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218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docx

《高中化学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 12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docx

高中化学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鲁科版必修1

1.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杀菌、消毒。

下列关于氯气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

是 (  )

A.无色  B.有毒  C.黄绿色  D.有刺激性气味

【解析】选A。

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的气体。

2.(xx·青岛高一检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主干可分为四个步骤。

下列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第一步的是 (  )

A.预测物质的性质  B.观察物质的外观

C.进行实验和观察  D.做出有关的解释和结论

【解析】选B。

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第一步是观察物质的外观。

3.下列关于Cl2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Cl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Cl2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C.Cu在Cl2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为CuCl

D.实验室用加热分解KClO3的方法制取Cl2

【解析】选B。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不正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氯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B正确;Cu在Cl2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为CuCl2,C不正确;加热氯酸钾分解不生成氯气,D不正确。

【补偿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C.氯水能漂白,其中起漂白作用的是盐酸

D.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O2

【解析】选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雾;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主要是其中的次氯酸分解生成了盐酸和氧气,所以逸出的气体是氧气。

4.(xx·德宏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雾

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

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④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掉,剩下的就是水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雾;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棕黄色的烟;液氯是纯净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久置的氯水由于次氯酸的分解最终剩余的是盐酸。

5.(xx·潍坊高一检测)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

本品为无色液体,使用时加入水稀释,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也可漂白浅色衣物。

据此推测其有效成分可能是 (  )

A.Cl2B.NaClOC.Na2O2D.NaOH

【解析】选B。

由于是无色液体,A不正确;C可与水反应,C不正确;D不具有漂白性。

6.(xx·武威高一检测)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a、b、c、d、e中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Ⅰ.

(1)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    (填“a”“b”“c”或“d”)。

(2)c过程中的现象是  ,

e过程中的现象是  ,

e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

b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久置的氯水变为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4)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

Ⅱ.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

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

试分析褪色的原因:

(1)是由于  ;

(2)是由于   。

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1)还是

(2):

  。

【解析】氯水中含有HCl、Cl2、H2O、HClO等,可以与NaOH、AgNO3溶液、Na2CO3发生反应。

HClO具有漂白性,故氯水可使石蕊先变红(HCl的酸性)后褪色,但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答案:

Ⅰ.

(1)d

(2)有白色沉淀生成 氯水的浅黄绿色消失

Cl2+2NaOHNaCl+NaClO+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3)稀盐酸 2HClO2HCl+O2↑

(4)在阴凉处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Ⅱ.

(1)氯水与NaOH反应,碱性减弱

(2)氯水中的HClO有漂白性,将酚酞漂白

向褪色后的溶液里再加入NaOH溶液,若变红,说明原因

(1)正确,否则原因

(2)正确

7.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Ca(ClO)2不稳定、易分解

B.次氯酸和过氧化钠都有漂白作用,但原理不同

C.Ca(ClO)2中含有氯离子

D.漂白粉与“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相似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将Cl2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   。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Ca(ClO)2易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次氯酸和过氧化钠的漂白作用都是利用强氧化性,原理相同;次氯酸钙是氯的含氧化合物,不含有氯离子。

答案:

(1)D

(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使它转化为较稳定物质,便于贮存和运输

(3)Ca(ClO)2+CO2+H2OCaCO3↓+2HClO

 

2019-2020年高中化学1.2.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探究导学课型)双基过关节节练鲁科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B.Na2OC.NaOHD.NaCl

2.(双选)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

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高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3.“绿色化学实验”走进课堂,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

实验操作:

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铂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

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一部分同学认为用该装置不能判断氯气是否被完全吸收,仍有待改进

4.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B.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认识CO、CO2性质的异同

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实

D.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退色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C.欲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气体,可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D.氯水经光照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为HCl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B.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的氯化铜

C.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D.久置的氯水,因氯气几乎完全挥发,只剩下水

7.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钠投入水中立即熔化成闪亮的小球,说明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较低

C.金属钠可以将铜单质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D.钠在空气中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白色的Na2O

8.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其原因可能是()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跟空气中的氧气又进一步反应了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较多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9.(双选)关于氯气和含氯化合物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干燥的氯气和新制氯水都能使鲜艳的红花退色

B.用排水法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

C.氯气和氯化氢通入硝酸银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

D.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10.(能力提升题)如图从A处通入氯气。

若关闭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退色。

则D中可以盛放足量的()

A.浓硫酸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D.水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0分)Ⅰ.实验台上有一瓶用毛玻璃片盖严的盛满氯气的集气瓶,如何闻其气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将一粒金属钠和一块铜片分别盛在表面皿中放在实验台上,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稳定性的强弱。

就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研究物质性质基本方法的方面来说,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研究物质性质基本程序的方面来说,其研究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2分)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叫氯水。

氯水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呈________性。

若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两个反应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4分)

(1)将一小块钠用小刀切开,可以看到表面光亮,但很快变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钠块放到石棉网上加热会生成___________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固体遇水会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氯气通入反应后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验证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而非其他成分,现有六种试剂

①干燥氯气②稀盐酸③新制氯水④有色布条⑤稀硫酸⑥食盐水。

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至少要做的三个实验是(用简要文字说明,不必验证水是否具有漂白作用)

选用试剂(序号)

实验目的

a.

b.

c.

