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360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docx

《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docx

七版教材《伤寒学》七年制72学时教学大纲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

《伤寒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七年制用)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

2004年5月天津中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讨论修订

前言

《伤寒学》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委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属性,既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在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课程基础上,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将理、法、方、药连贯起来,并紧密结合临床,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见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相关汤证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好基础。

以适应21世纪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需要及社会发展需要。

《伤寒学》大纲内容分绪论、六经病证治、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治水平及附篇三部分。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学术渊源与成就,与中医其他三大经典《内经》、《金匮要略》、瘟病学的关系,伤寒的涵义,病因、发病与传变,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在宽背景、厚历史、深基础中展示伤寒学的地位和研究脉络。

尤其突出其临床经典的特征。

第2~9章分别论述六经病的辨证论治,继承前六版教材的成熟经验,在汤证条文阐述基础上,为保持理法方药一致性、临床概念的完整性,增加【辨证提要】,提纲挈领,掌握要点;以【难点电击】取代以往【文献摘要】,既指出疑点,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又避免以经释纯理论之枯燥;增加【案例选释】,强调经典的临床实践性,重在训练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保留【现代研究】,展示当前研究平台及前沿;补充【学习要求】、【复习思考】,使学生把握学习重点、难点;汤证一级以上标题均用中英标示,以体现其现代化、国际化。

附篇包括历代著名伤寒学家及其研究伤寒的著作,伤寒学研究近况与最新进展。

作为教材补充,以展示伤寒学研究进程与学术成就,供自学。

书本大纲以宋本《伤寒论》原文为准,在22篇中选用10篇398条,分段进行教学(其中100条主要条文要求背诵)。

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伤寒学的概念及学科确立的基本要素、伤寒的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及六经传变规律。

2.熟悉伤寒的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

3.了解《伤寒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2.《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4.《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5.伤寒的涵义。

6.伤寒的病因、发病与传变。

7.伤寒的辨证方法。

8.伤寒的治则治法。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

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太阳的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掌握太阳病的概念、证型、诊断、治则。

3.了解太阳病转归。

【教学内容】

1.太阳的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太阳病的概念、证型、诊断、治则。

3.太阳病转归。

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原文1~8、10)

【目的要求】

1.掌握太阳病的提纲与分型。

2.熟悉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3.了解太阳病传与不传及预后。

【教学内容】

1.太阳病提纲

(1)

2.太阳病分型:

中风、伤寒、温病。

(2、3、6)

3.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7)

4.太阳病传与不传。

(4、5)

5.太阳病预后。

(8、10)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原文12~22、24、26、42~45、53、54、57、62、95)

【目的要求】

1.掌握桂枝汤证。

2.掌握桂枝汤兼证。

3.熟悉桂枝汤禁例。

【教学内容】

1.桂枝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配伍及煎服法。

(12、13)

2.桂枝汤的灵活运用。

(95、24、42、44、45、15、57、53、54)

3.桂枝汤的禁例。

(16下、17、19)

4.桂枝加葛根汤证。

(14)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43、18)

6.桂枝加附子汤证。

(20)

7.桂枝去芍药汤证。

(21)

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22)

9.桂枝新加汤证。

(62)

【教学时数】

4学时(课堂讲授)

二、太阳伤寒证(原文35、37~41、46、47、49~52、55、83~89)

【目的要求】

1.掌握麻黄汤证,麻黄汤兼证。

2.熟悉汗法禁例。

【教学内容】

1.麻黄汤证。

(35、37、46、47、51、52、55)

2.汗法禁例。

(83~89、49、50)

3.葛根汤证。

(31)

4.大青龙汤证。

(38、39)

5.小青龙汤证。

(40、41)

三、表郁轻证(原文23、25、27)

【目的要求】

1.掌握表郁轻证。

【教学内容】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23)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25)

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27)

【教学时数】

4学时(课堂讲授)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原文16上、11、56、60、70、90~92、120、122)

【目的要求】

1.掌握变证治则。

2.熟悉寒热真假、虚证实证变证要点。

3.掌握表里先后治则、标本缓急治则。

【教学内容】

1.变证治则。

(16上)

2.辨寒热真假、辨虚证实证。

(11、120、122、70、60、75)

3.表里先后治则、标本缓急原则。

(90、56、91、92)

二、热证(原文76~81、63、26、34)

【目的要求】

1.熟悉栀子豉汤证类。

2.掌握麻杏甘石汤证。

3.掌握白虎加人参汤证。

4.掌握葛根芩连汤证。

【教学内容】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栀子厚朴汤证、栀子干姜汤证、栀子豉汤禁例。

(76~81)

2.麻杏甘石汤证。

(63、162)

3.白虎加人参汤证。

(26)

4.葛根芩连汤证。

(34)

