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手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277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手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学手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学手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学手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学手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手稿.docx

《社会学手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手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手稿.docx

社会学手稿

第一章社会学导言

一、什么是社会学?

1.含义:

社会学是从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2.产生的原因:

①工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的出现(保障);

②社会保障(俾斯麦)社会学是哲学和社会科学分化的结果;

③西方文化为西方社会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自然科学的产生(光有经验没有科学不行的);

⑤早期的社会统计调查方法的产生。

斯宾塞(英)社会有机体思想

3.产生的标志: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1838年法国著名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出版为标志。

二、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

1.研究对象:

研究社会的学科(通过社会活动研究社会规则、结构及其功能)

从社会整体出发(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功能)

2.社会学的功能:

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批评功能、社会管控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

3.对个人的影响:

有助于传播社会学、从事社会学研究、从事社会学实际工作。

三、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收(集资料方法、分析资料方法)

1.社会学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批判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迪尔凯姆(法)《自杀论》(侧重于战争时期上升、经济危机下降)

基本观点:

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一样,都是客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结构性因果规律);

②社会现象是可以被感知的,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

③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学,它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价值);

④人的理性可以将经验上升为科学的社会学理论(两种或多种之间的经验联系)

人文主义方法论:

韦伯

主要特征:

①强调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做出区分,突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不可重复性;(德国文学发展的结果)

②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人是有目的的,个人是目的、其他是手段)

③主张借助价值关系,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认识上要求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作出分别处理,因而具有相对主义的倾向。

(事实判断、价值判断相协调)

综合“强调人的主观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马克思)情感行为、理性行为、价值行为

基本观点:

①从经济因素出发解释社会;

②承认社会发展存在着客观规律(社会批判方法);

③以历史的动态的观点分析社会,认为社会是处在经常发展中的动态的有机体;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性观点

④对基本社会矛盾的分析是研究社会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两大特点:

强调研究过程的经验性和实践性、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三、社会学关系?

韦伯

1.社会:

是人们以政治、经济、文化、血缘等为纽带进行交往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共同体。

中国:

人伦性的家庭关系(帝王、宰相、太尉、监察御史之间紧密的关系)

英美:

工业社会结构(工业经济体系下形成的社会关系)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丘吉尔家族等。

社会关系、交往模式不同

2.社会的类型

1按性质划分:

社会唯名论(人按自然法则而存在,如中国帝王)

与社会唯实论(上帝真正存在,按上帝意志而存在,古希腊的三贤)

2按视角划分:

孔德将其划分为信仰(神学)社会公元5至14世纪(带有欺骗性)

形而上学(理性)社会公元14至18世纪

实证社会公元19世纪中期至今

3马克思按社会形态: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

4按生活方式:

狩猎与采集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工业)

3.社会的特征

交往性、文化性、人群性、结构性

4.社会关系的含义: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称。

1基本的社会关系:

亲属关系、经济关系、权力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

2具体的社会关系:

个人与个人的社会关系(选择性的利用他人)

状态:

处于和谐(自由平等)中,利用他人实现自己的目的

初级关系、次级(养老保险制度,会在社会上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社会关系;对抗性社会关系与非对抗性社会关系。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与业缘关系

血缘关系:

种族、宗族、家族

静态、动态(谙事能力、模仿、顺应、同化、交换、合作、竞争、冲突)

职业关系:

子女沿用父代职业

西方社会各自追求同一目标(莫巴耶克、撒切尔夫人)

刘邦得天下:

共同参与、分工合作

业缘关系:

受过教育,即能力关系结构例美国总统,国务卿是能力、关系、业缘关系相结合

四、社会结构?

社会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比较稳定、持久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方式。

1.要素

社会地位:

财富、权力、声望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社会角色:

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定位自己的社会地位);

社会群体:

不同身份构成的群体;

社会制度:

每个社会行动者都有自己的行动理念

2.特征:

相对稳定性、整体性、具体性、层次性

3.表现形态:

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人口结构、信息结构。

4.社会结构的模式

中:

独裁、等级、人伦、官僚

美:

自由、平等、理性、工业

社会结构的功能:

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和发展功能。

六、文化?

