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044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

《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

精编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

A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机电产业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编号:

001

致:

(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机电产业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桩基专项施工方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

桩基专项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

总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机电产业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

桩基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1-

第三章施工作业配备-1-

第四章危险源辩识和防范措施-2-

第五章施工进度安排及施工准备-10-

第六章施工方案-10-

第七章质量控制与质量验收-14-

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要求和措施-17-

第九章安全保证措施-18-

第十章应急救援措施-21-

桩基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

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DBJ15-201-91)

3、《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45-007-2012)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4)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13)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2008)

10、《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第二章工程概况

拟建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机电产业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位于钦州市灵山县临港产业园内,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选用管桩型号为PHC*400*95A。

工程量约为2000根,根据设计说明本工程采用的管桩为承载桩,桩端持力层为

沙质粘土层,且要求进入桩端持力层不少于2米,施工前先选取5根桩位进行试桩,以正式取得施工所需的有关控制数据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尤其是需要送桩的贯入度控制值。

施工必须保证图纸设计的桩长(有效桩长),同时使贯入度达到控制值。

采用锤击法施工,其中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桩长根据地质资料估算大部分均在6~25m。

第三章施工作业配备

1、作业人员配置

参加作业人员配置表

序号

岗位

责任分工

数量

备注

1

项目负责人

熟悉规范规程,有技术管理经验。

1

2

施工员

有组织协调能力,有现场管理经验

2

3

测量人员

能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

1

4

安全员

熟悉安全工作规程,经过安全员岗位培训并取证。

1

5

桩机机长

熟练机械打桩作业

1

6

焊工

金属焊接切割

2

7

电工

安装、维修

1

8

普工

熟练机械打桩作业

1

合计

10

2、施工机械装备及器具配备

1)仪器、仪表配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准仪

DS3

1

2

全站仪

NTS-302B

1

3

钢卷尺

50m

1

4

塔尺

5m

1

5

测锤

2

2)施工机械配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柴油锤击桩机

HD62

3

2

交流电焊机

6

3)安全防护用具

序号

安全器具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安全帽

20

2

安全带

6

注:

测量仪器、施工机械、机具进行检修,保证运转良好,做好易损、易坏件的备品工作,机械、机具有关的负荷实验,计量鉴定书、使用证,能力鉴定等资料备案、备查。

4)材料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或参数

生产厂家或品牌

单位

本次进场

报验数量

备注

PHC国标管桩

A*400*95*10*国

广西港基管桩有限公司

40

PHC国标管桩

A*400*95*14*国

广西港基管桩有限公司

70

PHC国标管桩

A*400*95*7*国

广西港基管桩有限公司

28

桩靴

封底十字刀刃

10

第4章危险源辩识和防范措施

一、危险源辩识

二、危险源防范措施

危险源防范措施如下:

序号

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名称

防范措施

1

触电

带电作业未正确使用方触电保护用品

带电作业时正确使用防触电保护用品

电动机械操作台无绝缘措施

电动机械操作台采取绝缘措施

电动机械接地不符合规定

检查电动机械接地,使其符合规定要求

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

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

电焊机电路对机客热态绝缘电阻低于0.4MΩ

禁止使用电焊机电路对机壳热态绝缘电阻低于0.4MΩ的电焊机

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不牢

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

电线直接勾挂在闸刀或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禁止电线直接勾挂在闸刀上或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电源线路接近热源或直接绑挂在金属构件上

禁止电源线路接近热源或直接绑挂在金属构件上

非电工从事电工作业

电工持证上岗,禁止非电工从事电工作业

非电焊工从事电焊作业

电焊工持证上岗,禁止非电焊工从事电焊作业

使用冲击工具或机械在有电缆埋设处开挖

在有电缆埋设处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禁止使用冲击工具或机械开挖

使用未经检测(检测不合格)的电动工具进行作业

禁止使用未经检测(检测不合格)的电动工具进行作业

狭小、潮湿场所焊接作业未采取防触电措施

狭小、潮湿场所焊接作业采取防触电措施

使用电源线破损的便携式卷线盘、机械及电动工具

检查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连接是否正确、牢固;检查电缆或软线是否完好;电动工具需经检验合格

电动工具未经过漏电保护装置或漏电保护装置不合格

电动工具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装设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额定漏电动作电压≤36V

