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435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docx

《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docx

第2单元《商鞅变法》全套教案新人教选修1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教学要求

教学建议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

雀母锸录谀诘拇笫旅啤?

3.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1.运用经济实物图、历史形势图等资料,引导学生从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简要地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征。

2.简明扼要地列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主要改革的名称即可,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商鞅变法不是孤立的发生在一个诸侯国的事件。

3.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建构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时势造英雄"。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1.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

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3.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

1.帮助学生以列表的形式,将商鞅变法的内容予以整体的呈现,再作分解和说明。

2.援引一些故事和图片(例如砖画"奖励耕织"、"废井田"等),设计若干角色情境(例如"假设你是秦的商人,你会遇到哪些麻烦"),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变法的具体措施。

3.引导学生从变法的过程、涉及的领域、性质、成效以及战国时期系列变法的比较视野里,讨论和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

4.组织学生谈谈"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个性化理解。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3.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1.制作"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一览表",引导学生逐项阐述这些变法措施的作用,再做整体的概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领域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结合背景和与制度变革相关的内容,阐述商鞅变法的性质。

3.通过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崛起

的事实,并运用一些史料来论证商鞅变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史论结合的方法。

4.讲述商鞅个人的成败遭遇,一方面辨明商鞅之死与商鞅变法成功的区别,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艰难,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二、史论共享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改革运动。

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还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神。

但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连坐法的实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三、知识梳理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东周开始:

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进入    时期,这一时期分为    和    两个阶段。

2、根本变化:

(1)经济:

    和        的出现并逐步推广,农工商业都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            的确立。

(2)政治: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        和         等新阶层。

(3)军事:

战争频繁,春秋时期的战争以   为主,战国主要是    战争?

?

(4)文化:

出现了"        "局面,主张以法治国的     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          武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

(1)齐国    改革:

大力发展        ,整顿和发展     ,改革          ,他采取"             "的政策,即根据       和      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        。

(2)鲁国的"       ":

公元前   年,鲁国实行"       "、"          ",即按亩收税,这就公开承认了        。

2、战国时期:

(1)背景:

经济上:

           的确立和发展。

          政治上: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废除        的特权,发展     经济。

(2)目的:

         ,巩固         统治,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

(3)概况:

 李悝在      变法:

发展农业生产,稳定        ,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通过        变法,魏国率先在诸侯国中强盛起来。

吴起在     变法:

限制        ,改变         ,要求官员       等,在一段时间内,楚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获胜,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不利形势:

偏居       ,比中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都要落后;       的改革,使得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变。

2、有利条件:

        权力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减弱;         被秦国公众认同;民风质朴,    精神充斥。

3、历史机遇:

    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势力削弱;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追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

出生于      贵族家庭,热忠于      学说,有强烈的     愿望。

2、初投魏国:

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    ,得到了    赏识,但没有被   重用。

3、弃魏奔秦:

      求贤若渴,   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秦的重用。

(二)经济改革

1、目的:

发展农业生产,增强        

2、主要措施:

废除井田,以法律形式承认          ;允许土地买卖,          ,奖励耕织;统一            。

3、作用:

维护了      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奖励军功,废除"       ",实行以军功奖赏为中心的        ;建立严密的        ,制定            ;普遍推行        ,由国君派官员管理,加强        ;"           ",焚烧儒家诗书,制定        ;改革        ,规定父子分居,推行         的小家庭政策。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商鞅之死

1、与保守势力作斗争:

    从一开始就强烈抵制和抗拒变法;变法开始后贵族不甘心失败,采用各种手段阻挠变法;       去世以后,         乘机反扑,得到           的支持。

2、结果:

商鞅被迫在      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商鞅虽死,但他"       ""        ""         "等措施却得以保留,影响深远。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1、商鞅变法的作用:

(1)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当时?

冉墓遥罄辞毓?

         奠定了基础。

(2)废除了         ,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     ,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       的繁荣。

(3)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          和              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表现:

(1)经济上:

改变了旧有的       ,废井田,        ,从根本上确立了        。

(2)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             ,健全了                 的职能,开始建设           制度。

(3)军事上:

             ,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4)综合国力:

      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各诸侯国派人来称贺。

(三)变法的局限:

轻视教化,鼓吹        ,刑法严苛;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四、巩固练习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

1、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现象无关的是

A、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建立

B、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封建专制统治

C、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思想成为推行变法改革的理论武器

D、争霸兼并战争频繁

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天下   B、富国强兵  C、建立封建制度  D、废除贵族特权

3、春秋时期,开改革变法风潮之先河的改革家是

A、鲁国管仲   B、魏国李悝  C、齐国管仲   D、楚国吴起

4、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的实质是

A、根据土地的数量的多少征收     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制 

C、按照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       D、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5、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   C、吴起改革   D、商鞅变法