14.(14分)用胶头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发现当滴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退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新制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通过简要文字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退去的原因是①或者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海水中存在大量的NaCl,这是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2.【解析】选B、D。

室内放一盆水吸收的氯气很少,不能起到保护作用,A错;氯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应该向地势高的地方撤离,所以B正确;人的速度赶不上风速,所以应该按逆风的方向撤离,C错误;氯气能溶于水,能和碱性溶液反应,所以D正确。

3.【解析】选C。

钠在氯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4.【解析】选C。

化学模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时可以化抽象为形象,A正确。

认识性质的异同点运用的是比较法,B正确。

假设是建立在已知的科学认识之上的,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推测性解释或说明,它经过检验可能是错误的,不一定能变成科学理论,所以C错误。

质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上总结出来的,D正确。

5.【解析】选C。

A中久置的氯水因发生反应2HClO2HCl+O2↑,成分是H+、Cl-、H2O和OH-,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只变红,所以A错误。

B中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所以B错误。

C中饱和食盐水能除去Cl2中的少量HCl,C正确。

D中光照氯水时,逸出的气体是O2,而不是HCl,所以D错误。

6.【解析】选C。

Na在Cl2中燃烧时产生白烟,没有雾产生,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没有烟产生,所以A错误;CuCl2为棕黄色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呈蓝色,所以B错误;钠与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常温下生成白色的Na2O,点燃条件下生成淡黄色的Na2O2,所以C正确;久置的氯水中,HClO分解生成氧气和HCl,所以久置的氯水变为稀盐酸,所以D错误。

7.【解析】选C。

由于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成分反应,故钠应密封隔绝空气保存,因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A项正确。

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热就能使其熔化,所以B正确。

钠和盐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碱NaOH,NaOH再和盐反应,不会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所以C错误。

钠在常温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Na2O,失去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所以变暗,D正确。

8.【解析】选C。

漂白粉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反应Ca(ClO)2+CO2+H2O====

CaCO3↓+2HClO,生成了较多的HClO,使漂白效果更好。

9.【解析】选B、D。

A中鲜艳的红花含有水,即使是干燥的氯气也能和水反应生成有漂白性的HClO,所以都能使红花退色,A正确;氯气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而且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含有杂质气体水蒸气,所以B错误;氯气溶于水会生成Cl-,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所以C正确;D中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所得氯水的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ClO的漂白性使红色又退去,所以D错误。

10.【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

若关闭B阀,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不退色;若打开B阀,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退色;说明D中试剂会吸收Cl2;只有C中的碱液有这种作用。

A中浓硫酸能干燥氯气,但是C中的布条是湿润的,所以仍然会使布条退色。

11.【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基本程序主要是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

它们规范并指导我们更好地研究认识物质。

答案:

Ⅰ.稍打开集气瓶的玻璃片,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Ⅱ.

(1)实验法、比较法、观察法

(2)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

12.【解析】溶解于水的氯气只有少量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氯水中主要含有Cl2、HClO、H+、Cl-、ClO-和H2O。

氯水的性质就是氯水中各成分的性质:

黄绿色说明Cl2的存在;H+表现酸性;HClO表现漂白性;Cl-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

黄绿色酸生成无色气体生成白色沉淀

2HCl+Na2CO3====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3

13.【解析】

(1)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单质,物质转化如下:

(2)因为Cl2+H2O====HCl+HClO,要验证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而非其他成分,就得做对比实验,证明Cl2、H+、Cl-都没有漂白作用。

结合提供的试剂可以把H+和Cl-合并为盐酸来检验。

答案:

(1)4Na+O2====2Na2O淡黄

2Na+O2Na2O2

2Na2O2+2H2O====4NaOH+O2↑

Cl2+2NaOH====NaCl+NaClO+H2O

(2)

选用试剂(序号)

实验目的

a.

①④

检验干燥氯气能否使有色布条退色

b.

②④

检验盐酸能否使有色布条退色

c.

③④

检验新制氯水能否使有色布条退色

14.【解析】由于新制氯水中同时含有H+、HClO分子等微粒。

H+可以将NaOH溶液中的OH-中和,OH-减少,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退色。

另外,HClO分子具有漂白性,可以将酚酞分子氧化使其变质,也能使溶液退色。

这两种退色原理的区别:

前者是氯水中的酸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使碱性减弱而导致酚酞退色;后者是氯水中的HClO将有色物质氧化,使酚酞变质而退色。

即本质区别在于溶液的碱性是否改变,或者酚酞有无变质。

因此证明退色原因时,可以取退色后的溶液,继续加NaOH溶液至过量来恢复溶液的碱性,若恢复红色,说明是酸碱中和反应引起的;否则,就是HClO的漂白性使其退色。

答案:

(1)用棕色细口瓶盛放,并放置在阴凉处

(2)①氯水中的酸与NaO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小,酚酞退色

②氯水中的HClO有漂白性,将酚酞等有色物质漂白退色

(3)取退色后的溶液,继续加入NaOH至过量,若溶液变红,说明退色的原因是①;若溶液不变红,说明退色的原因是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