照明灯具的悬挂高度不当,低于2.5米时未设保护罩

照明灯悬挂高度低于2.5米且设保护罩

照明灯具火线与地线接反

电工持证上岗作业

2

火灾

电火焊作业场所易燃物品未清理干净或未可靠隔离

在焊接、切割地点周围5m的范围内,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无法清除时,采取铺设石棉布等可靠的隔离或防护措施;作业结束后,清理场地、清除焊件余热、切断电源,仔细检查确认无起火危险方可离开

电源线路老化、破损

加强巡查,对老化、破损的电源线路及时更换

消防器材未定期进行安全测试

按月进行检测、保养

电气设备超铭牌使用

电气设备严禁超铭牌使用

3

爆炸

乙炔气瓶出口无回火防止器

乙炔瓶出口装设回火防止器

气瓶接触带电物体或沾染油脂

1、不得将气瓶与带电物体接触;2、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3、气瓶的瓶阀严禁沾有油脂;4、沾有油脂必须洗刷干净。

气瓶减压器不符合规定

使用符合规定的气瓶减压器

气瓶漆色与标注不符合规定

禁止使用漆色与标注不符合规定的气瓶

气瓶未佩戴两个防震圈

要求使用的气瓶佩戴两个防震圈,否则禁止使用

使用的氧乙炔气瓶无防落物和防倾倒措施

使用的氧乙炔气瓶采取防落物和防倾倒措施

4

机械伤害

操作有飞溅物产生的机械未戴防护眼镜

操作有飞溅物产生的机械时戴防护眼镜

戴手套操作调直机、压刨机

严禁戴手套操作调直机、压刨机

机械超铭牌使用

不得超铭牌使用机械

使用的机械安全装置失灵

机械使用前需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

机械失修、带病作业

1、起重机在作业中如遇出现故障或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采取措施放下重物,停止运转后进行检修,严禁在运转中进行调试或检修;2、机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已变形、已破损或有故障的机具;3、建筑机械工作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进行处理。

挖机伤害

挖土,人员不要站在挖机的前方

一闸连接多台电动机械或工具

禁止一闸连接多台电动机械或工具

机械基础不符合要求

机械基础应设计施工

机械传动开式部分无防护罩

禁止使用传动开式部分无防护罩的机械

挖掘机铲头从汽车驾驶室上方越过卸土

挖掘机铲头不得从汽车驾驶室上方越过卸土

挖掘机作业时提斗过猛

挖掘机作业时不得提斗过猛

5

其它伤害

穿拖鞋、凉鞋、高跟鞋或带钉的鞋,着装不合要求

禁止穿拖鞋、凉鞋、高跟鞋或带钉的鞋,着装不合要求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禁止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坑、沟、孔洞等无防护设施及警告标志

坑、沟、孔洞等形成后及时设置防护设施及警告标志

使用有卷边或裂纹的扁铲、錾子

使用前进行检查,禁止使用有卷边或裂纹的扁铲、錾子

斜道板、跳板的坡度、宽度不合规范,无防滑条

斜道板、跳板的坡度不得大于1:

3,宽度不得小于1.5m并应钉防滑条,防滑条的间距不得大于30cm

在光线不足及夜间工作的场所无足够的照明

夜间工作的场所设置足够的照明

焊接、切割作业时烟尘侵入人体

焊接、切割作业时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

6

起重伤害

操作时用其限位器的动作代替正规操作

操作时禁止用其限位器的动作代替正规操作

吊钩无防脱钩的保险装置

作业前检查吊钩防脱钩的保险装置,否则禁止使用

吊装长大件未系溜绳

吊装长大件时系溜绳

吊装构件时捆绑不牢

起吊前检查吊装构件是否捆绑牢固,否则不予起吊

吊装危险区域未采取隔离措施或无人监护

吊装危险区域用红白带拉设隔离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吊装作业时选用的吊具规格不合理

清楚所吊装材料的重量,选择合适的吊具

吊装作业时指挥信号错误

作业前操作人员和起重指挥人员对起重信号进行沟通,在指挥信号不明确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严禁盲目操作

非操作工从事机械操作

检查机械操作工证件;严禁非起重工从事起重工作业

钢丝绳有断丝、锈蚀、磨损等,未执行相应的报废标准

起重作业前检查钢丝绳是否有断丝、锈蚀、磨损等现象,并执行相应的报废标准

起吊前后起吊后未按程序进行起吊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起吊前和起吊后按程序进行起吊设施的全面检查

