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0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302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0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0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0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0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0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0套.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0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0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220套.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220套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2016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长篙(gāo)颓圮(pǐ)逶(wěi)迤义气用事

B.骨髓(suí)阴庇浪遏(è)浸(jìn)渍

C.巷hàng道通牒叱咤(zhà)无耻谰言

D.衣钵(bō)寂寥箫瑟泥(nì)古不化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应接不暇。

B.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C.那张记忆中的容颜,如此美轮美奂,宿命中的故事不该曲终人散。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机,街上静悄悄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B.国家林业局的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15年,使我国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初步缓解湿地面积退化和功能减少的趋势。

C.“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可以清晰展示月球撞击坑边缘的细纹,让人更加真切地观察到月球的形貌。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

”60多年来,吴良镛先生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

”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

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会被永远拒之门外。

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

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

辛克尔宣称:

建筑的进化在过去很显著,现在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总所需要的改进。

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说不好古典语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有必要建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

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论点并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而是对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

即使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信息。

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

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

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

传统建筑语言和知识构架以及了解如何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过渡期被硬生生地打断了。

它的原则完全可能重现新貌,也可能已经正在进行中了。

建筑价值的转变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自愿的,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选自[卢]莱昂·克里尔《社会建筑》)

5.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

B.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C.传统建筑由于并不致命的贫乏,目前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

D.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建筑因被滥用而遭拒绝,致使有人作出其语言已枯竭的论断。

B.传统建筑就像古典语言一样,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C.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

D.传统建筑语言并没有被侵蚀和污染,其原则可能已经被人重新使用。

7.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第8~10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9分,每小题3分)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

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

秦灭魏,迁咎为家人。

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

陈王使魏人周市徇①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

周市曰:

“天下昏乱,忠臣乃见。

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

”齐、赵使车各五十乘,立周市为魏王。

市辞不受,迎魏咎于陈。

五反,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

  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

魏王乃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

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

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

咎为其民约降。

约定,咎自烧杀。

  魏豹亡走楚。

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

项羽已破秦,降章邯。

豹下魏二十余城,立豹为魏王。

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

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

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

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

“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

”郦生说豹。

豹谢曰: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②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汉王令豹守荥阳。

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注】①徇:

攻占,夺取;②传:

乘驿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灭魏,迁咎为家人迁:

放逐,流放

B.豹谢曰: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谢:

谢绝

C.项羽已破秦,降章邯降:

投降

D.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诣: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B.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乃徙魏王豹于河东

C.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

D.魏王豹以国属焉以豹国为郡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魏豹侧重于反复无常,时反时从。

郦生说魏豹一节,则通过魏豹之口,道出汉王“慢而侮人”、“非有上下礼节”的待人态度,正与豹之反复叛汉为因果。

B.《史记》中的许多故事写得悲壮惨烈,从而带有浓重的悲壮色彩和悲壮的气氛。

魏咎,在兵临城下的紧迫关头,他为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着想,提出降服条件,谈判成功后自焚而死,给人以气概豪迈、悲壮慷慨的感受。

C.因周市攻打魏地有功,准备立周市为魏王,使者前后往返了五次,周市都拒绝不接受,没办法陈王立了魏咎为魏王。

D.汉王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

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

四、(本大题共2题,共25分)

11.⑴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①井,三年从事亚夫②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

①元亮:

陶渊明的字。

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句子。

②亚夫:

指汉代的周亚夫。

他屯兵柳营,军纪严明,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指军营。

(1)请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初春画面?

其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游人意”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请根据全诗简要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⑴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3)满载一船星辉,。

(4)____________,敢以烦执事。

(5),唯君图之。

(6)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

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

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

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

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名字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

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

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

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

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

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

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

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

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锁的西药店。

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

相反,我害怕西药,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

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

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药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

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

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

生病不正常吗?

不正证明了人生活着?

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

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14.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3分) 

15.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3分) 

16.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4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18.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就是当今正在开发的虚拟技术。

  ①你面对镜子站在这一侧,正窥视虚幻世界的“那边”

  ②如果设法让你闯入“那边”的世界去,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③镜子里的人是你,可你并不在镜子里。

  ④而且,你得到的是在你神志完全清醒情况下的感觉。

  ⑤而“那边”的“你”不会有任何感觉。

  ⑥现在,通过传感器与计算机模拟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A.③①⑤②⑥④ B.⑥④③①⑤② C.②③⑤①⑥④ D.③①⑤⑥②④

20.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并根据后面的提示仿写。

(4分)

盼望艾青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仿写:

一个教师(学生)说(请选择“教师”和“学生”中任一个角度来仿写)

21.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实施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

调查结

果表明,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各不相同。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国家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

指数

认为学习最重要

关心学

习成绩

有金钱和

打工意识

认为“能过上普通的生活就满足了”

