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040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

《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docx

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届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市级联考】广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毕业班综合测试

(二)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

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

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

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

2.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

这有利于

A.隶书的全面推广

B.儒家思想的传播

C.边患危机的解决

D.大一统思想的宣传

3.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

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4.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

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D.等级制度的解体

5.出版于19世纪末的《西学大成》是当时中国全面介绍西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介绍的“西学门径”包括算学、天学、地学、史学、兵学、化学、矿学、重学、汽学、电学、光学、声学等12门。

“史学”门所收录的书有《大英国志》《列国岁计政要》《列国海战记》《万国公法》等。

编者把史学纳入“西学门径”是基于

A.“富国强兵”的需要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需要

C.“史学革命”的需要

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

6.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

这反映了当时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B.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军阀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D.北伐战争得到民众支持

7.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

8.下表为1950—1952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单位:

万公斤)

年度

粮食产量(原粮)

采购量折合原粮

数量

占产量(%)

占上市量(%)

1950

449057.5

20398.5

4.5

24.6

1951

428382.5

28413.0

6.6

55

1952

575071.5

70146.5

122

85

 

A.“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推进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

D.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

9.公元前462年厄菲阿尔忒进行改革,剥夺了雅典战神山贵族会议(长老议事会)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

此次改革

A.打击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B.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统治基础

C.取消了对公职人员的监察

D.确立了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10.1836年6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

这表明当时在英国

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

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

C.政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

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

11.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

这一法令

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

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

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

12.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

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

这一变化

A.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

B.说明美元仍旧维持霸权地位

C.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86年,美国各大城市35万工人在美国劳联大会的号召下举行总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其中芝加哥的工人表现尤为英勇。

虽然这次斗十没有取得全面胜利,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

1889年7月14日,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

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1890年5月1日举行国际示成”的决议。

后来这被视为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标志。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工人统一行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示威游行。

——摘编自杨玉生《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考证》

材料二1920年,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哈尔滨等地的工人和学生举行了庆祝“五一”的活动,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开始。

此后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五一节的纪念活动有了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即使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到镇压,也从未间断过。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并规定全国放假一天,每年“五一”,举国欢庆,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人们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

1999年9月国务院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黄金周”。

——摘编自王云红《中国的五一:

劳动节的由来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朝中叶,学风日益浮华,官学教育守旧废弛。

当时在官学读书的生员待遇优厚,可免除徭役、税粮,故势力强大的地方乡绅趋利而为,假冒籍贯现象泛滥。

为此,张居正实行生员管理制度改革,规定:

严禁冒籍,凡是查出顶替他人者,即行革退;地方向上推荐生员时,大府不允许超过二十人,大州县不得超过十五人;对岁考中发现的学业荒疏、不值得培养的生员直接黜退;生员中凡是敦本尚实,品行高尚之人,即使学业稍差,也适当予以奖励;如有益惑人心、伤风败俗者,不论学业如何,立即开除。

但改革仅持续了七个年头,即被废止。

此后,明代生员管理中的固有弊端逐渐恢复。

——摘编自史仲文《百卷本中国全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生员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居正生员管理制度改革的目的。

1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朝鲜半岛是整个东北亚的地理要冲,是世界上大国利益影响最为深刻的地区之一。

根据雅尔塔协议,美苏军队于1945年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北。

朝鲜、韩国成立之后,美国和苏联相继撤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出兵朝鲜。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韩双方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取得在韩国长期合法驻军权。

1991年苏联解体后,朝韩关系总体趋向缓和,韩国人民反对美国驻军的呼声日益高涨。

此时,美国的战略中心转向亚太地区,故坚持在韩国驻军,并不断要求韩国增加驻军费用。

朝鲜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停止美韩联合军演,美国以朝核问题为由拒绝撤军。

——摘编自李华《从威慑、遏制到制衡——论驻韩美军历史角色的转换》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韩国驻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坚持在韩国驻军的影响。