6、下列说法符合商鞅变法前的秦国的是

①偏居关中,政治、经济、文化比其他中原各国落后②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曾经进行一些改革,但未能改变总体落后的面貌 ③公元前4世纪,三家分晋和中原人士的游说为秦国提供了变法机遇 ④秦国中央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薄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和宗旨分别是

A、墨家、缓和阶级矛盾       B、儒家、改变社会性质  

C、法家、富国强兵        D、道家、发展经济

2、商鞅变法的首要措施是

A、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富国     B、军事改革,实现强兵 

C、加强中央集权               D、文化思想专制

3、商鞅的哪项措施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A、"废井田、开阡陌"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普遍推行县制

4、商鞅变法采取重农抑商政?

叩母灸康氖?

A、发展农业生产  B、增强秦国的实力  C、限制商业活动  D、改良社会风气

5、在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贵族要保住身份或进一步加官晋爵,都必须

A、发展商业   B、学习法家经典    C、多立军功   D、大力发展农业

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师贵戚多怨望者。

"这与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关系最为密切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C、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D、烧毁儒家经典,实行思想专制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运用铁农具  C、牛耕的推广  D、重视水利建设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

跋斓氖?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3、商鞅变法时,贵族保守势力唆使太子触犯法禁,商鞅没给太子动刑,而是严惩太子的老师,这主要说明了

A、是太子的老师教唆太子犯禁     B、太子推卸责任给自己的老师 

C、无法摆脱旧势力的约束         D、商鞅惧怕太子

4、下列哪些做法或措施对秦国历史的长久发展不利

①废井田 ②普遍推行县制 ③连坐法 ④按军功大小赐爵位、赐田宅、赐奴隶  ⑤轻罪重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商鞅的一生与秦国的关系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秦国的两个统治者是

A、秦穆公和秦献公          B、秦献公和秦孝公 

C、秦穆公和秦惠文王        D、秦孝公和秦惠文王

6、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法使社会生产关系得以改变     B、秦国的社会风俗有所变化 

C、确立的制度有许多影响后世       D、奴隶制的残余荡然无存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③新兴地主的出现 ③百家争鸣 ④频繁的争霸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人物为打破"学在官府"格局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3、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市场日趋活跃,货币使用和流通也随之普遍。

其中各地通行的标准货币是

A、黄金     B、铜铸币    C、布     D、圜钱

4、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大量提倡的思想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仁政

5、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瓦解 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稳定粮价、稳定小农经济的是

A、平籴法    B、履亩而税    C、相地而衰征    D、尽地力之教

7、下列各项变法的先后顺序是 ①鲁国②魏国③秦国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8、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通过调整政策,改革赋税制度,征税的标准逐渐转向

A、按人口征税  B、按土地多少征税  C、按地位高低征税 D、按户征税

9、战国时期较早进行改革的魏国、楚国、齐国、赵国,其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都在法律上规定土地私有和买卖  B、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和分封制

C、实现了国富民强和政治稳定  D、促进了政治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

10、商鞅变法中,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①废除井田制度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④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⑤实行二十等爵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需要

①新兴地主阶级 ②自耕农阶级 ③奴隶主阶级 ③商人阶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2、秦?

眺北浞ㄌ岢?

"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

A、建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          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

13、商鞅变法时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

这一规定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②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活动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 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

A、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         B、移风易俗 

C、制定连坐法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15、为了阻止秦国人犯法作乱,强化对基层民众的?

持危眺辈扇〉闹饕胧┦?

A、禁止父子同居一室          B、燔诗书而明法令 

C、制定连坐法                D、实行二十等爵制

16、商鞅曾对社会风俗进行改革,其中规定实行的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凡一户之中有两个儿子到立户年龄必须分开,并对其限制的措施是

A、加倍征收土地税 B、加倍征收户口税 C、加倍服劳役 D、加倍征收农业税

17、当时秦国出现"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主要是由于

A、实行连坐法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改革社会风俗

18、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

D、争霸战争的形式迫使秦国改革内政

19、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

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主要分哪几个方面?

(2)材料一所提到的改革措施中对秦国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哪一条?

有无局限性?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

"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

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

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

"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

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

秦始皇时?

傩詹豢巴持蔚牟斜谠墒峡?

"始皇死而地分"等字。

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

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出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以后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第1课:

CBCBAD

第2课:

CACBCC

第3课:

ABCCDD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DBACA AABDA ACDAC BCAAC

21、

(1)内容:

严禁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建立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分为习俗、经济、政治三方面

(2)决定性措施是废除井田制。

有。

造成土地兼并现象。

(3)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2、

(1)赞扬态度。

(2)"连坐"与什伍相结合。

直接目的是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3)商鞅认为"六虱"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朝法律严苛、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