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548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docx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docx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句式变换专项练习

一、初中语文试卷句式变换

1.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①例: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②例:

王宁说:

“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烈士的母亲说:

“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就是一种专注,是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

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

③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给①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  )

A.;

B.,

C.—

D.?

(2)写出②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③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

(4)请将第④句改为疑问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

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

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suǒ

zhōng

充沛

________然无味

无动于________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   )

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

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能够承担或承受

(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唯妙唯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diān。

”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diān

譬如

狗吠

桑树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栩栩如生”中“栩栩”的意思是________。

(4)把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圆圆的一抡“落日”不声不响地chèn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

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wǎn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chèn

________

wǎn

________托

怅然

________如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旷远”中“旷”的意思是(   )

A.空而宽阔

B.心境开阔

C.耽误;荒废

D.长久

(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

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4)题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不协调,应改为:

________

(2)“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一句与前面对应的句子是(   )

A.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B.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C.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D.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3)如果把划线的句子换成:

“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好不好,为什么?

(4)填入横线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A.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B.就是不再去想失败的惨痛,而振作起来走向前去。

C.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D.就是以平常心态对待人生浮沉,泰然处之,向前看。

(5)作者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的主要意图是(   )

A.鼓励儿子更勤奋地从事艺术事业。

B.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栽了筋斗爬起来。

C.教育儿子向克利斯朵夫学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D.鼓励儿子创造更多的克利斯朵夫式的人物形象。

7.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我们有这个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1)文中“你们”指的是________,“我们”指的是________。

(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的含义是什么?

(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

在文中有何作用?

(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8.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废,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1)上面的语段出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应改为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你如何理解语段中的“坚强”一词?

9.学校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你所在的八

(1)班安排你邀请校团委方老师下周一班会课在你班教室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讲座,你将怎么对方老师说?

(2)班级准备举行一场有关传统节日PK洋节日的小型辩论会。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帮助拟写一个辩论题目。

   在这个物质日益丰盈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年味淡了,其它各种传统节日也都跟以前的隆重盛大无法比拟了。

作为我国传统节日里最有诗意和最富有民间传说的中秋节,与之相关的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至今流传,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曾写下了关于中秋佳节的诗句,并且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现在的情况是,如今传统节日显然缺少了其文化内涵。

   随着洋节日纷纷进军中国,每逢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时,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和景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群体,已经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肯德基里过生日了。

他们不知道长命锁,没见过八仙桌,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的脑海和记忆里越来越少了,有同学坦言:

“我更喜欢西方节日中的那份轻松自由和快乐的气氛。

像春节这些节日,尽管有浓浓的亲情,但太正式,对我们来说没有诙谐和乐趣,不好玩。

(3)本次活动结束后,张浩同学写了一篇报道稿。

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和完善。

   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这样就必然具有局限性,也必然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

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

(A)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坚决地抛弃。

(B)而像________的追求仁义,________的崇尚自然,________的主张兼爱非攻,________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

(C)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①(B)处横线上应依次填上序号: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②(A)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一词删去。

③(C)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10.按照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那滋润着白云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缩句)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的。

(改为反问句)

(3)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

(改为双重否定句)

(4)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仿写句子。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少一些愁苦。

①人生如________,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②人生如________,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11.语言表达

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______,________。

12.改写句子。

①孔子弹琴。

(扩句)

②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

(改为比喻句)

③我这样做,难道没有道理吗?

(改为陈述句)

④这样的弹奏是不会令人感动的。

(改为反问句)

13.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和感叹句,使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更强烈。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反问句:

________

感叹句:

________

(2)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首个试验乘火箭上天

14.李香对我说:

“我今天发烧,不能到校上课了,请你替我向老师请假。

”(改为转述语言)

我对老师说:

________。

15.下列四句中,表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没有一个不说“绿色围墙”好。

                         

B. 没有不说“绿色围墙”好。

C. 心里想口头说“绿色围墙”的人不是没有。

        

D. 每一个人都说“绿色围墙”好。

16.下列句子表达情感最强烈的一项是(   )

A.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B.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

C.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会令人惊叹吗?

D. 令人惊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

17.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谁都知道渔夫在海上打鱼。

________ 。

②人们承认渔夫是聪明的。

________ 。

18.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

你不会不知道江西省部共建高校有三所吧?