起重工作区域无警示标志和专人监护

起重工作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监护

起重机工作中突然停电时,未将制动器恢复

起重机工作中突然停电时,立即将制动器恢复

钢丝绳与物体的棱角接触处未加包垫保护

钢丝绳与物体的棱角接触处加包垫保护

起吊物未绑牢,偏拉斜吊,吊物未固定时松钩

起吊物绑挂牢固;吊钩悬挂点应在吊物重心的垂直线上,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落钩时应防止由于吊物局部着地而引起吊绳偏斜;吊物未固定时严禁松钩

使用安全装置不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

严禁使用安全装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起重机械

使用超过磨损极限的吊钩

禁止使用超过磨损极限的吊钩

7

坍塌

六级及以上大风时起吊作业或五级风时吊面积大的设备

达到六级以上时,不得进行作业

照明不足时进行起重工作

照明不足时,禁止进行起重工作

雨后、解冻期及机械挖土时,边坡开裂、疏松或支撑折断

雨后、解冻期及机械挖土时,检查是否有边坡开裂、疏松或支撑折断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有地下水或者地面水流入基坑处挖土时无排水措施

在有地下水或地面水流入基坑处挖土时采取明排水或降水等措施

8

物体打击

起吊吊点不可靠或选择不合理

起吊吊点应选择可靠、合理的吊点

起重用具超载使用

起重用具严禁超载使用

未正确佩戴安全帽

正确佩戴安全帽

一钩多吊,且在两吊件间工作

一钩多吊时不得在两吊件间工作

松钢丝绳时加垫的包角未固定

松钢丝绳时加垫的包角固定或将包角用铁丝绑扎在钢丝绳上

交叉施工时,工具、材料等上下投掷

交叉施工时,工具、材料等上下投掷

交叉作业安全防护设施随意拆除

交叉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拆除

9

意外坠落

高处作业人员未正确系挂安全带

高处作业人员正确系挂安全带

在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或恶劣气候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在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或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在雨雪天气进行露天高处作业未采取防滑措施

在霜冻或雨雪天气进行露天高处作业时采取防滑措施,及时清理积雪或霜冻

10

灼烫

焊接、切割、热处理作业人员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焊接、切割、热处理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第五章施工进度安排及施工准备

一、施工进度安排

本工程打桩由专业队进行施工,作为试验桩施工进度以现场实际进度为准。

预计开始施工后1天可以完成试桩施工。

由于施工桩位分散彼此之间间隔距离较远,并且机械移动缓慢实际施工时间可能增加1天。

试桩完成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安排施工,原则上施工工期保证不大于60个日历天,可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进行增减施工机械及人员。

二、施工准备

1、施工前准备

1)做好施工现场“三通一平”:

修筑桩机进出行走及管桩运输的道路,做好排水措施;架设好临时施工的水源、电源,并安装水表、电表;搭设工地办公室及做好开工准备工作。

2)选定有资质认证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厂家,按设计要求桩型,购进各种长度的管桩,便于试桩时按各种桩长试桩。

3)管桩进场应严格执行材料检验手续,规格品种与进货单相符合,并检查管桩外观是否有裂纹、断裂等,必要时要用水淋检查,不合格管杜绝使用。

4)管桩的堆放要平整,堆放不超过三层,并正对桩机堆放,方便桩机施工。

开工后,管桩进场堆放,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按施工方便的位置、方向堆放。

2、技术准备

进行图纸会审,在施工前编制好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审批。

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施工规范及施工作业指导书,掌握工程特点,明确施工工艺和技术质量要求。

施工前完成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施工程序,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并在交底记录上签字。

3、测量放线定位

在打桩之前,做好测量控制网,场内所有的定位控制桩,经监理或业主测量核准,并设置涂红白漆的钢管支架予以保护。

所有的测量定位控制桩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控制点的准确性。

第六章施工方案

一、施工方法

1、为了确保管桩施工能满足要求,减少接头数量,尽量采用单节管桩。

2、若需要接桩时,接桩钢零件应涂防腐蚀耐磨涂层。

3、针对桩位设计较为密集的桩承台,凡桩距小于或等于3.0D均采用进行跳打,减少挤土效应和地面隆起。

二、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校正→稳桩→击打沉桩(观测记录)→接桩→

再击打沉桩或送桩(观测记录)→收锤、测贯入度→桩机移位。

三、施工工艺

1、测量定位

打桩前应通过轴线控制点,逐个定出桩位,打设钢筋标桩,并用白灰在标桩附近地面上画上一个圆心与标桩重合、直径与管桩相等的圆圈,以方便插桩对中,保持桩位正确。

2、吊桩、插桩

吊桩就位一般用单点吊将管桩吊直,使桩尖插在白灰圈内,桩头部插入锤下面的桩帽套内就位,并对中和调直,使桩身、桩帽和桩锤三者的中心线重合,保持桩身垂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桩垂直度观测包括打桩架导杆的垂直度,在正交方向上设置两根吊陀垂线进行观测校正。

