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055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docx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docx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

网络环境下校园中的中学德育活动探究

摘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

网络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娱乐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于有人把现代中学生称为“e代青年”。

互联网已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工具。

然而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会产生出许多“网毒”和“电子海洛因”。

本文从网络时代中学德育的现状特征入手,客观分析了网络对中学生德育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新形式下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网络时代中学德育网络德育

一、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1.网络时代的概念

类似于“石器时代”,“网络时代”只不过是现在我们所居住环境的一个代名词。

但“网络流行的时代就是网络时代”——这种讲法显然过于片面和绝对。

也有人说,“网络时代”的标志就是“人类进入无障碍、超时空信息交流的时代”,这又未免太过于抽象。

查阅了大量有关“网络时代”的界定,发现对于这个新词的完整含义目前尚无定论。

“网络文化”、“网络商业”、“网络传媒”、“网络教育”等等,都是网络时代的现实产物。

其实我们若把这些“不同花色的婴孩”捆绑在一起,或许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个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现实意义,当然这是一种狭义的假设。

那么何谓网络时代呢?

我们这样注解:

网络时代,是一个泛泛的、笼统的、十分不确切的概念。

它可以有很多名称,诸如数字化生存、电子媒介时代、网络空间和虚拟现实等等。

但它总是以数字化为其基本特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国际互联网、虚拟技术等高科技的基础之上的。

这个以数字化为其基本特征而出现的时代,不再是以“比特”的方式存在,即数字化生存方式,把全世界的电脑通过国际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

我国自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至今只有10年多的时间,还处在一个少年期。

但中国的互联网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曾说:

“进入网络时代是一个过程,它的开始点用什么来标志,没有公认的定义。

我们在描述一个时代的时候,常常有各种简略的说法,比如‘原子能时代’、‘计算机时代’等。

遗憾的是,以前中国进入每一个时代,都迟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但是这次进入网络时代没有迟到,几乎和美国、欧洲同步。

这一点已经被事实证明:

我们的网络用户每年以20%到40%的速度增长。

⒉中学德育的概念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中学德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和中学生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中学生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在整个教育组成部分中,中学德育之所以能与智育、体育、美育并列,取得长期独立存在的资格和地位,就是由于它的特殊本质属性及其功能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

只有正确理解了它的本质属性,才能在我们教育工作中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的重要思想,把中学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网络德育的概念

网络德育是网络的"环保工程",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

我这里谈的网络,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覆盖全球的枢纽中心,通过它,可以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它对中学生德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产生了各个方面的影响。

与传统德育相比,网络德育一般利用校园网或者因特网进行,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性:

网络是开放的,开放的网络必将改变德育工作的时空。

受教育的人数、时间、地点不再受限制。

因此,网络德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

(2)交互性:

网络的交互,分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

实时交互又分两种,一种是人与人交互,另一种是人机交互。

前者是指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后者是指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由机器提问或解答,实现人机对话。

非实时交互是指人们通过E-mail、电子公告板、留言板等来相互传递信息。

(3)趣味性:

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

网络德育也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这里看不到老师严厉的面孔,听不到老师唾沫横飞的说教。

学生可通过德育课件(CAI)来感受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4)预见性:

网络德育的预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设计模拟现实的德育仿真实验,二是由德育管理者和教育者针对某一主题设计虚拟社区,让受教育者进入社区活动,根据活动者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导出最终结果,受教育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这些都是现行德育无法做到的。

例如,"毒品的危害"、"性犯罪的后果"、"不要自杀"等主题,能让学生去实验吗?

