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687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试题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图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该器物可以佐证

A.早期国家的正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C.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答案】C

【解析】“宅兹中国”,即天下中心——伊河、洛河流域以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意即统治民众。

体现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C项与此相符;根据时间公元前11世纪可以排除A、D项;B项神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荀子重视“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的三大伦。

在此三大伦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虽然有相对的尊卑之序,但也有相互间的道德义务,并不是绝对的尊卑和服从关系。

董仲舒则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这一变化

A.印证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

B.适应了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C.糅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D.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董仲舒发展了荀子的君臣、父子、夫妇的三大伦,将其发展为绝对的尊卑和屈从关系,以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B符合题意;A说法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材料没有体现吸收各派思想的信息,C不正确;董仲舒改造儒学是为满足统治者的需求,与经济发展无关,D不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汉代董仲舒处于大一统局面的需求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满足了统治者的需求,最终被统治者所采纳,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据《宋会要辑稿》载,北宋中期全国年上供丝绸总计355万匹,东南和四川共计257万多匹,占全国2/3,其中仅江浙一隅就达125万多匹,占全国1/3以上,丝绵则超过2/3,而北方各地仅占1/4。

据此可知,北宋中期

A.经济发展促进丝织业重心转移

B.北方经济逐渐走向没落

C.南北方经济水平逐渐趋于一致

D.南方的文化影响力上升

【答案】A

点睛:

本题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华文明起源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持平;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材料现象的出现即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密切相关。

4.明宣宗时期,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这说明明朝

A.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政务流程

B.内阁的权力逐渐下降

C.皇权下的官僚体制日渐科学

D.司礼监地位超越内阁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宣宗时期,皇帝处理政务的流程,通政使司,司礼监和内阁各司其职,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政务处理流程,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内阁权力大小问题,B不正确;C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体现司礼监高于内阁的信息,D不正确。

5.下表为甲午海战中丰岛海战中同一事件的描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A.日本的“吉野号”中弹

B.吉野号战舰提督阵亡

C.中日双方各有人员伤亡

D.中日战舰损失数相当

【答案】A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四则材料均涉及到“吉野号”战舰受创,A符合题意;材料三四没有涉及吉野战舰提督是否阵亡,B不正确;材料均涉及地方情况通报,没有涉及中国的人员伤亡和战舰损失,CD不正确。

6.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孙中山以明白无误的语言告诉人们,他的平均地权,他的民生主义,只不过是古已有之的井田制度的再版,因为两者“用意是一样的”。

孙中山这样解释“民生主义”,主要用意在于

A.民主主义符台中国的国情

B.三民主义与西方民主制度有关

C.土地国有制有其深远根源

D.平均地权和井出制有相似之处

【答案】A

【解析】孙中山从古代的井田制寻找三民主义的解释,主要是寻求理论支撑,迎合民众心理需求,故A项正确;由题干所给材料“古已有之”可知,B不符合材料;材料明显考查三民主义和古代井田制的联系,所以C不符合题意;D项是比较二者相同点,不是孙中山主要用意。

点睛:

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传播均呈现出一个特征,即为减少反对的阻力,均从古代中国文化中去寻求历史渊源,寻求理论支持,材料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即是该特点的体现,维新思想家也将孔子打扮成改革的先师,将西方思想和传统儒学相结合。

7.1928年10月,国民政府通过《国民政府训政时期施政》,提出“进行经济建设之原则,必以个人企业与国家企业之性质而定其趋向。

凡夫产之可以委诸个人经营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由个人为之,政府当予以充分之鼓励及保护,使其获得健全发展之利益。

”这一政策

A.违背了节制资本原则

B.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官僚资本产生

D.体现政府经济政策的灵活性

【答案】D

...............