3、击打沉桩

锤击沉桩宜采取低锤轻击或重锤低打,以有效降低锤击应力,同时特别注意保持底桩垂直,在锤击沉桩的全过程中都要使用桩尖、桩帽,桩尖、桩帽采用Q235B型钢板按设计要求加工制作,在使用的过程中,保证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重合,防止桩受到偏心锤打,以免桩受弯受扭。

4、接桩

当底桩桩头(顶)露出地面0.5~1.0m时,即应暂停锤击,进行管桩接长。

方法是先将接头上的泥土、铁锈用钢丝刷刷净、再在底桩桩头上扣上一个特制的接桩夹具(导向箍),将待接的上节桩吊入夹具内就位,调直后,先用电焊在剖口圆周上均匀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节桩固定后卸去夹具,再正式由两名焊工对称、分层、均匀、连续的施焊,一般焊接层数不少于2层,焊缝应饱满连续,待焊缝自然冷却8~10min,始可继续锤击沉桩。

在较厚的粘土、粉质粘土层中施打多节管桩,每根桩宜连续施打,一次完成,以避免间歇时间过长,造成再次打入困难,而需增加许多锤击数,甚至打不下而先将桩头打坏。

5、收锤、测贯入度

施工的时候,当桩被打入设计持力层一定深度,符合设计确定的停锤条件时,即可收锤停打,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称为收锤标准。

收锤标准通常以达到的桩端持力层、最后贯入度或最后1m深桩桩锤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

桩端持力层作为定性控制;最后贯入度或最后1m沉桩锤击数作为定量控制,均通过试桩或设计确定。

一般停止锤击的控制原则是:

桩端(指桩的全截面)位于一般土层时,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风化岩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可作参考。

当贯入度已达到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规范规定的数值加以确认。

为将管桩打到达到收锤标准,本工程允许送桩,送桩深度不宜超过1.2m。

送桩器用钢板制作,长2.5~4m。

设计送桩器的原则是:

打入阻力不能太大,容易拔出,能将冲击力有效地传到桩上,并能重复使用。

6、技术措施要点

为保证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贯入度,具体的要求如下:

a、锤打φ400桩最后三阵贯入度每阵小于等于20mm,最后三阵锤落距大于等于2.0M。

试桩:

通过试桩检验桩机适应性、测定桩的贯入深度、持力层的强度、桩的承载力,精确测定最后三阵(10击)的贯入度等施工参数,由甲方现场代表现场监督,编写试桩报告,经监理确认施工工艺及质量达标后再全面展开施工。

桩起吊、运输、堆放:

吊点(或支承点)位置采用2吊点,设于距桩端0.207L处;喂桩、沉桩时采用1吊点,吊点位置设于距桩端0.29L(L=10~16m)处。

砼强度达到100%时方可运输、施打沉桩;吊索与桩身接触处设胶垫;桩堆放时不超过二层,层间按吊点位置设垫木。

沉桩:

桩就位插好后轻放桩锤,使桩均匀缓慢入土,并检查桩的垂直度(偏差≯0.5%);打桩开始时重锤低击,落锤的起锤高度<0.5m,视桩沉入情况逐步加大冲击力;打桩过程中进行垂直观测,确保桩的垂直度(打桩架的垂直度≯1%),并控制桩顶偏差≯5cm;沉桩中设专人准确进行量测记录标高、贯入度。

沉桩过程中如出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时,暂停打桩,并及时会同监理、设计单位研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接桩:

本工程采用焊接接桩。

焊条采用ER50-6,焊接时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稳焊接,并确保焊缝质量和尺寸。

接桩须在穿过硬土层后进行,接桩时上下节的中心偏差≯5mm,节点弯曲矢高≯桩长的1‰,且≯20mm。

上下两节之间的间隙用楔形铁片塞实焊牢;焊缝自然冷却8min以上方可继续沉桩。

安全措施:

场地平整、碾压坚实;保持机架调正、稳定;设专人指挥,机械司机操作时精力集中,密切注意机械运转情况,出现异常时立即停机,处理后再行作业;不得在桩锤未到位时起锤或过早刹车,以免损坏桩机,作业人员戴安全帽。

