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docx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
第五讲
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
社会民主主义(SocialDemocratism)是19世纪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主张对资本主义社会迸行改良的思潮和社会运动。
它从费边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发展而来,逐渐形成系统的社会福利思想体系。
从意识形态上看,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理念由于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色彩,因而是一种进步的改良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以平等、自由、互爱为基本价值观。
它认为国家对公民的福祉承担着某种责任,在社会与经济生活中,提倡国家实施强有力的干预,政府的角色是为社会中有需要的个人提供资金和服务。
在资源的再分配上,社会民主主义奉行平均主义的目标,以期达到维护社会公平的目的。
国家应该尽可能承担全面社会责任,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全体公民建立充分的社会福利制度。
一、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费边社与费边社会主义
费边社会主义来源1884年成立的费边社(FabianSociety)。
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GeorgeBernardShaw,1856-1950),A·H·Wells和BeatriceWebb是其重要创始人。
这个组织主要由信仰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人士组成,其主要工作是研究并透过社会计划、教育和宣传推广社会主义。
1919年发表的首版《费边社社章》规定:
此社的目的是社会改革。
主要活动是
(1)宣传社会主义,使之应用于当前问题;
(2)研究社会、工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拟定社会主义者重建立法与行政的原则;(4)出版研究成果与社员有关经济政治的著作。
1935年修订的《费边社社章》明确指明以渐进主义和政治民主方式实现费边社会主义目标。
费边社创始人肖伯纳也认为费边社的目的之一是“收集和出版真实可靠和公正无私的统计小册子”,以便表达使公众意识到目前制度下恶劣社会状况的意图。
通过社会改良,而非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提升福祉,改善人类生活状况,这是费边社会主义的首要特征,这也是他们明显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分野。
费边社会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转型的过程中不应采取暴力革命形式,而应采取和平的议会民主政治方式,循序渐进和按步就班地实现过渡。
这种特征与英国社会政治特质和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1940-1960年代是费边社会主义全盛时期。
依据时间次序,费边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是托尼(Tawney,R.H.)、蒂特马斯(Titmuss,R.M.)、克罗斯兰(Crosland,C.A.R)、唐森(Townsend,P)和米彻(Meacher,M)。
托尼的代表作是1931年出版的《平等》(1994),该书开创和系统性地阐述了平等理念与原则。
蒂特马斯的代表作是1958年出版的《‘福利国家’论集》和1968年出版的《福利的承诺》,这两本论文集汇集了蒂特马斯在不同场合的主要演讲稿,集中反映了蒂特马斯的福利理论精华,至今仍然是社会政策领域中最权威和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克罗斯兰的代表作是1956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的未来》,该书全面阐述民主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方向和费边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
民主社会主义。
唐森的代表作是1979年出版的《英国的贫困》,该书是全英贫困状况的经验性调查报告,其最大理论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相对贫困的理论,大大深化了贫困的理论研究。
米彻的代表作是1982年出版的《人面的社会主义》,该书阐述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性因素。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为英国福利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深厚的思想与理论基础,而且记录和反映了英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历程。
英国福利国家发展中最不能忽略的地方是其背后一套福利国家的信念与意识形态,而其中最重要者可说是费边社会主义的思想与策略。
简言之,费边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及言论对当代英国社会政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单为早期英国工党政府发展普及性福利国家奠定重要理论基础,也为社会政策和政治学科提供了核心概念和思想架构。
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
首先是渐进主义。
其次,是对民主过程的完全承诺和对社会福利服务明确无疑的支持。
第三,费边社会主义思想与理论具有矛盾性特色,尤其表现为既反对资本主义,又给予资本主义具体支持。
第四,费边社会主义传统是实用主义和实际取向的,而非理论和预测性的。
劳动市场和财富、劳动与歧视、再分配和收入保障、平等和社会服务关系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由此,看见英国社会调查传统的影响。
英国的这一传统可以回溯到19世纪,历史悠久。
费边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平等、自由、博爱,加上两个衍生的价值观念:
作为平等之子的民主参与,以及作为平等、博爱后代的人文主义。
它们构成了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费边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总的来说是一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渐进的社会改良和精英主义取向,其首要特征是通过社会改良,而非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提升福祉,改善人类生活状况,这也是他们明显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分野。