【教学时数】

3学时(课堂讲授)

三、虚证(原文28、64、118、112、117、65、67、66、102、163、61、69、82、29上、68、177、178)

【目的要求】

1.掌握桂甘汤证系列、苓桂汤证系列、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小建中汤证、桂枝人参汤证、真武汤证、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炙甘草汤证。

2.熟悉干姜附子汤证、茯苓四逆汤证。

【教学内容】

1.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64)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118)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12)

(4)桂枝加桂汤证。

(117)

(5)苓桂甘枣汤证。

(65)

2.脾虚证

(1)苓桂术甘汤证。

(67)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66)

(3)小建中汤证。

(102)

(4)桂枝人参汤证。

(163)

3.肾阳虚证

(1)干姜附子汤证。

(61)

(2)茯苓四逆汤证。

(69)

(3)真武汤证。

(82)

4.阴阳两虚证

(1)甘草甘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29上)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68)

(3)炙甘草汤证。

(177、178)

【教学时数】

5学时(课堂讲授)

四、上热下寒证

【目的要求】

1.掌握黄连汤证。

【教学内容】

1.黄连汤证(173)

五、太阳蓄水证(原文71~74、127)

【目的要求】

1.掌握蓄水证

【教学内容】

1.五苓散证(附茯苓甘草汤证)。

(71~74、127)

六、太阳蓄血证(106、124~127)

【目的要求】

1.掌握蓄血证

【教学内容】

1.桃核承气汤证。

(106)

2.抵当汤证。

(124、125)

3.抵当丸证。

(126)

【教学时数】

4学时(课堂讲授)

七、结胸证(128~138、141、167)

【目的要求】

1.掌握热实结胸证。

2.熟悉寒实结胸证。

3.了解结胸证脉症要点及预后。

4.了解脏结证。

【教学内容】

1.大陷胸汤证。

(134~137)

2.大陷胸丸证。

(131下)

3.小陷胸汤证。

(138)

4.三物白散证。

(141)

5.结胸辨证。

(128、131上)

6.结胸证预后。

(132、133)

附:

脏结证(129、130、167)

【教学时数】

4学时(课堂讲授)

八、痞证(原文149、151、154~159、161、164)

【目的要求】

1.熟悉热痞证、寒热错杂痞证、痰气痞证。

2.熟悉痞证证候特点。

3.了解水痞证。

【教学内容】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54、164)

2.附子泻心汤证。

(155)

3.半夏泻心汤证。

(149)

4.生姜泻心汤证。

(157)

5.甘草泻心汤证。

(158)

6.旋覆代赭汤证。

(161)

7.五苓散证。

(156)

8.痞证误治后下利的辨治。

(159)

9.痞证证候特点。

(151)

【教学时数】

4学时(课堂讲授)

九、火逆证(110~111、113~115)

【目的要求】

1.熟悉火逆证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火逆的临床表现

十、欲愈候(58、59、93、94)

【目的要求】

1.熟悉向愈的征兆。

【教学内容】

1.疾病向愈的征兆。

(58、59、93、94)

【教学方式】

自学

第四节太阳病疑似证(原文152、166、28)

【目的要求】

1.熟悉十枣汤证、瓜蒂散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教学内容】

1.十枣汤证。

(152)

2.瓜蒂散证(166)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28)

第五节合病与并病证(原文36、32、33、171、172、268、48、142、150)

【目的要求】

1.了解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三阳合病、太阳阳明并病、太阳少阳并病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麻黄汤证。

(36)

2.葛根汤证、葛根加半夏汤证。

(32、33)

3.黄芩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172)

4.三阳合病、太阳阳明并病、太阳少阳并病。

(268、48、142、171、150)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第六节太阳病欲解时(9)

【目的要求】

1.了解太阳病欲解时间及机理。

【教学内容】

1.太阳病欲解时。

(9)

【教学方式】

自学

附:

备考原文:

30、105、108、109、119、121、123、139、140、153、160、174、175。

小结

第三章阳明病辨证论治

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阳明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掌握阳明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了解阳明病转归。

【教学内容】

1.阳明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阳明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阳明病转归。

第一节阳明病辨证纲要(179~188)

【目的要求】

1.掌握阳明病提纲。

2.熟悉阳明病病因病机。

3.掌握阳明病脉证。

【教学内容】

1.阳明病提纲。

(180)

2.阳明病病因病机。

(179、181、185、188)

3.阳明病脉证。

(182、183、184、186)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第二节阳明病本证

一、阳明病热证(221、176、219、168、169、170、222、223、224)

【目的要求】

1.掌握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

【教学内容】

1.栀子豉汤证。

(221(*228*))

2.白虎汤证。

(176、219)

3.白虎加人参汤证。

(168、169、170、222)