1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26年,于敏出生于河北宁河县一个普通家庭。

1951年,他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时,国家急需原子核物理研究人才,他欣然服从祖国需要,放弃了原有专业,转向核理论研究。

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

于敏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几年努力,发表了《关于重原子核的壳理论》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文章。

1959年暑假,于敏与北大杨立铭教授合作,主办了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为国家培养了亟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

1961年,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上将要取得丰硕成果时,上级任命他领导开展氢弹研究。

于敏又一次调整了专业方向,从此隐姓埋名,默默奉献。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于敏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他的指挥下,我国的中子弹试验也于1988年获得成功,我国核武器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于敏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摘编自侯新杰《于敏:

献身中国氢弹事业的核物理学家》

(1)根据材料,概括于敏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于敏第二次转变研究方向的历史背景。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铁路发展大事简表

19世纪中叶

1830年,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铁路(曼彻斯特一利物浦)运行。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美德等国大量修建海外铁路。

英国在“一战”前不仅拥有29个国家的100多条铁路,还试图修建纵贯非洲的开普敦至开罗铁路来串联英国殖民地,并破坏了法国横跨非洲、德国连接巴格达的铁路计划。

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以各种方式反抗列强对铁路的控制。

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

大规模铁路修建主要集中在开始工业化的新兴民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发展铁路,60年代开始在非洲援建铁路。

世界第一条高铁线于1964年在日本投运,法国、德国高铁后来居上。

21世纪以来

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

2005年中国开始建造高铁。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并与17个国家协商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连通欧亚高速铁路网络。

 

——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史官流向诸侯国再到卿大夫家可知史官的社会地位在不断的下降,这正印证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被削弱、旧有社会秩序被破坏的局面,故A正确。

B项只是表面的表现,故错。

家国一体指的是一个人既是家族的族长,又是国家的掌权者,同时家族势力在国家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材料无关,故C错。

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错。

2.D

【详解】

秦统一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材料中“县官”、“郡尉”、“郡司马”等称谓体现了秦朝加强大一统思想的宣传,故D正确。

材料涉及称谓变化与隶书的推广无关,故A错。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对儒家“焚书坑儒”,故B错。

C项与材料无关。

3.C

【详解】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俑,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

材料知识提及的胡俑并非西方文化,故A错。

材料未强调海上丝绸之路,B错。

材料未提及与东罗马的外交,故D错。

4.B

【详解】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材料中“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

”可知明代户籍的变化是适应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需求,故B正确。

材料未涉及科举取士的范围,故A错。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与材料表达不符,故C错。

D项史实明显错误,故错。

5.A

【解析】

【详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阶段,史学所收录的西方制度、法律等,这是有利于国家“富国强兵”,故A正确。

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向西方学习最主要是为了救亡图存而非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和中外交流,故BD错。

C与材料无关,故错。

6.D

【详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20世纪20年代”“武昌”“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南军”可以判断这是北伐战争,从老百姓的态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可知,民众支持北伐战争,D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内容,题干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内容,排除A;北伐运动主力不是农民阶级,排除B;通过题干地点在武昌可以判断当时尚未彻底打败军阀,排除C。

7.D

【详解】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建设具有重大作用,要求干部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就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人才的表现,故D正确。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故A错。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B错。

材料是提到要求干部阅读书籍而非民众,故C错。

8.C

【详解】

根据“1950—1952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两项指标都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增强,C项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A项错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国家采购粮食不等同于“城乡一体化”,B项错误;合作化运动是在一五计划期间,D项错误。

9.A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剥夺了雅典战神山贵族会议(长老议事会)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可知,此次改革打击了贵族特权,故A正确。

BD材料无法体现,故错。

“剥夺了…贵族会议…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

”并非监察,故C错。

10.B

【详解】

据材料“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可知,工人的阶级意识在增强,故B正确。

材料只提及工人阶级维护阶级利益,未涉及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故A错。

英国政党政治逐渐成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党制的逐步完备,故C错。

此时的工人运动,并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1848年诞生的,故D错。

11.C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可知在1921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维护农民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C正确。

材料未提及产品的分配,故A错。

材料“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可知土地并非私有,故B错。

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在斯大林时期,故D错。

12.B

【详解】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可知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霸主地位,不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故B正确,CD错。

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是因为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导致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材料的表述无关,故A错。

13.

