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 味 物 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826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 味 物 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趣 味 物 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趣 味 物 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趣 味 物 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趣 味 物 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趣 味 物 理.docx

《趣 味 物 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 味 物 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趣 味 物 理.docx

趣味物理

学校课程

 

莱西市朴木中学

崔绍兵

 

目录

第一课超重和失重…………………………………………2

第二课扶摇直上的水“火箭………………………………4.

第三课光的折射现象………………………………………5

第四课家中的物理实验……………………………………8.

第五课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10

第六课铅笔盒中的文具与物理实验………………………13

第七课巧用天平帮大忙……………………………………15

第八课球面镜及其应用………………………………….17.

第九课色光的混合…………………………………………20..

第十课水果电池………………………………………….23

第十一课用不标准天平称出正确质量………………………26.

第十二课用平面镜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27.

第十三课用平行光源演示光的直线传播……………………29

第十四课有趣的喷泉…………………………………………30..

第十五课自制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的反射定律……………32

第十六课自制透镜实验………………………………………34

 

第一课超重和失重

“超重和失重”,是以升降机为例说明,没有现成的演示实验器,教师理论上的推导及说明都不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我们制作的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就不一样,在该演示器中,有模拟升降机和光显模块,光显应用了发光二极管(LED),把超重和失重这一现象用具体的、生动的色光展示在学生面前。

在演示超重时,即升降机加速上升的时候,发光二极管发出红(绿)色亮光,展示了超重现象;演示失重时,先给光显模块配重(即加砝码或橡皮泥),然后放在升降机上,发光二极管发光,再让升降机加速下降,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展示了失重现象。

 结构原理

  该演示器由模拟升降机及处于其中的光显示模块两部分构成。

光显示块(以下简称模块),内装有两节干电池,与外接的八只发光二极管相连接构成电路。

电路两端与模块底部的两个铜条电极相连,把模块放入升降机中时,两铜条电极与升降机的金属底板紧密接触时即可构成闭合电路,另外在模拟升降机的底板上安装三只劲度系数小的轻质弹簧,利用三只弹簧控制模块与底板的接触与分离。

 结构、原理图(见图1)

  

 使用方法

  ①实验时将模块放入升降机,当升降机静止时,由于模块所受重力作用与金属底板上的三只倔强系数小的轻质弹簧接触,但与底板不接触,电路不闭合,发光二极管不发光。

当用手提着升降机的顶部,使升降机加速上升时,因整个演示器超重,模块将压缩三只弹簧,使得两个铜条电极与升降机的金属底板紧密接触而构成闭合电路,发光二极管发光。

说明模块与底板间压力增大,演示了加速向上过程中模块的超重现象。

  ②在升降机静止时,先向模块内加砝码(或橡皮泥),使模块所受重力能压缩金属底板上的三只倔强系数小的轻质弹簧,使电极与底板接触,电路闭合,发光二极管发光。

当升降机下落时,因整个演示器完全失重,弹簧将模块电极脱离底板,电路断开,发光二极管熄灭,说明模块与底板间压力减小或无压力。

演示了失重现象。

  ③使用时,也可给升降机顶部系一条约1m长轻绳,右手捉紧绳的一端,左手捉升降机顶部,左右手靠近,让绳松弛,然后使左手迅速释放升降机,可以观察到演示器在近1m的自由下落过程中模块上的发光二极管熄灭,直到下落停止发光二极管又亮。

演示了在自由下落过程中模块的失重现象。

  ④演示完毕,将模块从模拟升降机底板上取下存放。

 

第二课扶摇直上的水“火箭

   单级火箭:

  取一只1.5升的塑料饮料瓶,去除瓶底支架。

配一只橡胶塞子,塞子中间挖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孔,其剖面呈阶梯形。

如图1—80(a)所示。

孔内装一个自行车内胎的气门心。

如图1-80(b)所示;再在气门心上套上小橡皮管并用螺帽旋紧,如图1—80(c)所示。

  在塑料瓶中装入0.5升—0.75升自来水(即占瓶容积l/3—一半的水),盖紧橡胶塞子,就构成一个模拟火箭了。

施放火箭时。

先将瓶身翻转,使瓶口朝下。

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瓶口。

保持瓶身轴线与地平面垂直;然后用自行车打气简夹住橡胶塞上的气门芯。

朝瓶内灌气,见图l—81。

直至瓶内气压达到4—5个大气压后,水火箭内的气压会顶开橡胶塞。

向空中发射。

随昔内水的下注。

瓶体可上冲至离地30米左右的高度。

  

 