有什么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社会

文化:

文化与自然相对应,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非物质文化。

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生产出的精神成果、物质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活动方式。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工具文化、产品文化

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

七、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

所谓的社会化,就是指个人能动地与社会相互作用,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接受、传承社会文化以及角色知识的学习,促进个性形成和完善,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社会化的特征:

客观强制性

个体能动性

相互性

终身持续性

3.社会化的动力因素

家庭家庭的教育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家庭担负着早期最主要的社会化责任

家庭环境培养了个体最初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技能

家庭的权力架构对儿童社会化产生影响

(社会化的摇篮)

学校学校是为社会化目的而专门设立的学习机构

学校对个体实施系统化、正规化、专门化的教育

学校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有助于个体适应有组织的社会群体生活

友谊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4.社会化的意义:

①从个人的角度看,个体社会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并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前提,社会化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2从社会的角度看,个体社会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化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经之路,社会化使社会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5.社会化过程:

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过度社会化—逆社会化

八、人的社会化的三种机制?

教化论:

社会化的实施者(主动作用)

社会化的任务由外部灌输某种文化自然人——社会人

中国传统中的儒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

迪尔凯姆(社会学家):

儿童的这种善主要来自社会的教化

学习论:

社会化对象主动学习的过程(个人的主动作用)

皮亚杰认知心理学:

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式化思维能力(求异法)

互动论:

一方面给社会化对象灌输,另一方面社会化对象主动学习

九、社会化的对象、实施者?

语言、思维能力、人的智力皆不同于动物

某人具有天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其生物基础为:

学习创造能力(较长的依赖性,感情、智力、体质)

十、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生活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个体角色社会化。

十一、人的社会化理论与现实问题?

政府更新:

他人面前自己的行为方式(别人面前自己的形象)如梁启超面见张之洞

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想象自己的行为。

1.认识发展理论米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我,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模仿阶段对动物的模仿

嬉戏阶段扮演重要的角色

成长阶段童年和少年时期形成

社会需要理想化的角色

2.人格发展理论佛罗伊德

爱自己的身体,肯定给自己的身体

寻找对象期——自信的人格

青春期——自由联想法

对心理症状的治疗

3.认识发展阶段

感觉运算阶段

潜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形式化思维能力

4.概冠定论艾利克森

婴儿期

幼儿期——接受三纲五常教条的教育

学前期——主动性、内疚感

中年期——关注后代、关注自我

老年期——完善与不完善、孤独感

人的社会化的外界环境条件家庭、学校

十二、个人社会化的问题?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双向教育问题

弱智儿童的教育问题

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

个人意志、情感、认知、文化的社会化

十三、社会互动?

含义:

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社会行动的过程

他人采取的社会行动与对方作出反应的社会心理活动的过程

社会行动——指向他人、社会、群体的行动

马克斯韦伯(德)价值行动

情感行动

理性行动

传统行动

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

行动者、需求、符号、环境、情景定义、手段、互动规则

十四、社会互动的形式?

非语言互动

合作共同的目的(分工合作、共同的参与合作)

国家内部只可以竞争、合作

竞争条件规制

目的是独自占有商品

对稀缺物的占有

规则在一定条件不进行(对法律法规的健全)

冲突冲突与竞争的区别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在冲突中打败对手认为是重要的

冲突具有破坏性

冲突双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接触

冲突双方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

经济、政治、文化、种族、宗教等形式的冲突类型

强制

顺应

其他:

暗示与模仿、调适、同化

十五、社会互动的意义?

社会互动是社会行动的基础

1

促进自我意识觉醒、形成;

2学会社会行为选择

3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满足行动者的需要

十六、社会互动的情景、理论与过程?

1.

情景

社会互动人数二人关系亲密感情、排他性

独特性

三人关系中间人

仲裁人

从中渔利者

征服者、分裂者

多人关系

 

社会互动情景工作医生为病人看病

社交与朋友吃饭

熟悉酒会、舞会

有情感关系、亲属关系、工具关系

2.社会互动理论

1符号互动论人和自然的、人与人的

2

表演互动论剧本期望

剧情

剧组

表演区域

假面具

3约定互动论a主要观点:

它反抗公认的社会理论,该理论对社会学理论所关心的社会秩序问题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质疑。

该理论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常识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个体都依照其社会化所习得的规范与价值,作为参考架构。

b主要概念权宜性、索引性、反身性

4社会交换论人的情感等均可交换

3.社会互动的过程

定向阶段:

情景辨识问题

保持阶段:

态度确定

十七、社会群体?