(5)能动性:

学生对世界的每一点独特体认都会通过网络这个全新的时空体显现出来,再通过网络这个媒介来传播出去。

学生会及时收集反馈回的信息,改正自己思想中的错误因素,提升个体的道德素养。

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受教育者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受什么样的教育。

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因而也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6)隐匿性:

虚拟网络社会可为用户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网络用户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摆脱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困扰,随心所欲地成为"大侠"、"剑客"或是"流氓"、"泼妇"。

其身份、行为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和篡改,而且大多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个完全理想的自我。

由于这种隐匿性,网民甚至无需顾及"脸面"和"政治风险",受教育者更容易说出自己真正的思想观点。

这是现行德育无法比拟的。

同时也因为这种隐匿性,许多人的"流氓意识",违法、失范行为在网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二、网络对中学德育的积极影响

随着全球范围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已呼啸而至。

它具有以往时代无可比拟的特征,网络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自上而下的生活方式,计算机及网络将会成为我们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必要工具,作为新兴事物,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反过来,青少年对网络的影响也是最大,尤其对网络的未来发展更是如此。

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也与时俱进。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它有存在的必要性,实用性和现实性。

1.必要性。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

而网络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

邓小平同志不是说: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

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

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

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

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小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网络对中学生也有很大的好处: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

互联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

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青少年的关注点也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他们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各种信息,科技动态,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第二、可以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方便的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青少年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互联网就提供了一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和环境。

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

充分利用互联网去学习、研究乃至创新。

另外,青少年还可以到各大网站或专业论坛、BBS与朋友交流、讨论,树立独家观点,以促进个性发展。

第四、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

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园地。

网络可以帮助青少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学校和老师或直接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网校)中上课。

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决疑难、获取知识。

比如现在的“101”等网校,让同学们可以在家里就可以听(看)到优秀的教师讲课,作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教师交流。

第五、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

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由于互联网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网络不仅锻炼了青少年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其次,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另外,网络的无边无际的空间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更有效地开发出来。

第六、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

中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

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够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个,但如果上了网,学生就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有问必答”、“题库”、“专题讲座”、“考前辅导”...一个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普通的中学生做题只能做些参考书或数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应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

第七、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

中学生们特别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因为这几年的高考还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几乎都会出台许多新措施。

而平时好些学生不大关心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只一味地埋头书海,因此可从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高考新举措。

作为学生,我们不仅需要缓解学习压力,更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精神食粮。

不可否认,我们当中的多数人上网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认为网络是辅助学业的一大工具。

三、网络时对中学德育带来的挑战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慢,但近年来发展势头极其迅猛。

在信息社会化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不断增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高中生上网人数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上网人数占初中生的36%。

你"e"了没有成为中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似乎已成为他们的"新宠"。

从本校及小学调查结果显示,对“从不上网”“偶尔上网”和“经常上网”三类学生的比较可以看出,三者在自我和谐和自尊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和谐的三个维度上也不存在差异。

就总体而言,网络并未成为阻碍学生自我发展与成熟的因素,也就是网络与学生人格成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它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影响中学生的成长。

它的迅猛发展能够给中学生带来巨大而无形的积极因素:

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它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包括学习观念、效率观念、成才意识、竞争意识等;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诸多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中学生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征途和更广阔的求知空间,对他们个人素质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互联网平等性的特征打破了年龄、区域、国界界限,经受网络平等性熏陶的中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中自然会增强平等待人、待己的观念;互联网以它丰富的信息拓宽中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目前,互联网正以它获取知识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成为中学生获取种种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互联网有助于中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对于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掌握一定技术的中学生来说,这一技能无疑会为他们以后的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我们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来洞悉不断发展的科技时,我们不难发现,科技从未成为过"中间"力量,它往往充当一把"双刃剑"的角色,在给我们创造无限美好未来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种种负面的影响。

有人说:

"如果爱你的孩子,就教会他上网,因为那里有天堂;如果恨你的孩子,就放纵他上网,因为那里有地狱。

"诚然,网络的发展为中学生的交流、学习、成才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然而当一些中学生通宵达旦沉湎于网络中的游戏和聊天中,互联网无形中对其学业、健康和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人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对于未成年来说,互联网无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学生存在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上的中学生出现道德弱化的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以中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中,不少人在汹涌而来的不良信息、思想面前逐渐迷失生活、道德和信仰的方向。