第三课光的折射现象

【目的和要求】

  认识光在两种物质界面上发生的折射现象,并总结折射现象的初步规律。

【仪器和器材】

  光具盘(J2501型),低压电源(J1201型)。

【实验方法】

  1.如图2.7-1所示,将J2501型光具盘的平行光源,矩形光盘和圆形光盘安置好,半圆柱透镜用紧固螺钉卡在圆形光盘上。

透镜的毛面向里和光盘平面贴紧,半圆柱透镜的直径面MN和光盘上的90°连线重合,圆心O和圆形光盘的中心重合。

调整平行光源,使中央一束平行光垂直于MN射到半圆柱透镜的圆心O,光盘上清晰地显示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

转动圆形光盘,入射点O的位置始终不变。

2.光的折射现象

  

(1)将圆形光盘转一个角度,使一束平行光射到MN上的O点,光盘上可以看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C和折射光线OB(图2.7-2)。

  

  

(2)转动圆形光盘,使入射光线AO垂直于MN平面,可以看到通过分界面以后的光线OB和AO在一条直线上,即不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3)转动圆形光盘,使入射光线从圆弧面射入玻璃中,沿半径射到MN上的O点,当光线斜射到MN界面上时,光由玻璃进入空气,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垂直射到MN界面上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观察重点:

在半圆柱透镜的MN界面上,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或者从玻璃进入空气,斜射时传播方向改变;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发生折射的初步规律

  

(1)重复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的情况,观察两种媒质交界面上的入射点、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指出光在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转动圆形光盘,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可以看到,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并且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3)转动圆形光盘,使得在MN界面上,光从玻璃进入空气。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入射角应小于临界角),可以看到,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

  (4)若光线垂直入射到MN界面上时,不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还是从玻璃进入空气。

通过界面以后光的传播方向都不变。

  观察重点:

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两种情况下,折射角都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要在课前组装调整好。

调整时还要注意:

①半圆柱透镜的底面(毛面)要和圆形光盘贴紧。

在用紧固螺钉将透镜压紧在光盘上时,圆弧面那一侧容易翘起,造成由这一侧射出的光线在光盘上显示的亮线出现断开的现象。

②从半圆柱透镜的正面有时看到如图2.7-3所示的光线OE。

这是由于从光盘左侧缝隙透过的光带较宽,一部分光线直接照到半圆柱透镜的前表面上造成的。

可以在透光缝隙上插入一半拦光片,挡住这部分光线。

  2.在玻璃内光缆传播的方向可以由半圆柱透镜的圆弧侧面以外的光线表示。

这是由于沿着半径方向传播的光线总和圆弧界面垂直,因此通过界面时不改变传播方向。

沿半径方向的光线在圆弧面里、外部分总在一条直线上,可以直接从实验观察得到。

  3.演示光的折射现象要注意给学生完整的图景,光到达两种媒质的交界面时,既存在着折射现象,又存在着反射现象。

初中阶段不要求讲述全反射现象,实验时,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或者从水进入空气时,入射角都应小于临界角。

  编者提示:

本小实验可辅以“光现象”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第四课家中的物理实验

  1.研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用纸板和针或用废旧的罐头盒并在盒底用铁钉开一些小孔(当然,开孔数量,孔的大小由你自己去控制,不同的开孔会让你有不同的研究)来研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利用玻璃板,两只相同的小碗和直尺研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

  利用光洁的不锈钢厨具(如汤匙、锅、勺子等)观察自己的脸来研究;对着太阳光还可以研究它们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情况;形状不规则的厨具还会给你一种哈哈镜的感觉。

  4.研究光的色散

  

(1)利用脸盆和玻璃镜子,并在盆子里装满水,将镜子斜插在水中,将反射光线射到墙壁上观察光的色散。

  

(2)利用洗洁精制造的泡沫吹肥皂泡,在太阳底下可以看出五颜六色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是太阳光经过色散后形成的。

  (3)在塑料保鲜袋中装上水,并将其平放在太阳底下,在边缘处也可以看到太阳光色散后的彩色光带。

  (4)背对着太阳,在嘴里含一口水,迅速向上喷出,你可以发现在有雾的地方会出现白光经过色散后形成的彩色光带。

  5.研究颜色的混合

  将不同颜色的水果用菜刀切成碎末后混合,或将不同颜色的调料各取少许混合,你可以得到惊喜!

