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057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污水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污水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污水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污水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讲义.docx

《污水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讲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讲义.docx

污水讲义

第三部分污水处理

一、污水处理总论

1、城市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1.1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

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是水温、色度、臭味、固体含量及泡沫等。

(1)水温

污水的水温,对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之有

直接的影响。

所以水温是污水水质的重要物理性质指标之一。

我国的幅员广大,但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各地的生活污水的年平均温度差别不大,均约在10-20℃之间。

污水的水温过低(如低于5℃)或过高(如高于40℃)都会影响污水的生物处理的效果。

(2)色度

生活污水的颜色常呈灰色。

但当污水中的溶解氧降低至零,污水所含有机物腐烂,则水色转呈黑褐色并有臭味。

生产污水的色度视工矿企业的性质而异,故色度往往给人感观不悦。

色度可由悬浮固体、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

悬浮固体形成的色度称为表色。

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的色度称为真色。

水的颜色用色度作为指标。

(3)臭味

生活污水的臭味主要由有机物腐败产生的气体造成。

工业废水的臭味主要由挥发性化合物造成。

臭味大致有鱼腥臭、氨臭、腐肉臭、腐蛋臭、腐甘蓝臭、粪臭以及某些生产污水的特殊臭味。

臭味给人以感观不悦,甚至会危及人体生理,呼吸困难,倒胃胸闷,呕吐等。

故臭味也是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

(4)固体含量

固体物质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

悬浮的、胶体的和溶解的三种;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有机物、无机物与生物体三种。

固体含量用总固体含量作为指标(英文缩写为TS)。

把一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即为总固体量。

悬浮固体(英文缩写SS)或叫悬浮物。

悬浮固体中,颗粒粒径在0.1-1.0μm之间者称为细分散悬浮固体;颗粒粒径大于1.0μm者称为粗分散悬浮固体。

把水样用滤纸过滤后,被滤纸截留的滤渣,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重量称为悬浮固体;滤液中存在的固体物即为胶体和溶解固体。

悬浮固体中,有一部分可在沉淀池中沉淀,形成沉淀污泥,称为可沉淀固体。

悬浮固体也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故又可分为挥发性悬浮固体(英文缩写为VSS)或称为灼烧减重;非挥发性悬浮固体(英文缩写为NVSS)或称为灰分两种。

把悬浮固体,在马福炉中灼烧(温度为600℃),所失去的重量称为挥发性悬浮固体;残留的重量称为非挥发性悬浮固体。

生活污水中,前者约占70%,后者约占30%。

胶体(颗粒粒径为0.001-0.1μm)和溶解固体(英文缩写为DS)或称为溶解物也是由有机物与无机物组成。

生活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包括尿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及洗涤剂等;溶解性无机物包括无机盐(如碳酸盐、硫酸盐、胺盐、磷酸盐),氯化物等。

工业废水的溶解性固体成分极为复杂,视工矿企业的性质而异,主要包括种类繁多的合成高分子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等。

溶解固体的浓度与成分对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如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等)及处理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1.2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无机物与有机物;按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悬浮状态与溶解状态。

1.2.1无机物及指标

无机物包括酸碱度,氮,磷,无机盐类及重金属离子等。

(1)酸碱度

酸碱度用pH值表示。

PH等于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7时,污水呈中性;pH<7时,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当pH值超出6-9范围时,会对人、畜造成危害,并对污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是当pH低于6的酸性污水,对管渠、污水处理构筑物及设备产生腐蚀作用。

因此pH值是污水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碱度指污水中含有的、能与强酸产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亦称H+离子的受体,主要包括三种:

①氢氧化物碱度,即OH-离子含量;②碳酸盐碱度,即CO32-离子含量;③重碳酸盐碱度,即HCO3-离子含量。

污水的碱度可用下式表达:

[碱度]=[OH-]+[CO32-]+[HCO3-]-[H+]

式中[]——代表浓度,(mg-N/L)。

(2)氮、磷

氮、磷是植物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污水进行生物处理时,微生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及某些工业废水。

氮、磷是导致湖泊、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A.氮及其化合物

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四种含氮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氮(英文缩写为TN,以N计)。

有机氮很不稳定,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其他三种。

在无氮的条件下,分解为氨氮;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为氨氮,在分解为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凯氏氮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

