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1155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docx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docx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

广东财经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本科毕业实践综合报告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

 

教学点

年级

专业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年月日

 

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商行财务会计实践报告

摘要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十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支持“三农”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做了重要阐述。

这标志着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揭开了新的篇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新时期要加快发展现代农村经济,要结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由此,全国各地掀起了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高潮。

本文就从广东省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着手分析,找出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基于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广东省的农村金融发展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一、引言

农村、农业、农民的工作,是关系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工作。

“三农”的基础位置不可动摇、“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动摇。

现代经济与金融的共生发展,决定了在发展“三农”经济,支持“三农”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具有经济发展“血液”的地位。

因此,研究农村金融、引导农村金融健康向上发展对解决“三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广东省是我国典型的农业大省,其农业总量份额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纵深发展,作为农业大省的广东在金融经济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曲折前行。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要确保广东在全国的地位不动摇,首要的是要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争取发展质量优于全国,发展总量大于全国,必须要保证农村经济的高效发展。

广东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处于严重的贫血阶段,解决广东农村金融发展问题迫在眉睫。

笔者根据在广东农商行的工作经历,对广东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颇为担忧,由此选定广东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旨在对该现状做更深入的掌握并探讨出相关的措施,为广东农村金融发展又好又快前行提供些许帮助。

二、广东省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金融体系比较齐全

自2000年初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开始起步,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广东省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银行、保险、村镇银行、农村互助社、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存在于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高达513家,从业人员9600多人。

2012年,广东省农村设立了农民信用社代办点,标志着全市所有建制乡镇实现金融机构全覆盖目标[2]。

截止到2013年底,广东省县域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457个,其中乡镇网点398个,金融从业人员7115人。

从网点布局来看,农发行、工行、建行网点全部在县城,中行仅1个在乡镇,农行在乡镇的网点数为37个,邮储行在乡镇的网点有56个,农村信用社在全市乡镇中设有218个信用社、89个信用分社(储蓄所),覆盖面达96%。

其中基础金融服务基本覆盖了农村地区。

2013年全市就有100多万农民领取涉农补贴资金280多亿元。

每年近121万人次外出打工农民汇回收入达27亿元。

市农村信用社将信贷投放重点放在农村,据2013年统计数据表明: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般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农业贷款余额达96.23亿元,比年初增加34.5亿元。

农发行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近五年来支持涉农企业达332家,发放收储贷款107亿元。

其他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如国债等理财产品,“新农合”绿卡、助学贷款等关系民生的服务。

金融支农的政策环境已初步形成。

连续7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了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银监会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施意见》等[3]。

另外,广东省保险发展一直稳居全省第二,尤其是农业保险发展态势好。

保险主体共38家,全市设支公司、营销服务部400多个,营业网点达到1000多个,其中县域网点占据网点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保险从业人员24000多人,有一大批农村保险专员活跃在广大农村。

(二)融资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广东省金融业主要数据统计报表显示:

截止2013年末,全省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355.11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6.98亿元,基中广东省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67.3亿元,占全省贷农总额的1996左右。

交通银行广东分行选取广东省冠农字的小微型企业为重点,针对农产品回收资金周期短等特点,推出了“税融通”业务。

该产品贷款品种丰富(流动资金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担保方式多样(信用方式、房产抵押、存单质押、担保公司担保)、

使用方式灵活(额度内分次提款,循等诸多优点环使用),仅2012年一年就为100户小微型企业发放“税融通”贷款9800多万元[4]。

广东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广东办事处下辖200多个乡镇网点,通过对全市农村经济的考察,总结出:

公司担保、联合共管、农户贷款、售后还贷的方式发放“公司+农户。

贷款4亿元左右,支持3018个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同时,该社全面推广林权质押、存贷质押、大型农机具抵押、担保公司担保等贷款担保方式[5]。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蓬勃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指以依法享有家庭承包经营权、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控制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包括基层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联合组织。

《农业法》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六大三中全会决定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4年和2005年的中央1号文件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部的一系列文件中也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本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农村金融体系进行研究。

据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

广东省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30家,成员11.7万个,可以带动农户55.5万户、参与农户数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2.7%,实现了专业合作社基本覆盖所有农业产业的目标。

农村合作社的成员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高于非合作社成员高27%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显现。

2013年以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加速发展,2014年合作社注册数为149家,2015年292家,2016年603家,2017年853家,截止到2017年5月底的统计数据,总数达到1030家,实现突破千家的目标(见图1)。

目前处于控制总量、提高质量发展阶段[6]。

图1广东省农村合作社数量

三、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资金外流

经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广东省资金外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虹吸式外流”。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上存资金利率普遍比一年期存款利率高1—3个百分点,基层的分支机构为规避风险和回避责任,更倾向于将资金上存,缺乏放贷的动力。

2011年,四大国有商行存款余额为671.57亿元,贷款余额仅为242.22亿元。

两年间,广东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信贷奖励政策及鼓励信贷投放等措施,存贷比较之前几年有明显提升,但仍然难突破50%。

二是“抽水式外流”。

邮政储蓄机构其从农村地区吸取的储蓄存款,大部分按政策规定向上转存,导致农村地区资金体外循环。

2011年,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余额138亿元,当年贷款余额仅6.7亿元,存贷比仅为5%。

三是“沉淀式外流”。

人民银行国库沉淀了约40亿元资金,其中部分以上存资金形式流向市外,没有投入广东经济社会建设。

四是“存拆式外流”。

部分地方性金融机构以存放同业或拆放同业形式向主城区金融机构输出资金,如信用社部分资金存放在建行等[7]。

(二)民间融资有为而无位

民间金融组织本身是一种非制度化和非组织化的体系,是农村金融抑制下的诱致性变迁,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机构身份不明。