  6.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将白光或其它颜色的灯光透过不同颜色的透明塑料袋或薄膜,观察射到白墙上的光线,也会让你兴奋。

如果将光射到有颜色的物体上也会发现颜色的秘密。

  7.探究透镜的规律

  厨房中的透镜有很多,可以用透明的瓶子里装满水来制作柱面凸透镜,可以将透明的瓶子底取下来经过打磨后作凸透镜,或在透明的塑料袋中装满水来代替凸透镜,也可以将水放在圆底的不锈钢的碗中在冰箱中结冰的方式制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等,有了凸透镜,大家就能去研究透镜的规律了。

  8.研究光源的颜色

  可以在煤气灶的火焰中撒上一些食盐等物质来观察。

  

 

第五课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

 气球是生活中一种常用的娱乐产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它可以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材料:

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

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

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

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

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

如图1所示。

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

  材料:

气球、细线、水。

  方法:

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

如果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一个物体,气球就变成了一个放大镜,通过气球观察,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3)气体的性质实验

  材料:

气球、广口瓶、双孔橡胶塞、两根玻璃管(一弯管,一直管)、两用气筒。

  ①验证玻意耳定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装置如图2所示,在直玻璃管的下端拴一个气球,把气球放入瓶中,并用塞子塞住广口瓶口。

先在气球内充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直管,通过弯管向瓶外抽气,发现气球变大;向里打气时,气球又会变小。

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过程中,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即定性地验证了玻意耳定律。

  ②验证盖·吕萨克定律,证明气体的热膨胀。

  在气球内稍充气,并把直管封闭,然后把广口瓶放入热水中,使瓶内受热,就会发现气球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稍冷却,就发现气球又逐渐地变小。

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说明:

玻璃管的封闭可外接一橡皮管,用止水夹封闭橡皮管就可以了。

  (4)物体的沉浮条件

  材料:

薄气球、水、酒精、盐水。

  方法:

用一个薄气球,装入水,密封好,缓缓放入水中,就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现象。

然后在气球中装入酒精,则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

最后在气球中装入盐水,则会看到物体在水中的下沉现象。

这有效证明了液体中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5)动量定理

  材料:

大气球、砖块、锤子。

  方法:

将充好气的气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气球上面放置一砖块,这时用铁锤迅速打击砖块,会发现砖块被击碎,而气球完好无损。

本实验省去了海绵这一系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动量定理,也减去不少因海绵引起的疑惑。

  注意事项:

气球充气要适量,要保持气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演示时要注意让学生远离,防止碎砖块击伤学生。

  (6)反冲现象

  材料:

气球、吸管、气筒、细线。

  方法:

如图3,将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筒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发现气球沿直线竖直上升。

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反冲运动。

在这里要注意选用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

(7)电荷的相互作用

  材料:

铁架台、丝线、气球。

  方法:

如图4所示,气球充好气后,用干燥的丝线将气球悬挂起来。

用干燥的手擦气球的表面,使球带电(手最好先在火上烘干)。

用摩擦过气球的手去靠近气球,手会吸引气球,让用手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两球会相互推斥。

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荷的相互作用。

  

其实对于气球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比如在瓶吞鸡蛋这个证明大气压的实验中,如果把鸡蛋换成气球,将既经济,又可以循环使用,学生也能够亲身实践,增加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们说只有不断地去思考,去摸索,才能挖掘出更好的实验,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

 

第六课铅笔盒中的文具与物理实验

 铅笔盒里文具一般有:

直尺(塑料尺或钢皮尺)、铅笔(或细铅笔芯)、圆珠笔、钢笔、橡皮、三角板、圆规等。

不同的文具可以做不同的实验,同一文具可以做许多实验,下面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一)用直尺做实验

  1.测物体的长度:

这个实验做的较多,且方法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2.有关声学方面的实验,可列表说明:

3.有关电学方面的实验:

  ①带电体的性质:

将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将塑料尺靠近纸屑,发现它能吸引纸屑。

说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②导体和绝缘体:

教师可以用钢皮尺和塑料尺做演示实验时,发现钢皮尺容易导电,而塑料尺不容易导电,继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4.有关力学方面的实验:

  ①力的作用效果:

用手握住直尺的一端,用力拉直尺的另一端,发现直尺变弯了。

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密度的知识:

拈一拈长短、形状相似的钢皮尺和塑料尺,发现钢皮尺较重。

说明钢的密度比塑料的大。

  ③杠杆的知识:

让学生用直尺来撬铅笔盒(可用橡皮作支点)。

能说明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等要素以及有关的知识。

   5.有关热学方面的实验:

  ①晶体和非晶体:

教师在讲清概念后,让学生说出钢皮尺是由晶体钢制成的,而塑料尺是由非晶体塑料制成的。

  ②改变物体的内能:

让学生用钢皮尺在桌面上来回摩擦一段时间,再用手摸下被摩擦的一端,发现温度升高了,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用铅笔做实验

