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624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docx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docx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院系:

专业:

班级:

作者: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年05月

 

中国贫富差距分析

摘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现象。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经济进入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描述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现状、分析形成原因、提出对策,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基尼系数贫富差距分配治理

 

AnalysistheGapbetweentheRichandthePoorinChina

AbstractAfter30years’reformandopenpolicy,China’seconomicandsociallifehavehadtremendousandprofoundchanges,Whilepeople’soverallincomelevelisremarkablelyincreased,thereisaphenomenonthatthegapbetweentherichandthepoorhasbeenfurtherexpanded.Itisaquestionthatisworththinkingdeeplyabouthowtonarrowthegapbetweentherichandthepoor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ofsocialistandtomakeChina’seconomyenterintoatrackofthevirtuouscircleandthehealthydevelopment.ThispaperusestheGinicoefficienttodescribecurrentsituationofthegapbetweentherichandthepoorinChina,andanalyzesthereasonofforming,andthentoproposesomecountermeasures.Inaddition,accordingtotheChina’sbasicnationalconditions,theauthorputsforwardsomeownviews.

KeywordsGinicoefficientGapbetweentherichandthepoorAssignmentGovern.

 

目录

引言……………………………………………………………………………1

1.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表现………………………………………………2

1.1.从基尼系数看我国的贫富差距……………………………………………2

1.2.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的具体表现…………………………………………2

2.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5

3.调节贫富差距的对策………………………………………………………6

3.1.扭转“重资轻劳”现象…………………………………………………7

3.2.设计合理的制度…………………………………………………………7

3.3.保障社会公平并消除腐败………………………………………………8

3.4.对于贫富差距拉大的治理………………………………………………9

3.4.1.解决“三农”问题是基础………………………………………………9

3.4.2.“限高”、“拔低”和“扩中”并举………………………………………10

3.4.3.推行公平的二、三次分配制度………………………………………10

3.4.4.用“有形之手”遏止贫富差距拉大…………………………………11

3.4.5.根本之举是发展教育………………………………………………11

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英文摘要………………………………………………………………………14

 

引言

共同富裕是我们发展的理想目标,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却呈现不断拉大的态势。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是过去20多年里贫富差距扩大速度最快的国家。

据中国社科院朱庆方研究员介绍,200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扩大到0.45左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23倍,东西部GDP比例扩大到2.52倍,行业最高与最低工资比例扩大到6.1倍,这些数字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目前,唤起对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重视,促使大家去思考这个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是很有必要的。

贫富差距扩大到现在这种程度,表明我们这个社会确实是生病了。

生了病不能讳疾忌医,应当把它提出来。

但仅提出问题并不等于解决了问题,还需要作理性的思考。

运用基尼系数描述我国的贫富差距现状,认真地研究问题到底是从何而来并提出对应措施,防止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便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贫富差距分析

1.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表现

 1.1.基尼系数表现出来的差距

运用基尼系数的一般规律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基尼系数高低成正比,越发达的国家基尼系数越高,发展中国家的基尼系数往往低于发达国家,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是0.4。

据测算,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1996年为0.424,1998年为O.456,1999年为0.457,2000年又增加到0.458,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而且我国的基尼系数近年来一直高于0.3左右的世界平均的基尼系数标准,收入差距脱离经济发展水平表现畸高,与经济发达程度不相吻合,而且随着经济非均衡连续快速发展,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提前涨至警戒线,这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如表1所示。

表1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动态数列表

年份

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年份

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1997

0.3706

2001

0.4031

1998

0.3784

2002

0.4326

1999

0.3892

2003

0.4386

2000

0.4089

2004

0.4387

资料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

1.2.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的具体表现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主要是指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

收入差距是一种流量差距,主要指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不同;财富差距是一种存量差距,主要指社会成员之间所掌握的各种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

而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则较多地表在收入差距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差距。

