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505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1

202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铜仁卷)语文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眷恋(jùn)恻隐(cè)铲除(chǎn)给予(jǐ)

B.咀嚼(jué)忌讳(jì)颤抖(zhàn)差役(yì)

C.狼藉(jí)匀称(chèng)褶皱(zhě)泯灭(mǐn)

D.酝酿(niàng)应和(hè)蓦然(mò)娴熟(xiá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多姿多彩心旷神怡转弯抹角消声匿迹

B.明辨是非川流不息迫不及待阴谋鬼计

C.周道如砥遮天蔽日鳞次栉比张皇失措

D.变换莫测流连忘返幅员辽阔谈笑风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铜仁当之无愧地取得了中国国际龙舟赛的举办权。

C.老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

D.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每当站在祖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感慨。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B.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C.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D.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

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D.③②④①⑤

7.(题文)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D.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

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

任务)

B、临表涕零(涕:

鼻涕)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猥自枉屈(猥: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

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B、第

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C、

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三、其他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四、句子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五、诗歌鉴赏

13.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

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

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六、综合性学习

14.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铜仁地区公布的学生体质状况最新调查结果。

(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调查项目

升降幅度

检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肺活量

 

体重

 

视力

 

胸围

 

男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某中学新生入学军训,有53%的新生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

某班进行站姿训练,不到15分钟,全班50人竟有5人晕倒。

材料三、铜仁地区为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地区全面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不超过20字)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

16.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17.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

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18.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

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别踩疼了雪

⑴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⑵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

我一直这样认为:

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

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⑶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

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⑷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⑸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⑹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

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⑺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

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⑻女儿的话触动了我。

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⑼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

我总是提醒自己: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⑽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

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

她说:

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⑾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

但她爱我们。

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

女儿记住了我的话。

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

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⑿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⒀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⒁雪花在天空舞蹈!

⒂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⒃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⒄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

“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⒅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19.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

20.品味语言。

①分别品味第⑼段和第⒄段划横线句子加点的词“踩疼”不同的表达效果。

②选文第⒃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

21.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22.第⑦段的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八、作文

23.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忧伤;有振作,也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诲,有同学的宽容和赞赏……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这些犹如人生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美丽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成长经历,以“一朵美丽的浪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D

【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眷恋(jùn)—(juàn);B颤抖(zhàn)-(chàn);C匀称(chèng)-(chèn);D正确。

据此,答案为D。

2.C

【详解】

A.销声匿迹;

B.阴谋诡计;

D.变幻莫测;

故选C。

3.A

【详解】

天伦之乐,天伦:

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此词明显运用对象错误。

4.D

【详解】

A.应该删掉“不”;

B.删掉“使”;

C.将“失去了什么”和“拥有了什么”交换位置;

故选D。

5.D

【详解】

第一步:

先去掉定语,也就是“……的”的成分,句子可压缩为:

母亲看到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家乡小调。

第二步:

“秋色和景象让”这一部分为补语,补充说明什么引起,可以去掉。

故压缩为:

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故选D。

6.B

【详解】

此题五个句子之间是总分关系,第①句是起始句,运用设问的形式引起下文,第⑤句承接第①句,第③句从反面立论,通过“只有……才……”的关联句可以判断下面是②④两句。

B项符合题意,故选B。

7.C

【解析】

C、《孔乙己》不是其中的作品,《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

8.B

9.A

10.D

【解析】略

11.3分

(1)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3分

(2)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解析】

12.

(1)谁家新燕啄春泥

(2)狐裘不暖锦衾薄(3)草色入帘青(4)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详解】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啄”“裘”“衾”“窈窕”等字的书写。

13.

(1)咏史诗。

特点:

借史实抒情。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详解】

(1)一问,考查诗歌的写法,即表达方式。

根据题干句“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的提示,在根据诗作所写的内容“东风不与周郎便”,即可断定属于“咏史”类诗歌。

二问,考查这种写法的特点。

即:

借史实抒情。

这类诗歌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2)一问,考查对诗句中重要词语“东风”的理解。

“东风”显然指火烧赤壁一事。

此题在考查历史文化知识。

二问,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历史将被改写。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

14.

(1)体质下降。

(意思对即可)

(2)?