  1.导体和绝缘体:

铅笔是由导体和绝缘体两部分组成的,也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

  2.有关摩擦知识:

先让学生用手直接推铅笔盒,然后在铅笔盒下面放一些铅笔再推,发现第二次要比第一次省力。

说明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另外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而用圆珠笔写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师可用学生常用的铅笔芯(取长度和粗细不同的)代替电阻丝来做这个实验时。

同样可以得到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4.测细铜丝的直径:

将细铜丝密绕在铅笔上,测出几十匝细铜丝的长度,再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三)用铅笔盒做实验

  1.物体的惯性:

将一张纸条放在铅笔盒下,迅速抽动纸条,发现铅笔盒保持不动;或把一块橡皮竖直放在铅笔盒上,突然拉动铅笔盒,发现橡皮向后倒;或慢慢拉动铅笔盒一定的距离后突然停止,发现橡皮向前倒,这些都能说明有关惯性的知识。

  2.物体的浮沉条件:

将空的铅笔盒放在水里不会下沉,而将一把小刀放在水里会沉入水底,进而说明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

  (四)用其它文具做实验

  如用圆规和直尺,可测量曲线的长度;钢笔吸墨水说明大气压的作用;铅笔盒里的工具中哪些是导体?

哪些是绝缘体?

钢皮尺、圆规等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由钢制成的,因而密度是相等的;新铅笔盒的底面可用作平面镜等等。

  从上面例子看出,铅笔盒就是一个实验箱,许多实验所需的器材可以从中找到。

通过实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

  

第七课巧用天平帮大忙

  物理学中,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实际中,经过巧妙利用,还可以另用为测量其它物理量的工具。

下面举例说明。

  一、测物体的数量

  例如:

有一堆大头针约几百个,如何用天平能很快测出它的大约数量?

  步骤:

先用天平测出10个大头针的质量,用求平均值的方法算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m;再用天平称出这堆大头针的总质量M.则这堆大头针的个数为n=M/m.

  引申:

小型、单个质量相等、数量较大的物体,都可以用天平测出其数量

  二、测物体的长度

  例如:

利用天平如何快速测出一小卷细铜丝的长度?

  1、辅助工具:

刻度尺;

  2、步骤:

先用天平测出这卷细铜丝的总质量M;然后截取一小段细铜丝,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用刻度尺测其长度为l,则这卷细铜线的总长为L=(M/m)l

  引申:

线状、细长、均匀的物体都可用此法

  三、测物体的厚度

  例如:

有一块长方形的均匀薄铝箔,如何用天平测出铝箔的厚度?

  1、辅助工具:

刻度尺

  2、步骤:

先用天平测出铝箔的总质量M,然后用刻度尺测出铝箔的长a和宽b,;最后查出密度表中铝的密度值ρ,则铝箔的厚度H=M/(ρab).

  引申:

片状、厚薄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均可用此法测其厚度

  四、测物体的面积

  例如: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但厚薄均匀的薄铁片,如何用天平测出它的面积?

  1、辅助工具:

剪刀、刻度尺

  2、步骤:

先用天平测出整个薄铁片的总质量M;再用剪刀从该薄铁片上剪下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实验铁片,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m,用刻度尺测出其长a和宽b;则此薄铁片的总面积为S=M/m)ab.

   引申:

片状、厚薄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都适用。

  五、测容器的容积

  例如:

如何用天平测出一个墨水瓶的容积?

  1、辅助材料:

  2、步骤:

先用天平测出空墨水瓶的质量m;然后将空墨水瓶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则这个墨水瓶的容积为V=(M-m)/ρ水

  引申:

只要容器和水的质量不超出天平的称量限度,都可以用此法测出这个容器的容积

 

第八课球面镜及其应用

  【目的和要求】

  观察球面镜对入射光线的反射情况:

  1.凹镜能使平行光会聚于焦点;

  2.从凹镜焦点发出的光被反射后,平行射出;

  3.凸镜能使平行光发散。

  【仪器和器材】

  光具盘(J2501型),低压电源(J1201型),凹镜、凸镜和平面镜。

  【实验方法】

  1.把光具盘中的平行光源、矩形光盘按图2.6-1所示组装并调整好。

选择光盘左侧的拦光片数目,使得有3-5条平行光线照到光盘上。

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光盘上显示的平行光线的特性。

然后,再在矩形光盘的中部挂凹柱面镜,调整凹镜的位置(包括上下移动凹柱面镜或绕悬挂点左右移动凹柱面镜),使中间一条光线经凹镜反射后,沿原路返回,这条光线就是凹镜的主轴。

