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461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docx

《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docx

经济学重点山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班很准的

简答题

1、什么是经济人?

答:

所谓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假定:

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经济人是理性人;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

2、什么是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

答:

机会成本,就是人们在作出一种选择时所必须放弃的另外一种选择的收益。

简言之,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的代价。

边际成本,是产量的函数,它反映每一单位产量增量所引起的成本变化,即总成本的增量与总产量的增量变化之比。

用公式表示即:

MC=f(Q)=△TC/△Q。

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如何确定的?

(生产者均衡条件)

答:

(1)借助两个工具: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

(2)借助图形分析:

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之点所表示的那种组合。

这样,对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的确定就成为对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合的确定。

(3)生产者做出选择时有两个判断原则:

一是产量既定成本最小,二是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生产者均衡的基本条件:

MR=M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4、序数效用论认为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

(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P86

答:

(1)借助两个工具:

无差异曲线(I)和预算约束线(AB)。

(2)如图所示:

无差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的主观选择,预算约束线代表了消费者的客观限制,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3)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满足点。

该切点所满足的条件,即边际替代率=价格比率,就是消费者均衡条件,也就是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5、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第50页

答:

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一致时的价格,用图形来表示,就是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之点的价格。

其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图加以说明。

(1)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及价格的波动形成的。

(2)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价格过高的情况。

价格过高,就会出现供过于求情况,形成一种促使市场价格下降的压力,进而促使生产者把供给规模降至均衡水平。

二是价格过低的情形。

会出现供不应求,形成提高价格的推力,使供求趋于均衡点。

(3)总而言之,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以及价格的波动,最终会使一种商品的价格确定在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水平上,在这个水平上,既没有供过于求,也没有供不应求,市场正好“出清”。

这个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6、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答:

洛伦茨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茨首先提出来的,它表明了一个国家不同比例的家庭得到了多大比例的货币总收入,是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曲线。

图见174页。

基尼系数也被称为洛伦茨系数。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可以制定出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G.基尼前先提出来的,并因此而得名。

基尼系数=A/A+B。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而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均等,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7、利润最大化原则。

答:

对于一个生产者来说,利润最大化原则或利润最大化条件是:

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

MR=MC

原因可以这样分析:

(1)MR>MC时,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大于为此所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边际成本)。

因此,增加生产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2)MR

因此,增加生产会使生产者不断亏本,生产者必然会减少生产。

(3)MR=MC时,生产者把可能获得的利润全部得到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8、帕累托最优的定义

答:

帕累托最优是评价资源配置效率、或者说确定资源配置最优化状态的一种经济学标准。

其基本涵义是:

在不减少其他任何人效用或福利的情况下,如果任何生产与分配的重新安排都不能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或福利,这时的资源配置状态就属于最优化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9、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微观规制的措施(论述第4题)]

市场失灵,就是市场价格机制不能发挥或者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现象和领域。

市场失灵的原因:

(1)不完全竞争。

垄断导致竞争失效。

(2)外部性。

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失当。

(3)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导致市场无法发挥资源配置功能。

(4)信息不完全。

信息不完全导致市场丧失正常作用。

对垄断的微观规制:

一是反垄断法,二是公共管制。

对外部性的微观规制:

一是行政措施:

管制与指导;二是经济措施:

税收和补贴;三是法律措施;四是自愿协商。

对公共产品的微观规制:

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改进公共产品的效率。

对信息不完全的微观规制:

政府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保护信息劣势一方。

10.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

答:

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分为两种涵义或者两个层次。

一是资源的利用效率,也称之为“生产效率”。

是指一个生产单位、一个部门或一个区域,如何有效地运用供给它的资源,来实现产量最大化、收入最大化。

二是资源的配置效率,有人把这方面的效率称之为“经济制度的效率”。

是指资源如何在不同生产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社会需要之间合理选择其配置方向和配置比例的问题。

11、通货膨胀的类型(或含义)。

答:

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总水平的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具体包括: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引起的。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即由于成本上升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3)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引起的。

(4)结构性通货膨胀。

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12、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或说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答:

回答这个问题应划上曲线进行分析(只划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即可)围绕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二者表现为此消彼长,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

(2)现代货币主义代表弗里德曼提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有替代关系,而长期来看,这种替代关系将消失,菲利普斯曲线将变成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3)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无论短期或长期,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都不存在替代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不存在。

(4)第四种观点认为,失业与通胀会同时增长或降低,比如经济滞胀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呈现为一条为斜率为正的曲线。

13、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

答:

乘数理论: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关系的理论。

他所说的乘数是指投资乘数。

凯恩斯认为,当投资变动时,由其所引起的收入的变动量是投资变动量的K倍,这个倍数K就是投资乘数,它实际上就是表示投资增量变化会引起收入增量多大程度变化的系数。

通过乘数理论,可以看到投资变动所形成的膨胀缺口和紧缩缺口对国民收入所产生的成倍的影响。

 

加速原理:

说明收入变化或消费变化与其引起的投资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该理论核心的概念是加速数。

加速原理假定,收入的增加必定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必定引起消费品生产的增加,消费品生产的增加又必定引起资本品的增加。