这是贫富差距最主要的表现。

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一方面,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趋势,有些地方增产不增收,使改革开放以来本已缩小的城乡经济差距又有所扩大。

如表2所示。

表21978-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变化情况表

年份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率(%)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率(%)

城乡人均收入比(倍)

(1)

(2)

(3)

 

 

(2)/(3)

1978

343.4

133.6

-

-

2.57

1979

387.0

160.2

12.8

19.4

2.41

1980

477.6

191.3

23.5

19.3

2.49

1981

491.9

223.4

2.9

16.7

2.20

1982

526.6

270.1

7.1

21.1

1.94

1983

564.0

309.8

7.0

14.8

1.82

1984

651.2

355.3

15.4

8.1

1.83

1985

739.1

397.6

13.5

12.1

1.85

1978-1985

 

 

14.3

24.6

 

1986

899.6

423.8

21.6

6.5

2.12

1987

1001.2

462.6

11.3

9.1

2.16

1988

1181.4

544.9

17.9

17.7

2.16

1989

1375.7

601.5

14.1

10.4

2.25

1990

1510.2

686.3

9.7

13.9

2.20

1986-1990

 

 

13.6

12.3

 

1991

1700.6

708.6

12.6

3.2

2.39

1992

2026.6

784.0

19.1

10.7

2.58

1993

2577.4

921.6

27.1

17.6

2.79

1994

3496.2

1221.0

35.6

32.4

2.86

1995

4283.0

1557.7

22.5

27.6

2.74

1991-1995

 

 

30.2

24

 

1996

4838.9

1926.1

12.9

23.6

2.51

1997

5160.3

2090.1

6.6

8.5

2.46

1998

5425.1

2162.0

5.1

3.4

2.50

1999

5854.0

2210.3

7.9

2.2

2.64

2000

6280.0

2253.4

7.3

1.9

2.78

1996-2000

 

 

5.94

3.3

 

2001

6859.6

2366.4

9.23

5.01

2.89

2002

7703.0

2476.1

12.3

4.6

3.11

2003

8472.4

2614.2

9.9

5.6

3.24

2004

9422.3

2936.2

11.2

12.3

3.20

2005

10493 .2

3255 .5

9.6

6.2

3.22

2006

11759.3

3587.6

10.4

7.4

3.28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二是个人或家庭收入差距。

资料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而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50.24%。

目前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31%,平均月收入为8786元;所占比重最少的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生产人员,仅占到0.1%,平均月收入为3158元。

据1996年天津市千户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

在城市低收入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各类下岗人员,占40.2%,失业者占2.4%,提前退休者占5.5%。

    三是行业差距。

收入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

近年来,金融、保险、外贸、邮电、交通、电力、烟草等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文化、教育、科研、采掘、勘探、纺织等行业收入明显偏低。

再考虑到垄断行业职工享受的奖金、劳务费等名目繁多的工资外收入和住房等非货币收入,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就更加明显。

如图1所示

图1

四是地区差距。

我国东中西各省市区发展差距较大,导致不同地区居民收入消费差距悬殊。

如表3所示。

表3东西部部分地区人均GDP及居民消费水平变化(元)

年份

东西部人均GDP差异

东西部居民消费水平差异

1994

5246.7

1003.3

1995

6205.2

1416.0

1996

8113.2

1958.9

1997

9177.3

2674.7

1998

10024.8

2903.8

1999

10764.3

3160.9

2000

12069.5

3628.9

2001

13202.4

4075.8

2002

14663.2

4542.1

2003

16994.4

5114.1

2004

20172.1

5921.4

2005

21741.3

6075.3

2006

24634.0

6557.1

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东部地区以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为代表;西部地区以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为代表,计算得出平均值。

五是教育差距。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学历也成为衡量收入差距的一项重要指标。

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偏低,导致低学历人口多、收入偏低。

如表4所示。

表4城乡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所占的比重  单位:

全国

城市

农村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文盲、半文盲

30.14

15.58

20.14

11.26

34.53

18.45

小  学

37.06

35.70

26.58

23.55

40.93

42.55

初  中

23.34

33.96

30.34

35.34

20.80

33.20

高中、职高

8.04

11.15

18.08

21.08

3.57

5.30

大专及以上

1.42

3.61

4.86

8.77

0.16

0.48

资料来源: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客观历史条件。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今后将长期坚持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自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确立国民经济的初始分配由市场来调节来完成,再分配则要由政府来调节、执行的分配制度。

这种配制度打破了计划经济年代长期存在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政策使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资本、技术、管理能力等生产要素能够直接分享生产成果,使得一部分能利用制度与政策优势、把握机遇的人率先致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收益也更多地流向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十六大报告中,对此也有明确的表述。

朱镕基同志在回答日本记者的提问时也指出:

“中国的两极分化或者说存在着贫富差距在加大的这种现象,我认为是存在的。

邓小平先生讲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必然有一部分人现在还没有富起来。

因此,贫富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面,也许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序列来看,是由东到西、由南到北、由沿海到内陆、由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的梯度开放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先行地区不但在政策方面先享受了倾斜的优惠,而且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和市场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优势,并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发达、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人才缺乏和流失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市场竞争能力较差,要素禀赋处于劣势。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配置更不利于向贫困地区流动。

    居民自身原因。

这主要是由居民由于自身天生和后天学习所造成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身身体的健全,这制约着个人发展的范围和层次;劳动技能的差别,这直接决定着劳动投入的层次和劳动报酬的多少;职业和劳动强度的差别;教育水平的差别。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和政策扶持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辟了沿海经济开发区,并提供优惠的政策,使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把上海定位为我国的金融中心,并为其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使上海逐步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现在国家又做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政策,并制订了相关优惠政策,完全有理由相信中西部地区未来必将有一个大发展,从而会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

其他因素。

主要是指工资外收入、垄断性收入和非法收入。

据中国社科院的多位学者研究发现:

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了几大纯粹的金融投机行业如金融拆借、股票市场、房地产业、期货市场、债券市场等等,在不健全的法制下,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一次次巨额的私人财富再分配。

3.调节贫富差距的对策

   切实贯彻执行扩大中等收入的政策。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呈金字塔状;既有高收入者人群,也有中等收入者人群,但比重还很小,绝大多数是低收入者人群。

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应转变为橄榄状;中间大,两头小。

即:

高收入和低收入者人群的比重相对较小,中等收入者人群的比重相对较大。

这样的社会结构最稳定,最符合我国的国情。

现阶段要真正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创新,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的生活;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

在搞好现有农业的基础上,把农村富裕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所在;要重视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为已经获得就业机会的职工提供进一步培训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原有工作岗位上再有所提高。

 我认为贫富分化的根子是社会不公。

欲拔“穷根”,先求“公平”。

这是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关键。

如果没有起点的公平和机会的均等,社会资源仍为富人垄断,则难免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而入手:

3.1.扭转“重资轻劳”现象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撰文说:

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

穷人所能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动力。

要让穷人变富,就需要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仅此就能够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吗?

恐怕未必。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国民的收入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可是,为什么此前并没出现今大这样触目惊心的贫富差距现象呢?

就是因为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增幅不同,有的增速比较快,有的缓慢,有的踏步不前。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重资轻劳”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资本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十分重视,无论对外国资本和本国非公有制经济,都给予一系列优惠条件。

但对劳动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上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最明显的是,劳动力价值被严重低估。

一方面我国就业队伍在扩大,另一方面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在下降。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从15%下降至12%。

一些城市虽然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但最低工资标准却很低。

在“重资轻劳”思想的指导下,为获得价格竞争力而牺牲工人权益,不但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造成国际贸易磨擦剧增,而且还会出现对廉价劳动力依赖造成的国内市场萎缩的危机。

其实,消费无须刺激,花钱是最容易的事,有钱谁不知道花呢?