4.猪苓汤证。

(223、224)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207、248、249、213、214、250、238、239、215、241、242、212、252~256、217、220)

【目的要求】

1.掌握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

【教学内容】

1.调胃承气汤证。

(207、248、249)

2.小承气汤证。

(213、214、250)

3.大承气汤证(238、239、215、241、242、212、252~256、217、220)

【教学时数】

4学时(课堂讲授)

(二)麻子仁丸证(245~247)

【目的要求】

1.掌握麻子仁丸证。

【教学内容】

1.麻子仁丸证(245~247)

(三)导下法(233)

【目的要求】

1.了解导下法

【教学内容】

1.蜜煎方、土瓜根、猪胆汁导下证。

(233)

(四)下法辨证(208、209、251、203)

【目的要求】

1.熟悉下法运用要点

【教学内容】

1.辨阳明病可攻与不可攻。

(208)

2.辨大、小承气汤运用指征。

(209)

3.辨大、小便的关系。

(251、203)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五)下法禁例(204、205、206、189、194)

【目的要求】

1.熟悉下法禁例

【教学内容】

1.阳明病呕多者禁下。

(204)

2.阳明病,心下硬满者禁下。

(205)

3.阳明病,面合色赤者禁下。

(206)

4.阳明中风者禁下。

(189)

5.阳明虚寒者禁下。

(194)

三、阳明病寒证(190、191、226、243、197)

【目的要求】

1.了解阳明寒证

【教学内容】

1.阳明病寒证表现及吴茱萸汤证(190、191、226、243、197)

四、阳明病虚证(196)

【目的要求】

1.了解阳明病虚证

【教学内容】

1.阳明虚证表现。

(196)

第三节阳明病变证

一、发黄证(236、260、199、261、262、195、200、231、232)

【目的要求】

1.掌握湿热发黄证。

2.熟悉寒湿发黄证。

3.了解火劫发黄证、小柴胡汤证。

【教学内容】

1.茵陈蒿汤证。

(236、260、199)

2.栀子柏皮汤证。

(261)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262)

4.小柴胡汤证。

(231、232)

5.寒湿发黄证。

(195)

6.火劫发黄证。

(200)

二、血热证(202、227、216、237、257、258)

【目的要求】

1.了解血热证

【教学内容】

1.衄血证。

(202、227)

2.下血证。

(216)

3.蓄血证。

(237、257、258)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第四节阳明病预后

【目的要求】

1.了解阳明病预后

【教学内容】

1.直视微喘,腹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210)

2.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211)

第五节阳明病欲解时(193)

【目的要求】

1.了解阳明病欲解时及机理

【教学内容】

1.阳明病欲解时。

(193)

【教学方式】

第四、第五节自学。

小结

第四章少阳病辨证论治

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少阳生理、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掌握少阳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了解少阳病转归。

【教学内容】

1.少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

2.少阳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少阳病转归。

第一节少阳病辨证纲要(263、264、265)

【目的要求】

1.掌握少阳病提纲证。

2.了解少阳病治禁。

【教学内容】

1.少阳病提纲证。

(263)

2.少阳病禁汗、吐、下及误治后辨证。

(264、265)

第二节少阳病本证(96、97、266、101、100、229、230、148、98)

【目的要求】

1.掌握小柴胡汤证。

2.了解小柴胡汤证的禁例。

【教学内容】

1.小柴胡汤证主症、病机、方义、方药加减及运用原则。

(96、97、266、101、100、229、230、148)

2.小柴胡汤禁例。

(98)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第三节少阳病兼变证(146、103、165、104、147、107、143~145)

【目的要求】

1.掌握柴胡桂枝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熟悉柴胡加芒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热入血室证。

【教学内容】

1.少阳病变证治则。

(267)

2.柴胡桂枝汤证。

(146)

3.大柴胡汤证。

(103、165)

4.柴胡加芒硝汤证。

(104)

5.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47)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07)

7.热入血室证。

(143~145)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第四节少阳病传变及预后(269、270、271)

【目的要求】

1.了解少阳病传变及预后

【教学内容】

1.阳去入阴。

(269)

2.三阴不受邪。

(270)

3.欲已。

(271)

第五节少阳病欲解时(272)

【目的要求】

1.了解少阳病欲解时及机理

【教学内容】

1.少阳病欲解时

小结

【教学方式】

第四、第五节、小结自学

第五章太阴病辨证论治

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太阴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掌握太阴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了解太阴病转归。

【教学内容】

1.太阴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太阴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太阴病转归。

第一节太阴病辨证纲要

【目的要求】

1.掌握太阴病提纲证

【教学内容】

1.太阴病提纲证。

(273)

第二节太阴病本证(277)

【目的要求】

1.掌握太阴病病机、治法及代表方。

【教学内容】

1.太阴病病机、治法及代表方。

(277)