2011年,广东省开始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小贷公司定性为普通工商企业,不能享受金融机构在融资和营运中的优惠政策。

二是融资规模不大。

小额贷款公司吸收公众存款即定性为违法行为,融资途径一方面是股东自有出资或增资,另一途径是以自有资金与银行取得的不超过净资产50%的融资发放贷款,一要受肘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二是融资规模受限,不能充分发挥资金杠杆的放大效应。

三是承担税负不轻。

小贷公司需要缴纳的税种包括25%的企业所得税、5.6%的营业税及附加和万分之五的印花税,明显高于金融机构,而且不能享受国家层面的政策优惠。

(三)农村金融创新不够

一是开办新的贷款品种不够。

根据调查发现:

农民希望金融机构能根据农产品回本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等不足,开发多种形式的贴近农村的金融产品,增加“三农”服务产品种类,提高涉农贷款的服务针对性。

目前,农村金融产品种类少,主要是存单质押贷款。

二是推出新的业务项目不够。

如一些地点出现了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将土地向葡萄种植大户集中、通过土地入股参与股份合作组织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象,但金融机构针对这种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贷款以及对农村集体产权担保的贷款的探索仍基本空白,多次与信用社沟通后仍然未果。

三是搭建新的业务平台不够。

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为企业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新的的渠道。

广大农村由于种种原因享受不到这种快捷服务,与城市金融服务差距越来越大。

四是门槛高设与金融脱媒现象并存。

据调查反映,部分县乡地区工、中、建行把“三农”客户视为低效劣质客户,全面实施了贷款退出政策;农行传统信贷政策和农村有效需求无法实现对接,农发行商业性信贷准入对象有所限制,贷款一般只支持省市农业龙头企业。

在此情况下,部分农村地区出现金融脱媒现象,民间借贷比较活跃,不断成为银行信贷的有益补充。

有个人之间相互借贷,用于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部分农村种养加工大户向个人融资,用于发展生产的;有农村企业以集资名义向职工个人借贷、通过职工向社会借贷,用于解决企业流动资金或规模扩张资金不足的等等情况。

民间借贷处于自发、分散、自由、盲目发展状态,引发了不少的债权债务纠纷[8]。

四、广东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对策

(一)强化金融业支农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大踏步退出农村市场。

部分县乡地区工、中、建行把“三农”客户视为低效劣质客户,全面实施了贷款退出政策;农行传统信贷政策和农村有效需求难以实现对接,“惠农卡”的惠及面不大;农发行商业性信贷准入对象有所限制,贷款一般只支持省市农业龙头企业。

贷款是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方法之一,农村金融服务要为那些想做事的农民提供少许的种子式资金,去实现自我雇用,创造就业。

金融信贷员应走出办公室,多和农民溶为一体,既可以帮助了解农民需求,考察农企信用,又方便农民办理贷款业务[9]。

(二)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当前,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题。

由于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一直比较缓慢,“内部控制”问题仍然严重。

笔者认为要开展农信社改革的破冰之履,须抓住股份制产权制度改革不放手,重点推进四项工作:

一是思想上放权。

2011年,全国金融工作大会提出了“各省农村信用联社须退出行政管理职能,加强服务职能”等要求,地方政府应该下痛下决心支持、推动此项工作。

二是工作上放手。

农村商业银行组建要严格按照《公司法》进行操作,要实行公司法人制,要明确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要淡出一切所谓的行政管理级别。

三是机制上放活。

允许城市里的农村信用社组建为城市信用社;允许有的县联社不加入省联社,由地方注资的方式做大做强;允许农村信用社跨县经营;允许农村信用社联社优胜劣汰兼并重组。

四是政策上支持。

地方政府要建立农村信用社发展专项资金,特别是要加强贷款贴息资金、担保基金、支农风险基金的建立。

税务部门要结合地方特点,针对涉农贷款实行免征营业税、减征所得税等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的优惠政策。

(三)拓宽政策性银行支农领域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国家唯一一家大型的政策性银行,必须充分发挥政策性优势,创新更多更贴近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农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是当前新形势下国家赋予农发行的历史使命,要能挑起农村金融骨干和支柱的大梁。

就广东具体实际而言,笔者认为农发行要重点拓宽合作的领域: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粮食产业、现代棉花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油料产业等方面,要舍得投入,大胆投入。

五、结语

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是金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纵深发展,作为农业大市的广东在金融经济良性互动的过程中曲折前行。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要确保经济强市在广东省的地位不动摇,首要的是要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广东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贫血”、“缺血”等诸多问题,函待“补血”。

近五年来,广东省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总的成绩是显著的。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对广东农村金融支持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金融体系在政策的支持下、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在农村金融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在专家、学者们的众多智言妙策帮助下:

广东省农村金融体系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定能健康、蓬勃发展[10]。

由于本文作者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并且资料有限,本论文研究的是对城镇化过程中农村金融服务比较有实用性的建议,但理论的正确性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证明。

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参与这一研究,使得这一领域有更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保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必要的金融支持,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琳.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户信贷供需障碍及改进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2]李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农村金融体系完善——以中国农业银行锦州锦塔支行为例[J].商业经济,2018(01):

71-73.

[3]俞河彬.江西财政扶持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4]武倩.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研究[J].乡村科技,2017(28):

35-36.

[5]王景丽.内蒙古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6]和玥.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农村金融创新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7]张聪.甘肃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7.

[8]李承津.白城市农村金融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7.

[9]韩明月.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10]牛晓冬.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