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清《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方法》.docx
《荣清《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荣清《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荣清《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方法》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方法
姓名:
荣清(长平乡千方小学)
2014年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及破解方法
【内容摘要】郭沫若先生曾说:
“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课标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课标还提出1-2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这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识字量是大大地增加了。
虽然新课标教材识字部分编排特点鲜明,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识字量与以往相比又大大增加,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仍然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
低年级课时紧,识字量大,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如何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等等。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还必须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他们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关键字】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破解方法
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学现状: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多数识字很少,识字量的滞后直接影响着学习速度和质量,如给一年级学生布置作业总是多费口舌;就拿我班来说,识字最多的达800多,识字少的只有30几个,反应在读题速度快慢和理解题意的正确与否上,差异很明显。
再看新课标的要求,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占六年识字总量的百分之五十还多。
两年要求认1600~1800个常用汉字,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
新教材就注重学生大量识字,仅一、二两册教材就分别要求认识350个、487个生字,共计837个,以此帮助学生顺利阅读和口语交际,通过阅读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阅读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触交流的窗口,是开阔视野的途径,据专家调查研究,一个人只有在识字量达到2500个时,才能进行正常的阅读,2500个识字量要到第二个学段才实现,所以,识字量的滞后直接导致阅读的滞后。
为了提前让学生进入阅读阶段,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多条途径让学生多识字,提前完成2500个识字量的任务。
针对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我校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努力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再者,脑科学、心理学研究启示我们,儿童是记忆最强、认字最快的时期,六岁左右的孩子早识字,提前阅读是存在可能性,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科学家通过“狼孩”“熊孩”等野孩子的研究发现,由野兽哺育大的孩子,不会说话,不会直立行走,智力低下,即使回到人类社会也未能全部学会说话,因为他们错过了最佳的语言习得期。
学习汉字是否也存在关键期?
我国在解放初期大力扫除文盲的实践证明,学识汉字在人的一生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开始,不存在“不可逆转”性,但存在敏感期,如成年后的脱盲远不及年幼时习得汉字容易。
因此,我们应当切记,庄稼误了是一季,人误了是一生。
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当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人的大脑是服从“用进废退”原则的,我们有理由、有责任抓住这一关键期,通过汉字学习,给大脑足够的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观,使他们尽早尽快地增加识字量,提前进入阅读阶段。
让我们从识字开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00名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能掌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在78%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13%左右,这些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9%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语文新课标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课堂设计重、难点不突出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3个因素构成的。
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三)教学手段陈旧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负担过重
新课标要求,应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让学生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
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种种现象。
(五)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六)家校配合不力
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给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
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用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三、破解方法
(一)、多教给学生识字规律,少让学生机械识记
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然而,汉字数量多,笔画繁,结构复杂又使得教师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生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这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确实困难重重。
因此,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刚入学的孩子对认字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认字读书使儿童有一种“长大了”的成就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机械学习后,他们对认字会渐渐失去热情。
因为儿童平时对字音和字形的识记,主要靠机械记忆来完成,学生无论是听是读还是写,都在进行着大量重复练习,占用了较多时间,容易产生疲劳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每个字写上三遍,就产生单调刺激的抑制作用,导致精神疲劳,影响识字兴趣。
因此,只有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和规律,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加快识字速度。
首先,帮助学生打好识字基础。
一是教好汉语拼音;二是教好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和构字率高的独体字。
其次,教给学生识字的基本规律。
一是读音类推的规律。
学生对前后鼻音难分清,就教他们利用同声旁的字类推。
如,“青”是后鼻音,由“青”构成的“请、清、情、晴、蜻、精、睛”等都是后鼻音;“安”是前鼻音,由“安”组成的“按、案、鞍、氨”等也都是前鼻音。
另外,平舌音、翘舌音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样只要记住少量的同声旁的字,就可以记住更多的字。
二是分析字形的规律。
如,在教“打、抱、提、托、抬、拉”这些字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构字特点,因为这些字的字义都与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从而揭示构字规律。
再如遇到一个生字时,我们可以先看它是什么结构,再找出这个字的偏旁,看有没有已学过的字可以作比较等。
三是教给笔画笔顺的规律。
学生对带“走之儿”的字往往先写“走之儿”部分,所以教第一个带“走之儿”的字“远”时,我就告诉学生,凡是带有“走之儿”的字,“走之儿”都是最后写。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练习中都有“写好铅笔字”这一内容,其中渗透了不少笔顺规律。
四是掌握笔画变化的规律。
学生学了“木、禾、米”等字,再学“村、种、粮”等字时,应让学生知道这几个独体字放在左边做偏旁的时候,字的最后一捺都要变为点。
学了“土、王、工”等字后,再学“地、玩、功”等字时,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这些字做偏旁时最后一横要变成提。
掌握了这些规律,为学生识字节省了不少时间。
(二)、多把握重点,少“音、形、义”面面俱到
识字教学要把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但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比如看图识字,教材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字义,帮助正音。