【教学时数】

第一、第二、第三节共2学时(课堂讲授)

第四节太阴病预后(274、278、187)

【目的要求】

1.了解太阴中风欲愈候。

2.了解太阴阳复自愈证。

3.了解太阴转阳明证。

【教学内容】

1.太阴中风欲愈候。

(274)

2.太阴阳复自愈证。

(278)

3.太阴转属阳明证。

(187)

第五节太阴病欲解时(275)

【目的要求】

1.了解太阴病欲解时及机理。

【教学内容】

1.太阴病欲解时及机理。

(275)

小结

【教学方式】

第四、第五节、小结自学。

第六章少阴病辨证论治

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少阴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掌握少阴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了解少阴病转归。

【教学内容】

1.少阴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少阴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少阴病转归。

第一节少阴病辨证纲要(281、282、283、285、286)

【目的要求】

1.掌握少阴病提纲证。

2.熟悉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3.了解少阴病治禁。

【教学内容】

1.少阴病提纲证。

(281)

2.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

(282、283)

3.少阴病治禁。

(285、286)

第二节少阴病本证

一、少阴寒化证(323、324、314、315、304、305、316、306、307、325)

【目的要求】

1.掌握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附子汤证、真武汤证、桃花汤证。

2.了解正虚气陷证。

【教学内容】

1.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

(323、324、317、314、315)

2.附子汤证。

(304、305)

3.真武汤证。

(316)

4.桃花汤证。

(306、307)

5.正虚气陷证。

(325)

二、少阴病热化证(303、319)

【目的要求】

1.掌握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

【教学内容】

1.黄连阿胶汤证。

(303)

2.猪苓汤证。

(319)

【教学时数】

第一、第二节共4学时(课堂讲授)

第三节少阴病兼变证(301、302、320~322、293、284、294)

【目的要求】

1.熟悉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大承气汤证。

2.了解热移膀胱证、伤津动血证。

【教学内容】

1.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301)

2.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302)

3.大承气汤证。

(320~322)

4.热移膀胱证。

(293)

5.伤津动血证。

(284、294)

第四节少阴病疑似证(309、318)

【目的要求】

1.掌握吴茱萸汤证、四逆散证。

(309)

【教学内容】

1.吴茱萸汤证。

(309)

2.四逆散证。

(318)

【教学时数】

第三、四节共4学时(课堂讲授)

第五节咽痛证(310~313)

【目的要求】

1.熟悉猪肤汤证、甘草汤证与桔梗汤证、半夏散及汤证。

2.掌握少阴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了解苦酒汤证。

【教学内容】

1.猪肤汤证(310)。

2.甘草汤证与桔梗汤证(311)。

3.苦酒汤证。

(312)

4.半夏散及汤证。

(313)

【教学时数】

2学时(课堂讲授)

第六节少阴病预后(287、290、288、289、292、295~300)

【目的要求】

1.了解正复欲愈证、阳回可治证、正衰危重证。

【教学内容】

1.正复欲愈证。

(287、290)

2.阳回可治证。

(288、289、292)

3.正衰危重证。

(295~300)

第七节少阴病欲解时(291)

【目的要求】

1.了解少阴病欲解时及机理。

【教学内容】

1.少阴病欲解时。

(291)

附:

备考原文308。

小结

【教学方式】

第六、七节、小结自学

第七章厥阴病辨证论治

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厥阴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掌握厥阴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了解厥阴病转归。

【教学内容】

1.厥阴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厥阴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

3.厥阴病转归。

第一节厥阴病辨证纲要(326)

【目的要求】

1.掌握厥阴病提纲证。

【教学内容】

1.厥阴病提纲证。

(326)

第二节厥阴病本证

一、厥阴病寒热错杂证(338、359、357)

【目的要求】

1.掌握乌梅丸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2.熟悉麻黄升麻汤证。

【教学内容】

1.乌梅丸证。

(338)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59)

3.麻黄升麻汤证。

(357)

二、厥阴病寒证(351、352、378)

【目的要求】

1.掌握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教学内容】

1.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351、352)

2.吴茱萸汤证。

(378)

三、厥阴病热证(371、373)

【目的要求】

1.掌握厥阴病热证。

【教学内容】

1.白头翁汤证(371、373)

【教学时数】

第一、二节共2学时(课堂讲授)

第三节厥热胜复辨(331、336、334、341、332、333)

【目的要求】

1.了解厥热胜复辨析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厥热与下利的关系。

(331)

2.厥热相等自愈。

(336)

3.厥多热少病进。

(342)

4.厥回热不止病进。

(334、341)

5.热多厥少阳复。

(334、341)

6.辨除中成因、特征及预后。

(332、333)

第四节四肢厥逆辨(337、335、339、350、353、354、340、355、35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