会显得很内行的样子。

傻瓜相机会配两千块钱的镜头么?

不会。

所以,号称5倍10倍变焦的傻瓜相机,不可能在所有的焦段都成像质量好——虽然有可能在所有的焦段都成像质量不好。

用定焦头拍照片,没有办法改变人在照片上的成像大小,所以孩子要是跑远了,照出来就小;孩子要是离得近,那么照出来的就大。

即使这样,定焦头因为光圈大,室内拍出来的照片会更加不容易模糊,所以如果嫌孩子占画面的比例不够大,后期把照片裁小就可以了。

【小e的话:

】另外,我一直推荐定焦的原因是,相对而言,变焦容易带来色差,相差(技术部分咱就跳过了啊),由于拉近拉远也容易带来机械磨损(当然俺这是旧时代的老眼光了,现在的技术,很大的程度上的弥补了这个缺陷)。

咱们业余玩儿的人,从资金投入上来说,当然定焦不必多买,买个一支两支就足够了。

2.3景深

镜头对某物体对焦时,以物体为中心,从前方到后方的一定距离属于景深。

就是说,不光这个物体清楚,它前前后后距离内还能有一些是清晰的。

光圈愈大则景深愈长。

这个景深有什么用呢?

景深越浅,那么背景和前景(如果有前景的话,比如人物前面好不好居然有个垃圾筒)就越模糊。

这就是著名的“人物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

光圈(的F值)越小,景深越浅,效果就看起来越讨好——可以把孩子身后乱七八糟的玩具呀被子呀大人呀,都模糊了。

所以,用50mmF1.4的定焦头的自动档,在室内拍照片(这是相机一般会自动选择用小光圈),都应该可以做到人物清晰背景模糊。

更加详细的关于景深的解释,可以看DepthofField。

2.4快门速度,曝光

快门速度(shutterspeed)和曝光(exposure)是同光圈相连的两个概念。

快门速度的单位就是秒。

除了拍星星(那个需要好多秒),平常说的就是几分之一秒。

比如1/60秒之类的。

一般相机上面快门的组合就是:

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甚至很多专业相机快门值达到30-1/16000。

跟光圈一样,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间都有「一格」(或说是「一档」)的差异。

例如1/8跟1/15两个快门相差了「一档」、1/125与1/250也有「一档」的差距。

每一段快门时间,都是以倍数的方式在增减,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的时间都是次一段快门的两倍。

越大值的快门进光时间越长,相对的让底片接受光量的大小就会越多,快门跟光圈组合搭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

咱们平时看到某些镜头就有IS(imagestabilizer)(防抖)功能的。

为什么要防抖呢?

手持相机拍摄时,手会有抖动,如果曝光时间太长(快门速度慢),就会因这种抖动导致拍出的图像不清楚,IS功能就是补偿这种抖动,使手持拍摄时可以用更低的快门速度。

举例,某人用某个焦段的镜头拍照时,最低只能用1/60秒,低于这个速度,就会因手抖而导致拍出的照片不清楚,而开启IS功能后所谓“快门速度降低三档”就意味着它可以用1/8秒的曝光时间手持拍摄而能保证照片基本清晰。

这个快门速度同快门时滞是不同的概念。

快门时滞指的是,按下快门之后,具体成像要过一点点时间。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

给孩子拍照片,孩子在,比如说,扭头当中。

用傻瓜相机拍,自己看着是孩子脸朝自己的时候按下去的快门,结果照片上就是孩子的脸已经侧过去了。

感觉就是相机的反应慢。

2.5ISO

ISO的概念十分简单,指的是成像的质量。

ISO值越高,颗粒越大,质量越差。

有人问了,既然这样干嘛不把ISO干脆就都设得值低低的,质量高高的?

这个问题貌似简单,事实的含义非常深刻。

这个吧,世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所有的好,也都是相对的。

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好”的标准就是人眼睛看着觉得好。

如果不是要把照片放大做成42寸的照片挂墙上,那么只要人眼睛看不到的颗粒,就无关紧要。

而且,要想ISO低,那么无非就是:

光圈值小,快门速度大。

这种两全其美的好事,很难做到,尤其是在室内。

所以,在室内的时候,光圈有限,那么可以适度的把ISO的标准降低一些,这样好歹能拍出不模糊的照片。

2.6白平衡

3.摄影技巧入门

掌握光圈,焦距,景深,快门,ISO,这几个基本概念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拍照片。

知道那些基本原理,在练习的时候就不是盲目的乱试,而会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在练习之前,说一说相机配的镜头。

首先,需要一个短焦(甚至广角)变焦镜头,用来拍身边的人物。

这个在出去玩的时候比较有用。

我用的就是30D的套头EF-S18-55mmf/3.5-5.6。

其次,需要一个定焦镜头。

佳能的定焦头比较普遍的有两个,一个是50mmF1.8,80块钱;一个是50mmF1.4,300块钱。

性能价格比最高的,莫过于那个80块钱的定焦头。

虽然便宜,但室内成像效果好过大多数变焦头(不论几千块的),因为光圈的值实在小。

第三,需要一个长焦头。

我买的是CanonEF70-200mmf/4LUSM,500块钱,人称小小白的那个。

在孩子小的时候,长焦头没有什么用处。

即使出去玩,也没什么时间拍照。

当孩子大一些,2,3岁开始跑了,长焦头就大大的有用。

3.1基础练习

练习工具:

单反相机1台,任何一个镜头一个(可以用套头或者别的短焦镜头,或者定焦头,但是最好别用长焦。

)。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入门

     随着数码的不断普及,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体。

而数字化的今天,对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

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特别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

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

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

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

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

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2、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越好。

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1200

     dpi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而60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2400

     dpi的扫瞄器同级。

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码相机只要200万~300

     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35mm相机了。

不过,如果输出

     4"x6",约A6大小,使用200~300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

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象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

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如:

只用于PC的,对于本人的

     SONY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

     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时当然用2048X1536。

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STANDARD,这可比FINE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

     3、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

如:

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

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

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

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

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LCD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满意,但笔都对S75还是挺满意的。

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

在LCD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

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LCD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可是旁轴的呀!

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

     总之,相机是拍摄的结束,之前的过程才是关键。

     4、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

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

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

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

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

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

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

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

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

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

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

SONY

     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

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

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CCD的灵敏度以及电路的增益来提高CCD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噪声的问题,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似。

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F2.0左右。

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

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

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

SONY

     DSC-S75在拍一些手机按键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

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

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

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

如:

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

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

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

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

     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

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

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

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

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

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

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

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

这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

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量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明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

     6、几个误区

       习惯使用UV滤镜

       对于传统的摄影师,UV镜是必备之一。

但由于DC光灵敏度区间向长光波端偏移,就是说对红光及红外光敏感而对蓝紫光(尤其是紫外光)并不敏感。

所以在数码相机上加用UV镜将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学性能不好的UV镜还会对成像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就,UV就不必了。

       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之地。

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当然,用普通胶卷相机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光灵敏度低,并需要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存在快门延时的毛病,如:

S75的快门延时近0.1S,比用快速胶卷的胶卷相机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在光线较弱时,更是如此。

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夹紧胳膊肘,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

但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装在一个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

特别是在拍摄特写或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漠视后期处理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实上,用普通的胶卷相机拍摄也是如此。

     当然,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