1.含义: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社会群体是指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2.

基本特征:

社会群体成员间有特定的社会关系

社会群体成员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社会群体成员间有一致的行动能力

社会群体有一致的群体边界

3.

类型按群体的规模分类——大群体与小群体

按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分类——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

按群体社会关系的性质分类——依据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

(还有趣缘群体)

按群体的正规化分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化群体

其它分类——内群体与外群体、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4.社会群体产生的原因:

一般性原因:

为了对付外在压力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精神上的需要。

群体的凝聚力、群体过程以及群体中凝聚力

十八、社会群体的功能、结构?

1.初级社会群体:

是指社会群体成员间直接面对面的交往,并具有亲密人际关系的群体,包括家庭、邻里、朋友、伙伴以及亲属等。

(人性的养育所、带有感情色彩)

2.

基本特征规模小、成员数量有限

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

浓厚的感情色彩

不能替代的人际关系

多重角色

非正式的控制手段

3.

形成的条件:

适当的时空条件是初级群体形成的重要条件;

交往各方的社会地位及其角色行为模式对初级群体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社会互动的情景与文化也能影响社会群体

4.

功能个人社会化的最为基本的环境

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归属感需求

保持和传递社会文化,维护社会秩序

有一定的负功能

5.社会转型的初级社会群体:

家族规模在缩小、功能在减少。

十九、家庭?

1.含义: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兼有领养关系的人类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

2.

家庭研究的视角进化论的视角

结构功能的视角

冲突的视角

微观互动的视角

交换的视角

发展的视角

3.家庭的结构

是指组成家庭的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换言之,是指家庭中婚缘、血缘及收养关系的组合状况。

核心家庭(城市)

主干家庭(农村)

联合家庭

其他家庭

4.家庭的功能

生理功能满足性爱的功能

生育的功能

生产和消费的功能

情感满足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

抚养和赡养的功能

休闲娱乐功能

二十、婚姻?

是男女之间按社会认可的方式结合,并建立家庭的一种社会制度。

1.婚姻的意义形式多种多样

构成婚姻的三大要件:

异性的结合;按社会认可的方式结合并得到社会承认;结合的目的是建立家庭,因而需要承担与家庭有关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择偶依照风俗、法律而结成的夫妻生活

西方人交换理论

平等理论

需要互补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

过程理论

中国人的择偶观念

3.婚姻的缔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源于中国周代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娶。

二十一、家庭未来发展?

家庭消亡论

家庭回归论

家庭振兴论

新家庭论

家庭趋同论

二十二、社会组织?

1.含义:

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一种共同活动群体。

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性、功利型组织。

2.构成要素:

成员、规范、地位、角色、权威、机构和设备。

3.社会组织的类型与特征

按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正式组织

梅奥非正式组织

按照组织功能和目标经济组织

帕森斯整合组织

权力组织(政治组织)

文化组织

组织对成员控制方式强制——监狱、军队、情报机构

艾滋奥尼功利——工商业组织

规范——学校、家庭、文化组织

组织的获利者互利组织——政党、俱乐部

布劳营利组织——银行(事改企)

公益组织

服务型组织——学校、医院

我国社会学界对社会组织类型的划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按组织编制性质国家事业

国家企业

国家机关

4.社会组织的目标、手段

社会组织目标是指组织争取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它是开展各项组织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特征:

未来性、时序性、技术性

分类性质——主要目标、次要目标

时间——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环境——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组织目标

5.社会组织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

20C初——20C30年代泰勒的经济人理论

第二阶段:

20C30——60年代巴纳德的组织行为理论

第三阶段:

20C60——70年代企业战略

第四阶段:

20C80——90年代企业再造

第五阶段:

20C90年代以后学习型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