(2)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以集体主义为基本价值观的费边社会主义者普遍赞成国家干预和由国家提供福利,否定“最小国家干预”观念,认为享有福利是个人的基本权利。
其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观点是:
第一,从社会有机体的理念或方法论整体主义(methodologicalholism)出发,强调必须保证国民最低生活标准(社会本体论);第二,从平等、自由、民主、协作与人道主义的社会价值观,推论出享受此种最低文明生活是每个公民的天赋权力(价值观);第三,认为政府是一个理想的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工具,政府有责任和义务组织各种社会服务,采取各种手段,包括某种形式的财富分配来达到这一目标(政府责任);第四,主张个人必须为社会工作,为公益献身,社会作为回报必须保证个人的自我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第五,认为社会中的人应在平等的基础上保持协作关系,贫富收人不宜过分悬殊,摆脱贫困,过上具有人的尊严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人与人的关系)。
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的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的产物,费边社会主义的福利观对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兴起,在意识形态领域某种程度上起了重要作用,在西方福利理论流派中占有重要位置。
它试图用温和的、渐进的改良政策实现它所热爱的“社会主义”。
它对西方福利国家在福利制度特别是英国工党对福利发展和福利理念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对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普遍福利”政策并推行“福利国家”制度起到了奠基作用。
二、蒂特马斯典范
(1)蒂特马斯其人
理查德.M.蒂特马斯(RichardMTitmuss,1907-1973),既是英国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体系与福利理论奠基人,又是经验性社会福利政策研究开山鼻祖,在欧美学术界,蒂特马斯已成为社会政策与国家福利的代名词,成为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理论的一面旗帜,成为一种“理论典范”。
纵观英国社会福利发展史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文献,蒂特马斯可能是迄今为止地位最高、影响最大、思想最深邃和理论体系最综合的一代宗师。
他的思想与理论体系达到了福利哲学的层次。
1987年蒂特马斯的前同事在他卷帙浩繁的著作中,选择目前仍然是社会政策学生必读的16篇经典性文章汇编成书,而且恰如其分地将其称之为“福利的哲学”(Abel-Smith,B.&Titmuss,K.(eds.),ThePhilosophyofWelfare:
SelectedWritingsofRichardM.Titumuss.London:
Allen&Unwin.1987)。
蒂特马斯终生致力实践和实现费边社会主义平等与民主理念,成为当代英国费边社会主义思想与理论集大成者,费边社会主义也因此成为英国最具影响的福利理论。
蒂特马斯主要著作包括《社会政策问题》(1950)《福利国家论集》(1958)《收入分配与社会变迁》(1965)《福利的承诺》(1968)《赠与关系》(1970)以及《社会政策导论》(1974)等。
(2)蒂特马斯关于福利模式的分析和选择
蒂特马斯将社会福利分为三种理想类型:
剩余福利模型(TheResidualWelfareModel)、工作能力-成绩模型(TheIndustrialAchievement-PerformanceModel)、制度性再分配模型(TheInstitutionalRedistributiveModel)。
(RichardMTitmuss,社会政策十讲,台北:
商务印书馆,1991.18~19)其各自特征可归纳如下:
表蒂特马斯三种福利模型的比较
考察角度
剩余福利模型
工作能力-成绩模型
制度性再分配模型
国家的作用
国家只对市场和家庭不能满足的需求进行干预
国家应该根据生产效率和工作表现满足需求
普遍主义的国家管理服务,应该再分配收入和减少社会的不平等
优先考虑的事项
市场自由的价值占主导地位,私人的供给受到偏爱
首先关心的是经济的成功,但社会需求的满足也被看作是必要的
满足社会需求被给予优先权,超过对经济效率的关心
接受者的地位
接受者被打上了失败者的烙印
接受者被看作是由于经济原因得到支持的潜在生产力资源
具有公民身份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是接受者
政治立场
右
中
左
剩余福利模型基于一个理念前提:
即私有市场和家庭是两个“自然的”渠道;个人需要可能通过它们而获得适当的满足。
只有当它崩溃时,社会福利设施才应该介入运作,并且只是暂时的。
这个模型的理论基础可从追溯到早年英国的济贫法。
在工作能力—成绩模型中,社会福利机构在满足社会价值需要、实现地位差异和工作表现、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应该论功行赏,按照各人的优点、工作表现和生产力来满足其社会需要。
社会福利具有一定的功能,专家技术官僚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社会保险,人们现有的社会地位状况和特权受到了一定的保护,所以该模式也被称为“婢女模式”(HandmaidenMode)。
德国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制度性再分配模型排除了市场的作用,社会福利是主要统合制度,供给是根据需要的原则来提供一种普及性服务,其目标是平等、社会团结。
这个模型强调,通过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来加强社会福利,确保社会正义和公平分配国家的财富,提高人们的参与能力以及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
丹麦当代社会福利思想家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GostaEsping-Andersen)在其名著《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高度评价理查德·蒂特马斯的贡献,并且吸收了他的理论成果和分析模式作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福利体制的基础。
他说:
“理查德·蒂特马斯(RichardTitnuss)权威性地将福利国家分为补缺型福利国家(residualwelfarestate)和制度型福利国家(institutionalwelfarestate)。
在前者中,只有当家庭或市场运作失灵时,国家才承担起责任来;这种福利国家试图将其责任限定在少数应该等到帮助的社会群体范围。
后一种模式则致力于全体居民,具有普救主义(universalism)的性质,并且体现为一种对福利的制度性义务,从原则上说,它将福利责任扩展到一切至关重要的社会福利分布领域。
”(第21页)
我国学者郑秉文说:
“蒂特马斯的三分法对后来福利国家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艾斯平—安德森对蒂特马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他认为蒂特马斯的三分法是极具有权威性的,所谓补缺型福利国家,是指‘只有当家庭或市场运作失灵时,国家才承担起责任来’的那种类型福利制度,这种福利制度‘试图将其责任限定在少数应该得到帮助的社会群体范围’。