8.1960年12月20日,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第三会议室,陈毅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我国“夫人外交工作会议”。

陈毅在动员报告中强调了四点:

①夫人工作值得做;

②夫人工作内容相当多;

③夫人工作与本职工作三七开;

④领导同志带头。

会议决定成立夫人工作小组,张茜任组长。

该会议的召开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外交方式有所完善

B.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环境恶化

C.平等往来是中国外交的基础

D.新中国的外交途径呈现多样化特点

【答案】A

【解析】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刚刚起步。

外国领导人带夫人访华时,中国常常没有领导人的夫人参加接待。

这不利于正常外交活动的开展。

国务院召开“夫人外交工作会议”,这是外交工作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方式的逐步完善,故A项为正确答案;材料并未涉及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环境,B项错误;“夫人外交”虽能体现平等往来的外交原则,但在1960年之前新中国就已遵守平等往来原则,据此可知C项并非材料所强调的主旨;材料仅反映“夫人外交”政策的出台,没有指出其他外交途径,无法得出外交途径多样化的特点,D项错误。

9.《十二铜表法》规定,伤害他人的四肢或使之分离,若不能和解时,准予报复。

而公元前3世纪的《阿奎利亚法》则规定如果违法破坏他人之物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最近三十日以内相当于该物最高价额的金额。

这一变化体现出罗马法

A.借助报复来保护私有财产

B.始终保持着自然法的精神

C.以尊重法律的权威为宗旨

D.以法治形式打击侵权行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两部法律都体现出对私有财产的侵权行为,前者主要是以同态复仇形式处理侵权行为,后者主要从文明的角度处理,但二者都以法律的形式进行,故D项正确;A是材料中《十二铜表法》的主张,对材料概括不全面;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不是法律条文,而材料的内容体现了法律条文的规定,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借助法律打击侵权行为,不是以法律为权威,故C项错误。

10.下表是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50年代,英国(包括全部爱尔兰)的人口增长状况情况,造成表格中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工业带动城市化浪潮

B.社会条件的逐步改善

C.生产结构变动的影响

D.责任内阁制逐渐确立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知,从“1781年”到“1851年”,英国人口呈现增长趋势,分析时间信息可知,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加速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医疗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促使人口增长,B项正确;材料中的表格并未表明是城市人口还是乡村人口的增加,A项太绝对,排除;材料数据也并未表明是工业人口数的增长,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点睛:

本题考查英国人口增加的内容,关键在于对表中时间和数据的掌握,依据时间可知,处于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的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进步,同时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导致英国人口迅速增加。

11.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1793年宪法规定,执行会议(相当于最高行政机构)成员的组成由立法议会决定,并受后者监督。

后来雅各宾派执政期问的国民公会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通过一个救国委员会来直接行使行政权。

这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议会改革

A.突出立法权和监督权的分离

B.促使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C.彰显现代议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D.蕴含了政治妥协的成分

【答案】C

【解析】议会经过不断改革去除旧式议会不合理成分,逐渐形成现代议会的特征,故C项正确。

执行议会受到立法议会的监督,并不是分离,故A项错误。

法国大革命中议会改革是向共和制迈进,故B项错误。

材料中论述的是议会改革,无法体现政治妥协,而1875年通过的新宪法是资产阶级和保皇派的妥协产物,故D项错误。

12.下图是2017年11月19日,最新一期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的封面耐人寻味——象征五星红旗的红黄底色上用中英文写着“中国赢了”,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使用中英两种文字展示其封面内容。

这说明

A.中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B.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

C.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

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

【答案】A

【解析】图片信息表明,中国经济的崛起受到美国的强烈关注,虽然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中国正在利用国企提升国内外影响力,稳步赶超美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正在走下坡路。

突出了在当今时代下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故A项正确;图片没有强调中美的对抗,故B项错误;该封面没有突出中国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霸主,不存在美国“单极世界”彻底破灭,故C项错误;中国影响力的扩大是世界一超多强格局的发展和深化,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属于图片信息题,关键在于对图片信息的正确理解,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中国力量的增强,结合选项加以作答。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逐步开展,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堂等近代学堂出现,留学之风气开始盛行。