(1)意义:

有利于改善工人待遇,提高工人地位;促进工人运动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利于国际工人阶级的进一步联合。

(2)变化:

从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需要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从政治功能为主到兼具政治经济功能;从非法定节日到法定节日;范围从部分地区、工人学生发展到举国欢庆。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性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可知工人为取得相关利益进行罢工斗争,如“1889年7月14日,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召开了国际工人代表大会。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人待遇、地位、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等方面得出答案。

(2)变化:

根据材料“五一节的纪念活动有了更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将“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黄金周”。

”等信息,概括得出相应答案。

原因:

分析变化的原因要从建国前后的社会性质、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的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概述。

14.

(1)主要内容:

严查冒名顶替;严格限制生员数量;严格考核学业;注重道德品行。

(2)目的:

扭转日益颓败的学风;规范官学教育;选拔优秀人才;巩固统治。

【详解】

(1)据材料“严禁冒籍,凡是查出顶替他人者,即行革退”可知严查冒名顶替;概括材料“大府不允许超过二十人,大州县不得超过十五人”可知严格限制生员数量;概括材料“学业荒疏、不值得培养的生员直接黜退”可知严格考核学业;概括材料“品行高尚之人,即使学业稍差,也适当予以奖励”可知注重道德品行。

(2)据材料“学风日益浮华,官学教育守旧废弛”可知改革的目的扭转日益颓败的学风;规范官学教育;古代的改革都有一个共性便是维护统治,故可得出选拔优秀人才;巩固统治。

15.

(1)朝鲜半岛地理位置重要;两极格局的影响;朝鲜战争爆发;美韩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维护世界霸权。

(2)不利于亚太地区和平;导致朝鲜半岛人民的反美情绪上升;增加韩国人民经济负担;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美国推行亚太战略。

【详解】

(1)据材料“朝鲜半岛是整个东北亚的地理要冲,是世界上大国利益影响最为深刻的地区之一”可知朝鲜半岛地理位置重要;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世界正处于两极格局,美苏加强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可知两极格局的影响。

据材料“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共同防御条约》取得合法驻军权”、“美国的战略中心转向亚太地区,”等信息可知美韩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维护世界霸权。

(2)据材料“韩国人民反对美国驻军的呼声日益高涨”、“朝鲜多次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韩国的核武器、停止美韩联合军演”、“美国的战略中心转向亚太地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

16.

(1)开展原子核理论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培养了核科学研究人才;在核武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贡献。

(2)两极对峙,世界局势紧张;中苏关系恶化;以原子能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中国国防科技水平落后;新中国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详解】

(1)据材料“当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

”、“发表了《关于重原子核的壳理论》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文章”概括得出开展原子核理论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据材料“主办了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培养了亟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可得出

培养了核科学研究人才;据材料“上级任命他领导开展氢弹研究”、“1967年氢弹成功,于敏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等信息得出在核武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世界正处于两极格局,而中国也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加之中苏关系的破裂使得中国必须加强核武器的研究以巩固国防,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故可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加以概括。

17.示例

论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铁路运输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蒸汽机车率先在英国出现并运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19世纪末,欧美国家建成电气化铁路,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这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示例

论题:

铁路技术的输出与全球观

19世纪下半叶,英德等国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他们在亚洲、非洲地区大量修建铁路,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财富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遭到当地人民的反抗;21世纪以来,中国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这表明,不同的全球观理念下,铁路技术的输山对世界的影响截然不同。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设问“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根据所给铁路的发展的四个阶段,可以从科技进步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铁路技术的输出对全球观的影响等方面提取论点。

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