凯氏氮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污水在进行生物法处理时,氮营养是否充足的依据。

生活污水中凯氏氮含量约40mg/L。

氨氮在污水中存在形式有游离氨与离子状态铵盐两种。

故氨氮等于两者之和。

污水进行生物处理时,氨氮不仅向微生物提供营养,而且对污水的pH值起缓冲作用。

但氨氮过高时,对微生物的生活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可见总氮与凯氏氮之差值,约等于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凯氏氮与氨氮之差值,约等于有机氮。

B.磷及其化合物

污水中含磷化合物可分为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有机磷的存在形式主要有:

葡萄糖-6-磷酸等;无机磷都以磷酸盐形式存在,包括正磷酸盐、偏磷酸盐等。

(3)硫酸盐与硫化物

生活污水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工业废水如洗矿、化工等工业废水,含有较高硫酸盐。

污水中的,在缺氧的条件下,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反硫化菌的作用,被脱硫、还原成H2S。

在排水管道内,释出的H2S与管顶内壁附着的水珠接触、在噬硫细菌的作用下形成H2SO4

H2SO4浓度可高达7%,对管壁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可能造成管壁塌陷。

污水中的硫化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硫化物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有硫化氢、硫氢化物与硫化物。

(4)氯化物

生活污水中的氯化物主要来自人类排泄物。

工业废水以及沿海城市采用海水作为冷却水时,都含有很高的氯化物。

氯化钠的浓度超过4000mg/L时对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5)非重金属无机有毒物质

非重金属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氰化物、砷化物、重金属离子。

(6)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指原子序数在21-83之间的金属或相对密度大于4的金属。

污水中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铅、锌、铜、镍、锡、铁、锰等。

生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冶金、电镀、陶瓷、玻璃、氯碱、电池、等工业废水,都含有不同的重金属离子。

当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即会产生毒害作用。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60%被转移到污泥中。

1.2.2有机物

有机物按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两类4种:

第一类是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可分为两种:

①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微生物无毒害或抑制作用;

②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但对微生物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第二类是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也可分为两种:

③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微生物无毒害或抑制作用;

④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对微生物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上述两类有机物都可被氧化成无机物。

第一类有机物可被微生物氧化;第二类有机物可被化学氧化或被经驯化、筛选后的微生物氧化。

(1)碳水化合物

污水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都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微生物无毒害与抑制作用。

(2)蛋白质与尿素

蛋白质不很稳定,可发生不同形式的分解,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微生物无毒害与抑制作用。

蛋白质与尿素是生活污水中氮的主要来源。

(3)脂肪和油类

生活污水中的脂肪与油类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及餐饮业的洗

涤水。

脂肪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都稳定,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微生物无毒害与抑制作用。

石油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对微生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油脂在污水中存在的物理形态有5种,包括漂浮油、机械分散态油、乳化油、附着油和溶解油。

前4种一般可用隔油、气浮或沉淀等物理方法去除,溶解油主要可用生物法或气浮法去除。

(4)酚

酚类是芳香烃的衍生物。

根据能否随水蒸气一起挥发,可分为挥发酚和不挥发酚。

挥发酚包括苯酚、甲酚、二钾苯酚等,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但对微生物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不挥发酚包括苯二酚、邻苯三酚等多元酚,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对微生物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酚的水溶液与酚蒸气易被皮肤或呼吸道吸入人体引起中毒。

(5)有机酸、碱

有机酸工业废水含有短链脂肪酸、甲酸、乙酸和乳酸。

人造橡胶、合成树脂等工业废水含有机碱包括吡啶及其同系物。

都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但对微生物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6)表面活性剂

生活污水与表面活性剂制造工业废水,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有两种:

①烷基苯磺酸盐,俗称硬性洗涤剂(英文缩写为ABS),含有磷并易产生大量泡沫,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60年代前常用;②烷基芳基磺酸盐,俗称软性洗涤剂(英文缩写为LAS),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代替了ABS,泡沫大大减少,但仍然含有磷。

(7)有机农药

有机农药有两大类,即有机氯农药与有机磷农药。

有机氯农药(如DDT,六六六等)毒性极大且难分解,会在自然界不断积累,造成二次污染。

现在普遍采用有机磷农药,约占农药总量的80%以上,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对微生物有毒害与抑制作用。