美国

50.5%

87.8%

63.3%

63.3%

83.8%

韩国

50.9%

88.2%

70.7%

52.2%

73.3%

日本

46.2%

74.1%

52.2%

70.7%

77.4%

中国

80.6%

93.4%

45.8%

45.8%

82.7%

(1)综合图表内容,以“中国高中生”为陈述对象,得出结论(不得出现数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给中国高中生提出一点建议。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请以“九月人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中国人喜欢用春、秋之间的变化来形容时间的流转。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在春秋之间,生命的苏醒和衰残都在瞬间完成,来得那么蓦然那么剧烈,强化了人和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那一瞬间的感动,深深地激荡着我们的内心。

九月,可以是实指某个特定的时间、时节,如农作、婚嫁、归家、求学、庆典等等;九月,也可以代表某种意味深长的感慨,季节的鲜艳丰厚、草木的急促凋零,是离思的牵挂与眷恋,是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伤感,是功业的兴败和世事的艰难,是故国之悲、黍离之痛……

请根据材料选好角度,明确立意和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第一次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选C逶迤wēi意气用事荫庇萧瑟

2.选B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A项,“应接不暇”,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

应为“目不暇接”。

c使用对象有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代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D项,“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巷子里变得空荡荡的。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

A贬义褒用,比喻最先受到攻击,遭遇灾害或受到伤害。

D语义重复,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

3.选C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因为”应移动到“《星光大道》栏目”前面;B项,搭配不当,应为“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D项,成分残缺,应该是“践行着……的人生理想”,故应在引号后加上“的理想”。

4.选DA项,“三、四里外”中的顿号应该去掉,约数之间不用顿号。

B项,分号改成冒号,C项,第二个书名号去掉。

5.选D“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有误,原文是“在古典柱式中……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

6.选C强加因果,原文是“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

7.①传统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力。

②这是文化的选择。

8.D(传:

在这儿活用作动词,乘驿车。

9.B(A中“之”均用在主谓之间,C均为介词“在”,D均为介词“把”,B中两个“乃”均为副词。

前者为“才”,后者为“就”。

10.C(应该为“周市辞谢不肯接受,却到陈国迎接魏咎。

往返五次,陈王才答应把魏咎放回去立为魏王。

”)

11.

(1)略

(2)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

现在天下都背叛秦国,从道义上讲,一定要拥立魏王的后代才可以。

(3)人生一世是非常短促的,就象日影透过墙壁的空隙那样迅速。

12.在宣武场,魏明帝让人和拔掉牙的老虎搏斗,百姓可以随便围观。

王戎才七岁,也来观看,期间老虎攀着栏杆吼叫,声音惊天动地,围观的人都惊恐地趴到地上,只有王戎站立不动,毫无惧色。

参考译文:

魏豹,原是六国时魏国的公子。

他的哥哥叫魏咎,原来魏国时被封为宁陵君。

秦国灭亡魏国,就把他放逐外地废作平民百姓。

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他。

陈王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魏国的土地,魏地被攻占后,大家互相商量,想要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

“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

现在天下都背叛秦国,从道义上讲,一定要拥立魏王的后代才可以。

”齐国、赵国各派战车五十辆,协助周市做魏王。

周市辞谢不肯接受,却到陈国迎接魏咎。

往返五次,陈王才答应把魏咎放回去立为魏王。

不久,于是进兵临济攻击魏王,魏王派周市到齐国、楚国请求救兵。

齐、楚派遣项它、田巴带领着军队跟随周市援救魏国。

章邯竟然击败了援军,杀死了周市,包围了临济。

魏咎为了他的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提出降服的条件。

谈判成功,魏咎就自焚而死。

逃往楚国,楚怀王给了魏豹几千人马,回去夺取魏地。

这时项羽已经打败了秦军,降服了章邯。

魏豹接连攻克了二十多座城池。

项羽就封魏豹做了魏王。

魏豹率领着精锐部队跟着项羽入关了。

汉元年,项羽分封诸侯,自己打算占有梁地,就把魏王豹迁往河东,建都平阳,封为西魏王。

汉王回师平定了三秦,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就把整个国家归属汉王,于是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

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

汉王虽然听到魏豹反叛的消息,可是正在忧虑东边的楚国,来不及攻打他,就对郦生说:

“你去替我婉言劝说魏豹,如果能说服他,我就封你为万户侯。

”郦生就前去游说魏豹。

魏豹婉转地拒绝说:

“人生一世是非常短促的,就象日影透过墙壁的空隙那样迅速。

如今汉王对人傲慢而侮辱,责骂诸侯群臣如同责骂奴仆一样,一点也没有上下的礼节,我没法忍耐着去见他。

”于是汉王派韩信去攻打魏豹,在河东俘虏了魏豹,让他坐着驿站的车子押送到荥阳,把魏豹原有的国土改制为郡。

汉王命令魏豹驻守荥阳。

当楚军围攻紧的时候,周苛就把魏豹杀了。

12.

(1)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

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

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着美好的春光。

(4分)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乡之苦。

(2分)

(2)“游人意”是指自己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思归之情。

(2分)作者远离家乡万里,为他人作幕僚已经三年,如今面对美好的春光,更加渴望回到家乡过陶渊明那样的生活。

思归却不得,漂泊天涯的痛苦和疲惫溢于言表。

(4分)

13.答案略。

14.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15.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③丰富文章的内容。

16.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

     

③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

     

④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17.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18.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