7、管桩打(沉)桩常遇问题预控制措施:

名称、现象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桩顶偏位(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

1.测量放线有误;或插桩“对中”工作马虎

2.打桩顺序不当,易引起桩顶大偏位

3.在软土层中,先施工的桩易被挤动

4.遇孤石或其他障碍物将桩挤向一旁

5.桩尖沿基岩倾斜而滑移

6.接桩不直,桩中心线成折线形,造成桩顶偏位

测量放线应经复测后使用;插桩应认真对中;打桩应按规定顺序进行;避免打桩期间同时开挖基坑;施工前用洛阳铲探明地下孤石、障碍物,较浅的挖除,深的用钻钻透或爆碎;接桩应吊线找直,垂直偏差应控制在0.5%以内偏位过大,应拔出,移位再打;偏位不大,可用木架顶正,再慢锤打入;障碍物不深,可挖去回填后再打

桩身倾斜(桩身倾斜超过规范规定)

1.打桩机导杆弯曲或场地不平,或场地承载力不足产生倾斜

2.插桩不正,底桩倾斜率过大或桩身弯曲度过大

3.开始沉桩,桩未站稳就猛烈锤击,或施打时桩锤、桩帽、桩身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受力偏心

4.桩垫锤垫不平或桩帽太大引起锤击偏心而使桩身倾斜

5.接桩不直产生曲折

6.打桩顺序不当先打的桩被挤斜

7.遇孤石和坚硬障碍物或桩尖沿倾斜产生滑移

打桩机导杆弯曲应纠正;打桩场地应整平夯压坚实;插桩要吊线锤检查,桩帽、桩身和桩尖必须在一条垂线上方可施打;桩身弯曲度应不大于1%,过大的不宜使用;开始沉桩应临时固定牢,并轻锤慢击;施打时应使桩锤、桩帽、桩身在同一直线上,防止受力偏心;桩垫、锤垫应找平,桩帽与桩周围的时间隙应为5~10mm,不宜过大;接桩应吊线锤找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打桩顺序应按规定进行。

产生原因7的防治措施同“桩顶偏位”的防治措施

桩顶破碎(沉桩时,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或被打碎,桩顶钢筋局部或大部分外露)

1.桩的制作质量差,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或桩头严重跑浆,存在孔洞;或蒸养制度不当,引起脆性破坏

2.搬运、吊装、堆放过程中碰撞损坏

3.桩锤选用不当,锤过重,锤击应力太大将桩头击碎;或锤太轻,锤击次数增多,使桩顶产生疲劳破坏

4.桩帽太小、太大、太深或接头尺寸偏差太大

5.遇到孤石、硬岩面时继续猛打,或贯入度要求太小或总锤击次数过多,或每米锤击数过多

6.在厚粘性土层中停歇时间过久,再重新施打时易将桩头打坏

加强桩制作质量控制,保证桩头混凝土密实性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桩运输、堆放、吊装中防止碰撞损坏桩头;合理选用桩锤,不使过重或过轻;桩帽宜做成圆筒形,套桩头用的筒体深度宜为35~40cm,内径应比管径大2~3cm,不使空隙过大;遇孤石可采用小钻孔再插管桩的方法施打;合理确定贯入度或总锤击数,不使过小或过多;在厚粘性土层中停歇时间不应超过24h

桩身断裂(包括桩尖破损、接头开裂,桩身出现横向、竖向或斜向裂纹及断裂)

1.在砂土层中施打开口管桩,下端桩身有时被挤产生劈裂

2.遇孤石和裸露的岩面仍硬打,易将桩尖击碎

3.接桩质量差,引起接头开裂

4.接头电焊时自然冷却时间不够,焊后立即施打,焊缝遇水脆裂;或接缝间隙填塞钢板太少,锤击时应力集中,引起接头破损

5.管桩制作严重漏浆,或管壁太薄,桩身强度不够或养护制度不当,桩身混凝土变脆

6.打桩时未加桩垫或桩垫太薄

7.桩身预应力值不够,不足以抵抗锤击时的拉应力而产生横向裂缝

8.桩身自由段长细比过大,沉入时遇坚硬土层,易使桩断裂

9.桩在堆放、吊装和搬运过程中已裂缝或断裂,未认真检查或加固就使用

在砂土层中沉桩,桩端应设桩靴,避免采用开口管桩;遇孤石和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