改句:

你应该知道江西省部共建高校有三所。

B. 原句:

马布里的加盟,让北京金隅队夺得联赛冠军。

改句:

北京金隅队夺得联赛冠军,与马布里的加盟密不可分。

C. 原句:

因举报北电教授不当行为,“北电侯亮平”的微博一会就走红了。

改句:

举报北电教授不当行为使得“北电侯亮平”的微博不一会就走红了。

D. 原句:

菲菲在电话中对我说:

“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

”改句:

菲菲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他一定到你那儿玩。

19.下列句子原句与改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

A. 原句:

谈起最喜欢的人,小李毫不犹豫地叫到:

“萝卜”。

改句:

萝卜最喜欢的人是小李。

B. 原句:

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正推动中国人对牛肉的需求,如今牛肉的售价要比猪肉贵。

改句:

现在牛肉价格比猪肉贵是收入增加、需求增大造成的。

C. 原句:

难道《人民的名义》不是一部叫好叫座的文艺作品?

改句: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

D. 原句:

我们是党的干部,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改句: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党员干部的责任。

20.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看每组中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A①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②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B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语文试卷句式变换

1.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②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解析】【分析】①句式反问句,可以改为陈述句。

注意意思不能变。

②可以改为

解析:

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②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解析】【分析】①句式反问句,可以改为陈述句。

注意意思不能变。

②可以改为“转述句”。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标点符号的改变: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再加上句号,就是从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

故答案为:

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

②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

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

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2.

(1)A

(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3)铸

(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解析】【分析】

(1)考查标点符号

解析:

(1)A

(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3)铸

(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解析】【分析】

(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①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因此横线处应使用分号。

故选A。

(2)考查词语的解释。

无与伦比,意思是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3)“踌”是个错字,“铸就”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4)“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是陈述句,要求改为疑问句,即改成反问句,可用“难道不”的标志性词语来造句。

如:

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故答案为:

⑴A

⑵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⑶铸

⑷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⑵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

⑶本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辨析,注意结合语境明确汉字字形,辨析同音字字形的区别。

⑷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

要求句意不变,所以可以把陈述句变成反问句。

3.

(1)pèi;索;衷

(2)疏乎;疏忽

(3)C

(4)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索”不要写成“锁”;“衷”不要写成“中”。

解析:

(1)pèi;索;衷

(2)疏乎;疏忽

(3)C

(4)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索”不要写成“锁”;“衷”不要写成“中”。

(2)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可知,“乎”应为“忽”。

(3)引人入胜:

引人进入佳境。

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

据此可知这里的“胜”意思应为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4)这是一个否定句,改成反问句时要加上反问词,要把这个句子变为肯定句,句末用问号。

故答案为:

⑴pèi;索;衷

⑵疏乎;疏忽

⑶C

⑷这样还谈得上什么意境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书写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

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汉语里有不少词语都是多义词,对于多义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另外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

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

(1)pì;fèi;颠

(2)唯妙唯肖;惟妙惟肖

(3)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4)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真切。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譬”不要读成

解析:

(1)pì;fèi;颠

(2)唯妙唯肖;惟妙惟肖

(3)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4)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真切。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譬”不要读成“bì”,"吠"容易读错,“颠”不要写成“巅”。

(2)根据对成语的积累可知,“唯妙维肖”应为“惟妙惟肖”。

(3)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故“栩栩”意思是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4)把句中表示感叹的词“多么”换成“真”“很”等词语,句末用句号。

故答案为:

⑴1、pì;2、fèi;3、颠

⑵1、唯妙唯肖;2、惟妙惟肖

⑶形容活泼生动的样子

⑷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很真切。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书写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

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⑵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汉语里有不少词语都是多义词,对于多义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另外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⑷ 本题考查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汉语中感叹句一般由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和感叹符号构成,感叹句改为陈述句,就是要这些表感叹的成分,改为陈述的语气。

5.

(1)衬;chàng;宛

(2)一抡;一轮

(3)A

(4)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怅”不要读成“cháng”,“宛”不要写成

解析:

(1)衬;chàng;宛

(2)一抡;一轮

(3)A

(4)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怅”不要读成“cháng”,“宛”不要写成“婉”等形近字。

(2)“轮”可做量词用,这里应该用“轮”“抡”是动词。

(3)“旷远”,广阔辽远江面浩渺旷远。

故这里的“旷”应该是空而宽阔的意思。

(4)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根据上述方法,这句话可以改为:

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

故答案为:

⑴衬;chàng;宛

⑵一抡;一轮

⑶A

⑷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

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

⑵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易错字要反复练习。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词语的意思,课文后边“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词语都要注意积累。

生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

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提示去分析,然后即可正确解答词语的意思。

⑷本题考查不同句式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

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6.

(1)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2)C

(3)不好。

因为原句用比喻说理更生动、形象、透彻。

(4)A

(5)B

【解析】【分析】

(1)结合上下文陈述语气不恰当,应该为反问句,即:

孩子不向

解析:

(1)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2)C

(3)不好。

因为原句用比喻说理更生动、形象、透彻。

(4)A

(5)B

【解析】【分析】

(1)结合上下文陈述语气不恰当,应该为反问句,即: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2)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考查句子的辨析。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