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劳动者收入太低,且有后顾之忧,如教育、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等。

还造成劳动力再生产的严重危机,以至出现所谓的“民工荒”问题,甚至导致劳资矛盾激化的社会危机。

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目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不和谐因素,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现在已经到了让大多数消费者在未来经济增长中从“配角”转为“主角”的时候了!

这就需要扭转“重资轻劳”现象,让穷人收入增加的速度快于富人;就要实现从盲目追求总量扩张的发展思维,向以提高全民福利水平为最高目标的发展战略转变。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3.2.设计合理的制度

社会公正与制度安排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

在一个社会里,人们都必须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生活,并获得制度规范下分配的社会成果。

公正与社会制度密不可分,公正的社会生活只能通过公正的制度安排来实现。

同时,公正的制度必须是透明、公开、具体的。

而且,实质有效的制度,首先必须是普遍的、平等的。

让所有个体、群体在经济、政治等方而都拥有相同的基本权利,绝不允许某些个体、群体享有特别的、独占的政治经济权利,也绝不允许某些个体、群体的最基本的生存自由权利被剥夺。

穷人太穷是大家都承认的客观事实,但还只是问题的表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穷人为什么穷?

在笔者看来,贫富差距往往是由于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导致的公民权利上的差距。

穷人大多数在农村,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城乡居民间巨大的权利差距造成的,这就是现有体制的一元结构。

在社会保障方而,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不包括农民,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农民都没有。

大多数农民是没有退休一说的,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辛苦耕作到干不动为止。

何况相对完整的农村土地则产权至今不能确立,那块土地能在多长时间、多大程度上属于农民自己还很成问题。

农民在医疗保障上的困境,更是一病返贫,一病(贫)如洗,“小病扛,大病拖”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在教育方面,虽然城乡居民同样要为子女教育支付巨大的成本,但城市的学校建设和教师的工资主要还是由政府投入,而不少农村的学校要靠农民自己集资建造,一部分教师的工资由农民支付。

在受教育权利方面,农村及其子女显然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

义务教育本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在农村却成了农民自己的义务。

农民进城打工,他们的子女要进入当地学校读书,还要面临“借读费”等种种门槛。

此外,在就业、维权、迁居和政治参与诸方面,农民都处于弱势地位。

比如人大代表的选举,按选举法的规定,在分配全国人大代表和省级、县级人大代表名额时,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要四倍于城市的相应人数。

单凭这一点来说,农民的政治权利只有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

当今进城农民工有1.5亿,但代表他们利益的人大代表又有几人?

可以说,城乡差别造成的贫困现象是一种制度性贫困。

因此,要解决贫困问题,首先要从保障公民的权利入手,在制度上予以改良。

每一位中国公民,不管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应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都要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3.3.保障社会公平并消除腐败

缩小贫富差距,扭转两极分化趋势是当务之急。

富人可以更加富裕,但穷人绝对不能更穷。

关键是政府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护市场公开竞争效率、保障社会公平并消除腐败?

在一个市场化、多元化的社会中,基于能力、素质、出身、资本、天赋条件等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并且出现劳动者阶层和资本所有者阶层,这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这还须有一个前提:

政府要为多个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是渗入市场、干预市场,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应随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在初次分配中也要注意公平。

然后,政府应该在次收入分配中发挥作用。

通过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分配,并让公民的监督其中最现实的切入点,杜绝“权力部门化”倾向。

如何约束和使用行政权力,这才是实现公平分配的关键。

比如,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政府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供就业岗位,并采取确定最低工资、发布工资增长指导线、反就业歧视等措施。

现在,中国正处于人均GDP1000到3000美元的易产生社会矛盾的阶段。

借鉴他国经验,在收入比较稳定、收入差距不会持续扩大的情况下,社会就比较稳定,可以继续保持增长。

因此,收入分配问题已牵动着几乎所有阶层的中国人的神经。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进而步入改革的深水区。

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