(8)取代苯类化合物

苯环上的氢被硝基、胺基取代后生成的芳香族卤化物称为取代苯类化合物。

主要来源于燃料工业废水、炸药工业废水以及电器、塑料、制药、合成橡胶等工业废水。

都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并对微生物有毒害和抑制作用。

人工合成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已查明的三致物质(致癌、致突变、致畸形)有聚氯联苯、联苯氨、稠环芳烃等多达20多种,疑致癌物质也超过20种。

1.2.3有机物污染指标

(1)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

在水温为20℃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

生物化学需氧量即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数量。

在有氧的条件下,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碳氧化阶段,即在异养菌的作用下,含碳有机物被氧化(或称碳化)为CO2,H2O,含氮有机物被氧化(或称氨化)为NH3,所消耗的氧以Oa表示。

与此同时,合成新细胞(异养型);第二阶段是硝化阶段,即在自养菌(亚硝化菌)的作用下,NH3被氧化为N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用Oc表示,再在自养菌(硝化菌)的作用下,NO2-被氧化为NO3-,所消耗的氧量用Od表示。

与此同时合成新细胞(自养型)。

自身氧化的过程,产生为CO2,H2O和NH3,并放出能与氧化残渣(残存物质),这种过程叫做内源呼吸,所消耗的氧量用Ob表示。

耗氧量Oa+Ob称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或称为总碳氧化需氧量、总生化需氧量、完全生化需氧量)用Sa或BODu表示。

耗氧量Oc+Od称为第二阶段生化需氧量(或称为氮氧化需氧量、硝化需氧量)用硝化BOD或NODu表示。

常用20d的生化需氧量BOD20作为总生化需氧量BODu,用符号Sa表示。

在工程实用上,20d时间太长,故用5d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综合浓度指标。

(2)化学需氧量COD

以BOD5作为有机物的浓度指标,也存在一些缺点:

①测定时间需5d仍嫌太长,难以及时指导生产实践;②如果污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浓度较高,BOD5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大;③某些工业废水不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或者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测定结果。

COD的测定原理是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O2所消耗的氧量,即称为化学需氧量,用CODCr表示,一般简写为COD。

此外,也可以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但其氧化能力较重铬酸钾弱,测出的耗氧量也较低,故称为耗氧量,用CODMn或OC表示。

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且不受水质的限制。

缺点是不能像BOD那样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消耗氧,所以COD值也存在一定误差。

因此BOD5/COD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故把BOD5/COD的比值称为可生化性指标,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3)总需氧量TOD

由于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S等。

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由于在高温下燃烧,有机物可被彻底氧化,故TOD值大于COD值。

(4)理论需氧量ThOD

如果有机物的化学分子式已知,则可根据化学氧化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理论需氧量ThOD。

(5)总有机碳TOC

总有机碳TOC是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

TOC的测定原理是先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用压缩空气吹脱其中的无机碳酸盐,排除干扰,然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过以铂钢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CO2,用红外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据并折算成含碳量即等于总有机碳TOC值。

测定时间仅几分钟。

TOD与TOC的测定原理相同,前者用消耗的氧量表示,后者用含碳量表示。

水质比较稳定的污水,数值大小的排序为:

ThOD>TOD>CODCr>BODu>BOD5>TOC

工业废水的BOD5/COD比值,如果该比值>0.3,被认为可采用生化处理法;<0.25不宜采用生化处理法;<0.3难生化处理。

1.2.4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

污水生物性质的检测指标有大肠菌群数(或称大肠菌群值)、大肠菌指数、病毒及细菌总数。

(1)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与大肠菌指数

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是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大肠菌群指数是查出1个大肠菌群所需的最少水量,以毫升(mL)计。

大肠菌群数作为污水被粪便污染程度的卫生指标,原因有两个:

①大肠菌与病原菌都存在于人类肠道系统内,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时间都基本相同。

②由于大肠菌的数量多,且容易培养检验,但病原菌的培养检验十分复杂与困难。

故此,常采用大肠菌群数作为卫生指标。

(2)病毒

(3)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是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细菌数的总和,以每毫升水样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表示。

细菌总数愈多,表示病原菌与病毒存在的可能性愈大。

2、水体污染及其危害

2.1水体的物理性污染及危害

(1)水温

高温废水,排入水体后,使水体水温升高,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危害水生动、植物的繁殖与生长,称为水体的热污染。

造成的后果是:

