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909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docx

《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docx

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Word文档

富乐镇半坡

村委会

党员因调开工作、参军、学习、外出务工经商和其他原因离开原所在地或单位,以及外出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且地点比较固定的,经党组织同意,应按规定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一、转移方法

二、转接操作步骤

三、转接要求

四、切实加强对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

五、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转移方法

  1、明确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权限

〔一〕具有在全国范围相互直接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

1〕、可以直接接转党员正式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是:

〔1〕县、市委及其以上各级党委组织部;

〔2〕中央直辖市和省、自治区辖市的区委组织部;

〔3〕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处〕;

〔4〕党中央各部委的机关党委和中央一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机关党委、政治部;

〔5〕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旅〕一级或相当师〔旅〕以上政治部的组织部〔处、科〕;

〔6〕铁路系统的各铁路局政治部,铁道部部属各公司党委;

〔7〕民航系统的民航总局组织部和总局直属机关党委;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系统的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各农业师〔管理局〕的政治部〔处〕;

〔9〕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境内企业党委(直属党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组织部(处)。

2〕、可以直接接转党员临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是:

〔1〕具有在全国范围相互直接转移和接收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权限的党组织,同时具有相互直接转移和接收党员临时组织关系的权限;

〔2〕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市(地、州、盟)各部门的机关党组织;

〔3〕县(市、区、旗)直属机关党(工)委,乡镇党委,城市街道党(工)委;

〔4〕企事业单位党委;

〔5〕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团或相当于团级单位政治机关。

〔二〕具有在全省范围相互直接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是:

〔1〕、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及其以上各级党委组织部;

〔2〕、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党的基层委员会(不含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分党委);

〔3〕、党的关系实行垂直管理的系统所属基层党委。

〔4〕、上述基层党〔工〕委可以直接接受可在全国范围内相互接转关系的单位转来的党员组织关系。

  3、复转军人党员组织关系转递的基本原则

  已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应及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党组织。

因某些原因尚未落实工作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父母、配偶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

党员在落实单位过程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等暂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民政〕部门所属复转安置部门的,这些部门的党组织如具备管理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也可以接收这些党员的组织关系,并根据不同情况,组织这些党员过组织生活。

  4、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递的基本原则

  已经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到所去单位党组织。

党员在落实工作单位过程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等暂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材交流服务机构的,这些机构的党组织如具备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可以接收这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并根据不同情况,组织这些党员过组织生活。

对因某些原因,一时还不能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

  5、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组织关系转递的原则

  〔1〕离退休干部的组织关系一般保留在原单位,可单独组建党支部。

〔2〕就地安置的退休工人和退职干部、工人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一般应转到居住地区街道〔或村〕党组织。

〔3〕易地安置的离退休、退职干部、工人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应转移到接受安置地区街道、乡〔镇〕或村党组织。

〔4〕离退休干部、工人党员因看病、探望子女和亲属,外出时间超过六个月以上的,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应给他们开具党员证明信,所到单位或地区的党组织应接收并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5〕干部、工人党员离休、退休、退职后,又受聘到另一单位工作,如果时间在半年以上,应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党组织。

 

二、转接操作步骤

  1、党员经所在党支部同意,由党支部开出从支部到上一级党委〔党工委〕的组织关系介绍信。

  2、党员持支部开出的介绍信到上一级党委〔党工委〕,党委〔党工委〕核实后,根据支部开出的介绍信,分三种不同情况开出相应的介绍信。

〔1〕如果党员转往该党委〔党工委〕下属的其他支部,则开出从党委〔党工委〕到转入支部的介绍信;〔2〕如果党员转往市内其他党委〔党工委〕,则开出从所在党委〔党工委〕到转入党委〔党工委〕的介绍信,党员持介绍信,到转入党委〔党工委〕办理;〔3〕如果党员转往市外有关单位,则开出从党委〔党工委〕到市委组织部的介绍信。

  3、党员持党委〔党工委〕开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到市委组织部。

市委组织部经核实后,根据党委〔党工委〕开出的介绍信情况,开出从市委组织部到市外相应有转接权限党委组织部门的介绍信;

  4、党员持市委组织开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到市外相应有转接权限的党委组织部门,该组织部门开出从组织部门到转入党委〔党工委〕的组织关系介绍信;

  5、党员持市外有转接权限党委组织部门介绍信到转入党委〔党工委〕,该党委〔党工委〕根据介绍信情况,开出从党委〔党工委〕到转入支部的介绍信;

  6、党员持转入党委〔党工委〕开出的介绍到转入支部报到。

三、转接要求

  1、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使用统一式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

应在介绍信和存根上注明有效期。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必须加盖公章,并加盖骑缝章。

介绍信的有效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自己携带,不能携带的,应由机要交通或机要邮政转递。

  2、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一旦丧失,要及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或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委组织部门报告,由组织部门进行审查。

如果确系本人不慎,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作废。

对丧失介绍信的党员,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还要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

  3、党员应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对过期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组织部门要调查了解。

无正当理由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要予以严肃的批评和教育。

其中超过六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的,按照党章规定作自行脱党处理。

过期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作废,由开出介绍信单位另行补转。

  4、党委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过程中要及时做好党员档案的转接工作,转出单位要及时把转出党员的档案及时寄往转入单位;转入单位要主动和转出单位联系。