据调查:

有31.4%青少年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由于网络的隐秘性,在没有外界道德的约束下,中学生易在网上迷失自我,以"我自由,我快乐"的原则支配个人的欲望,随心所欲。

2、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很多中学生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

由于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机会大大减少,有些中学生出现了逃避现实的倾向,甚至会排斥与家长、教师的正常交流,养成孤僻的性格,最终导致在人际交往中的严重心理障碍,为此不仅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更重要的是造成人格发展障碍。

3、互联网上色情信息的传播对网上中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

互联网以其信息量大、丰富多彩吸引中学生上网,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致使淫秽、色情、暴力等丑恶的内容在网上屡见不鲜。

据调查:

34.6%的青少年网民承认自己曾经浏览过色情网站,有4.9%的承认经常会看,实际数字可能远远大于此。

处于青春萌动的中学生,自制力较弱,抵御网络糟粕能力较差,往往因为好奇或是冲动而不断寻找类似的黄色信息,彻夜流连于网吧,从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4、互联网上眼花缭乱的游戏、赌博象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中学生。

他们在寻求紧张刺激、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同时,更有甚者将暴力游戏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世界陷入虚幻和无约束状态。

网上聊天和"网恋"目前已成为网络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四、网络时代有效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建议

从网络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互联网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体,他们将与网络一起成长,成为新的"网络时代"。

因此如何应对互联网对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尽快在中学生中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是摆在我们中学教师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对此做出积极的超前的应对。

"堵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关键在于疏导和引导,让孩子在对待、使用网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针对中学生特点,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及网络文明教育。

中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识别能力差,必须加大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受垃圾思想、言谈、信息的污染,充分认识到网络世界也需要用道德来规范。

作为中学生更要讲公德讲文明,做一个自重、自律的网络使用者。

2、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心中学生的心理成长,提高中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教育他们分清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不同,正确面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鼓励中学生之间正常的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冲击,在使用、利用网络的同时不能脱离正常的现实人际交往。

3、打破传统的监管方式。

学校可以与家长联系,鼓励家长陪同孩子上网,"互教互学"。

有研究表明:

经成人指导的儿童比未经过指导的儿童更有主动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信息的内容。

学校和家长应帮助中学生充分利用媒介解决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作为父母和老师应该了解孩子经常可能使用的网站并与孩子达成协商:

一方面与孩子达成不上色情网站的协议,引导他们多去信息健康、有利于中学生成长的网站。

另一方面主动对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

4、建立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新观念。

中学生对接触、了解互联网的强烈要求,更需要学校这块教育阵地的正确引导,学校在真正开展"减负"工作的同时,应多开展学生乐于参与并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

学校可以创办由专业老师负责监管的,可供学生集中上网的校园网吧,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轻轻松松地娱乐学习;学校还可以开展班级网页设计等活动,鼓励中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正确使用计算机知识,尽可能多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懂得互联网与学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体,面对互联网的文化冲击和挑战,学校和家长应共同面对,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更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影响而敬而远之。

在正确加以引导的同时,更要拓宽网络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网络素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健康的网上e代"。

“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这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名言。

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挑战,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未来的网络德育前景非常乐观,提高网络德育实效性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开拓,网络对中学生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巨大的,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

网络时代下的中学德育教育任重道远。

但是目前在德育工作者队伍中,依然有一部分人尚处于远离网络阵地的状态,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是一味埋怨发牢骚,有的甚至仍然对中学生如此热衷网络百思不得其解。

同时一部分德育工作者由于知识结构和技术上的缺陷,在网络条件下并不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等等。

所以目前尤其要着力解决好思想观念、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在学校,师生共建真善美的校园网;在家庭,家长和孩子共建一个有时代特色的、新型的家庭网络氛围;在社会,努力造就一批健康的、提供网络服务的网吧,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监督,用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网络行为。

最终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形成一个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各方面结合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实现网络的精神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