①因水体的饱和溶解氧浓度与水温成反比关系,水温升高饱和溶解氧降低,水体中的亏氧量也随之减少,故大气中的氧,向水体传递的速率减慢,即水体复氧速率减慢;此外,由于水温升高,水生生物的耗氧速率加快,加速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窒息死亡,使水质迅速恶化;②导致水体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可引发水体物理化学性质;③使水体中的细菌繁殖加速,该水体如作为给水水源时,所需投加的混凝剂与消毒剂量增加,处理成本增高。

特别是由于投氯量增加,可能导致有机氯化物更快地转化为三氯代甲烷(CHCl3,或称氯仿),有致癌作用;④加速藻类的繁殖。

因此水体的热污染也会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

(2)色度

城市污水,特别是有色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后,使水体形成色度,引起人们感官不悦。

色度有表色与真色之分。

由悬浮物造成的色度称表色;由胶体物质与溶解物质形成的色度称真色,由于水体色度加深,使透光性减弱,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繁殖,妨碍水体的自净作用。

(3)固体物质污染

固体物质包括悬浮固体与溶解固体。

水体受悬浮固体污染后,浊度增加、透光度减弱,产生的危害主要是:

①与色度形成的危害相似;②悬浮固体可能堵塞鱼鳃,导致鱼类窒息死亡;③由于微生物对有机悬浮固体的代谢作用,会消耗掉水体中的溶解氧;④悬浮固体中的可沉淀固体,沉积于河底,造成底泥积累与腐化,使水体水质恶化;⑤悬浮固体可作为载体,吸附其他污染物质,随水流迁移污染。

水体受溶解固体污染后,使溶解性无机盐浓度增加,故饮用水溶解固体含量应不高于500mg/L。

农田灌溉用水,要求不宜超过1000mg/L。

2.2无机物污染及危害

(1)酸、碱及无机盐污染

工业废水排放的酸、碱,以及降雨淋洗受污染空气中的SO2,Nox所产生的酸雨,都会使水体受到酸、碱污染。

酸、碱进入水体后,互相中和产生无机盐类。

同时又会与水体存在的地表矿物质中和反应,产生无机盐类,故水体的酸、碱污染往往伴随无机盐污染。

酸、碱污染可能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微生物生长受到一致,水体的自净能力受到影响。

无机盐污染使水体硬度增加,造成的危害与前述溶解性固体相同。

另一方面,由于水体中往往都存在一定数量的,由分子状态的碳酸、重碳酸根和碳酸根组成的碳酸系碱度,对外加的酸、碱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以维持水体pH值的稳定。

(2)氮、磷的污染

氮、磷属于植物营养物质,随污水排入水体后,会产生一系列的转化过程。

A.含氮化合物的转化

含氮化合物在水体中的转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含氮有机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转化为无计氨氮,称为氨化过程;第二阶段是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称为消化过程。

两阶段转化反应都在微生物作用下完成。

蛋白质的降解首先是在细菌分泌的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断开肽键,脱除羧基和氨基形成氨,完成氨化过程。

氨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亚硝酸,接着在硝化菌的作用下,亚硝酸氧化为硝酸,如果水体缺氧,则硝化反应不能进行,而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产生反硝化反应。

现在发现硝酸盐在缺氧、酸性的条件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仲胺作用,会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三致(致突变、致癌、致畸形)物质,这种反应也可在人胃内产生。

B.磷化合物的转化

水体中磷可分为有机磷与无机磷两大类。

有机磷大多呈胶体和颗粒状。

可溶性有机磷只占30%左右。

无机磷几乎都是以可溶性磷酸盐形式存在,包括:

正磷酸盐,偏磷酸盐、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以及聚合磷酸盐如焦磷酸盐,三磷酸盐等。

水体中的可溶性磷很容易与Ca2+,Fe3+,Al3+等离子生成难溶性沉淀物沉积于水体底部成为底泥。

沉积物中的磷,通过水流的湍流扩散再度稀释到上层水体中,或者当沉积物中的可溶性磷大大超过水体中的磷的浓度时,则可能重新释放到水体中。

所有含磷化合物都是首先转化成磷酸盐后,再测定其含量,其结果即总磷,以PO43-浓度表示。

C.氮、磷污染与水体的富营养化

湖泊由贫营养湖演变成富营养湖,进而发展成沼泽地和旱地,但如受氮、磷等植物营养性物质污染后,可以使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地加速。

呈胶质状藻类覆盖水面,色呈暗红,故称“赤潮”,隔绝水面与大气之间的复氧,加上藻类自身死亡与腐化,消耗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迅速降低。