  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分为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和党员证明信两种。

  1.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1)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含义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变动组织关系的凭证。

党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外出学习或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且地点比较固定的,应按规定转移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后,党员在党组织中的隶属关系随即发生变化,党员应在转入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

  

(2)接转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一般程序

  ①党员需转移组织关系时,经党组织批准方可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②党员在转移组织关系时,应由其所在党支部开出证明,由党员本人持证明到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办理转移手续。

  ③组织部门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使用统一样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用毛笔或钢笔填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

如涂改更正,须加盖更正章。

要写明党员转出和接收单位的全称,要用大写字注明党费交至的月份。

要根据被介绍人的实际情况在介绍信和存根上注明有效期限,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必须加盖公章,并在介绍信和存根的连接部位加盖骑缝章。

每张介绍信原则上只限一人使用。

如果因整个党组织隶属关系变动需要办理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手续,可使用一张介绍信,但应另附名单,并加盖组织部门的印章。

  ④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自己携带,自己不能携带的,应由机要交通或机要邮政转递。

  ⑤党员必须在介绍信注明的有效期内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转出单位的党组织应负责催促党员按期转移组织关系。

对那些没有正当理由不按期到指定单位接转党组织关系的党员,应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应视情况给予党纪处分。

介绍信超过有效期限六个月党员仍无故不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的,应按党章规定作自行脱党处理。

  ⑥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在接收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时,要认真审查核对,对不符合接转手续要求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退给党员本人,让其按规定重新办理接转手续。

  ⑦党员组织介绍信一旦丧失,要立即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或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委组织部门报告。

党组织应对丧失介绍信的情况进行审查,如确系本人不慎丧失,可由最后办理转移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新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作废。

  2.党员证明信

  

(1)党员证明信的用途

  党员证明信是党员临时外出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凭证,即党员临时组织关系凭证。

党员临时外出时,持党员证明信以证明其党员身份。

党员证明信一般只限在党员临时外出六个月以内使用。

持党员证明信的正式党员,其党组织关系没有从原所在的党组织转移出去,仍在原单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和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开具党员证明信的要求

  开具党员证明信,应由党支部写出证明,由基层党委负责办理。

开具党员证明信,应用统—印制的式样。

证明信应写明党员的、性别、职务及是正式党员还是预备党员,并注明证明信的使用有效期限。

党员证明信应统一编号,加盖基层党委公章。

党员证明信一般由本人亲自递交所去的党组织,也可以由开具党员证明信的基层党委寄出。

 

四切实加强对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

1、党员从某一个基层党组织转到另一个基层党组织,必须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是党组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增强党员的党性和组织观念的重要措施,学校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和做好这项工作。

2、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帮助党员解决转移组织关系中遇到的困难,妥善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每个党员都能纳入党的一个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

五应该注意的问题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

党员应谨慎保存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并及时办理转移手续。

 1、党员临时外出到另一单位去工作学习,时间在六个月以内的,应持“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即临时组织关系〕,证明党员身份,其组织关系没有转移,仍在原单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和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党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外出学习或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且地点比较固定的,应持“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组织关系。

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后,其隶属关系随即发生变化,党员应在转入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和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没有固定地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的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基层党委负责发放。

接收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应于验证后及时接收并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4、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就地安置并归原单位管理的,组织关系仍留原单位,可视其党员人数的多少,成立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党小组;易地安置的,或虽就地安置,因身体等方面原因不便参加原单位党的生活的,应将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党组织。

  5、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中的党员,已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应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党组织。

因某些原因,一时还不能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其组织关系转到本人、配偶或父母居住地党组织。

  6、停薪留职人员中的党员,应在办理停薪留职手续的时候将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党组织。

  7、党员因私事短期出国、出境或自费出国留学,应办理保留党籍手续,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党组织。

出国出境定居的党员,应办理停止党籍手续。

  8、援外人员中的党员组织关系,由派出单位统一转移。

党支部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时,必须注明党员的具体去向和所担负的任务,最后由省、市〔自治区〕党的委员会组织部协调,统一转至外交部政治部,再由外交部转往我国驻外使馆的党的委员会。

  9、恢复党籍的同志如果在恢复党籍之前已调动了工作,要由作出恢复党籍决定的党组织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并经基层党委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10、党员在支部范围内调开工作或临时变动党小组,不必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也不必开具党员证明信。

  11、党支部在填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时,应在介绍信和存根上注明有效期限,并在介绍信和存根的连接部分加盖印章,介绍信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5天。

  12、如果党员成批调往新单位,党支部可在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后另附名单,所附名单要加盖印章。

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要分别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

  13、县直机关各党支部党员关系的转移,必须经过系统党委办理转移手续。

  14、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应由本人办理、携带,不能自己携带的,应由党内交通或机要邮政传递。

  15、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一旦丧失,应及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报告,党组织应进行审查,如确系本人不慎丧失,应写出书面检讨,可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或证明信作废。

  16、党员自带组织关系应及时转移。

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导致过期的,应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

其中超过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按自行脱党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