因此,收入的增加必定引起投资的增加,而且是引起投资加速的增加。

乘数理论说明投资变化对收入变化的影响;

加速原理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化对投资变化的影响。

14、引致性需求

答:

引致性需求,又叫派生需求,是指在要素市场上,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需求。

这种需求不是为了本身自己的消费。

15、等成本曲线的含义。

答:

等成本曲线就是表示等量的成本所购得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的各种不同投入组合的轨迹。

图见113页。

二、分析判断题

1、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P11-12

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

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

2、边际分析方法(增量分析)P34

边际分析方法是通过对增量变化的分析,来确定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边界或当事人行为的合理边界,确定实现均衡所要求的数量标准或几何条件。

对经济活动的结果、对于资源的投入都可以从总量和增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增量分析就是边际分析。

这种分析有利于反映经济活动的变动情况。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P83-84

第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值。

第二,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

第三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

第四,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所反映的效用水平就越高,反之,离原点越近,则意味满足程度较低。

第五,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的特征。

P41\P46

需求曲线的特征:

(1)一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它实际上意味着假设价格和需求是可以无限细分的,从而可以使得价格和需求的变化都具有连续性。

(2)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这表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和价格变化成反方向的。

(3)商品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也可以是非线性关系。

供给曲线的特征:

(1)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2)供给曲线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3)供给与供给量意义不同。

(4)供给曲线不只是一条,可有无数条。

5、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特征。

P225-228

私人产品:

是指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为赢利目的而生产和交换的产品。

私人产品的特征:

(1)消费是可以分割

(2)购买时可以独享(3)购买方式:

自己直接支付。

(4)分配原则:

市场价格。

(5)个人有选择自由,不购买无权享用。

(6)可以鉴别好坏,使用时较少浪费。

公共产品:

是相对私人产品而言的,是指私人产品市场部门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是不具有或者很难形成排他性、竞争性的产品。

从公共产品的消费来看,公共产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非排他性。

(2)非竞争性。

(3)是一种公共选择,带有一定强制性。

6、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P300-302\P310-311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L=M,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I=S,即投资等于储蓄。

这两个市场均衡的实现都要受到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影响。

7、福利经济学是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P192

福利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是以规范的方法来阐述观点,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8、基尼系数大小说明什么?

P175

基尼系数是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基尼系数大于0,小于1。

基尼系数越低收入分配越均等,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均等,一般认为0.4为警戒线。

9、经济人是自立的而不是自私的。

P26-27

正确。

所谓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

但是我们不能由此推断所谓经济人就是自私的人。

经济人是自利的,但不一定是自私的。

10、凯恩斯的乘数和加速原理。

P289\P292

乘数理论:

是用来分析投资变化与其所引起的收入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当投资变动时,尤其所引起的收入的变动量将是投资变动量的k倍,这个倍数k就是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可以在两个方面上对收入的增量变化发生作用:

一方面是投资增加时会引起收入成k倍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幅度要大大超过投资的增加幅度;另一方面就是投资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k倍的减少,收入的减少幅度要大大超过投资的减少幅度。

加速原理:

是说明收入变化或消费变化与其所引起的投资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方面它可以使投资加速度的增加;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使投资加速度的减少。

11、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P132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对的,如果说平均收益=平均成本则是错误的

三、论述

1、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作用(联系实际)

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水平的经济政策。

一般所说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而主动采取的政府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作用,通常认为有下述几种:

1、“自动稳定器”作用。

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会随着经济的波动而自动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减轻以至消除经济被动的作用。

2、乘数作用。

财政支出的扩张和收缩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的乘数倍数的扩张或收缩。

3、挤出作用。

财政开支的扩张,会导致居民和企业的消费支出或投资支出的减少,把它们给挤掉了,从而产生与政府扩张的目标相反的效应。

一般说来,乘数的正向作用要大于挤出效应的负向作用。

比较常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或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3、改变税率。

我国政府从200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2014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1.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

2014年,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

 2.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持政府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

 3.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出台并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税制改革,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等。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近七年的时间里。

在促进经济增长、调节供求关系和克服通货滞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积极作用:

(1)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2)优化经济结构。

(3)增加就业。

(4)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200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相对平衡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负面效应:

(1)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效应在快速递减。

(2)国债投资使用分散,投资效益不明显,民间投资启用不明显。

 

3、运用所学理论和规律分析农民增收困难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十分复杂,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更为复杂。

我认为西方经济学中至少有三条规律解释了农民增收难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的是在技术条件和其他要素投入都不变的情况下,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当达到一定点以后,边际报酬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受这一规律的支配,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农民无法依靠土地实现增收。

因为,在传统农业方式下,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一度处于供给过剩状态。

有限的土地加上无限供给的劳动力,结果必然是劳动的边际报酬下降,从而使得农民依靠土地实现增收的愿望落空。

二是需求价格弹性理论。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需求价格弹性理论,不同的商品,由于其在消费者的生活支出中占比重大小不同,由于其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有些商品对价格十分敏感,当价格变动之后,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将有较大的变化。