阳光下(或操场上、大自然中、户外)‚充满活力(或体魄强健、意志坚强)(3)示例:

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体现活动主题,语言简洁凝练即可)

【详解】

试题分析:

(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来看:

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都有所上升,但学生的肺活量、视力和运动能力都呈下降态势。

据此可知:

学生的体质下降。

(2)在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生活和精神两外委会方面结合“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这一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3)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简洁:

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

要围绕主题“阳光体育运动”拟写作答。

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

如:

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争做身心健康少年。

答案不唯一。

15.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6.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

17.总分结构。

作比较,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

不讲究对称。

18.不能去掉。

“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

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能力,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明确说明对象,一般可以去题目中找,本文题目是“苏州园林”,文章第一段开头又提到“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所以可以明确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根据“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以提炼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

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

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

首先明确四个“讲究”构成排比的修辞手法,再利用修辞的效果词“增强气势”,联系具体句子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文章结构和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

说明结构一般考虑“总分”“总分总”“分总”等形式。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热点,接着分别介绍这些特点,属于总分关系。

第②段画线句子将苏州园林和我国各地建筑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式为: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

点睛:

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可以套用下面的格式去作答:

运用××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

注意此格式包含三个要点:

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下定义——科学准确、作比较——突出、打比方——生动形象、分类别——条理清晰、列数字——准确具体、举例子——具体)+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能力。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

答题方法:

正面阐释—反面说明—综合阐述,即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再说删去后的影响,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总结。

“往往”指一般情况,起限制作用,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删去后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在女儿的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她想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20.

(1)第一个“踩疼”变抽象为具体,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

第二个“踩疼”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

(2)人生有再大的不幸,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就能乐观地面对,就能战胜不幸。

21.象征母亲美好的形象,象征女儿纯洁的心灵。

22.承上启下,由看雪的描绘转入第妈妈的回忆;为下文写母亲去世作铺垫。

【分析】

19.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

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

从文章第10、12段可以看出“她说:

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在女儿的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她想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20.①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第一个“踩疼”变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

第二个“踩疼”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

②本题的考点是重点词语理解。

解答思路:

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语言组织:

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黑”比喻人生的不幸,“白”寓意是光明美好,句子含义是人生有再大的不幸,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就能乐观地面对,就能战胜不幸。

21.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

常见表现手法有: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

象征手法。

作用: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本文的“雪”象征既母亲美好的形象,也象征女儿纯洁的心灵。

注意要把这两点全答出来答案才完整。

22.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

思路:

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

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第七段从内容上看:

女儿说把雪花带到母亲墓前,突出了女儿对母亲的思念。

从结构上看:

承上启下,由看雪的描绘转入第妈妈的回忆;为下文写母亲去世作铺垫。

23.一朵美丽的浪花

7月18日晴

下雨了!

晌午一下子被奏成了黄昏。

我静坐窗前,拧亮台灯,独品香茗。

那窗外滴滴嗒嗒的雨声如同一支悦耳的曲子,轻轻拨弄着我的心弦。

我静享着这份惬意与闲适。

那昏黄的灯光衬着濛濛的雨雾,恍惚间,你于烟雨中渐渐走来。

偶遇

还记得那也是一个如同今日的雨天里,我遇见了你,从此便与你结缘。

雨中的你如同一个灰美人,你浑身散发的质朴、纯真无一不让我着迷。

四周简易的砖瓦房是你的裙裾,门口的青苔石板早已显露出沧桑,墙上残留着孩子们稚嫩的杰作,恰如你裙裾上的点缀。

记得街口有一棵极大的树,擎起伞状的冠,我曾在那下面玩过弹珠,那树干极为粗壮,需两个成人才能环抱,闲暇时,总有顽童骑在上面寻找蝉的足迹……关于你的记忆里写满了童年的快乐。

听,下雨了!

我坐在门前,看那雨儿像丝缕般把天地织在一起,看你披上了重重雨帘,雨雾中的你朦胧又迷离,你独特的丰韵激起了我心的涟漪。

你恰如一朵美丽的浪花叩开了我的心扉。

相识

每天清晨,开经销店的邻家大嫂总会提前打开屋门,在门口支张桌子,上面摆着各色小吃:

黄豆酥、米子糖、麻花、炒蚕豆……馋得我们这群猴孩子口水直冒。

远处一群孩子追逐着,“扑通”一个孩子不小心跌倒在水洼里,成了落汤鸡。

“哈哈哈!

哈哈!

”一群孩子开心地笑了起来。

水洼里的孩子哭了,惊动了邻家大嫂,她变魔术似的拿出一块枣饼,递给那个跌倒的孩子,笑着说:

“给,快回去换好衣服了上学去!

”那咧嘴哭闹的孩子这才止住了哭声,接过饼干撒腿往家的方向跑去了。

不一会儿,每家都开了房门,年轻人步履匆匆,姑娘媳妇忙着做家务,男子们大口大口扒完饭后赶紧外出做工了,而老人们则悠闲地在家门口话家常。

只要奶奶一忙活起来,左邻右舍就成了我的托管人,他们总是热情地大着嗓门招呼我坐,从家里拿出好吃的招待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