而制度型福利国家模式属于那种‘致力于全体居民,具有普救主义的性质,并且体现为一种对福利的制度性义务’的福利模式,它将福利责任扩展到至关重要的社会福利分布领域。
艾斯平—安德森认为蒂特马斯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他促成了福利国家比较研究领域的诸多新进展;第二,蒂特马斯的研究促使人们跳出福利支出的黑箱,将注意力转移到福利国家的内容上来:
例如特定性的还是普救式的福利计划、资格条件、给付的性质和服务的质量以及该国公民权利的扩张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就业和工作生活的权利,等等。
第三,多种福利国家类型的出现使得对福利国家做简单的线性分类难以继续下去,而蒂特马斯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能够从总体上对不同的国家类型进行详尽的比较研究
。
”“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包括艾斯平—安德森在内,我们都可以看到蒂特马斯著名的三分法的影子。
”(同上,第348~349页)
(3)蒂特马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蒂特马斯坚决反对通过市场而不是再分配方式提供福利的私营化策略,他主张实行普遍的社会福利制度。
蒂特马斯认为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区别的本质是市场与政府的区别,他主张以更为普遍的财政福利和以工业成就为基础的制度性资源再分配,来实现分配的正义以及建立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普及性社会福利制度不仅具有天赋人权和自然公正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避免选择性福利制度给那些接受社会福利服务弱势社群所带来的、制度性耻辱化过程”。
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福利发展和社会政策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核心议题,蒂特马斯典范以平等与自由为核心价值观,主张国家在福利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坚决要求实行普遍性的福利。
概括来说,蒂特马斯典范基本特征有四:
一是社会平等和个人自由是其核心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是其理想社会;
二是国家在福利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与积极角色。
市场制度虽然发挥重要作用,但要受到政府规管;
三是社会是由利益冲突的群体构成,社会责任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四是影响福利发展因素多种多样(不是完全由个人能决定的,因而,福利也不是像自由主义所主张的那样完全是个人的责任)。
三、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世纪80年代,瑞典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工人组织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推动了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瑞典早期社会民主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布兰亭。
20世纪30年代,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针对经济危机,一大批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经济主张,此期间的代表人物是厄恩斯特。
威格夫斯(ErnstWigforss,1881-1977)。
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的忠实奉行者是成立于1889年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它的指导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崇尚自由、平等、公正和公平,奉行社会改良主义的阶级合作路线。
1.布兰亭的社会福利主张
布兰亭(KarlHjalmarBranting,1860-1925)是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第一任主席,于1920年、1921-1923年、1924-1925年三次担任内阁首相。
(1)基本立场
布兰亭提出,要以改良主义与和平的方式实现瑞典的社会主义,因此,他强调通过社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发展起促迸作用。
竭力主张建立普遍性的社会保险,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布兰亭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2)普遍性福利原则与福利国家
布兰亭主张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应实行普遍性原则,他曾指出,不仅应强调对老年工入的社会关怀,而且小农场主、农业工人以及小工商业者等群体都应该被包括在其中。
社会保险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是政府的基本责任。
布兰亭认为,瑞典社会保险制度还应该以强制性为主要特点,否则,人们就会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他指出,“在精神和知识世界,个人自由应该占统治地位,而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个人自由简单地掩盖了强制性的力量,如果允许个人在那里自由行动,结果还是强制。
布兰亭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主张,他提出的要以改良主义与和平的方式实现瑞典社会主义的构想和策略,为以后瑞典的福利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2.威格夫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厄恩斯特·威格夫斯(ErnstWigforss,1881-1977),是20世纪有影响力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家。
他系统论述了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平等、自由、民主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即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达至。
(1)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选择与实现的方式
威格夫斯认为,自由主义的福利政策是通过改变分配方式来提供剩余型福利以保护私有财产,与此不同的是,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政策之社会民主主义则应以再分配的方式提供惠及全体居民的社会福利,这种再分配通过公共控制和扩大公共财政来实现,并以激进的税收改革提供财政支持。