这时可以观察到,平行主轴的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于主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

  

 2.在光盘缝隙右侧的圆孔铁架上放置四个小平面镜,调整小平面镜的方位,使得由缝隙进来的光线经一对小平面镜反射后过凹镜的焦点,如图2.6-2所示。

可以看到,这两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

  

3.演示汽车前灯照亮远处的原理。

在凹镜前移动点亮的小灯泡,当它的灯丝位于凹镜焦点时,远处墙上得到面积与凹镜口径相近的亮斑。

 4.把凹柱面镜换成凸柱面镜,可以看到,平行光经凸镜反射后,不能会聚于一点,而是变得发散了。

 5.演示凸镜能够扩大视野。

在同一张硬纸板上挖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孔,分别盖在平面镜和凸镜上,两个镜面通过圆孔露出的面积相同,让同学比较平面镜和凸镜的观察范围。

例如,分别从平面镜和凸镜中看到的同学的数目不同,可知,同面积的凸镜比平面镜的观察范围大。

【注意事项】

 1.光具盘的调整应注意下述问题:

(1)平行光源采用12V45W直丝灯泡,用低压电源(J1201型)供电。

考虑到灯丝的冷电阻较小,开始供电时,应选用10伏特左右的电压。

如灯光不够强,在灯泡点燃后,再提高供电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电压12伏特)。

由于光源的散热情况不好,平行光源连续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

(2)平行光源和光具盘的调整。

 ①矩形光盘左边设有拦光装置,上面有七条缝隙,每条缝隙上都可以插入拦光片,选择插入拦光片的数目,可以得到3-5条缝隙。

平行光透过这些缝隙后,在光盘上显示出一条条亮线。

这些亮线表示了光透过缝隙后的传播路线。

调整平行光源与光盘的相对位置,使得平行光源的中心正对中间的缝隙,光源的中心轴线与光盘平面成较小的夹角,这样,在光盘上可以看到几条亮线纵贯整个光盘。

  

  ②调整光源灯泡的位置,使得灯丝位于光源凸透镜的焦平面上,灯丝和光盘平面垂直。

灯丝位于焦平面上,它所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成为平行光;由于灯丝不是一个点,而是近于一条直线段,因此,灯丝上每一点形成的平行光束的轴线与透镜主轴的夹角不同,如图2.6-3所示。

这样,由平行光源发出的光在不同截面内的特性也就不相同。

当灯丝与光盘平面垂直时,即灯丝与光盘左侧的通光缝隙平行时,在光盘上见到的亮线边缘清晰,发散角最小;当灯丝与光盘平面平行时,即灯丝与通光缝隙垂直时,在光盘上见到的亮线边缘不清晰,发散角最大。

③考虑到像差的影响,实验时所取的平行光带应尽量选取靠近光源透镜主轴的近轴光线。

上述调整应反复进行,直到光盘上显示出清晰、明亮的几条近于平行的光线,纵贯整个光盘。

2.本实验用圆柱面镜来演示球面镜主截面内的光路。

圆柱面镜的圆柱面母线和光盘平面垂直,圆柱面镜的镜面与光盘平面的交线是一段圆弧,光盘上显示出与光盘平面平行的截面内的光路,它与球面镜主截面内的光路相同。

  

 

第九课色光的混合

  【目的和要求】

  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演示三原色光混合成白光。

 【仪器和器材】

   三原色光源,滑动变阻器,电源等。

  三原色光源可以自制。

将三个小灯泡分别放在三个圆纸筒(如蜡纸筒)中,圆纸筒的一端分别包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小灯泡发光,透过玻璃纸即得到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光(图2.12-1甲)。

  将三个圆纸筒排成品字形插在暗箱内,与光源相对的暗箱另一端装半透明的描图纸,做为光屏。

调整三个灯泡的位置和圆纸筒插入暗箱的长度,使得每个光源发出的光照到半透明的纸屏上形成三个等大的,并有一部分互相交叠的圆形光斑图案(图2.12-1乙)。

  为了减小其他杂散光线的干扰,箱子内壁涂黑色,半透明的纸屏四周加框。

  【实验方法】

  1.将三个灯泡串接滑动变阻器后接到电源上,如图2.12-2。

调节变阻器的阻值,改变照到半透明纸屏上三个单色光的相对亮度,使得屏上三色重叠处的颜色成白色。

  

2.依次只接通一个灯泡,使得屏上先后出现三个颜色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圆形光斑。

3.先后分别同时接通两个灯泡,屏上得到两个圆形光斑,并有一部分相重叠。

如图2.12-3,红光和绿光相交叠得到黄光;红光和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