这部分生字的字义大多是学生容易理解的,字音的学习也不太难。
就应把重点放在字形教学上,再根据班级学生平时发音的薄弱环节确定字音教学的难点。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集中识字篇,我找来图片、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体育运动比赛实况,由于孩子们熟悉这些体育活动,字音、字义不需多讲解,重点放在字形分析上。
在分析字形时,又突出几个易写错的字,如,“枪”的右边笔顺,“泳”的第五笔和第六笔等。
随着识字量的逐步增加,在帮助学生分析字形时,我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选择对比、拆分等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去记字。
例如,在学“跳”字时,有孩子立刻想到了“桃”,这时我就自然而然地将“跳”和“桃”摆在一起,既记了生字,又巩固了旧字,更主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了区分。
在教“跳、跑、蹦、趴、蹈、踢”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这些字都是与脚(足)有关。
对字义的教学也因字而异。
汉字是表意文字,许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如果要将每一个字的不同义项都教给学生,那自然是费时又费力的,事实证明也是不需要的。
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有的生字(词)让学生通过多读去慢慢体会,可能比老师讲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有的生字除了在课文中的意思外,其他意思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我就采用扩词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他的意思。
如学习“品”字时,课文中讲的是“奖品”,学生通过扩词“小品”、“一品官”、“品德”、“品尝”等,知道了“品”的不同含义。
(三)、多寓识字于游戏之中,少搞形式主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只能持续15分钟左右。
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根据识字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
寓识字于有趣的游戏活动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
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井”和“金”,读准字音是难点,可以通过“拼音和汉字交朋友”的游戏来帮助学生识记。
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游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而定,如刚教完生字,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生字还不熟悉,一般采用“当小老师”、“猜字谜”、“摘苹果”(把你认识的“苹果”摘下来读一读,放在篮子里,看谁摘得多)等游戏;当学生能大体识别所学生字时,可以通过“开火车”(按顺序依次认读)、“找朋友”(把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换衣服”(给一个字连续换几个形旁,让其余同学分别读其音、释其义,练造句)等形式来巩固识记生字的效果。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生字。
游戏虽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但游戏的形式不宜过多,要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切不可为追求课堂形式的多样而片面搞形式主义的游戏。
否则,就会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四)、多当堂巩固,少回家练
识字教学要讲究五到:
口到、眼到、耳到、心到、手到,其中的“手到”往往会因课堂教学时间没掌握好而被挤掉。
实际上,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不论是“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是否让学生动手写。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对一个班的学生同样施教后,将他们分组进行练习,一组为“当堂练习组”,要求学生当堂每个词写两遍,当堂听写一遍,不留家庭作业;另一组为“回家练习组”,学生课上不练,只留家庭作业,每个词抄写四遍。
第二天上语文课,两组同学同时听写昨日练习的词语。
结果第一组的正确率为98.5%,第二组的正确率为94.2%。
为了避免实验数据的偶然性,后来我又将两组对换练习方式,进行同样的对比试验,数据虽然有些差异,但“当堂练习组”的情况优于“回家练习组”是肯定的。
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是正确率高。
不管从书写正确的^数看,还是从正确字的总数量看,“当堂练习组”均优于“回家练习组”。
二是巩固率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查,“回家练习组”的学生没有—个全对,而“当堂练习组”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无差错。
三是识字效率高。
“当堂练习组”的练习量只是“回家练习组”的四分之三,所占时间只有“回家练习组”的三分之一,可是词语的正确率、巩固率却远远超过“回家练习组”。
“当堂练”优于“回家练”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 “当堂练”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出现差错能及时纠正。
“回家练”则失去了及时反馈及有效纠正的效能。
2 “当堂练”是在遗忘高峰前加以强化,记忆效果好。
“回家练”,遗忘已开始,很多字词的练习有如重新学习,谈不上强化记忆。
3 从学生练习时的心理及环境来看,“当堂练”的学生在一起练,教师又在一旁指导,学习氛围良好,处于最佳状态;“回家练”时,一般干扰较多,又占据了学生的娱乐时间,这样练得越多,学生越会反感。
(五)、多与生活结合,少孤立识字
要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教师不仅要注意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还要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识字不单单在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汉字的环境里,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家庭、街道、商场、景点,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
家门上的门牌信息,生活用品上的汉字,电视字幕、电视广告都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欲望和帮助孩子识记汉字。
学生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
提倡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求,也是当今社会多元化教育的需求。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识字,一定会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受益匪浅。
(六)、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1.建立书香家庭。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利用家长会、家长联系卡的方式,向家长讲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家长取得共识,共同帮助孩子。
(1)向家长推荐班级读书目录并根据学生喜好有选择性购买。
为孩子建立小书柜。
配合孩子的成长尽可能的充实相关图书。
(2)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内容包括:
读书给孩子听、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听孩子读书、一起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等。
(3)保证每天2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实行家长签字法。
帮孩子记录读书情况,签写读书条。
内容包括:
读书时间、内容、孩子想说的话、家长的评价等。
2.营造书香教室
(1)建立教室图书角。
因学生年龄偏小,由老师负责图书的管理借阅工作。
.
(2)教师定时选择有关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绘本读物,和学生让共同阅读,指导方法,激发兴趣。
(3)充分利用好晨读时间。
利用晨读时间对阅读内容(短小童谣、诗歌、古诗等)加以熟读、背诵、积累。
(4)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读书活动,指导读书方法,检查读书效果,评价读书情况,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5)坚持“每周一首诗”诵读活动。
每周下午语文课留出1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诵读一首诗文,从而达到一学期熟背16首诗的目标。
组长检查,教师抽背。
(6)周一有一节班会,隔周设立一节故事会,开展讲故事、朗诵、背诵等比赛来巩固学习。
四、结论
总之,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不能单纯的寄希望于语文课,而应该要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和资源,每时每刻都是识字教学的课堂。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字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教学质量。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秋芬.尽情游戏快乐识字——小学低年级“游戏识字”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05)
[3]冯艳.快乐识字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01
[4]苏金禄.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9,(03)
[5]刘小燕.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育革新,2008,(10).
[6]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