(2)社会福利的内容和范围
威格夫斯指出,社会福利和保障概念应该超出仅局限于产业工人的劳动权利范畴,它包括公共养老金、儿童补贴、工伤事故保险、疾病保险以及提供充分住房等。
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为其全体居民提供有保障的生活水平,即使那些没有对经济生产做出贡献者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生活水平。
只有实现全体民众的社会保障,才有可能实现社会民主党的平等、自由和民主的目标。
财富之更加平等的分配能够增加集体福利能够增进大多数人的社会保障,可以为更加富裕的人类生活提供物质条件。
威格夫斯否定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自发消除贫困并创建出一种更加公平有效的福利分配的观点。
他认为,合理的公共政策既应该为工业社会的人们提供针对生活风险的社会保险,也应该提供公共服务,应该将教育和健康关怀等从市场领域分离出来,这些服务并不构成经济的负担,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力资本投资。
四、“人民之家”计划
——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实践
(1)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瑞典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社会问题集中地体现出来,也使得许多社会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不再仅仅被视为个人因素的结果,而被认为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社会调控的结果。
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减轻社会问题的影响,保证工业社会自身及每一个成员的正常发展。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包括失业在内的各种杜会问题的压力,就成为瑞典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汉森与“人民之家”
瑞典社会民主党著名政治领袖汉森(PerAlbinHansson,1885-1946),结合瑞典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以及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思想传统,于1928年提出了“人民之家”计划。
1932年,他出任社会民主党首相,积极领导瑞典社会改革,推行“人民之家”计划。
这一计划是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思想的具体政策体现。
(3)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汉森批判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导致瑞典社会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私人企业自行组织和管理生产,它们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了社会成本与社会责任,失业、生活保障、工作权利、民主决策等“社会成本”不包括在其成本与利润的核算中。
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现象,“一些人住在宫殿之中,而大多数人则认为如能继续住在他们的破屋之中就已经
是够幸运的了。
一些人生活富裕,而大多数人则挨门乞讨。
”公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被当作一个受尊敬的个体,他们没得到充分的经济、生活、政治保障。
所以,国家就应该承担起对全体公民的责任,以“人民之家”来保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4)为什么要建立“人民之家”?
“人民之家”计划是指将国家比喻为家庭,号召把国家建设成像一个好的家庭那样,没有特权或者剥削者,只有平等、关怀、合作与互助。
汉森指出:
“家庭的基础是团结一致与共同感情。
好的家庭不会认为任何人是优先考虑的或者是不被认可的;它不会承认任何人的特殊利益,或者把任何人当作后娘养的孩子。
这里不存在对他人的歧视,不存在以他人为代价而谋取个人私利,强大者也不压迫和掠夺弱小者。
好的家庭体现出平等、理解、合作和帮助。
将这种概念扩大到包括公民的‘人民之家’,就意味着将公民划分为特权者与不幸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穷人和富人、优裕者与贫困者、掠夺者与被掠夺者的各种社会与经济障碍将被打碎。
''(丁建定:
《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52)
(5)“人民之家”的实质
“人民之家”计划的实质是在瑞典社会建立普遍福利,人民将社会视为自己的家,社会对民众提供疾病、退休、失业与生育等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在汉森看来,建立“人民之家”,“这不是一个人的面包问题,而是每一个人在更加有保障的条件下生活和工作的问题。
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通过公平分配为其民众提供各种物质福利和文化产品,使得人们可以免于经济压力。
如果被压迫者联合起来,通过支持一种目的在于满足所有合法利益的公共政策而互相帮助,这将会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
”汉森所倡导的“人民之家”计划通过建立普遍性的社会福利,以缩小阶级差别,达到平等、互助与民主,在瑞典建立公民享有充分的生活保障与民主平等的社会。
所以,“人民之家”建立的途径是以普遍福利为基础的阶级合作。
汉森认为,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而不是对抗,是实现“人民之家”的重要途径。
“将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好的人民之家,使生活与工作其中的人们获得生存保障,使每个人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紧密合作。
”(同上,54)
在“人民之家”的口号下,瑞典社会民主党提出一系列在年金、社会救助、医疗保障和教育等方面的激进改革方案。
1934年,对住房建造进行补贴,并建立了失业保障制度。
1936年,扩大了对家庭的福利补贴,规定年轻夫妇在建立家庭时可申请到国家贷款。
1938年,规定全体职工每年享有2周的带薪假期。
“人民之家”计划实践了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思想的平等、自由、互爱的基本价值取向,成为20世纪20~30年代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基本纲领,奠定了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保障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注: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