这类商品属于富有弹性的商品。

有些商品对价格变动反映十分迟缓,当价格变动以后,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基本没有变化,或者变化很小。

这类商品属于缺乏弹性商品。

多数农产品就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消费者对于多数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等价格变化并不十分敏感。

解决方法:

首先,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思路,可以规避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其次,通过城市化,大规模减少农民。

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的根本途径。

农民增收问题十分复杂,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更为复杂,可以从以下理论来简单分析说明。

一般来说农产品作为基本生活必须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不会因为丰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而相应增加需求,也不会因歉收价格上升而大量减少需求,因此出现了越是丰收、价格越低、卖粮越难,收入难以增加的状况(谷贱伤农)。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弹性理论,农民应该调整种植结构,在保证一般大宗农产品的社会需求的前提下,种植一些高档的、有机绿色的、反季节的等富有弹性的农产品,不失为提高收入的途径。

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致使农民只是在土地上增加物质要素的投入很难增收,而应转变方式,增加人力资源、先进技术和创新管理方面的投入方能提高收入。

通过城市化,大规模减少农民。

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的根本途径。

 

5、公共产品的效率和对策

公共产品存在的效率问题

(1)在公共产品需求和消费方面存在“搭便车”现象、“刚性”问题。

(2)在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上存在“寻租”现象和软预算约束问题。

公共产品的效率改进,主要有以下对策

(1)形成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程序和机制,降低公共产品的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实现公共产品外部收益的最大化。

(2)使公共部门权力分散化、分离化,形成决策、监督、运营等部门相互制衡的机制,有效防止“搭便车”和“寻租”现象。

(3)引入市场部门,降低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的成本,提高效率。

(4)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提高整个社会公共产品的效率。

(5)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

6、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和三大心理规律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核心思想,凯恩斯认为造成非充分就业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这一原理的基本逻辑是:

有效需求决定实际就业量,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着能否实现充分就业。

由于消费函数、流动偏好、资本边际效率等基本心理因素的影响,有效需求是不足的,因此使经济达不到充分就业状态。

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是凯恩斯所认为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认为在人们消费需求的形成行为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心理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它表明在收入增加的部分中,人们用于消费增加的部分日益递减。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存在是造成来自消费方面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原因,而且它还表明国民收入水平越高,来自消费方面的有效需求却越不足。

凯恩斯由于规律得出一个推论,认为高收入水平的人对消费需求增加的贡献不如低收入水平的人。

因此,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收入调节政策,调节过分悬殊的收入分配,这有助于增加来自消费的有效需求。

流动偏好规律:

流动偏好是凯恩斯解释人们的货币需求原因的概念,流动偏好是一种心理规律,它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或者说是指人们对高流动性资产的偏好。

人们的这种需求货币的流动偏好,出于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大量的国民收入即没有转变为消费支出,也没有转变为储蓄,更没有转变为投资,而是以货币形式滞留在流动性需求之中,成为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新增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新增利润。

因此开始投资时,总是投资于资本回报比较高的项目,随后的投资,其回报率相对降低,以此往下,预期投资的汇报率就会下降。

并且,投资者的心理很容易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这也会使投资者趋于消极,使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

这样一来,投资需求不足,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平衡。

要使有效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大力刺激消费和投资,尤其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气氛和环境,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

7、通货膨胀的类型、原因、对策

通货膨胀的类型主要有四种: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引起的。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即由于成本上升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3)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引起的。

(4)结构性通货膨胀。

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

(1)直接原因。

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

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2)深层原因。

①供给推动因素(特别是成本推动)。

②需求拉动因素。

③国际上的通胀输入因素。

④市场上的投机炒作和监管不力因素。

⑤人们心理上的通胀预期因素。

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8、运用西方经济学所学原理联系我国实际分析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失业是指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渴望获得工作但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的类型及原因:

(1)摩擦型失业:

劳动力市场上暂时的、偶然的供求失调引起的非周期性的失业。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是正常的波动,不是真正的失业。

(2)自愿失业:

劳动者不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和较差的工作环境而失业的。

(3)结构型失业:

劳动者不适应经济的技术结构和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失业,在劳动者供应和需求结构不一致时产生的,失业与空位同时存在。

(4)技术型失业:

由于技术引起的失业。

“机器排挤工人”。

(5)季节型失业:

由于某些行业对劳动季节性需求引起的失业。

比如农业、旅游业。

(6)隐蔽型失业:

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没有做出贡献的失业。

(7)需求不足型失业:

由于对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动需求不足引起的对劳动需求不足的失业,包括周期型失业(一般在萧条阶段)和增长不足型失业(劳动需求增长赶不上劳动供应增长引起的失业,具有长期的性质)。

凯恩斯认为失业的原因是需求不足。

反失业的对策:

(1)五大支柱。

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社会保障。

(2)六个领域:

发展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多种经济、劳动密集、灵活就业、劳动输出。

(3)十项政策措施。

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主辅分离、就业服务、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规范裁员、社区平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

合理利用资源,节能减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发展太阳能、风能、机器人革命;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构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体系。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投资拉动增长格局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贡献率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均衡价格的形成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