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157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docx

《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docx

于家堡项目实施绿色建筑的做法

天津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绿色施工做法

罗李忠

(启东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于家堡金融区工程绿色施工做法

[关键词]:

绿色施工LEEDTM评估体系低碳排放

1.工程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位于塘沽区海河北岸,是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核心部分。

其东、南、西三面均为海河下游的弯道围成呈“半岛”状。

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0万平方米,将建成世界级的现代化金融商业中心(图1)。

本工程属整个金融区起步区9+3地块中的一部分,地块编号为03-25地块,建成后用于天津农商银行办公营业使用。

整个工程由一幢144.7米高(地上31层)的塔楼、东侧4层裙房、北侧8层裙房和地下3层商业、地铁空间和停车空间组成(图2)。

基地占地面积为10170.5㎡,总建筑面积为113199㎡,其中±0.000以下面积为38206㎡。

建筑分类为一类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防水,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防水。

工程和周边六地块同时于2009年开始进行桩基和基坑支护施工;于2010年10月开始基础结构施工,2011年10月完成主体结构,目前正在进行室内二次结构和粗装修阶段。

 

图1于家堡金融区概貌

 

 

本工程

 

图2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概貌及本地段效果图

 

图3施工现场开工前概貌

 

图4工程目前形象进度

2.绿色施工简介

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图5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3.本工程绿色施工规划和目标

3.1总体目标

根据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9+3地块绿色建筑区域规划,区域总体目标为:

统一规划,集成设计,低碳城区,绿色建筑,国际领先,持续发展。

规划强调:

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级“低碳城市示范区”为目标,以绿色建筑建设为载体,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建立合同能源管理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优化设计先进适用技术集成为支撑,通过优良的城市规范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天津于家堡金融区内的全面低碳排放,降低人均和单位GDP的碳排放量。

整体规划中针对本地块工程的实施目标:

达到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标三星级;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评估体系LEED金级;APEC框架(亚太经合组织)内首个低碳示范城镇目标。

3.2具体执行目标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最大程度地满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施工能耗下降5%;

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5%;

现场临时用房、临时围墙可重复使用率达70%。

4.绿色施工文件

为确保上述规划目标的实现,由区域总开发单位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上海、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及认证指导单位共同编制了《绿色施工导则》、《施工过程LEED指导要求》,以及《低碳施工导则》三个指导性文件。

三个文件根据各自的要求编制审批形成,具有较强的实施性。

三个文件既相辅相成,互相通用,补充,又各有侧重:

《绿色施工导则》指导绿色施工进行;《施工过程LEED指导要求》在为确保本建筑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绿色建筑评定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低碳施工导则》侧重于使低碳施工规范人、标准化,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统一。

4.1《绿色施工导则》主要内容

4.1.1总则

总体介绍本导则的编制范围、编制依据等。

4.1.2绿色施工原则

绿色施工的主体责任方、所涉及的时间阶段、地域阶段。

4.1.3绿色施工总体框架

绿色施工总体要求内容。

4.1.4绿色施工要点

从绿色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制定具体绿色施工要求及措施。

4.1.5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

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4.1.6绿色施工的应用示范工程

通过申报示范工程,总结经验,促进发展。

4.1.7绿色建筑评价细则

介绍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中有关施工细则,全面了解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认证绿色建筑施工的特征,并明确面临的工作任务,在施工过程中与绿色建筑目标保持一致,避免后期的返工。

有关施工方面的

4.2《施工过程LEED指导要求》主要内容

4.2.1概述

本报告的编制目的、LEED得分点等。

4.2.2可持续发展建筑场地

根据SS评分先决条件1建筑施工污染的防止,提出目的、要求、呈交文件和可用的技术和措施。

4.2.3材料和资源

根据MR评分条件2施工废弃物管理,MR评分条件4循环利用成分,MR评分条件5本地材料,提出目的、要求、呈交文件和可用的技术和措施。

4.2.4室内环境质量

根据EQ评分条件3施工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管理计划(施工期间),EQ评分条件4.1低挥发性材料(黏合剂和密封剂),EQ评分条件4.2低挥发性材料(油漆和涂料),EQ评分条件4.3低挥发性材(地板系统),提出目的、要求、呈交文件和技术措施。