19世纪70年代后,部分改良人士、雏新派代表甚至一些知名的欧美传教士,纷纷以著文、上书等形式建议清政府仿效西方建立学校制度,并提出不尽相同的学制方案。

1902年,张白熙被任命为官学大臣,负责制定学制章程,他把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七级,学堂课程主要为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地理外国文、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图画、体操。

在学制主系列学堂外,兴办农工业、艺徒、警察监狱、邮电铁路、矿物、武备等专科学堂。

这种重视实践与专业课的结合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教育大有裨益。

——摘编自孙培育《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9世纪之后,德国连步广泛建立起由大学到小学的公立学校系统。

政府对于初等教育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十分重视。

学校设备必须包括:

低年级要用的字母表、算盘、足子和黑板、一张德国地图等。

在语法班还需要化学和哲学设备。

1830年之后,初等学校中将阅读和书写分开教学,实行整体教学。

1872年帝国颁布《普鲁士国民学校和中间学校的一般规定》以促进国民学校的发展。

与此同时,德国注重义务教育,19世纪末,德国义务教育从6岁到14岁结束。

忽视义务教育的父母将接受罚款。

——摘编自张颖《工业化时期德国女子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改革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答案】

(1)特点:

仿效西方学制;教学内容引入西学;既有普通学堂,又有专业学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

影响:

有利于传统教育体制的转型;促进教育近代化;有利于洋务人才的培养。

(任

意两点)

(2)不同:

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更新;重视整体教育的培养;国家立法保证学校教育;

关注义务教育。

原因:

德国:

国家统一后国民素质培养的需要,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中国: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洋务运动的推行;进步人士和欧美传教士呼吁;科举考试制

度衰落;教育改革的需求;清末“新政”改革的推动。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仿效西方建立学校制度”“学制主系列学堂外,兴办农工业、武备等专科学堂”“重视实践与专业课的结合教育”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这种重视实践与专业课的结合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教育大有稗益”并结合教育近代化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二中“政府对于初等教育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十分重视,实行整体教学。

1872年帝国颁布《普鲁士国民学校和中间学校的一般规定》,促进国民学校的发展,德国注重叉务教育”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分析原因,德国从统一后以及工业化发展需要回答,中国依据材料一“洋务运动的逐步开展”、“部分改良人士、维新派代表甚至一些知名的欧美传教士建议”等角度思考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荣渠曾在《现代化新论》中指出,“在同一生产力水平和条件下,社会形态可以是多模的,发展的道路也是多模式的。

“相应的生产力水平有相应的生产关系,形成相应的社会经济结构,但是由于每一种新形态的生产力都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发展弹性和适应性,同一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连应。

同一种生产力、同一种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适应几种不同的社会结构。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世界历史知识,围绕”社会发展道路也是多模式“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围绕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单论述”。

(要求:

所拟定的题目要具体,说明时要论述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1:

近代以来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多模式的。

说明;在现代化道路选择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为主导,倡导自由主义经

济政策,按照轻工业向重工业发展模式实行,逐步推进现代化;苏联是按照斯大林模式的发

展道路,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在现代化道路发展上,吸取西方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示例2:

近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多模式的。

说明:

在现代化道路选择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

或者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代议制基本框架下,各国民主政治模式也不相

同,英国和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法国和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英国和美国的民主政治是渐

进性的改革中完成,法国民主政治经历曲折复杂的变化才得以实现,德国君主立宪体现出专

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考生无论提取出何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读懂材料信息,并依据信息提取表格中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

比如本题依据材料中“在同一生产力水平和条件下,社会形态可以是多模的,发展的道路也是多模式的”的信息从政治或者经济角度提取观点,论证的时候围绕政治模式的多样化或者经济模式的多样化来分析回答,最后总结观点和论据即可。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廷为适应新的形势和“预备立宪”,颁布了不少行政管理法规,主要的有t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结社集会律》《违瞽律》(10章,45条),《清理财政章程》(35条)和宣统元年(1909年)的《国籍条例》(5章,24条,附试行细则10条),以厦在此前后发布的《户口管理条例》、《备学堂管理通剐》等。