藻类堵塞鱼鳃与缺氧,造成鱼类窒息死亡。

死亡的藻类与鱼类不断沉积于水体底部,逐渐淤积,最终导致水体演变成沼泽甚至旱地。

(3)硫酸盐与硫化物污染

饮用水中含少量硫酸盐对人体无影响,但超过250mg/L后,

会引起腹泻。

当水体pH低时,以H2S形式存在为主;当pH值高时,以S2-形式存在为主。

H2S浓度达0.5mg/L时即有异臭。

硫化物会使水色变黑。

(4)氯化物污染

水体受氯化物污染后,无机盐含量往往也高,水味变咸,对金属管道与设备有腐蚀作用,且不宜作为灌溉用水。

(5)重金属污染

水体受重金属污染后,产生的毒性有如下热点:

①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浓度在0.01~10mg/L之间,即可产生毒性效应;

②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反而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机化合物,使毒性猛增;

③水生生物从水体中摄取重金属并在体内大量积累;

④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能与体内的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失去活性,并可能在体内某些器官中积累,造成慢性中毒。

主要包括汞污染、镉污染、铬污染、铅污染等。

2.3有机物污染及危害

有机物排入水体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由于耗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被降解为CO2,H2O与NH3,同时合成新细胞,消耗掉水体的溶解氧。

与此同时,水体水面与大气接触,大气中的氧不断溶入水体,使溶解氧得到补充,这种作用称为水面复氧。

若排入的有机物量超过水体的环境容量,则耗氧速度会超过复氧速度,水体出现缺氧甚至无氧;在水体缺氧的条件下,由于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有机物被降解为CH4,CO2,NH3及少量H2S等有害有臭气体,使水质恶化“黑臭”。

(1)油脂类污染

油脂类浓度高时,水面上结成油膜,膜厚达到10-4cm时,能隔绝水面与大气接触,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当水体石油浓度为0.01~0.1mg/L时,对水生生物形成致死毒性。

(2)酚污染

酚污染主要是挥发酚,对水生生物有较大毒性。

(3)表面活性剂污染

2.4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危害

污水会带给水体大量有机物,造成细菌存活的环境,同时带入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和病毒等。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物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

利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

方法有:

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气浮法,过滤法和反渗透法等。

化学处理法:

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

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汽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

化学处理法多用于处理生产污水。

生物化学处理法:

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

主要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利用耗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耗氧氧化法)和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厌氧法(厌氧还原法)。

前者广泛应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及有机性生产污水,其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后者多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现在也开始用于处理城市污水与低浓度有机污水。

二、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1、污水物理处理法的去除对象是漂浮物、悬浮物质。

采用的处理方法与设备主要有:

筛滤截留法——筛网、格栅、滤池与微滤机等;

重力分离法——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与气浮池等;

离心分离法——离心机与旋流分离器等。

1.1格栅

1.1.1格栅分类

按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与曲面格栅两种。

平面格栅由栅条与框架组成。

曲面格栅又可分为固定曲面格栅与旋转鼓筒式格栅两种。

按格栅栅条的净间隙,可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3种。

按清渣方式,可分为人工清渣和机械清渣两种。

人工清渣格栅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机械清渣格栅——当栅渣量大于0.2m3/d时,应采用机械清渣格栅。

1.2破碎机

破碎机的作用是把污水中较大的悬浮固体破碎成较小的较

均匀的碎块,仍留在污水中,随水流至后续污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

破碎机的安装地点:

可安装格栅后、污水泵前,作为格栅的补充,防止污水泵被阻塞并提高与改善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效能;也可安装在沉砂池之后,使破碎机的磨损减轻。

1.3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沉砂池一般设于

泵站、倒虹吸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次沉砂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

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等。

1.3.1平流沉砂池

(1)平流沉砂池的构造

平流沉砂池由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及沉砂斗组成。

它具有截留无机颗粒效果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沉砂较方便等优点。

(2)平流沉砂池排砂方法与装置主要有重力排砂与机械排砂两类。

1.3.2曝气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呈矩形,池底一侧有i=0.1~0.5的坡度,坡向另一侧的集砂槽。

曝气装置设在集砂槽侧,空气扩散板距池底0.6~0.9m,使池内水流作旋流运动,无机颗粒之间的互相碰撞与摩擦机会增加,把表面附着的有机物磨去。

此外,由于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