4.3《低碳施工导则》主要内容

4.3.1综述

制定本导则的编制目的、原则、职责和框架。

4.3.2施工管理

简述了本工程实施低碳施工的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

4.3.3环境保护

制定扬尘控制措施,有害物质排放控制措施,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光污染控制措施,水污染控制措施,土壤保护措施,建筑垃圾控制措施,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措施。

4.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制定节材措施,指定结构用材、围护用材、装修用材和周转材料。

4.4.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制定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用水安全措施。

4.4.6节能与能源利用

制定节能措施,机械设备与机具使用计划,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施工用电及照明计划。

4.4.7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临时用地指标,临时用地保护措施和施工总平面管理措施。

4.4其它相关文件

作为补充与完善,施工单位项目部根据指导文件,编制了其它相关文件和方案,主要有:

水土流失和沉积控制计划,废弃物管理计划,施工期间IAQ管理计划,SMACNAIAQ指导条例,LEED绿色建筑认证采购控制计划等。

上述文件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等,成为指导整个施工过程的绿色施工的依据。

5.绿色施工具体实施做法

5.1施工管理

5.1.1组织管理

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详见图6),制订详细的分工,将绿色施工每一要求措施落实到每一人。

 

图6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5.1.2实施管理

(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4)现场实施阶段,针对各种措施、行动采取摄像、照相、保存资料的方式留存证据。

(5)按时完成统计报表,上报建设单位、咨询公司和认证机构。

5.1.3评价管理

(1)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由市级专家评估小组,对工程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5.1.4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

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5.2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5.2.1扬尘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

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6)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

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7)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5.2.2噪音与振动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5.2.3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

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5.2.4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4)保护地下水环境。

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5.2.5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

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

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5.2.6建筑垃圾控制

(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

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5.2.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

5.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

5.3.1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5.3.2结构材料

(1)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3)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4)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

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

大型钢结构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顶升的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

(6)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5.3.3围护材料

(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

(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

(4)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

(5)屋面或墙体等部位的保温隔热系统采用专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强各层次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强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5.3.4周转材料

(1)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施工前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

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5)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方案,减少周转材料投入。

(6)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5.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5.4.1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现场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

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8)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5.4.2非传统水源利用

(1)优先采用中水养护,收集雨水养护。

(2)基坑降水阶段,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4)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5)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5.5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5.5.1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

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根据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5.5.2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

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

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5.5.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5.6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

5.6.1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

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5.6.2临时用地保护

(1)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

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

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5.6.3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

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4)施工现场内分隔围挡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

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5.7使用新技术

(1)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应用。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提高绿色施工的各项指标。

6.确保LEED金级的措施

6.1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ershipinEnergy&EnvironmentalDesignBuildingRatingSystem),国际上简称LEEDTM,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

LEEDTM是自愿采用的评估体系标准,主要目的是规范一个完整、准确地绿色建筑概念,防止建筑的滥绿色化,推动建筑的绿色集成技术发展,为建造绿色建筑提供一套可实施的技术路线。

凡通过LEEDTM评估为绿色建筑的工程都可获得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发的绿色建筑标识。

LEEDTM评估体系由五大方面,若干指标构成其技术框架,主要从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几个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判断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反映建筑的绿色水平。

并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得分结果,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

白金(52-69分);金(39-51分);银(33-38分);认证级别(26-32分)。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考虑的主要因素:

(1)场地的可持续性;

(2)水的利用效率;(3)能源和空气;(4)材料和资源;(5)室内环境质量。

6.2总包方关于LEED认证的主要工作内容

(1)本工程LEED认证委托美国EMSI环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指导进行,首先总包方必须积极参加咨询公司的培训。

(2)负责LEED认证方案的实施,组织对工人进行LEED认证方面的培训,在技术、安全交底中明确LEED认证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方案要求实行,并按要求保留相关记录。

(3)负责督促分包单位执行LEED认证实施方案、提供相关资料。

(4)在材料、设备采购合同中,明确LEED认证相关要求(包括技术、质量要求和资料要求);对分包单位的采购提出相应要求;在材料、设备进场时按LEED认证要求进行验收,保留相关记录。

(5)监督施工过程按LEED认证实行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垃圾处理等,保留相关图片和音像资料。

(6)拟定、审查分包合同、采购合同,明确LEED认证要求(包括技术、质量要求和资料要求)。

(7)熟悉LEED对相关资料(粘结剂、密封材料、油漆、底胶、涂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