经过上述“修订”,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诸法分立,各有所司。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法律体系开始解体。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行政法规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法规改革的主要意义。

【答案】

(1)特点:

涉及范围广泛;以管理社会群体和行为为主体;具有明显的近代性。

(2)主要意义:

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或依法进行社会管理);有利于近代社会的形成;推动了近代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行政法规的相关内容,把材料分层次表速,从法规的涉及范围、对象、地位上去划分即可得出特点所在。

(2)据材料“颁布了不少行政管理法规”、“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法律体系开始解体。

”和所学知识,从对当时、对后世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5年的洛加诺会议,是英美帝国主义扶植德国,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土的继续。

德国统治集团和垄断资产阶级力图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抵制和破坏战争赔偿,以图实现恢复其世界大国地位之野心,施展了各种手段。

其中之一是使用通货膨胀这个武器。

他们通过帝国银行,大量发行没有任何担保的纸币,以弥补国家预算赤字,结果造成马克大盘贬值,通货急剧膨胀。

到1922年,德国政府更进一步走上公开抵制赔偿的道路。

德国工业巨头斯汀纳斯带有几分挑衅的口吻说:

德国工业家纵使冒着鲁尔被占领的危险,也要拒绝缴付赔偿。

1923年5月,德国政府正式要求重新讨论赔款问题。

同时,德国的民族主义分子还在群众中煽动复仇主义情绪。

——摘编自于忠《洛迦诺会议和洛迦诺公约》

(1)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迦诺公约》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及影响。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力图摆脱凡尔赛条约束缚”的具体举措。

【答案】

(1)关系: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对凡尔赛体系所做规定的一次调整。

影响:

它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稳定了欧洲

秩序;为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提供法律依据;促进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任意

三、点)

(2)措施:

大量发行货币,实行通货膨胀;拒绝缴付赔偿;煽动复仇主义情绪;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9年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

【解析】

(1)本题属于分析归纳并结合所学类设问,“关系”从“《洛迦诺公约》与凡尔赛体系调整”角度来回答;“影响”结合所学从“欧洲秩序的稳定以及德国政治地位恢复”角度回答。

(2)本题属于归纳概括类设问,依据材料中“使用通货膨胀”、“公开抵制赔偿”、“煽动复仇主义情绪”以及两次大战期间德国具体挑战《洛迦诺公约》的措施来回答即可。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周光召,1929年5月生于湖南长沙,195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被誉为“中国科技领军人”。

周光召提出:

“科学技术犹如双刃剑,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新科技,不要把它神化。

如果科学的发展增加了社会不平等,自然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这样的科学不会为人民所接受。

”周光召表示,“社会要了解科技,青少年正处于形成知识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对青少年科学知识的普及,尤其要重视对其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以防进入科普工作的误区。

”周光召认为,科学不是少数人参加的事业。

科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吸引更多的普通群众参与进来,从一些简单现象的观察来提升大家对了解科学的兴趣,培养全民的科学素养。

对待科学精神,周光召提出,必须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坚决反对急于求成,急功近刺的浮躁学风,更不能自甘堕落地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唯利是图。

——摘编自《周光召:

突破中国核武器技术的关键人物》

(1)根据材料,概括周光召对待科学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光召的科学工作精神的作用。

【答案】

(1)思想主张:

平等对待科技,不神话科技;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和培养;提高公众的科学认

识;端正科研的态度。

(2)作用:

周光召平等对待科学的态度,有利于培养科学对待事物的方法,严肃的科学态度和

严密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学术正气的培养;求真唯实,艰苦奋斗,群策群力的精神,有助于

中国科学成为世界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促使中国科学家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

【解析】

(1)本题属于归纳概括类设问,“思想主张”从“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新科技”、“要重视对青少年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吸引更多的普通群众参与进来”、“必须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等信息归纳回答。

(2)本题属于说明设问,可以依据周光召的科学思想并结合所学从“学术思想培养、学术正气树立、科学发展以及世界科学贡献”等角度说明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